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抗战史

出版社:郑光路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220087844
作者:郑光路
页数:400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抗战前夕的四川1.刘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入驻成都通过时间隧道回头去看抗战前夕的成都,这座西南重镇还真是古色古香。1935年2月10日,国民政府明令成立四川省政府。7月6日后省政府衙门陆续从重庆迁成都。1935年8月下旬的一天,一场暴雨后,天气凉爽。时近黄昏,一行车队从东门外的牛市口缓缓开进成都。车到了天福街,眼前是护城河,已可看见东门古城墙……一个身着戎装,身材高大、面色微黄的高级将领从黑色轿车里下来。他就是川军21军军长、四川省主席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县人。和他同车的是他的心腹谋士、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邓汉祥(1888~1979),字鸣阶,贵州盘县人,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都督府一等参谋。1915年初,随袁世凯派到四川督理军务的陈宧到成都,任将军府中将副官长。1924年还曾任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国务院秘书长。1929年至1938年初,他一意辅佐刘湘。刘湘死后,又竭力襄赞川康实力人物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等将领,与蒋介石中央势力明争暗斗。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1979年6月25日在京逝世。终年91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刘湘下车跺跺脚,对身边头戴博士帽、身着黑色长绸衫的邓汉祥说:“从重庆坐车,路上颠簸了两天,总算到成都了……鸣阶,我们不坐汽车,走进城吧!”邓汉祥高兴地说:“好,好,甫公说得甚是。走进城去,既可了解省城街市,又可舒展下身子!”两人缓步而行,卫士们紧随其后。当年成都不大,府河上的东门大桥已是城外,刘湘手抚桥上石栏杆远眺。只见清流中东门外大码头艄公摆渡、渔翁搬罾垂钓,河畔柳树青青。刘湘遥望远处雕栏画廊的大安桥和安顺桥,微叹一声说道:“成都好漂亮!十多万户,四十多万人。20多年来,我在这座城里头杀进又杀出,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安逸过……”“甫公,你如今是堂堂省主席了嘛。今后军政都由甫公主宰,川省各路诸侯也不会再胡乱混战了!”刘湘等人过了桥,到城墙下。苔藓斑驳的城门上大书“迎晖门”。进了东门城门洞,东大街闹市顿入眼帘。邓汉祥对刘湘说:“据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官府统计,成都全城四门及附郭大小共516条街道,都很狭窄。民国后,东大街也宽了一些。”只见满街各字号的首饰铺、绸缎铺、皮货铺、土洋百货,以及专卖京、苏、广货的商家栉比鳞次,黑漆金字大招牌像比赛般一家比一家辉煌夺目,行人熙熙攘攘……街边隔不多远便摆有三尺多高、盛满清水的长方形石缸,鲫鱼、鲤鱼在水草间悠然游荡,像在显示老城的慵懒古旧……身后张副官惊讶问:“甫公,怎么街上还喂鱼哟?”刘湘笑道:“喂啥子鱼啊?那是用来贮水灭火的,叫太平缸。”刘湘走到下东大街,停下步子说:“我记得这里原来有座牌楼嘛,横额写的是‘既丽且崇’四个金晃晃的大字。”邓汉祥说:“甫公说得对,那是根据汉朝左思《蜀都赋》‘既丽且崇、实号成都’的文字来的。1924年杨森当省督办独霸成都时,实行啥子‘新政’,为拓宽东大街拆除了这座牌坊……甫公,你看街右那座‘府城隍庙’,如今更热闹了!”刘湘朝城隍庙内望去,里面有酒馆、汤圆面店、杂货铺、算命卜卦、杂耍跑滩……闹哄哄的。他笑道:“三教九流、抓拿骗吃的人都跑到城隍庙头,恐怕反把阎王、小鬼都要吓掉魂了。”身后张副官和卫士们呵呵大笑,齐声说:“甫公说得好巴适哟!”再走一阵,刘湘站在十字街头指着右边一条热闹街市说:“这就是杨森1924年当省督军搞‘新政’修的春熙路了。”他又往左边那条街一指,说:“那是走马街,全是带铺板的青瓦平房,好气派!”身后张副官问:“请问邓秘书长,咋个叫走马街哟?”邓汉祥答道:“走马街再往左一拐,就是督院街。因为前清时候,全川官员骑着高头大马要通过此街去督院拜见总督大人!”邓汉祥捻须又微笑说:“清朝垮杆后,1912年3月11日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1914年改为省巡按公署,1916年又改为省长公署。1919年4月各军‘防区制’形成后,先后坐镇成都的啥省长、督军、督办、总司令等,走马灯样频频换人……办公地点大都在这条督院街。”(2)刘湘重临故地,很是感慨:“是啊!只说这10多年来,1921年是刘存厚,1922年5月后是刘成勋,1924年后是杨森,1928年11月后是我幺爸刘文辉……先后都在那条督院街组织省政府督川。真是风水轮流转,物是人非啊!”他们走到中东大街暑袜街南口,邓汉祥手指两旁街楼说:“甫公,你看这东大街好热闹。街南有宝元通百货公司,又有万钰银楼,是省城银器业最早最大之商铺。又有中西大药房,创设于光绪二十七年,为本市西药业之最早。盐市口,是全城大盐市……”刘湘说:“我当小娃娃时候,就听说从宋朝时候这条街就有‘夜市’习俗,成都人称为‘赶东大街’。我爸每次到成都做米生意回大邑安仁镇家头,都要夸东大街‘夜市’闹热得很,说每天夜里大街上屋檐下,挂灯笼、点火烛,摆满地摊摊吆喝叫卖……一直到打二更三更后才收市!”邓汉祥频频点头:“我1915年随陈宧将军督川到成都时,这里交通还很落后,除闪悠悠的‘滑竿’、轿子外,就是马车了……马车总站就设在城守东大街口,粪骚臭冲天,行人掩鼻而过。马车上有五六个座位,招手即停。