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5
ISBN:9787301236628
页数:204页

内容概要

胡适(适之,1891—1962)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在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也始终坚持弘扬自由民主的理想而不辍,影响深远。历任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大校长及中研院院长。

书籍目录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治学“四字诀”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
整理国故与“打鬼”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与治学有关的文章,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治学“四字诀”——致陈之藩、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致罗尔纲言、《国学季刊》发刊微言、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清华周刊》记者来书等。
-------------------------------------------------------------------------------
你常作文字,固是好训练,但文字不可轻作,太轻易了就流为“滑”,流为“苟且”。
我近年教人,只有一句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说三分话。治史者可以作大胆的假设,然而决不可作无证据的概论也。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胡适作品系列 《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胡适谈治学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我近年教人,只有一句话:“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说三分话。治史者可以作大胆的假设,然而决不可作无证据的概论也。(p.2)训练是“一言难尽”的,是“终身以之”的,是随时随地不可放松的,——所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平日的训练,一旦偶然放松,人的性情或早年先人的成见就无意中流露出来了。我平时留意方法的问题,方法是可以训练的。这种训练正是我所谓“随时随地不可放松的”。我曾用古人论从政的四字诀来说明“治学方法”。那四字是“勤、谨、和、缓。”勤即是眼勤、手勤——即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勤求材料,勤求事实,勤求证据。谨即是一丝一毫不苟且,不潦草,举一例,立一证,下一结论,都不苟且,即是谨,即是“敬慎”。和,我解作“平心静气”,解作“虚心体察”。“缓”字在治学方法上也十分重要。其意义只是从容研究,莫急于下结论。所以我中年以来,常用这四字诀窍教人,常说,科学方法不是科学家独得或独占的治学方法,只是人类的常识加上良好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勤、谨、和、缓等良好的习惯,治学自然有好成绩。P.4-6《治学的方法与材料》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方法虽是科学的,材料却始终是文字的。科学的方法居然能使故纸堆里大放光明,然而故纸的材料终久限死了科学的方法,故这三百年的学术也只不过文字的学术,三百年的光明也只不过故纸堆的火焰而已! p.12从文字的校勘以至历史的考据,都只能尊重证据,却不能创造证据。自然科学的材料便不限于搜求现成的材料,还可以创造新的证据。P.16-17我们的考证学的方法尽管精密,只因为始终不接近实物的材料,只因为始终不曾走上实验的大路上去,所以我们的三百年最高的成绩终不过几部古书的整理,于人生有何益处?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何裨补?虽然做学问的人不应该用太狭义的实利主义来评判学术的价值,然而学问若完全抛弃了功用的标准,便会走上很荒谬的路上去,变成枉费精力的废物。为什么三百年的第一流聪明才智专心致力的结果仍不过是枉费心思的开倒车?只因为纸上的材料不但有限,并且在那一个“古”字底下罩着许多浅陋幼稚愚妄的胡说。P.21纸上的学问也不是单靠纸上的材料去研究的,单有精密的方法是不够用的。材料可以限死方法,材料也可以帮助方法。单学一个方法是不够的;最要紧的关头是你用什么材料。P.23、《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聪明的人,心思细密的人,往往可以从这种薄书狱讼的经验里得着读书治学的方法,也往往可以用读书治学的经验来帮助挺讼折狱。因为这两种工作都得用证据来判断事。P.27中国考证学还缺乏自觉的任务与自觉的方法。任务不自觉,所以考证学者不感觉他考订史实是一件最严重的任务,是为千秋百世考定历史是非真伪的大责任。方法不自觉,所以考证学者不能发觉自己的错误,也不能评判自己的错误。凡做考证的人,必须建立两个驳问自己的标准:第一要驳问世要审查某种证据的真实性。第二驳问世要紧扣证据对本题的相干性。P.30第一,做文章是要用力气的。第二,在现时的作品里,应该拣选那些用力气做文章的做样子,不可挑选那些一时游戏的作品。P.42用精密的方法,考出古文化的真相;用明白晓畅的文字报告出来,叫有眼的都可以看见,有脑筋的都可以明白。这是化黑暗为光明,化神奇为臭腐。化玄妙为平常,化神圣为凡庸:这才是“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他的功用可以解放人心,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鬼怪迷惑。P.44《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学问的进步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材料的积聚与剖解;一是材料的组织与贯通。前者须靠精勤的功力,后者全靠综合的理解。P.56总之,我们所谓“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只是要我们大家认清国学是国故学,而国故学包括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历史是多方面的:单记朝代兴亡,固不是历史;单有一宗一派,也不成历史。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只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P.62提出三个方向来做为互相监督勉励的条件:第一,用历史的眼观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索引式的整理、结账式的整理、专史式的整理)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材料的整理与解释。P.70古史讨论的读后感用历史的演进的见解来观察历史上的传说。