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史1840-1937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7年8月
ISBN:SH8226-41
作者:马运增,陈申,胡志川,钱章表,彭永祥
页数:342页

作者简介

编后记(节选)
编写比较完整的《中国摄影史》,在我国是开创性的工作,困难很多。首先是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文化悠久,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专门或兼搞收集、保存、研究摄影史料的机构;更由于历经劫难,各种史料的原件几乎丧失殆尽。编写组的同志虽经几年的努力,但仍深感所占有的史料欠完整、不充实,无论从地域或时序来说,都还有不少的空白。其次是编写组的成员大都是业余从事此项工作的,受时间和水平的限制,对某些已知的史实和现象,也未能作更深一层的分析和研究。再次是本书是集体编写,虽几经集中讨论,但从编写体例、材料使用甚至在个别史实的评述上,也还难免存有一些差异。


 中国摄影史1840-1937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早期中国摄影史最常见的读本是英国人Terry Bennett编写的《中国摄影史1842-1860》,其中主要介绍摄影发明初期在中国的中外摄影师(这时候还不能称为摄影家,因为这些人的主职是探险家、外交官员、官员学者)的活动和拍摄成果。尽管学术价值高,但用带点沙文主义的说法是,外国人写中国摄影,对想要了解所谓“中国摄影史”,总归读了觉得不够的。另外,作为一个在西方接触东亚学科的东方学生,我认为从一个文化背景出来的学者写另一个文化,哪怕对研究对象的了解再渊博精深,很多时候,夸张地说,只是自说自话隔岸观火而已。从朋友那借的这本中国摄影出版社1987年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时间跨度更久,更专注摄影与中国本地文化的结合,或者说,追寻了摄影一开始作为西方殖民文化的副产品直到形成中国摄影文化的发展过程,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但是,中国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不言自喻,在此书中体现得也是颇具代表性。这本书优劣参半,优于研究内容,劣在研究和写作方法。全书分为两个编章,第一编致力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840-1919),占全书文字片幅的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二的第二编则专注于五四运动至“七七事变”(1919-1937)。第一编很多珍贵的研究,虽然通常点到为止,但仍妙趣横生。第二编则显得索然及拖拉:看的出作者们对第二编下过更大功夫,研究得很全面。然而,由于那段历史的主旋律可颂性大,重复并且形式大过内容的话语太多,读得让人困倦。第一编中,关于中国诗词中的摄影、关于摄影在南方和北方以不同的方式被引进、以及一些轶事,比如中国人最早被拍照是耆英向各国大使分发“小照”、容闳与秘鲁华人受虐案、日成照相馆登报招人拍吴淞火车“惟肖物图形,尤需点缀,敢请绅商士庶来前同照,其形景更的热闹”⋯⋯这些资料都既说明问题,有极具趣味,每一则都可独立成为很有价值的学术专题。有些归纳,虽然没有近一步阐释,但引人思索。比如第一章里提到中国早期摄影家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视照相为消遣娱乐,陶冶情操;二是“商贾匠艺之人改业从事”,这些人原本可能是开画馆的被摄影这西洋物抢了生意。本书没有讲明但已经很显然的是,这一事实其实和艺术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一样的,文人在业余“创作”,匠人以“制造”生计,艺术这个概念在此两者之间游荡,可见摄影从引入初期,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中,已是艺术一员,而在西方这个争论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第二编包括了从五四之后的新闻摄影状况,到摄影团体与“美术摄影”的发展,摄影理论中对于摄影作为艺术形式的地位的探讨,再到详细介绍那个时期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家,相当具有参考性。尤其是关于摄影理论历史的例举和引用,学习过一些西方摄影理论著作的读者会发现很多可比性,东西方的反差对照或殊途同归,可能说明一些摄影的本质问题(有机会另写文章具述)。但由于第二编由不同学者执笔,重复以及不连贯时而显现。同时,学术写作中不应出现的意识形态加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些等字眼频频出现。出现并没有错,马克思主义的确是艺术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但是是作为一种科学的批判性的平台,而不是评判作品价值的粗略标准,更何况“爱国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一部分。书中有些段落给人的印象是,不管是报社、摄影团体、摄影个人,“爱国”、“接近群众”、“朴素感人”等形容成为了判断一个摄影师是否是个“好”摄影师的唯一准则。并不是说学术写作中不应带有任何观点,我倒希望这本书中有更多的个人观点,而不是政治意识形态。学术大概是最最不可沾染意识形态的,因为是关乎真理和意见,此二者与意识形态是不共戴天的。从第一编的写作看来,不带“旋律”地发表也是可以的,所以第二编的一些部分显然是“习惯性”地唱了主旋律。由此看来,这不是写作方法的问题了,而是心态和心智。年代的久远当然是很大的原因,但这样的心态和心智对当今来说并不完全陌生。更重要的是,如去除这些“主旋律”的元素,对重复和拖拉的部分稍作删改,这本书如能再版,不妨可为当代如飓风般的摄影潮加一些历史深度。http://www.zuphoto.org/?p=176