1924年后,杨森当省督军,才不准马车在春熙路、盐市口等繁华市区通行。”街上不时有自行车,这时是稀奇物,称之为“洋马”——全是英国“邓禄普”、“三枪”等洋货。张副官在身后说:“甫公,成都的‘洋马’比重庆多点。一般人哪买得起啊?听说连以旧翻新的‘洗澡车子’都俏得很,四川‘展言子’的俗话叫‘骑了又漆,漆了又骑’!”众人大笑。不时有黄包车从大街上经过。还可见到太太、小姐巍巍然高坐包车上,仆人、丫环紧跟车屁股后奔跑……刘湘说:“如今街上鸡公车、马车、滑竿都少见了,黄包车倒比以前多了。”邓汉祥笑着说:“那些身穿黄布背心号衣的,是‘公用’黄包车夫,这倒和重庆一样。甫公,你听一路叮叮当当之声,倒构成一幅闹市繁华图。十里长街,简直就是芙蓉城的《清明上河图》啊!”当然,这位省府邓秘书长不一定晓得:抗战前夕的30年代,被成都人称为“怪物”文人的刘师亮有首《哀黄包车夫歌》,描述黄包车夫生活困苦且受尽滥兵歪人之辱的情景:“黄包车,快些走,先生今天会朋友。先到新化街前(注:娼妓街)去玩耍,再到望江楼上吃花酒。转来顺到过九眼桥,毛家公馆推牌九。问问路,二十里,铜钱一串就足矣!争多争少欲为何?你把先生瞧不起。先生不是普通人,立刻就要医治你……打得车夫无言答,垂头丧气面如死。不见军警干涉坐车人,只见车夫两泪汪汪流不止……呜呼呜呼吾同胞,‘革命区域’有如此!”(4)刘师亮意思是,此时四川已属“国民政府”管辖,成都也是“革命区域”了,军阀旗号虽变,穷人仍然受苦。邓汉祥这时说:“甫公如今统一了四川,省府入驻成都。川省此后励精图治,一定面貌全新!”刘湘被说得很高兴:“走,到督院街省政府去!”1935年9月1日,45岁的川军21军军长刘湘正式在督院街本部办公,宣誓就任省主席。注释:(1)参见《四川近现代人名录》,第30页,邓汉祥条目,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2)现在的四川省政府所在地也在督院街原旧址。(3)以上东大街描述均有真实史料根据,见清末华阳县县令周询:《芙蓉话旧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4)见《师亮随刊》12期,1930年。刘湘和夫人“刘甫婆”距成都近百里的川西平原上,有个丰饶秀美的古镇——安仁镇。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五月十五日,刘湘就出生在此。他祖父名公敬,字玉麟,是个武举人。父亲文刚,字鉴堂,绰号刘刚子,经营谷米生意。他家有水田40余亩,还和刘文彩、刘全山两户合营水碾一座。据刘姓族谱记载:刘氏原籍安徽徽州,清朝初年移民到安仁镇开基的始祖名叫刘应良。传到第九代刘文辉和第十代刘湘叔侄时盛极一时,成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显赫的刘氏家族。刘湘,又名元勋,字甫澄,是刘文刚的长子。他自幼惯于劳作,读书之余经常帮助老父推车运送谷米。别看安仁镇很偏僻,本地人都传说刘家“祖坟上硬是栽了弯弯树,葬在白虎穴”,是块“风水宝地”。当年你要是走到大邑县,到处都见得到算命瞎子、风水先生口水四溅地在说“谶语”:“刘备五虎大将之一赵子龙的坟就埋在大邑县静惠山,所以这里出武将”,“你们没见刘甫澄大人当军长的21军,刘文辉大人当军长的24军,他叔侄两爷子的番号,恰与纸牌中的‘丁丁’、‘二红’相合,而‘丁二红’就是纸牌中的皇帝嘛。所以,二刘联合则可问鼎中原,黄袍在身坐龙廷,硬是比蒋委员长还厉害呢!”人们将信将疑,把出了两个省主席、四个军长的安仁乡视为“圣地”。直到1969年本书作者下乡务农当“知青”;下乡处离安仁镇不远,经常听见顺口溜:“四军九旅十八团,营长连长数不完”。就是说:刘家当过军长的就有刘湘、刘文辉(刘湘的幺爸)、刘元瑭(刘文辉的胞侄)、刘元瑄(刘文辉的胞侄)。至于当过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的,简直就多如牛毛。刘湘与刘文辉是叔侄关系,官也当得最大(省主席)。刘湘的父亲同刘文辉是嫡堂弟兄。刘文辉弟兄6人,刘文辉最幼,及其显赫后,四川人也多跟着刘湘戏称为“刘幺爸”。(1)解放后“名闻全国”的要算刘文辉的五哥刘文彩。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刘文彩在安仁镇的公馆被建成为“地主庄园”,装鸦片烟的地屋也被设计成“水牢”……全国来的参观队伍络绎不绝,每天“忆苦思甜”、泪飞如雨,“打倒”的口号响彻云霄。公馆内的《收租院》泥塑还漂洋过海办到了外国。其实在解放前,刘文彩的名气和他的幺弟刘文辉、侄儿刘湘相比,差得天远。且说刘湘幼年读私塾,1904年考入大邑县立高等小学堂。1906年陆军弁目队招生,不满17岁的刘湘投笔从戎,背着父亲跑到雅安应考被录取,次年4月入四川陆军讲习所,1908年旧历正月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夏毕业。刘湘性情含蓄少露锋芒,对同学则虚心求教。他每天只晓得埋头上课,从不过问政治。他喜唱军歌,集体游戏时常被推为领唱。因他下眼皮有疾久治不愈,同人说话眼睛爱半睁半闭,总像瞌睡没睡醒似的,同学多戏呼他为“刘瞎子”。他跑腿打杂很勤快,又热心公务。队官喜欢吃鳝鱼,他去代为剐剖弄得满手是血,队官对他大生好感……刘湘块头长得大,相貌看似憨厚老实少言寡语,冬天还常流清鼻涕……同学中谁也没料到这个有些“瓜眉瓜眼”的同学,日后竟会在四川独领风骚!只有同学刘炳勋(字佛澄)的父亲,一个清朝八旗军队驻防成都的官员慧眼识英雄,特嘱炳勋与之深交,还常以钱财资助。后来刘佛澄一直追随刘湘,官至旅长及机关枪司令等。(2)外国观察家也有看走眼的,认为刘湘“显得极为平淡无奇,甚至萎靡不振”。有两个英国人曾向他们的政府报告:“尽管刘湘看起来脾气甚好而且通情达理,但是既无性格,又无才气……”(3)但外国人也有眼光敏锐的。英国的托勒1921年就说:“刘湘给人的印象并不是才华出众,在交谈中显得反应迟钝……但他的那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权谋之术,叫人永远难忘。他是一个胸有城府的人!”(4)果然是“人不可貌相”。