紅寶石之歌

出版社: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2-3
ISBN:9789579093156
作者:阿·米克勒
页数:448页

作者简介

主人翁艾詩(Ask)是個 20 出頭的青年,曾在鄉下教過幾年書,滿腦子社會主義理想與抱負,為了理想的實踐和自己的未來,選擇跑到大都市(奧斯陸)唸經濟。此書描述的是艾詩尋找屬於他的「紅寶石」的過程;他如何從害羞但內心熱情、對未來不安茫然中慢慢摸索人生目標,學習接受自己、瞭解愛與被愛。


 紅寶石之歌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看完以后觉得首先文字有种宗教美,语言之美纯净神圣
    仔细看 艾诗的那些人生阶段的心理感受会有经历过
    也许再长大些再读吧
    好奇楼主怎么遇到这本书的,是罗老师推荐的?
  •     “时代要查我的通行证,要看我的手印。
    而我却生性隐秘。
    时代搜寻了我;
    但并没找到我的痛苦。。
    未来的青年会耕耘大地吗?
    我们并不都想得到那些死气沉沉的行星。
    我们共同渴望的是彻底的理解。
    此书应当读上两遍,
    它还包含一个启示。”
  •     这都是你写的吗?你好厉害
  •     请帮我看看书一开始还有句话叫什么?“时代要检验...而我却生性隐秘,....渴望的是理解........”我的书借给人家好多年了,突然很想这句话,太经典了。
  •       记得初次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对扉页上的那句话无比信奉:“此书应当读上两遍,它还包含一个启示。”于是,抱着不知不觉养成的把文学作品当作侦探故事来读的习惯,便在阅读第一遍之后以火势之迅猛的速度孜孜不倦地做了摘抄,虽然也明白,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第二遍阅读。
      时过境迁,当第二遍重新捧起它,面对那些依旧优美的文字描述,同时不经意地回味它的前传《月亮姑娘之歌》,体验与变化,也由此而生。
      不敢说真正读出了什么启示。第一遍的时候侧重于小说里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与观点陈述,感觉心灵的刻画很是细腻,沿袭了自己一向喜爱的风格,而许多观点也同样为自己所持有,结尾处又显得无比富有深意;而在二度阅读时分,在反复玩味那些曾经忽略了的文字以后,尽管第一遍阅读的感慨依在,观念仍旧相似,却发现小说几乎是一个男人的yy,仿佛书里的那些角色,无一不是主人公心灵变化的铺垫角色,都只是在配戏,像是作为物一般的抽象存在。
      不知这种感觉是否过于主观和犀利。可是很明显,作者与主人翁皆是男性角色不说,小说也是完全站在一个男性的立场来思索、判定一些事实,那些人生观、价值观的更替转换,还有那一个个性伴侣的轮番登场,似乎完全以男人为中心,对一个个出场的女人宛若他物一般分析解构,形成一个个抽象的概念。
      因此,从小说中得到的首要启发,是男人对性与爱的分离。腼腆忧郁而又暗藏不安分特质的艾诗在人生的第一轮预赛之中拥有两段对他影响之深的性经历以及一段青涩的不成熟的爱情,然而在《红宝石之歌》的一开始,当他与女人接触交往,并暗自寻求爱情的红宝石的时候,依旧羞涩、不安,沉溺于自我的孤独幻想之中。由此便不难看出,男人可以在拥有丰富的性经验的同时,仍然在爱情上是一个小学生。而在中段的篇章之中,莱丽、威赫尔明尼……那些仅仅被他作为性伴侣却又不为他真正所爱,甚至被其讨厌的姑娘们粉墨登场,无非预示着男人在渴求着一个女人的肉体,迷恋于那刺激的、魔幻般的情欲体验的时候,未必就会真正将她视为挚爱。恰恰相反,对于挚爱的姑娘,如同艾诗曾渴求过的康斯坦斯,还有最后的艾卜拉,反而在言语与行为上小心轻放,将其视作一个纯洁的所在,而少有粗俗的、肉欲的想法。