  •     本简目转引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65830/本人作了部分修改。本简目根据中国摄影出版社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1987年8月第一版)、《中国摄影史1937-1949》(1998年6月第1版)整理。 1840-1849 1843年 我国首次用照片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是两广总督兼五口通商大臣耆英。 1844年 《格术补》、《摄影之器记》(邹伯奇,1819-1869) 1844年 于勒•埃及尔(法) 最早来中国拍摄的外国人 1846年 香港报纸刊登广告:“香港银版摄影和锌版印刷公司有香港及中国彩色与黑白照片出售。” 1846年 《思益堂日礼》(周寿昌,湖南进士) 《听雨丛谈》(福格,卒于1856年) 林箴(1824-?) 中国早期的银版摄影师 《救回被诱潮人记》(1847)、《西海纪游草》(1849) 吴嘉善(?-1879) 我国早期摄影爱好者 1850-1859 1851年 “广州镇海楼”(约翰•麦克希) 南格禄(法)、李阁朗(法) 在中国开设照相馆 咸丰年间(1851-1961) 画师周森峰、张老秋、谢芬三人开设照相馆 罗森 1854年对日本进行了半年的采访摄影 赖阿芳 1859年在香港开设一家摄影社,并连续营业82年之久。 罗以礼(1802-18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征集到其两幅作品,“自摄像”、“广东老妪像”。 1860-1869 费利斯•比特(意大利) 在中国一年,留下很多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失陷的大沽炮台》(1860年8月)、《联军占领下的广州镇海楼》(1860年4月)、《北京联军驻地》(1860年10月)、《北京城墙的东北角》、《安定门附近的雍和宫》等。 1861年 《观西人以镜取影歌》(倪鸿) 1861年 王韬客居上海,《瀛壖杂志》提到早期著名摄影师罗元佑的情况。 弥尔顿•米勒(美国) 1861年来华,《中国商人之家》、《上海少女像》、《和尚和道士》、《广州的盲艺人》、《清朝官员和内眷》、《巡视途中的广州官员》等。 约翰•汤姆森(1837-1921,英国) 1962年开始亚洲之行,几十年后,被人们称为卓越的“街头摄影家”。出版的关于中国的摄影集《中国和中国人》、《北江风光》、《闽江风光》。 1868年 《格致入门》(丁韪良,1827-1916,美国) 1870-1879 1872年 梁海初在广州创立了“芙蓉镜”照相馆 1873年 《脱影奇观》(德贞) 中国最早介绍摄影技术的专著 1873年 《中国和中国人》(约翰•汤姆森) 1873年 容闳受李鸿章委派赴秘鲁调查华工境遇,报告书及亲自拍摄的24幅照片寄回,是中国纪实摄影活动的杰出代表。 《色相留真》 徐寿与英国人付兰雅合作,中外学者合译摄影专业书籍的开端。以后徐寿又编辑出版了《照相器》、《照相干版法》等小册子。 1875年 梁时泰在天津开设“梁时泰”照相馆,其拍摄的照片是中国照相馆照片首次进入宫廷。 1875年 《沪游杂记》(葛之煦)记录了上海照相馆创立的情况。 1876年 《照相法》(刊登于《申报》) 同治年间(1861-1874) 在广州,温棣南开设了“缤纶”照相馆、张老秋开设“宜昌”照相馆。随后,“黎镛”、“兆南昌”、“容芳”等照相馆先后在广州城内开业。 七十年代初上海已有“苏三兴”、“公泰”、“宜昌”和“恒兴”等数家由中国摄影师开设的照相馆。 1876年7月15日 《申报》刊登一则关于通车典礼的广告,此为我国早期摄影采访的一个先例。 1880-1889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已有随军访员在前线拍照。 中法战争时,《述报》把抗法名将刘永福的照片随报赠送读者,是中国最早使用照片的报纸。 1885年 上海张园对外开放,开设了照相室,把摄影作为游乐消遣的内容。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创刊的《点石斋画报》是石印的旬刊,随《申报》附送,这是我国最早的报纸图画附刊。 1890-1899 1890年12月 太古公司上海轮在长江起火遇难,“善士为一一照相留存”。 1892年 北京第一家照相馆“丰泰”,创办者为任景丰。 1889-1991 江苏潘慎文作环游地球的旅行,把拍摄的照片制成幻灯片供亲友观看欣赏。 1894年 田际云、朱素云、路三宝中年的合影 1896年 《湖北汉阳钢铁厂全图》《湖北兵工厂各厂机器图》 1898年 王瑶卿等“反串溪篁庄”剧照 1900-1909 辛亥年间 《上下古今谈》(吴敬恒)小说第八回谈到摄影术。 20世纪初,上海照相业有“四大天王”之说,“耀华”(施德之创办,曾首开照相馆女摄影为客人拍照的先例)、“宝记”(欧阳石芝创办)、“保锠”(张桂生创办)和“致真”。 “五四”以前摄影内容的诗歌还有《照相发明弹词》(义水)、《洋泾杂诗》(王韬)、《镜写真》(黄遵宪)、《映相术》(孙宝瑄)等。 1901年 上海出版的《普通学报》发表了《各色晒像法》和《照相显影配方法》。 1902年 《外交报》、《新民丛报》、《新小说》、《大陆报》 1903年 《游学译编》、《浙江潮》、《江苏》 1903年 周学熙受袁世凯委派去日考察回国后,在天津成立了工艺学堂,传授照相等技术。 1903年 勋龄作为御用摄影师进宫,专门为慈禧及宫眷拍摄照片。 1904年 裕勋龄拍摄的化装相《卖花女》 1904年 《东方杂志》(我国第一家采用彩色照片的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女子世界》、《教育世界》 1904年 广东黄国华创办的恒昌照相馆更名“鼎昌”,扩大规模,在天津跃居首位,后又更名为“鼎章”。 1904年 北京《商务报》连载了《照相指南》、《照相须知》、《放相法》等文章。 1904年 国内各杂志报道了美国圣路易赛会展出的“极大照片”。 1904年 上海发行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是专门提倡戏剧改良的刊物,每期卷首也都刊有戏剧照片。 1905-1908年 潘达微(1880-1929)在广州与人合办石印《时事画报》,针砭清朝时弊,鼓吹民主革命。1909年在香港复刊。 1905年 谭鑫培、杨小楼的“定军山”剧照 1905年 因试制成干片而名扬广东的李莲友,约在1922年“制成一种速度之片,其感光力竟驾乎依尔福‘大红牌’之上,闻不久将觅地设厂,大举制造” 1905年 《仓厂验米图》是我国早期专题摄影报道的一种形式 1905年 公布的《商部拟定商标注册试办》条例中第四十二类“照片”一项,明确提出了摄影图片的审查和版权问题。 1905年 新闻照片《淮北饥荒》,表现了村头难民和发放粜米时的难民两个场景。 1906年 公布的“练兵处订定丙午秋操随观规则”中,有关接待各报馆采访人员的条款规定:“大操时各报馆有陈请派员观操者,准每一报馆派笔记者一人,照相者一人随观。” 