刘湘1909年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凭四川人形容他“装猫吃象”的大智若愚和英勇善战,一二十年间连连高升:由排长、连长、团长、师长直至军长、省主席……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四川老百姓脑壳上虽然少了“猪尾巴”辫子,但仍没过几天太平日子。1919年4月军阀“防区制”正式形成后,兵如土匪,四川活像争王称霸的大戏台。1928年7月,蒋介石想统一中国,派人来川拉拢利用刘文辉、刘湘控制四川。9月,刘湘(21军)、邓锡侯(28军)、刘文辉(24军)、田颂尧(29军),四个川军军长在资中县召开联合会议,讨价还价。最后议定由刘湘任裁军委员会委员长,刘文辉任省主席,邓锡侯和田颂尧分任财政厅长和民政厅长。1929年1月,刘文辉、刘湘两叔侄联合,击败杨森的20军,四川成为“二刘”的天下。刘湘19岁时与本县苏场一个姓周的农村女子结婚,岳父大人务农兼做裁缝。(5)后来刘湘发迹,深以夫人无名为憾。贴心“师爷”甘典夔给她取了个“玉书”的芳名,故又称为“刘周玉书”。刘湘被人称为“甫公”。妻以夫贵,夫为公,夫人岂有不称“婆”之理?四川话中“甫”、“虎”同音,刘周玉书有点横蛮泼辣,有母老虎之威,于是就被刘湘部下喊成了“刘甫婆”。刘甫婆嫁到刘家后起早摸黑,吃苦耐劳、节俭度日,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刘湘去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时,她一个人支撑门户孝养公婆,还把绩麻纺花凑起来的钱,两百文、三百文地带给刘湘打零用。刘湘当了大官,她还是爱穿件旧蓝布衫,脑壳后头蓄着四川农村妇女常见的俗称“大粑粑”的发髻,农家本色未改。她还自己浆衣洗裳、烧茶煮饭……这些,都令人不得不翘大拇指夸赞。(6)曾在刘湘幕府当过女“参议官”的秦德君老人,摆过“刘甫婆”许多有趣的龙门阵:“刘甫婆”比刘湘还大几岁,十分泼辣。刘湘有个参谋长郭昌明,40岁才安家,和一位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结婚。初上任时,郭参谋长带着年轻妻子到刘湘家拜见刘湘夫人。他们一进门就看见一位很朴素的农村妇女在埋头洗衣服。郭夫人上前问:“大嫂,军长夫人在家吗?”那位“大嫂”抬起头来,没有答话。进屋把围裙解下,从容地走出门到郭夫人的面前,双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冷冷问道:“你看看,我像个军长夫人吗?”然后又尖酸地反问:“你是哪家的小婆娘?”原来,在刘湘幕府里凡是出现年轻漂亮的女子,她都一概叫人家是“小婆娘”(小老婆之意)……郭夫人回头抓住郭参谋长大哭大闹,一口咬定郭昌明是有妇之夫骗了她,不然军长夫人为啥子把她叫做“小婆娘”呢?刘湘习惯召集高级官员到他家客厅议事,“刘甫婆”最喜欢偷听壁角。这些官员有时趁刘湘不在,故意你一言、我一语编造刘湘找小老婆的故事刺激她,惹她吃醋出洋相……她在窗外越听越生气,经常怒不可遏闯进客厅,把茶杯、茶壶、烟盒、花瓶、古玩摆设、桌椅等等砸得稀巴烂。要是此时刘湘进来碰上了,就会对夫人一阵拳打脚踢。尽管“刘甫婆”满脸眼泪,但看见刘湘因为打她累得大汗淋漓,她就赶忙端来热水,绞出湿毛巾给丈夫擦汗,还拿来蒲扇给丈夫扇风……惹得大家捂着嘴巴鼻子忍不住地笑。刘湘想治她,只有在经济上卡她,家庭开支每月只给100元,想逼她主动退位。可是夫人要人不要钱,要权不要财。她的亲信周晓岚、刘树臣都是她的亲戚,管理枪支、弹药。刘湘部下任何一个师长、旅长不通过这哼哈二将,就拿不到一枪一弹。而刘夫人自己极能吃苦,也不在乎钱,她在家里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烧锅做饭……还要兼搞副业,喂猪喂鸡,什么都做,就是不准刘湘讨小老婆。她自己因为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也练得结结实实的……因此,刘湘始终拿夫人没有办法。(7)“刘甫婆”当上四川“头号夫人”后,农家妇女朴实勤劳之风未改很被人称赞,所以她曾担任四川省“新生活运动总会”地方分会的会长。(8)许多人都说:“刘甫婆堪当此任,有资格!”但“刘甫婆”也难改农村“土老肥”习气。最引起众议的是说她贪财买田买地。据说买得太多了嫌写契约麻烦,就印了很多空白契约,买时填上一张就了事……(6)“刘甫婆”购田买地可能还不算凶的。作者下力气详查史料:川军23军军长刘存厚和他的3个师长,每人在郫县都买有3000亩良田;下面很多旅长、团长,也都在郫县购置田地100亩以上……(9)刘湘老家大邑,军人户数只占全县总户数的百分之三以下,却占有大邑县百分之六十六的田地。全县每户军人的田地平均有三千亩之多,最大的一户拥有的田地达三万亩之巨!(10)难怪一个中国记者1932年就这样写过:“刘湘是以军纪严格知名的,但是他的部属在所驻的防区里却为所欲为……这些四川的王爷生活豪华、妻妾成群,大多拥有堂皇的住宅,购置沃土良田……”(11)据说,电务处长王用宾为刘物色了一个聪慧的华美女校学生,刘湘也有些动心。但那女学生晓得刘甫婆不仅是母老虎,更是专吃醋的“河东狮”,吓得宁死也不肯答应了。“刘甫婆”把刘湘管得紧,刘湘也算得是洁身自好,终其生不赌不嫖不抽鸦片,更不敢讨小老婆,在生活大多风流腐化的川军将领中,确算既少见又难得了。(12)刘湘和刘甫婆共生有三子一女。大儿子刘世英、二儿子刘世哲分别死于战乱。1949年秋国民党政府大厦将倾,刘甫婆忙携小儿子刘济殷和女儿刘蔚文离开大陆去香港,后移居文莱。1971年,刘甫婆在文莱去世。刘济殷毕业于四川大学政治系,后成为美籍华裔企业家。(13)

前言

