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的潜能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304057602
作者:王晓春
页数:20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节 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孔子是这方面的典范。比如,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仲弓问“仁”,孔子回答:出外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治理老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的祀典。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在家里也没有怨恨。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司马牛问“仁”,孔子答道:仁人,他的言语迟钝。(《论语·颜渊》)孔子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给予不同的教育;能针对学生不同的优缺点,对症下药;能顺应学生的爱好,发展其特殊才能。孔子对已经“深通六艺”的弟子,再进行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分科的教育,区别对待。《论语·先进》中有一段话:“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意思是:德行好的,有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用言语和人交涉的,是宰我、子贡;能办政务的,是冉有、子路;熟悉礼仪文献的,是子游、子夏。北宋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瑗首创分斋教学和主副科制度,其思想理论基础正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创立了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史称“苏湖教法”。胡门弟子中,“有好尚经术者,有好谈兵者,好文艺者,好节义者”,他把这些学生按其才能兴趣分为“经义”、“治事”两斋,“使各以类群居讲习”(陈澧:《东塾读书记》)。明代中叶的教育家王守仁,认为教学不单在于使人学到知识,发展道德理性,更重要的在于成就富有个性的独立人格。他说:“圣人教人不是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但是,从现代教育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理论和实践,都有明显的缺陷。 第一,比较侧重德育,人格教育,而在不同智力类型的不同教育方法方面,理论和实践都很欠缺。一般人们说到因材施教,常笼统地包括德、才两个方面;说到个性特点,往往包括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总体上一般都向人品方面和非智力方面倾斜,这与我们传统文化的“道德挂帅”大有关系。比如孔子虽然“有教无类”,但是他的培养方向比较单一,就是做官,劳动者、工匠及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都不在他的考虑之内。这就注定了老先生的因材施教思想路子很窄,会压抑很多人才。后来的科举制度,正是这种思路的发展,这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很不利。我们今日的应试教育,不幸恰好继承和发展了这个缺点。现在很多人都说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学生“做人”,好像学生只要会“做人”了,教师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教育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这是不对的。道理很简单,你是好人,你是个很好很好的人,不等于你有工作能力,不等于你适合做教师,更不等于你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除了品德之外,还需要智慧,而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和很多家长最缺乏的,往往是智慧,也就是“才”,好人是很多的,德才兼备的人却很少。我见过大批人品很好的教师,但是我不愿把孩子交到他们的手里,因为他们肯定会一片好心地压抑我的孩子。教育固然需要教育者有品德,但这是不够的,在中国,还需要科学,而我们的老祖宗在科学方面,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不多。