1906年 济南成立工艺传习所,北京也成立了工艺局。 1906年 北京《京话日报》刊登了“南昌教案”中被法国教士杀害的江召棠县令的遗体照片。 1907年 广州出版的《国事报》发表了《粤路正式会摄影图》、《女界流血者秋瑾》等时事照片。 1907年 周耀光编著的《实用映相学》,获1909年“教育用品展览会”银牌奖。 1907年 《照相新编》(吴仰曾,1862-?),是一本摄影技术书,参考了《摄影入门》和《简明摄影术》。 1907年 《房山坨里高线铁路总公司》纪念册,为京西煤矿招股宣传摄制。 1907年 《世界》画报由我国留法学生组织“世界社”在巴黎编印,是当时行销国内唯一的一种摄影画报。姚蕙女士主编,吴稚晖、李石曾参与其事。 1907年 上海创刊的《神洲日报》多次刊出李少穆拍的署名照片,有的报刊史学家认为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1908年 喻培伦(1886-1911)和黄复生、汪精卫等人(均通摄影)开设了一家照相馆,取名“守真”。 1908年 《清西太后丧事录》由北京后门“瑞华”照相馆摄制的新闻性纪念册,表现的是慈禧出殡时紫禁城外一段的仪仗和纸人纸马等各种冥器。 《京汉铁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和承建京汉铁路的比利时公司联合摄制,是目前国内见到的尺寸最大、分量最重的纪事照相贴册。 1909年 “东陵照相馆案” 天津“福升”照相馆为了摄取慈禧太后灵柩移入东陵的现场实况,无意中卷入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成为清末一大冤案。 1909年 《京张路工摄影》大型专题摄影集,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和新闻性。 1910年 李白贞在汉口开设“荣昌”照相馆,1911年加入湖北秘密革命团体“共进会”。 1910-1919 清末民初,各地出现了照相摊和风景画店,专门出售各种风景照片供人们观赏,摄制了象《西湖各景》、《浙江西湖风景》、《浙江西湖胜景》等风景摄影集。 1910年 《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开业纪念册 1910年 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陈列各类照片,通过评选,杭州“二我轩”照相馆的“西湖各景”照片册经审查“钦定”为金牌奖。1911年 德国高尔上(GOERZ)制作厂在《时报》上刊登商业广告 1911年 《汉口华界被清军焚烧之惨象》和《汉口民军与清军交战时炮弹坠屋发火》两幅时事摄影作品 1911年 《大革命写真画》10月起陆续出版,以及《红十字会战地写真》、《孙文先生东游纪念写真帖》 1912年 《真相画报》 1912年 民国成立之日,武汉“文华”照相馆把摄影师鲍俊轩拍摄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就义照片,悬挂门前,供人们瞻仰。 1912年 “民立社”成立于1月,印制了《大总统孙文肖像》。 1912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了一套带有时事性的“革命纪念明信片” “民国成立后,中山先生派剑父组织”一支摄影报道队伍——“中华写真队”,创建人高仑。 1913年 《真相画报》刊出的《宋教仁被刺后》 1913年 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摄学部”是国内出现的第一个民间摄影团体。主任是叶向荣,教授为陈公哲和程子培,还有女摄影家陈士超。1916年,精武体育会摄学部拍摄的成组武术照片,开始在商务印书馆编辑的《学生杂志》上专栏连载。 1913年 《新编摄影术》(杜就田)1919年出版 1913-1914年 闻一多等人演出的《革命军》、《打城隍》等新戏,也拍了剧照。 1914年 《逊清隆裕太后葬仪照片》 1914年 《学校成绩写真》,用96幅照片反映了国内各省废除旧学制,兴办新式学堂,改革中国教育的潮流。 1914年 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哈尔滨傅家甸防疫摄影》,报道辛亥年间,哈尔滨地区发生瘟疫,防疫队进行防疫治疗工作的现场实况。 1914年 《欧洲战影》欧洲战纪社编辑,上海中华书局12月发刊。 1915年 《上海——消遣之杂志》 1915年 北京“同生”照相馆送往农商部国货展览会的摄影作品,获一等奖。 1915年 《欧战写真画》第一集,12月初版。江都张英编辑,商务印书馆发行。 1916年 《诚报》7月创刊,是国内专门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型摄影刊物。 1917年 天津发生了水灾,鼎章照相馆及时拍摄了一套“水灾图”——《天津水灾纪念全图》,以及《津埠附近被水情况》。 民国以后,在北京的照相馆中,广东人温章文从济南迁来开设的“太芳”和谭景堂从上海迁来开设的“同生”。 1918年 天津博物院成立时展出了“人种、风俗、古迹、风景类、苗人、台湾番人、北极极下人,美洲红人诸用具及各地之装饰风景,豕喙、文身、雕题、巨尻诸民族摄影。” 1919年以前出版的摄影方面的专著还有《摄影术二十五章》(陈照常)、《摄影术讲义》(陈翰屏)、《摄影测光捷径》(陈公哲)和“周氏摄影丛书”(周淡)。 1919年 《北京举行黄兴、蔡锷追悼大会》 1919年 《中华民国八年俘虏起居写真》,由“俘虏情报局”编印,报道了中国收容战俘的情况。 1919年 广州照相馆职工,就建立了自己的同业行会——广州摄影公会。 到1919年 商务印书馆共出版了《黄山》、《庐山》、《普陀山》、《西湖》、《避暑山庄》、《泰山》、《衡山》等十余种,均采用中英两种文字说明,便于世界范围内流通。1915年,这套丛书重版精印,由“中华民国游美实业团”作为礼品带往美国。同年又加印作为“远东运动会”纪念品发行。 大约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中央写真通讯社”成立,由北大学生发起,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新闻摄影机构。后来,上海又出现了一个“摄影通讯社”。 1919年 北京大学的摄影爱好者,有黄振玉(黄坚)和陈万里倡议,在校内举办了第1次摄影作品展览。 1920-1929 王小亭(1900-1981) 在二三十年代的摄影记者中,是有口皆碑的风云人物。 黄英(?-1934) 魏守忠(1904-?) 