(1) 把每一件史事的种种传说,依先后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2) 研究这件史事在每一个时代有什么样子的传说。(3) 研究这件史事的渐演进: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驯,由地方的(局部的)变为全国的,由神变为人,由神话变为史事,由寓言变为事实。(4) 遇可能时,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P.77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三百年来的音韵学所以能成一种由系统由价值的科学,正因为那些研究音韵的人,自顾炎武直至章太炎都能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都能有这种治学的精神。P.102凡是科学上能有所发明的人,一定是富于假设的能力的人。宋儒的格物方法所以没有效果,都因为宋儒既想格物,又想“不役其知”。不役其知就是不用假设,完全用一种被动的态度。P.106凡成一种科学的学问,必有一个系统,决不是一些零碎堆砌的知识。P.115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总括起来,只是两点。(1)大胆假设,(2)小心求证。P.116“但宜推求,勿为株守”(戴震)八个字是清学的真精神。P.119《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人人公认的。但会做学问的人,觉得趣味就在这一点。吃现成饭,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才喜欢的。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成旧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我们不能学步了。其实那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时从铢积寸累勉行得来。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即刻抄下,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一篇名著。发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抄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抄下,这件资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的,又把他抄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度,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跃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P.164从甘苦阅历中磨练出智慧,得苦甘来的趣味,那智慧和趣味却最真切,这是好处。P.166《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p.173哲学史有三个目的:(一)明变。哲学史第一要务,在于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二)求因。哲学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学思想变迁的线索,还须要寻出这些沿革变迁的原因。(甲) 个人才性不同(乙) 所处的时势不同(丙) 所受的思想学术不同(三)评判。既知思想的变迁和所以变迁的原因了,哲学史的责任还没有完,还须要使学者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这变叫做评判。如今所说,乃是“客观的”评判。这种评判法,要把每一家学说所发生的效果表现出来。这些效果的价值,便是那种学说的价值。这些效果大概可分为三种:(丁) 要看一家学说在同时的思想和后来的思想上发生何种影响。(戊) 要看一家学说在风俗政治上发生何种影响。(己) 要看一家学说的结果可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来。P.176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以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作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以后,犹太加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福汽,遂产生中国近世的哲学,历宋元明清直到于今。欧洲的思想,渐渐脱离了犹太教的势力,遂产生欧洲的近世哲学。到了今日,这两大支的这些互相接触,互相影响。P.177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三个时代:p.178-179(一) 古代哲学 自老子至韩非子,这个时代又名“诸子哲学”。(二) 中世哲学 自汉至北宋,这个时代大略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自汗至晋。这个时期的学派,无论如何不同,都还是以古代诸子的哲学作起点。第二个时期自东晋以后,直至北宋,这几百年是印度哲学在中国最盛的时代,完全以印度系为主体。(三) 近世哲学 唐以后,印度哲学已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明的一部分。平心而论,宋明的哲学,表面上虽不承认和佛家禅宗有何关系,其实没有一派不曾受印度学说的影响的。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成立。佛家已衰,儒家成为一尊。综观清代学术变迁的大势,可称为古学昌明的时代。自从有了那些汉学家考据、校勘、训诂的公法,那些经书子书,方才勉强可以读。这个时代,有点像欧洲的“再生时代”。欧洲到了“再生时代”昌明古希腊的文学哲学,故能推翻中古“经院哲学”的势力,产生出近世的欧洲文化。我们中国到了这个古学昌明的时代,不但有古书可读,又恰当西洋学术思想输入的时代,有西洋的新旧学说可供我们的参考研究。P.180述学是用正确的手段,科学的方法,精密的心思从所有史料里面,求出各位哲学家的一生行事,思想渊源沿革和学说的真面目。P.181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按照一定的归类才进行排版,此套博雅书系选集了一些之前因各种原因在大陆不能出版的文章。本书胡适先生针对国学的治学方法谈了很多经验性的理解,可以作为国学入门书来进行学习和了解。
  •     跟预想中的不太一样,有一些治学原则是通用的——“勤 谨 和 缓”,但是更多是关于国学、书单,由于古文基础不太好。。。部分内容作罢。
  •     重复再重复。
  •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     读完觉得胡适之先生治学非常严谨。另外,其中《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读完实在让人焦虑。适之先生列举书目六分之五没有读过,捂脸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