前言四川抗战历史的严重缺失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以抗战为题材的书藉虽然不少,但多方位、全面、系统介绍大后方四川在中国抗战中重要地位和历史功绩的书,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十分少见。尤其是高品味高质量,并适合广大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的书,更是空白。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兵”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无论是抗战时期中华民国首脑人物蒋介石,还是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都曾对四川人民和川军抗战作出过高度评价。1945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几千万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忍饥忍寒、共赴国难。所以《新华日报》还说: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为中国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所以,缺少四川大抗战的抗战史,决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鲜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页!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不断著书立说篡改历史。他们的言论对日本青少年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每年都有日本军国主义遗老遗少身着当年日军军服,高唱日军战歌,在供奉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内,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挑衅示威……而我们国内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抗战文物、雕塑、遗迹却被破坏殆尽。才隔60来年的鲜血浸透的历史,已被淡化、遗忘……《中国青年报》曾以“你所知道的抗战历史”作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4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调查结果让人吃惊:青少年人的“无知化”比例惊人。四川抗战历史“无知化”情况更让人不安。正如作者所言,他写本书前问过许多年轻人,有些还是大学生:“你们晓不晓得四川人为抗战作过什么贡献?”一些人茫茫然,一些人则嘻嘻哈哈:“啥贡献?拉壮丁嘛,还有王保长、卢队长调戏三嫂子嘛!啊,还有那个疯疯癫癫哈儿军长、司令,穿女人内裤乱唱川戏,朝大炮头屙尿嘛……”仅仅谴责日本政府在教科书等问题上不敢正视历史,是不够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教育后代的计划和想法,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样教育后人。我们的前辈,曾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国歌》),用血肉筑成长城去浴血奋战。如果现今的中国人不知国耻、国难,不了解前辈们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惨烈牺牲——那不但很可悲,甚至是很危险的事。我们天天在说要提倡爱国主义,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抵抗侵略的历史如此轻易遗忘,所谓“爱国主义”,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天天在说要热爱家乡,如果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的抗战史,都如此轻易遗忘,所谓“热爱家乡”更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四川大抗战这段历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当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从大的角度讲,它可充实中国抗战史。就是仅从宣传四川、宣传成都的角度出发,也意义巨大。难道四川、成都除了被人常说的风景名胜、盖碗茶、麻辣烫、串串香,还有“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的“成都美眉”等,就没有更值得宣传的东西了?历史的无知和遗忘,对一个国家而言,是不可宽恕的亵渎。如何增强民族记忆而使祖国强大,是当今不少国家的文化界和政府非常重视的大事。不少国家不仅在历史教科书上郑重其事,而且把历史记忆搬到许多公共场所:博物馆、广场、街巷、雕塑,及小说、影视作品……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反思。值得欣慰的是,如何客观公正地描述和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及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川的历史作用,近年不再成为研究写作的“禁区”和“盲区”,已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

名人推荐