北方著名摄影记者之一 陈万里(1892-1969) 我国摄影家举办个人影展最早的人,发起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摄影艺术团体。 刘半农(1891-1934) “五四”时代文学革命运动中的一员勇将,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我国早期摄影艺术理论家。1927年写成《半农谈影》一书,是我国第一本研究摄影艺术的专著。 戈公振,著名报人、新闻史学家。对新闻摄影极为重视,他先后创办了两个报纸新闻附刊,并首先把新闻摄影作为新闻学的一部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与研究,作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 潘微达(1880-1929) 早年参加同盟会,1905年参与创办《时事画报》,1911年又先后参与创办《平民报》、《震旦日报》,1926年参与组织景社。 刘体志(1893-1974)我国第一个获得美国牙医博士称号的人,“景社”的发起人之一,1935年又组织红窗社,1936年1月参加上海“黑白影社”。郭锡麒(1895-1976)潜心研究照相着色技术,被称为“最擅长设色”的摄影家之一。1929年参加中华摄影学社,是“华社的健将之一”。 胡伯翔(1896年生)在华社影展中展出作品最多,他是我国最早把镜头对准下层劳动群众的摄影家之一。1928年参加组织华社,1931年秋自费创刊《中华摄影杂志》,聘朱寿仁为编辑,自任顾问。 郎静山(1892年生)借鉴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可以说在世界影坛独树一帜,并且得到国际摄影界的赞誉,后来被列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首。他也算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 老焱若(1883-1966)我国早期摄影艺术家,是我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的成员之一,和钱景华,陈万里,吴郁周四人被誉为“光社四杰”。 舒新城(1893-1960)曾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主持编纂《辞海》工作,先后出版过《晨曦》、《美的西湖》、《美术照相习作集》、《西湖百景》等摄影作品集,以及摄影理论技法著作《摄影初步》。 吴中行(1899-1976)擅长风光、静物摄影,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胜。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摄影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和评选委员。 张印泉(1900-1971)生前任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研究员,中国摄影学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蔡俊三(1891-1979)从1928年起,他的作品陆续在美、英、日、德、荷、南、波、巴、加、西、古、奥等26个国家地区约66个国际摄影沙龙得奖,共得奖状奖章124件,并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初级会士和高级会士头衔,是荷兰皇家摄影学会名誉会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学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刘旭沧(1913-1966)自1925年起,作品陆续发表在《美术生活》、《万影》、《良友》、《时代》、《联合画报》上;1931年起,作品先后被英、法、德、日、瑞士等国际摄影年鉴和摄影刊物选载;参加过25个国家的295个国际沙龙影展,得过54次奖。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 金石声(1910生)三十年代上海摄影团体——鹰社的组织者,摄影杂志《飞鹰》的创办人。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国摄影学会理事,中国摄影学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二十年代初,北京光社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业余摄影艺术团体。 1920年 李大钊把《新青年》杂志编成“劳动节纪念”专号,《上海劳动状况》一文详细记载了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市工人阶级的劳动与生活情形,配有照片插图29幅。 1920年 6月9日,戈公振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时报《图画周刊》(亦称《图画时报》)在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下问世了。 1920年 《陇海线中州风景》(张祖廉序) 1920年 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理论刊物《共产党》杂志,发表了大幅列宁的半身侧面插图照片。 1920年 《盘山(第一集)》(蒋维乔摄编) 1921年 《实用摄影学》(邝赞) 1921年 《大房山(第一集)》(蒋维乔摄编) 1921年 《简明照相法》 《白朗尼照相镜用法》 我国第一个传播摄影科学技术的刊物,是张雨苍编辑、广州摄影工会出版的《摄影杂志》。 1922年 广州摄影公会顺应时代潮流,改名为广州摄影工会,选举邓肇初为主任。5月15日出版了《摄影月刊》,这是我国最早的摄影期刊,张雨苍为主编。 1922年 《魔法的摄影术》(张雨苍) 1922年 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创刊,它在图片工作方面起到表率作用。 