前言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很伟大,但常常沦为空话。大家只是说说而已,事实上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很少有人认真地问“因材施教到底什么样”,很少有人认真地搞因材施教,也很少有人真能做到因材施教。为什么?因为我们实际上既缺乏因材施教的需要,也缺乏因材施教的条件和能力。中国的家长送孩子到学校去干什么?去挤独木桥,去参加统一考试,去追求标准答案。既然目标如此单一,孩子是什么“材”,就不重要了。什么材料不都得走同一条路吗?无须因材施教,只要“施教于材”就行了。因材施教是个“过程”,而家长要的只是“结果”。可见,多数家长并没有对孩子实施因材施教的心理需要。教师也是如此,或许更加如此。一个实际上大家不怎么需要的教育思想,无论它多么伟大,也无法落实。之所以没有人公然反对因材施教,只是因为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它的正确性是显而易见的,无可争辩的。再说这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不实行也没关系,说出来又好听,于是人们就乐得把它当个招牌来使用,当面彩旗来挥舞了。结果是,今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比古时候离因材施教更远,而且渐行渐远。但既然因材施教是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如此“阳奉阴违”(公开的言行不一),就不可能不受惩罚。如今很多学生厌学,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紧张,很多孩子始终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上学时缺乏幸福感,就业后生活质量不高,都与因材施教的原则落空有关。大批的成年人在干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的工作,于公于私,都是不幸。大家都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但若没有因材施教,怎么可能有创新?古今中外的创新人才,不都是最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强项吗?形势的发展迫切要求把因材施教的方针落到实处,不能再说空话了。    不过说实话,目前在我国要真实行因材施教,可谓困难重重。有一位教师网友这样讲:    我们同一地区采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场地、统一的教学时间,同一教室坐着少则五十、多则七八十个学生,在一个教师的引领下,学着同样的内容。而这些科的课程内容已由上级主管部门规定了总的上课时间,在期中或者期末,学校要用同一标准对同一年级学生进行同一内容的考试评价。任课老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否则要扣薪、扣奖金,轻者可能受到警告,重者则可能转岗、下岗。这过程中有哪部分时间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可是我们的报纸、杂志上、教师的论文上等都说是对学生进行了“因材施教”,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这话有些悲观,但反映了真实情况。我们的整个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与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拧着的。学校跟着考试指挥棒转,家长则跟着学校的指挥棒转,这就使得因材施教的客观环境非常恶劣。你想因材施教,到处都是阻力;而你要搞一刀切,到处都有人“保驾护航”。    这只是客观方面,家长和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不过人们总是喜欢埋怨客观环境,对自身的弱点则缺乏反思。你去观察教师,当他进行一对一的学生辅导时,能因材施教吗?恐怕和给整班讲课没有多大差别,不过“一刀切”变成了“一人切”而已,“切”法还是照旧。再看家长,当孩子假期不上学的时候,他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吗?很多家长临到孩子考大学了,连报考什么志愿都茫然,说明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个什么材料。不但一般家长,很多教师身份的家长也是如此,我就曾遇到不少教师向我询问他的孩子长大适合干什么。可见,能不能因材施教,确实还有一个教师和家长本人的素质问题。因材施教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然而,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都在变化着,而且速度很快。现在的社会风气,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干一行爱一行”,而是“双向选择”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个性越来越凸显,于是他就会抗拒一刀切,主动要求家长和教师因材施教。家长和教师的素质也在提高,“明白人”日渐增多。更重要的是,如今国家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需要创新。没有因材施教,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有后劲,因材施教已经成了时代的要求,教改也必定会向着有利于因材施教的方向发展。所以长远来看,家长和教师谁注意因材施教,谁就有可能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谁要是目光短浅,继续搞一刀切,谁就会麻烦不断,失败连连,好日子不多了。    不过我们对学校的因材施教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它在整体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学校肯定是“施教于材”的情况更多一些,统一的地方更多一些。因材施教对于学校来说,只能是在“施教于材”大背景下的区别对待,问题是现在这种区别对待太少了,太薄弱了。家庭在因材施教方面,反而比学校天地更加广阔。    关键是找到一些合乎科学的.可操作的、普通家长和教师容易掌握的具体方法,来辨析孩子的个性和才能,如此才能把因材施教从个别高手的“绝活”变成一般的技术,在增加因材施教原则的科技含量的同时,扩大其普及程度。这就是本书的任务。我想,有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即使在现行体制下,家长和教师也大有可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少做一些蠢事和无用功,提高教育效率,提高孩子、家长和教师生活的幸福感,还可以自下而上地促进教育改革。    本书既是为家长写的,也是为教师写的,因材施教必须家校合作,学校要知道家长该怎么做,家长也要知道学校该怎么做。    本书是旧领域里的新探索,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内容概要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观念更新,问题生教育,语文教学,家庭教育等。已发表的教育专著有《家教难题会诊》、《走近孩子的心灵》、《家教参谋》、《孩子,让我们一路同行》、《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王晓春帮你走出教育误区——评说1OO个教师常用语》等20余部。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部分说不尽的“辨才”与“因材施教” 第一章因材施教为什么迄今难以落实 第一节我国古代因材施教思想的缺陷 第二节现代教育因材施教的困难 第二章辨才:思路与理论 第一节辨才的四种思路 第二节霍兰德与加德纳的理论 第三节孩子的人格特征和智力倾向的展现与变化 第四节教育在人格和智力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章因材施教的三个“抓手”和四种境界 第一节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第二节人格指导 第三节职业指导 第四节因材施教的四种境界 第二部分家庭如何因材施教 第四章家庭因材施教的意义、优势和困难 第一节因材施教的意义 第二节家庭因材施教的优势和困难 第五章行动检测的几个原则 第一节提供全方位的平台 第二节不设目标,不给任务,不评价,不干涉,不急于定性 第六章孩子在智能强项中活动,会呈现哪些特点 第一节专注,坚持时间长 第二节主动,自愿,兴奋 第三节轻松见成效 第七章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智能倾向 第一节运动性游戏·角色游戏 第二节结构类游戏·语言类游戏 第三节种植类和宠物类游戏·益智类游戏 第八章通过其他方面观察孩子的人格特点、智能倾向 第一节看电视 第二节课外阅读·课外辅导班 第三节日常人际交往·参观游览 第三部分学校如何因材施教 第九章因材施教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第一节跳出“三界”外,始可谈因材施教 第二节学习成绩与学生智能的关系 第十章学校如何辨才及因材施教 第一节通过日常行为观察辨才 第二节认知方式评估 第三节通过创设情境辨才 第四节通过专题作业(检测型作业)辨才 第五节通过早期记忆分析辨才 第六节通过词语联想辨才 第七节职业倾向检测 第八节群体性因材施教 第四部分因材施教的案例分析 案例1一个攻击性的男孩(小学三年级) 案例2一个初三女生的职业倾向分析 案例3一个初三男生的智能倾向分析 案例4这个高一女孩的职业理想是否合理 案例5对一个高三女孩个性的分析 尾声婷婷的故事

编辑推荐

《发现孩子的潜能:辨才与因材施教》既是为家长写的,也是为教师写的,因材施教必须家校合作,学校要知道家长该怎么做,家长也要知道学校该怎么做。

作者简介

《发现孩子的潜能:辨才与因材施教》由王晓春编著。因材施教的原则很伟大,但常常沦为口号和空谈,许多家长和教师虽有因材施教的愿望,却没有这个能力。他们无法诊断孩子到底是什么材料,结果教育方法就只能一般化,一刀切。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关键是找到一些合乎科学的、可操作的、普通家长和教师比较容易掌握的具体方法,来辨析孩子的个性和才能,如此才能把因材施教从伯乐的“绝活”变成一般的技术,在增加因材施教原则的科技含量的同时,扩大其普及程度。《发现孩子的潜能:辨才与因材施教》的基本内容是如何辨才,如何在辨才的基础上个性化施教。


 发现孩子的潜能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建议家长和老师都看看。让你了解不同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避免成人凭自己的想象扼杀孩子的天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