填补中国抗战史空白、颂扬四川人民伟大的历史功绩——喜读四川作家郑光路力作《川人大抗战》2005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年愈古稀之年的我,本是性格沉稳的人,却怀着既惊讶又欣喜的心情,迫不及待从书店买回作家郑光路最新力作《川人大抗战》。这本书作为今年四川出版系统的重点选题书目,在今年1月北京书展上一亮相,就立刻引来各界热烈关注,好评如潮。记得在2004年7月4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67周年前夕,《成都晚报》副刊整版发表了郑光路六千多字的纪念专文《川人的抗战》,立即引起国内外它巨大反响。据我所知,无数读者看这篇文章后热泪盈眶。国内很多刊报及海内外许多有影响的中文大网站都纷纷转载此文,并热烈讨论。四川媒体还发表多篇讨论文章,认为“川人抗战”应成为成都的“城市精神”……这些,说明有关川人大抗战的历史既少为人知,也是各界人士急欲了解的!我手头就有一封从泸州农村辗转寄来的来信,这位70多岁的读者叫文贵华。她的父亲文俊生,一位普通川军士兵,就是出川参加淞沪保卫战壮烈牺牲的。她从《文摘周报》读到转载的《川人的抗战》,万分激动、老泪纵横,用颤抖的手写下感谢此文的文章。类似的读者来信、来电话太多太多。说实话,该文见报的当天,我读了也流泪不止。我也立即打电话向《成都晚报》副刊编辑白朗老师倾吐了我对该文感受,极欲与作者郑光路先生联系,以表敬佩之情。7月7日,民革成都市委召开纪念抗战爆发67周年座谈会。我拿着登有郑光路《川人的抗战》的报纸早早来到会场,见人就问:“看过这篇文章吗?”得到众口一词的回答:“看过,真是感人至深!”于是,《川人的抗战》便成了这次座谈会的内容之一。市民革的一位领导同志还就文章的一些段落作了评介,并说:这就是“成都城市精神的具体反映!”由于各界读者反映强烈,7月13日《成都晚报》副刊部就《川人的抗战》在成都画院召开专下座谈会,应邀出席的有流沙河(著名学者)、饶毓琇(抗日烈士饶国华师长之女)、李克林(抗日烈士李家钰总司令之子)、邵英侠(抗日空军烈士邵瑞麟中队长之子)、作者郑光路和笔者等人。接着,相关媒体以《川人抗战形象不能歪曲》、《从抗战题材看文艺创作规划》,对郑光路《川人的抗战》给了极大的肯定。《川人的抗战》引起连锁反应。7月下旬,川军抗战名将刘湘的参谋长傅常中将之孙傅尧找来我家,说读了《川人的抗战》,促进了他们早就想搞“重走川军抗日路”的打算。8月2日在成都画院举行了“重走川军抗日路”新闻发布会,应邀到会的有李克林、饶毓琇、郑光路和笔者外,著名中共烈士、川军将领于渊之子女于民勤、于民望,刘湘部武德励进会秘书长张龄九之外甥范学铭等人应邀到会。傅尧的父亲还专门从上海乘机飞蓉赶来参加。当天前来采访报道的省市媒体记者比来宾还要多。8月15日,“重走川军抗日路”在万年场“无名英雄”纪念碑前正式展开。参加者中多有当年血战沙场,战功赫赫的抗日军人:有位叫黄士伟的,就是他的一颗地雷把日酋酒井直次中将送上西天;有位当年就是一把鬼头大刀的敢死队员,后又转战印缅战场远征军战士;还有从台湾回蓉定居老军人……不久,我有机会同郑光路单独畅谈。我说:“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以抗战为题材的书藉虽然不少,但多方位、全面、系统介绍大后方四川在中国抗战中重要地位和历史功绩的书,至今还是空白。”光路说:“是的!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兵’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此外,几千万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忍饥忍寒、共赴国难。四川为八年抗战提供的财政粮赋,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为中国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所以,缺少川人大抗战的抗战史,决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川人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鲜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页!”光路接着慨叹:“由于各种原因,才隔50多年的这段鲜血浸透的历史,现在许多人根本不清楚了!而一些以四川抗战时期为背景、戏说历史的影视剧、通俗小说之类,不但扭曲、丑化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川人抗战史,也对中国整个抗战形象产生严重损害。”我说:“你研究历史多年,曾写有大量历史题材的文章和数本书籍,深受各界好评,认为是以‘治史’的严肃态度写作的。作为严肃作家,你应当写本专书!”光路诚恳地告诉我:“我早就在着手写了。”之后,郑光路闭门谢客,常凌晨3时即起床,潜心于《川人大抗战》的写作。果然,在举国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郑光路全面反映抗战期间四川军民共赴国难保家卫国的《川人大抗战》,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了。许多人读后都说:“这是填补四川人在中国抗战史中重要地位和伟大历史功绩空白的好书!”近200幅珍贵历史照片的《川人大抗战》,更是文图并茂!我和许多作者郑光路以极翔实的史料,多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川人大抗战,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真实历史的长篇专著。该书涉及的时间跨度长(从抗战前夕到抗战胜利一些历史人物身前身后事的结局则更长);地域广(从川军在全国各地抗战前线浴血奋战,到大后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悲壮的战场情景,乃至抗战前后四川的风土人情)……该书史料独特丰富、立论公正、实事求是。它不但可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国共同合作的历史背景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川军英勇惨烈的牺牲场面,也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种种感人情景。