1922年 《盘山(第二集)》(蒋维乔摄编) 1922年 《茸相底法》(张雨苍) 1922年 《华山》(张登九编) 《黄山》 《庐山》 《泰山》 1923年 《大房山(第二集)》(蒋维乔摄编) 1923年 《雁荡山(第四集)》(周锡光编) 《雁荡山一览》(蒋淑南) 1923年 《美术名胜画册(第一册)》(庄俞、谢燕堂编) 1923年 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委员会名义,编印了《罢工胜利周年纪念册》。 1923年 《“二七”工仇》 1923年 《摄影指南》(欧阳慧锵) 1923年 《柯达克摄影术》(沈夏云、杜就田译定) 1923年 《新编五彩西湖全景》(西湖闲闲居士编) 1923年 《柯达》(李瘦兰) 《照相化学初步》 《最新摄影学》 《华金氏摄影学初步》 《宝咸照相感光表及日记》 1923年 《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出版,在我国报学专著中第一次提到新闻摄影,邵是我国最早倡导新闻记者应会摄影的新闻学者。 1923年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成立,第二学年设有“照相制版术”课程。 1923年冬 北京大学的摄影爱好者组织了一个团体,正式成立摄影组织,定名为艺术写真研究会,这就是我国第一个摄影艺术团体——光社的前身。 1924年,北京光社董事会在中央公园举办了第1次社员摄影作品展览,这是我国摄影史上第一次由摄影团体举办的摄影艺术展览。影展结束后,陈万里编辑成《大风集》,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摄影艺术作品集。 1924年 《京报》社长兼总编辑邵飘萍创办的京报《图画周刊》出版,开创了华北地区报纸出版摄影副刊的先例,由冯武越担任编辑兼摄影。 1924年 由留法学者王凡青主编的《摄影学月报》,是上海刊行的第一个摄影刊物。 1924年 燕京大学在文学院内设立新闻系,在第三类特殊新闻学课程中有“照片”一项。 1924年 《柯达漏光镜及漏色镜》 1924年 《武夷山》(蒋希召) 1924年 《云台山》(蒋维乔摄编) 1924年 《接收青岛纪念写真》 1925年 《影戏学》(徐卓呆译) 1925年 《天目山》(庄俞、王显华) 1925年 《莫干山》 1925年 《五台山》(张元济、庄俞) 1925年 《京绥铁路沿线风景》(刘先觐摄 石晋昌编) 1925年 《摄影大全》(李瘦兰校订) 1925年 《摄影术纲要》(米克纳著、周小山译) 1925年 《世界日报》的摄影附刊《世界画报》,是北京的日报中创刊较早的摄影附刊之一。 1925年 上海的“中国摄影学会”由林泽苍发起,曾编印过《摄影画报》、《增广摄影良友》等不少摄影书刊,也组织过多次“全国摄影比赛”和“全国摄影展览”,号称会员数千人。 1925年 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当时全国报刊登载了不少照片,编印了《孙中山纪念册》,其后南京陵园落成移柩南下,又编辑了《总理奉安实录》。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梁得所编辑成《北伐画册》。 1926年 《世界大战史》摄影集 1926年 毕倚虹创办了《上海画报》,当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画报对此做了报道,使这个在惨案后不几天创刊的画报一出版就得到社会上的好评。 1926年 上海《天民报图画周刊》刊登启事,以现金征求新闻照片,并招聘“特约摄影记者”。 1926年 戈公振首先指出:“新闻照相,在取得一事之要点,与普通照相之专供纪念者不同。” 1926年 广州摄影家潘达微、刘体志、傅秉常、李崧等组成景社,也称冷庐景社。 1926年 《崂山》(吴增勳、刘承植) 1926年 《孔林》(郁厚培、张元济等) 1926年 伍联德在上海创办《良友画报》 1926年 《北洋画报》创刊,它是北方画报中,连续刊行最久,出版期数最多的。主办人为冯武越,主编是吴秋尘。 1926年 《袖珍摄影良友》(高维祥) 1926年 《照相学》(陈思义) 1927年 “中国摄影学会新闻部”成立,是二十年代后期活跃于上海的新闻摄影机构,发起人为林泽苍。 1927年底 福州摄影学研究会成立,发起人是郭可光、姚岱梁、何尔赓三人。 1927年 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一副署名照片,为“本报摄影部摄”,这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最早建立的一个新闻摄影机构。1927年 阮啸仙拍摄的《南海农民自卫军保护□□工友凯旋》题有摄者姓名,这是地方党的负责干部拍摄的最早的照片之一。 1927-1929年 刘半农连续发表了《半农谈影》、《北京光社年鉴》第1、2集序言等文稿,为我国二三十年代摄影艺术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天鹏》是一种摄影专业杂志,它的前身是上海天鹏艺术会于1927年创办的《天鹏画报》。 1928年 中华摄影学社成立于上海,是二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摄影艺术团体之一。由郎静山、胡伯翔、张珍候、陈万里、黄振玉、黄伯惠等联络各报社和摄影同仁,协商决定成立摄影团体,由胡伯翔提议定名。 1928年 《时报》聘请郎静山、蔡仁抱二人为摄影记者,这是中国报界聘用摄影家任专职摄影记者的开始,唐僧(镜元)实际上是《时报》最早的摄影记者。 1928年 由张蓬舟、金满城、王峥嵘在南京发起组织美社 1928年 《摄影学A、B、C》(吴静山) 1928年 《露光指南》(林泽苍 高维祥合著) 1928年 《美社第一回照相展览会专集》(张篷舟序) 1928年 《美术摄影集》(陈万里等) 1928年 《银色的西湖》(海上重来客序) 1928年 《北平宫宛名胜》 1928年 《故宫图录》(陈万里编) 1928年 《西湖风景(第一集)》 1929年 《时代画报》创刊 1929年 《恒山》(蒋维乔) 1929年 《西山》(蒋维乔) 1929年 《首都名胜古迹》 1929年 《静山摄影集》(郎静山摄编) 1929年 《影画集》(徐绿芙 周炼霞) 1929年 《增广摄影良友》(林泽苍 高维祥合著) 1929年 《摄影化学初步》(沈昌培译) 1929年 《摄影初步》(舒新城) 1929年 《美社第二回照相展览会专集》 1929年 《印象》(陈荆鸿) 1929年 《美术照相习作集》(舒新城摄) 1929年 《西湖百景》(舒新城摄) 1929年 上海复旦大学在建立新闻系之初,即将“照相”列为必修课程之一,是最早把摄影技能和如何拍摄新闻照片列入课程的。 1929年 北京光社第5次影展后,由刘半农、老焱若、郑颖荪、周志辅4人担任审查员,从15位社员的展品中评选出68幅摄影作品,编辑成《北平光社年鉴》第2集,于1月1日出版。 