      不知是否因为如此,越是读到中段与后段,对艾诗的看法,也渐渐产生了变化。实际上许多心理活动的描绘只是内心深处一闪而过的念想罢了,或许是每个人,无论男人女人都或多或少地思索过的自私与片面观点,却对其有种咬文嚼字、耿耿于怀的心情。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将所相处的伴侣们进行的犀利的、毫不宽容的评价,譬如对活泼善良的莱丽的病中探视的良心谴责,若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便也能将艾诗面对性爱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批判个毫不留情。
      当然,还包括不曾在这部书中露过面的,宫西尔德的若隐若现的过去。艾诗不止一次地用“社会主义”的观点来为自己开脱,却摆脱不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是自己年少轻狂时所犯下的错误,无论如何辩解,都无法掩盖这个真相。
      带着罪感的过去开始全新的生活却依旧被过去影响着,那痛苦的姿态固然值得同情与理解,却仍旧要承担与背负。
      又一感受是读到了描写艾卜拉的段落,那些火花般的抒情文字,仿佛构造了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女性优点于一身的完美女子,带着萝莉的天真可爱、御姐的独立勇敢,又不失大和抚子的温柔善良。通篇看来,似乎找不出任何缺点。毕竟透过艾诗的眼,在对一个女子一见钟情,在暴风骤雨般强烈的感觉影响之下,又何谈缺陷?在爱人眼里,真、善、美就是心上人的一切。
      但艾诗的头脑是清醒的,他心中的红宝石在任何时候都有个轮廓,逐渐形成,却也逐步地明晰着,因此无论是在遇见了多少个女子,都能够清醒地分清她们之于自己是何等的存在。一时的逢场作戏还是真正需要寻找的另一半,几乎不曾判断失灵。
      不知是否因为这样,小说里所描绘的爱情,更多带有思辨性的现代意味,而少却了古典式的激情澎湃。作者所要描绘的并非一个为爱疯狂的骑士,骑士们只是将爱当作最崇高的信仰,就像艾诗在表白爱情前所思考的那样,爱情的底下就隐藏着死亡,而任何一种理想的大厦都会在生命最深处的守护神——爱情——面前倒塌。
      骑士们能够为爱牺牲,但意识到真正意义的爱情牺牲的人们,终究都没能走这条路,因为那是一条悲剧性的不归路,在爱扎根最深的时候,心儿变得冷酷无情,随后死去。
      何况在尾处,当艾卜拉维持了艾诗关于爱情孤独的、虚无的幻想的时候,当作者一笔略去了他俩婚姻生活如何进行的时候,幸福还是不幸,美满还是孤寂,也仅由读者去猜测了。
      此外,书中关乎社会、关乎教育,甚至装逼(以吸烟的行为表示神秘与深邃)的描写独立出来,也显得精辟而独道,尤其在大学生中间,更具有普遍性与共通性。
      然而,启示在何处呢?总结了那么多遍,批注、摘抄了那么多句子,真正理解的启示,亦是无以名状,难以言说。
      或许懂了,或许不懂,本来就只是个相对而言罢了。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就像第一遍阅读过程中那些被自己略去的性描写段落,那些自我中心言语的汇集,第二遍中却历历在目,削去了初次阅读时的激动人心的,与主人公交相辉映的情感体验,只因是站在另一角度,就多了几分冷色调,换以犀利的思考。
      只是有趣的是,第一遍浪漫主义阅读后最是记忆犹新句子竟是结尾的“爱情是一种别人都无法理解的东西,爱情就是孤独”,带着虚无和冷峻思索;而在第二遍相对冷静的阅读过程以后,在感觉了小说优美文风背后的后现代解构以后,却是为这样的句子所澎湃:
      “把我印在你的心上,印在你的臂上。因为,爱情会像死亡一样的强硬,妒忌会像坟墓一样的令人痛苦。善有善报,无限的温暖充满人寰。”
      
  •     是的~~很久很久以前去听过他的课。曾经很崇拜的一个老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