该书的价值,不仅仅是叙述了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宣传了真实的四川抗战时期的伟大形象,重要的是对中国抗战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实,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更具积极意义。作为作者,郑光路以他特有的“大历史观”去描写历史。他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广泛收集素材,采访过无数抗战亲历者和知情人,所以才“厚积薄发”出这部堪称宏文的《川人大抗战》。翻开该书的“开卷语”,你就会发现,川人从古至今就具备“包容”、“开放”和“见义勇为”这三大特色!越是到危急关头,越是如此,而见义勇为体现在保家卫国上,就成了四川人的优良传统。抗战中川人的英勇悲壮、可歌可的奋斗史,为““包容”“开放”和“见义勇为”作为最贴切的铨释。读到该书正文第一章第1节“刘湘入驻成都”,引人入胜的生动文字就一下把你带进了30年代的成都这座古老城市,让你不经意间就游览起市容市貌,领略着风土人情……。突然“七七事变”,抗战大爆发!川军纷纷请缨出川,血战沙场;大后方人民捐粮捐钱,出工出力,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一幅幅惊天地动鬼神的悲壮场景,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读吧!让那些还健在的老川军再重温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读吧!让川中的中青年朋友读一读父辈祖辈留下的历史;让全国人民、全世界的炎黄子孙读一读吧,这部《川人大抗战》!——王大炜

内容概要

郑光路,著述以研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主,长期“以研究历史的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以文学写作的方式去研究历史”,作品具有材料独特新奇、大题材等个性特色,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形成其“文史结合、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
曾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有影响的文史类文章60余篇。已出版长篇专著《气卷神州》、《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四川旧事》、《成都旧事》、《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之特殊内战》(海外出版)、《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斗之喧嚣怪状》(海外出版)、《炸响辛亥革命的惊雷—四川“保路运动”的历史真相》、《百年红十字运动在成都》等十余部,500多万字。曾获四川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最高文学奖项第五届“四川文学奖”。著作收入中国政府文化大工程的“农家书屋”书系。著作广受各界好评。海内外相关人士评论作者著述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空白。多部著作被中国863计划图书馆及美国国家图书馆等国内外图书馆藏机构正式收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抗战前夕的四川
1.刘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
刘湘入驻成都
刘湘和夫人“刘甫婆”
2.刘湘与蒋介石
刘湘统一四川和“刘神仙”奇闻
“峨山训练团”的风波
从“反共”到“联共”
3.历史罕见的人吃人大饥荒
四川灾情引起国际关注
骇目惊心的人吃人不是新闻
“空头赈灾”与“拜神求雨”
4.四川人民的抗日呼声
少城公园风情
茶馆里的“抗日”呼声
5.成都打死日本人事件
成都的外国领事馆
刘湘反对日本人设领事馆
“大川饭店事件”震惊海内外
6.四川的抗日救亡运动
“西安事变”的影响
“努力餐”和中共地下党
刘湘的支持和保护
第二章 抗战爆发了
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蒋介石决心“军队国家化”
芦沟桥炮声惊散“整军会议”
2.从打内战到请缨抗战
川军将士的觉醒
国防会议刘湘请缨杀敌
川军慷慨出征
第三章 “淞沪会战”中的川军
1.杨森和他的20军
杨森的“新川政”
20军十万火急赴上海
2.20军血战上海
中日双方“剑拔弩张”
向文彬团恶战顿悟寺
林相侯团长英勇阵亡
20军死伤7000人
3.43军26师喋血“大场”
“老套筒”机柄要用麻绳拴
解固基团长的“衣冠冢”
第四章 “南京保卫战”中的川军
1.刘湘亲征到南京
刘湘带病出征
川军分割得七零八落
请命保卫首都南京
危难之际刘湘旧病复发
2.泗安、广德阻击战
“敢死队”全部战死
广德防线失守
饶国华悲壮殉国
3.南京失陷后失踪的川军
顽敌猖獗南京失陷
川军失踪千古之谜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1.将星殒落“万国医院”
蒋介石奖惩川军
抱病筹划“反攻芜湖”
“望帝魂归蜀道难”
刘夫人奔丧汉口
2.揭开刘湘“死因之谜”
传闻之一:“反蒋事败被吓死”?
传闻之二:“被蒋介石害死、毒死”?
刘湘被害死的“奇谈怪论”
刘湘的“国葬”和毛泽东唁电
第六章 “台儿庄大战”中的川军
1.22集团军紧急到山西
天寒地冻渡黄河
邓锡侯和朱德相遇
2.川军处处被歧视
装备可怜无人肯要
终于被五战区李宗仁收留
3.川军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杀韩复榘振奋全国军心
两下店川军建奇功
范长江和《新华日报》的采访
4.王铭章死战滕县孤城
蒋介石严令固守滕县
血与火中的拼命厮杀
王铭章以死报国
台儿庄大捷和王铭章葬礼
第七章 抗战中后期的川军
1.蒋介石控制四川后的川军处境