二十年代,外国人在中国办了一个摄影通讯社——万国新闻通讯社,向国外提供关于中国的新闻照片。 二十年代末,林泽苍在《增广摄影良友》一书中,首先将“新闻价值”这个概念引进新闻摄影领域。 从二十年代中到三十年代初,摄影附刊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不断涌现,错略统计约有数十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北京,日报有《京报》的《图画周刊》,《晨报》的《星期画报》,《民报》画刊等。上海继《图画时报》之后有《天民报》的《图画附刊》,《新闻报》的《图画附刊》,《申报》的《图画周刊》,《时事新报》的《图画增刊》等。南京有《中央日报》的《中央画刊》,《京报》画报。 1930-1939 陈传霖(1897-1945)参与创办“黑白影社”,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先后举办多次影展,编辑出版《黑白影集》和《黑白影刊》。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展出,很受好评,入选国际沙龙者近100幅,得奖牌、奖章10余枚,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卢施福(1898-1983)“黑白影社”的执行委员之一,1936年与陈传霖合作出版《陈卢影集》,参加过10多次国际沙龙影展,获得奖牌奖章十余件,被美国摄影学会吸收为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摄影学会理事。 何铁华(1909年生)“白绿社”的组织者,1935年参加上海“黑白影社”。1935至1938年间先后举办过铁华游日影展、铁华北游影展、沦陷区名胜影展。 沙飞(1912-1950)1937年10月沙飞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摄影记者。1939年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设立了新闻摄影科,沙飞任科长。 石少华(1918年生) 路过冀中被司令员吕正操留下,担任摄影科科长。1943年调任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 1930年元旦 黑白影社在上海召开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当时只有七名社员:陈传霖、林泽苍、林雪怀、聂光地、曹云甫、林运声和佘堂庸。社员发展很快,共计168人,是二三十年代最大的一个摄影团体,实际上具有全国性的规模了。1930年 东北新闻影片社,至迟在本年4月开始供应新闻图片稿,其业务范围较宽,经营品种多。 1930年 《中国大观》(伍联德、梁得所、明跃五、陈炳洪编辑) 1930年 陈筱舫在上海南京路474号2楼开设“筱舫照相厂”,该厂制造的“筱舫爱娜爱灯光纸”问世。这是我国照相器材工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1930年 《申报》的摄影副刊创办,其出版归功于戈公振。 1930年 南京金陵大学的业余摄影爱好者成立镁社,成员主要是学生,以屠哲隐、潘剑伟为指导。 1930年前后,三友影会成立,成员郎静山、黄仲长和徐祖荫,后来刘旭沧加入这个影会。1931-1937年,他们投寄国际沙龙并入选的摄影作品有1000多幅,获得各种奖牌数十枚,展地遍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 1930年 舒少南在武汉创办了武汉新闻摄影社 1930年 《普陀胜迹》(许止净) 1930年 《柯达杂志》创刊,沈昌培编。 1930年 《摄影实习指导书》(吴静山) 1930年 《美术摄影大纲》(罗伯古德 沙尔著 甘乃光译) 1930年 《柯达汇编(1-5)》(沈昌培编) 1930年 《红军第三军团攻克长沙后举行十万余人的群众大会摄影》 1930年 《实用摄影术》(曹元宇) 1930年 《美的结晶》(但杜宇摄) 1931年 胡伯翔任顾问,朱寿仁任编辑,创办了《中华摄影杂志》。 1931年 《新广州》 1931年 《怎样摄影》(郎静山 徐进之合编) 1931年 《摄影术(百科小丛书)》(曹元宇) 1931年 《红军战士助民麦收》(聂荣臻) 1931年 《中国共产党苏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苏区中央局委员合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授旗、授章摄影》、《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检阅红军摄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摄影》 1931年 《照相机》 1931年 《摄影测量学术刊》 1931年 《好友佳作集》 1931年 《克立摄影集》(陈克立摄) 1931年 《美社照片选刊》 1931年 《复旦附中摄影集》 1931年 《文华第一届影展》(徐进之) 1931年 《叔谦摄影集》(江叔谦摄 郎静山序) 1931年 《美的西湖》(舒新城摄) 《晨曦》(舒新城摄) 1931年 《俄国革命画史》 1931年 《中日甲午战争摄影集》 1932年 广州培英中学师生组成“白绿摄影学会”,主持人是该校美术教师何铁华。 1932年 上海“三友影会”举办了义赈摄影展览,这是见诸文字记载,直接和挽救民族危亡运动有关的一次最早的摄影展览活动。1932年 《锦州战事画刊》、《上海战事画史》、《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淞沪抗日画史》 1932年 《美在其中》(胡适 邝富灼序) 1932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四军全体摄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全体摄影》、《红一军团攻占漳州缴获之敌机》 1933年 《毛泽东同志在江西瑞金八果贫农团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周恩来同志在福建建宁和彭德怀、叶剑英等同志合影》、《陈毅同志在宁都和江西红色少先队负责人在一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卅运动大会》 1933年 《九•一八国难纪念》、《榆关战事画刊》、《热河血战画史》、《华北战事画史》 1933年 国际新闻摄影社成立于南京,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属下的一个新闻机构,第一任社长为黄英,1938年撤消。 