蒋介石统一四川
“厕所标语”引起的风波
川军地雷战炸死日本中将
2.李家钰血洒山西疆场
率部血战山西长治
深明大义主动殿后掩护各军
中伏击将军壮烈殉国
3.川军为什么会成为“忠勇之师”
川军将士誓死报国
“无名英雄”的悲壮光辉
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第八章 大轰炸下的四川
1.炸不垮的“陪都”
“中国顿刻尔克大撤退”
“五?三”“五?四”大轰炸
“大隧道惨案”
重庆赢得世界的尊敬
2.巴山蜀水的““跑警报”
成都的“跑警报”
“抗战快餐”和“防护团”
日机轰炸四川其它市县
3.四川惨烈的“空战”
“黄鸡婆”拼死战日机
成都关押日本战俘的秘闻
“轰轰烈烈的“献机运动”
苏联志愿航空队和美国“飞虎队”
第九章 巨大贡献和惨烈牺牲
1.中国抗战最主要的物质支撑
震惊一时的成都“抢米事件”
市长杨全宇之死
吃“观音土”也要先交公粮
2.350万川军64万多人伤亡
自愿出征事例举不胜举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出征人数和伤亡人数全国第一
3.四川人民对川军的全力支持
“抓壮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兵役署长程泽润之死
“伤兵之友”和红十字会的贡献
4.“献金运动”催人泪下
冯玉祥奔走川南推动“献金”
成都“献金”活动真况实录
5.四川对抗战的贡献难以尽述
支撑中国高校、工厂的内迁
血汗浸泡成的“特种工程”
尾声 抗战丰碑必将永垂青史
抗战胜利浸透川人血泪
抗战丰碑永在人民心中

编辑推荐

《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初稿《川人大抗战》,2005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作为中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点推荐书目,国内有上百家刊物、报纸、网络转载此书。如“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中共中央统战部网,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等,都曾隆重介绍或转摘此书。海外美国、加拿大等众多网络,也曾转摘、评论。国内东方卫视、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都曾据此作专题节目,制成电视或广播剧系列播出。《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发表多篇文章,认为“川人抗战”应成为“城市精神”。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大理石上,镌刻的文字介绍中,有“录自《川人大抗战》”的说明。由于《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引起重大反响并得到各界读者广泛好评,荣获四川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四川文学奖”。《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成为许多学术论文的常用参考资料。必须强调的是,展现在读者手中的这本《四川大抗战》,并不是《川人大抗战》的简单再版。作者费大力气,许多章节基本上都是重写,增补了非常多的珍贵史料及图片。所以,《四川大抗战》更为严谨、充实;可读性和史学价值,比《川人大抗战》更好。作者以详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真实历史的长篇专著。《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涉及的历史跨度长(从抗战前夕到抗战胜利,一些历史人物身前身后事的结局则更长);地域广(从川军在全国各地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到大后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悲壮的战场情景,乃至抗战前后四川的民风民俗、历史谜团)……《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史料独特丰富、立论公正、实事求是。它不但可让读者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川军英勇惨烈的牺牲场面,也可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种种感人至深的真实历史。《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的价值,不仅仅是叙述了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宣传了真实的四川抗战时期形象,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抗战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实,对提倡爱国主义等各个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作者一贯主张学习和发扬司马迁《史记》那种“文史结合”的优良传统。《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具有以下鲜明特点:第一,尽量以“大历史观”完成这部书稿。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以长时间、远距离、多角度地去反映真实历史;坚持用历史真相不带主观偏见地去还原历史。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第二,《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极具真实性、史料性和学术价值。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以数年时间潜心研读各种相关史籍,并在四川各处实地考察,采访了大量川军老战士、高级将领的后代及许多各方面的知情者。作者坚持以现在已很罕见的第一手资料(原始档案、报刊、亲历者回忆等)为主来再现历史,绝不采用常见的那种人云亦云、“以论代史”简单化的叙述方式,避免史学著述中常见的那种薄于史实、重于评论的大缺陷。第三,从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上讲,坚持“让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历史著作,如果“摆杂货摊”一样平铺直叙地罗列史料,搞成干枯的“论文”式,对作者而言当然写作时更省事和简易,但将使读者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而难以“卒读”。从198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所谓“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许多研究者们,从过去“现代化”的枯燥理论分析模式,已回归到通过“叙事”(narrative)和细节再现的研究方法,即把读者引进历史“事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注重“叙事性”和“文学性”。其实这些西方所谓“叙事史学”的“最新成果”,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这就是司马迁老先生留传下来的“文史结合”的中国优秀史学传统,其史学性和文学性堪称楷模。中国抗战时期的历史,是广大读者盼望了解真相的一种“大众历史”,更不应只停留在学术殿堂,供少数专家学者“把玩”。如能把真实史料通过情景描写、人物活动和对话的文学叙事方式来解说,则生动得多。这就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倡导的“让学术研究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相统一”。《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绝不故作高深、玩弄理论。尽量以朴实、鲜活、大众化的语言,把原本十分复杂、枯燥的史料,以生动而简明的情景化、细节化的形式来描述,使史料细节的真实性和描述的文学性相结合,使之能达到一种“大俗大雅”:即学术性、严肃性、故事性、趣味性、通俗性的完美结合。需要强调的是:书中情景化、细节化、人物对话,并非凭空虚构。在关键、重要的部分,则更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原始性、学术性,决不因“文采”而妄加改动。作者在作宏大历史叙述时,以类似“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特别重视真实历史的感人细节。所以作者笔下的历史,不干瘪枯燥,而是有血有肉。表现的历史真实而鲜活,艺术地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真实历史“画面”。另一方面,作者虽然尽量使《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能成为通俗的“大众读物”,但作者是以“治史”的严肃态度写作《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的。“持之有故、言之有据”,是作者的写作原则。书中所述内容都有严密的史实根据,并严格按照学术性文章要求,加以注释以标明资料出处。所以,《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雅俗共赏,不仅具有大众读物特色,也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第四,《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配有涉及四川大抗战的珍贵历史照片二百多幅(许多是首次面世),使其文图并茂更引人入胜,极富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内容简介:八年抗日战争中,四川有三百五十万军人出川参战,六十四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占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四川作为大后方,为八年抗战提供的财政粮赋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人民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
《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以翔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的历程,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历史的长篇专著。阅读此书,读者可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正面战场川军英勇奋战的壮烈场面以及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感人场景。


 被遗忘的抗战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读自己身边的历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