1933年 《东北巨变血泪大画史》 1933年 《摄影药液之配制 附论:工业用水之化学分析》(高维祥) 1933年 《晨风》开始出版 1933年 《大众画报》创刊,主编为梁得所。 1933年 《新光摄影指南》 1933年 《南京影集》(郭锡麟) 1933年 《美社第三回照相展览会专集》(张篷舟 王琤等) 1933年 《圆明园欧式宫殿残迹》(滕固) 1933年 《天目胜景》(陈彭寿) 1933年 《山东古迹名胜大观》 1933年 《叔谦摄影专集》(马国亮编) 1933年 《天然色摄影原色法》(杜就田) 《无师自通趣味摄影》 1934年 《柯达配方书》 1934年 《大同影集》 1934年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摄影》 1934年 《美术生活》创刊,创办兼发行人是金有成、俞象贤。 1934年 《今日之四邑》(张源恒) 1934年 《大公报画刊集萃》 1934年 《世界摄影名作集》 1934年 《桂游雪鸿》 1934年 《安澜摄影集》(孙安澜摄 郎静山序) 1934年 《哲隐摄影集》(屠哲隐摄) 1934年 《美影集》(刘体志摄) 1934年 《消夏影集》(徐善宏) 1934年 《黑白影集(第一册)》(陈传霖、叶浅予、聂光地、卢施福) 1934年 《黑白二届影展》 1934年 《中华景象》(又称《全国摄影总集》)主编伍联德 1934年 医生俞佑世到前线作医护工作,同时拍摄了照片,回平后编成《古北口回忆》。 1935年 詹励吾及其兄弟詹新吾发行了《华昌摄影月刊》 1935年 王洁之、姚少沧、周兆丰等发起组织南京影社 1935年初 北平银光社成立,是青年会中的一个组织,有魏首忠和蒋汉澄任指导,李黎轩任社长,舒有谦任秘书兼会计。 1935年 郑皓初、麦绍基等在广州发起组织红窗摄影研究社 1935年 《红二五、二六、二七军会师永平》 1935年 《广西一览》(赖彦于) 1935年 《东南揽胜》(汪家瑂、赵君豪) 1935年 吴奇寒、周勉之等人在天津成立“中外新闻学社”,通过对新闻学的研究与写作,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5年 《旧都文物略》 1935年 《西陲吟痕》(张默尹题词) 《美哉中华》(怀氏兄弟) 1935年 《黑白三届影展》 1935年 《黑白影集(第二册)》(陈传霖、叶浅予、聂光地、卢施福) 1935年 《今日的摄影术》(彭瑞良) 《摄影指南》 1935年 《摄影之技术与原理》(徐景宗) 1935年 《华美影集》(苏桂樵) 1935年 《沪大附中银鸥摄影学会特刊》(吴世禄主编) 1935年 《摄影界》陈仲圃编 1935年 《长虹》刊行 1935年 《南京影刊》(姚少沧等) 1936年 《金陵名胜古迹摄影集》《金陵古迹图考》(朱偰) 1936年 《摄影术顾问》(杜就田) 1936年 《飞鹰》创刊 1936年 《西北揽胜》(许师慎) 1936年 《黄家花园》(孙玉声序) 1936年 《王震同志和欢迎红军的贵州苗族群众合影》、《红十五军团攻下定边城的先锋队》 1936年 《毛主席在陕北》(斯诺) 1936年 《光论》(张福僖译) 1936年 《周龙渊作品》 1936年 《良辰美景》(陈冷血) 1936年 《铁华北游影集》(何铁华摄) 1936年 《陈卢影集》(陈传霖、卢施福) 1936年 《浮卡特空中相机说明书》(胡伯琴译) 1936年 《照相化学》(铃木庸生著 高铦译述) 1936年 《黑白影刊(季刊)》(陈传霖、卢施福) 1936年 《晨风选集》 《白绿摄影集》 1936年 在江苏无锡由王劳生等发起组织了雪浪影社 1936年 红窗社的摄影师刘凤五等,又另组织虹社,但刚成立,广州就陷落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了。 1936年 胡伯洲对什么是新闻摄影,作了如下概况:“凡时事性质的照片,或时事有关的一切照片,刊登于日报或杂志上者,是为新闻照片。” 1937年 太原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通讯社 1937年 北平曾举办过一次规模宏大的“北平第一届摄影联合展览会” 1937年 《矮克发影刊》创刊 1937年 《北平第一届摄影联合展览会特刊》 1937年 《上海轮廓》 1937年 《影展摄影月刊》(汪自强编) 1937年 《红外线摄影》(佘小宋) 1937年 《摄影指导》(李流芳) 1937年 《达斋摄影书信》(达斋) 1937年 《柯达摄影术》(沈夏云) 1937年 《光华影刊》 1937年 《长虹第一次读者影展选集》 1937年 《黑白影集(第三册)》(陈传霖、聂光地) 1937年 《战斗画报》在武汉出版 《中国建筑美》 《中国雕刻美》 《中国风景美》 《全国猎影集》《桂林山水》《西北一瞥》《颐和园》《圣地巡礼》(张源恒) 1937年 淞沪战役后,上海出版的画报达15种之多,《少年画报》、《良友战事画刊》、《抗战画报》、《抗日画报》、《抗敌画报》、《战时画报》、《血战画报》、《胜利画报》、《抗日战事画刊》、《大抗战画报》、《抵抗画报》、《战声画报》、《战时生活画报》、《辛报战情画刊》、《总动员画报》。 1938年 115师苏静举办了最早的摄影训练队 1938年 《日寇暴行实录》7月出版 1938年 延安编印的《前线画报》创刊,魏传统主编。 1938年 “上海煤业救护队”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周子昆副参谋长将田经纬留在司令部, 担任摄影工作,并建立了摄影室。 1938年 昆明征募寒衣摄影展览会 1938年 苏联生活影展 1938年 中央通讯社摄影部在汉口成立 1938年 “战时摄影展览”是蔡述文以“战时摄影服务团”名义举办的流动摄影展览;汉口抗敌后援会在汉口青年会举行“战地摄影展览会”;中央社摄影部在汉口青年会举行“新闻图片展览”。 1938年 10月1日武汉的摄影家和摄影记者数十人,发起建立了“全国摄影协会”。 1938年 《译报》《译报周刊》 1939年 重庆抗建影展,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举办。 1939年 八路军总政治部在延安出版了《军政杂志》月刊,肖向荣主编,田野担任摄影编辑。 1939年夏 重庆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到敌后采访,贺龙向他要了一台相机,交给蔡国铭学习使用。不久,在师政治部建立了新闻摄影科,由蔡任科长。 1939年春节 沙飞和罗光达在晋察冀军区驻地冀西平山县蛟潭庄举办敌后第一个街头新闻照片展览。 1939年 《摄影常识》(吴印咸) 1940-1949 新四军部队首长中,叶挺和张爱萍十分爱好摄影,并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 在延安开展的摄影活动中,延安电影团、文化俱乐部和军政杂志社,是当时最活跃的单位。 吴印咸(1900-1994)1934年加入黑白影社,并在瑞士摄影沙龙获得“荣誉奖牌”。代表性作品有《晚节》、《饥寒交迫》、《呐喊》、《负重》、《田螺》、《暴风雨来了》。到延安后,写了《摄影常识》,拍摄了大量照片,《白求恩大夫》(1939)、《贺龙将军等在前线视察》(1940)、《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上致词》(1943)、《毛主席在七大作报告》(1945)、《毛主席去重庆》(1945)。 徐肖冰(1916年生)延安电影团的另一位重要摄影家,作品有《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不能忘记他》、《百团大战时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毛主席与朱总司令在党的七大主席台上》等。 沈逸千(1908-1944) 爱国主义画家和摄影家,发表过《延安一瞥》、《陕北边区所见》。雷烨(1917-1943) 1941年参加冀东部队工作,开始任分区宣传科长,后任组织科长,1941到1942年间,拍摄了八路军驰骋滦河、挺进热河南部、粉碎敌伪并村集家制造的“人圈”和日军在丰润潘家峪制造的大惨案,用摄影揭露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 罗光达(1919年生)1938年12月到晋察冀,在筹办《晋察冀画报》中成为沙飞的重要助手,历任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晋察冀出版社社长。1940年 周申甫“万有图片”展览 1940年 晋察冀军区开办首期摄影训练班,是我解放区第一种摄影教育形式的诞生。 1940年 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在平山县举办第一届艺术节,期间有摄影作品展,为我军第一个影展。 1941年 在延安文化俱乐部集合在延安的摄影爱好者,成立摄影研究小组。 1941年 6月晋察冀军区出版《解放画刊》,是我国抗日根据地出版最早的画刊。 1941年 高帆、熊雪夫、梁坤生创办单页木刻石印《战场画报》,1942年夏改为成册的美术画报。 1941年 西康摄影展览会 重庆摄影劳军展览会 1942年 《晋察冀画报》是解放区创办的第一个以照片为主的新闻摄影画报 1942年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成立了摄影新闻社。 郑景康是摄影新闻社和摄影研究小组的主要负责人,1934至1935年,在北平、天津举办过个人摄影展览。1941年到达延安,随即到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担任摄影记者。《抗日初期的一角》在各俱乐部展出,1942年春还写了《摄影初步一书》。 1942年 八路军总政治部编辑了《抗战中的八路军》摄影画册 1942年 《联合画报》在重庆创刊 1942年 西安盟国战绩照片展览会 1943年 盟国抗战胜利照片展览 苏联建国25周年影展 英国战时照片展览 1943年 9月首次毛泽东和其他革命领导的肖像刊登在出版物上。流萤举办摄影作品个展,是我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个人展览。 1943年 张印泉研制出用120卷可拍17张底片的小型反光镜箱 1943年 山东军区创刊了《山东画报》,调郝世保到山东画报社当摄影记者。 1943年 杨春洲在昆明办影展 。《华东画报》做过许多重大战役的摄影报道。1944年 成渝美国战时摄影图片展览 苏联三大名城保卫战照片展览 1945年 莫斯科照片展览 美国战时国防展览会 1945年 《民国日报•图画画刊》 1945年 北平摄影学会成立,选举张印泉为主席、蒋汉澄为副主席 1946年 《前线画报》、《高永来连》摄影专刊和《新闻摄影集》 1946年 抗战胜利后,在晋察冀画报社的支持下,晋冀鲁豫创办了《人民画报》。 1946年 《申报•每周画刊》、《大公报•大公画刊》、《中央日报•图画周刊》、《和平日报•和平画刊》、《大晚报•星期画刊》、《益世报•益世画刊》、《东南日报•图画周刊》、《浙江商报•星期画刊》、《武汉日报•武汉画刊》、《益世报•星期画刊》、《星闽日报•星闽画刊》 1946年4月8日 叶挺、王若飞等同志乘坐的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李少言当即赶赴现场,拍摄了飞机撞山后的现场情况及烈士的遗体。 194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 1946年 《中国摄影》月刊 1947年 《冀中画报》在河间县城内正式创刊,流萤兼任主任。 1947年 《时代日报•画刊》、《儿童画报》 1947年 《中国抗战画史》 1947年 《印缅远征画史》 1947年 广东摄影学会 1947年 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出面,创办了一本《新中国画报》 1948年 《二次大战照片精华》 1948年 《抗战建国大画史》 1948年 人民画报社和晋察冀画报社合并成立华北画报社,先后出版了《华北画刊》、《华北画报》。 1948年 中国摄影学会正式成立 1949年1月5日 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创刊《人民前线》画报 1949年 《天津画报》创刊 1949年 《学生解放运动史画》 194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先后出版了摄影画报《前线生活》和《人民军队画报》1949年 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出版了摄影画报《前线画报》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SOAS. 台版硬皮. 唯物主义史观。
  •     史料丰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