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

出版日期:2016-4-19
ISBN:9787010158967
作者:柯娇燕
页数:281页

书籍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部
第一章和平与危机
第二章苏完瓜尔佳氏
第三章杭州驻防八旗
第二部
第四章观成
第五章凤瑞
第六章金梁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孤军》一书乃家族个案史与王朝兴衰史紧密结合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八旗贵族费英东的子嗣,即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6年)、金梁(1878-1962年)这一家三代人为主线,揭示出该家族百余年浮沉消息的“小历史”,适时而巧妙地牵引出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大历史”,并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族群认同”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应和阐释。


 孤军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写的很好看,姑且不论满洲性在其中被建构是否事实充分,仅就家族史的书写来看,颇为精妙。读者见证了十旬间一个家族的兴亡与一个时代的终结,一如金梁所谓「吾满寥落,同族凋零」。 柯氏笔下满洲性与旗人自我身份认同显然更多在被外部环境所「形塑」外包含了自身的觉醒。有些叙述当然可以有更大的讨论空间:比如清军破江南中汉军的占比及参与度,比如辛亥革命中满人遭到的报复性屠杀,以及作者坚信清季排满=种族主义,但无论如何这些也不能掩盖柯全书一以贯之的洞见之光芒。 说点题外话,钟焓对一本成书于90年代的作品大加批评,意义有限,反倒是钟先生在某官报上大批新清史分裂赵国历史虚无主义,个中用意有些微妙。赵国新清史的拥趸多为右狗,但美国的新清史派却难逃左派史学之标签,而在赵国却被左狗批评新帝国主义,也算得上是人间喜剧了。
  •     读的第一本新清史著作。之前看过他们的论战,内心是偏向新清史一边。但此书读后,却甚感失望,应该说未达到基本水准线。有着宏大的框架,想落足于满族旗人家族的兴衰,可惜写得相当散乱。既无大的历史眼光,也无细处的描摹,只是一段并不新意的材料。所谓新清史,真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     3.75星……
  •     很优秀的叙述。自入关以来满人就陷入为 他邦的寄居者这个身份,为了赢得 帝国 这份巨大财产失去了 与 力量之源满洲的连接。最后满人没有了帝国,没有了旗营,没有了满洲,北京也非他们所归属,长大的驻防城市也和他们没有关系,除了 虚假的 民族大团结好像和他们有关系,他们始终是金梁所说“我以人为可异者,人亦我为可异,异乎!异乎!”
  •     柯娇燕用杭州八旗中一家三代的变迁,来论述乾隆时期开始的满族自身认同构建的过程,确实相当精彩。
  •     除了大量必要性可疑的背景介绍,对观成祖孙三代经历、交际、思想的发掘十分简陋,缺乏对三人行为逻辑清楚连贯的基本重建。叙述和结论简直脱节,通观全书,所谓“清朝满人于身份外在形塑机制瓦解的过程中,开始追寻内在的自我认同”,仿佛只是作者一厢情愿的自言自语,反正我是没法从作者笔下的苏完瓜尔佳祖孙事迹里看出这个过程。哪怕只是拿三人的诗文做个文本剖析呢,难道精通十种语言的克劳斯蕾女士连这个都不会吗
  •     大历史下的小家族。。。一想到这书写于二十多年前我就觉得现在对NQH的批判缺乏任何有效对话的意义。。。
  •     2012年在读这本书时,抱着英语词典很艰难的读下来。现在有了中译本,方便多了,为出版这本书的人民出版社点赞。不管你是否赞同柯娇燕教授的观点,至少她为清史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径,给我们展现了清史研究的另一个角度。这本书比半透明之镜好读多了。
  •     老舍乃是正红旗舒穆禄氏庆春。苏完瓜尔佳氏金梁和排满主义者章太炎的神交往倒是有趣。然后文祥和荣禄也都是苏完瓜尔佳,而且两位的谥号都是文忠,所以所谓瓜尔佳文忠公并不一定指荣禄,当然文祥一般是被称做文文忠。
  •     通过个案揭示满族的族群意识形成,在汉学研究中新颖。但有个问题,满族的形成是不是也是宗族化的一个结果?
  •     书写得悲壮、感人。“Orphan Warriors ”,孤军,书如其名。读的时候心里拖着好长、好长的叹息,好几处文章的地方欲哭无泪、欲说还休、欲辩已忘言,想哭出来又被哽住了…… 直到如今,我仍对满人一无所知。
  •     金梁一家三代的故事,事实部分较为一般。但可从中思考一些新问题。
  •     新清史之论战咱不懂,在自觉可比阅读体验范围内强于多年后《梦醒子》。中译专业敬业,校正不少疏误,汉语功底醇厚(或许稍“做作”,让某些读者不适应)。杭州、乍浦等节熟悉而动容。把注解和书目中全部外文文献译成中文并删去原文这种毁尸灭迹的脑残行径,何时能不再发生?!
  •     很多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涌现
  •     和欧立德的《乾隆帝》一个性质,难道国内就不能翻译一些水准更高的新清史著作么?
  •     此书的新清史论点先不说 史实错误也太多了点 不知道是原书如此 还是翻译造成的 随便举例(1)199页击毙克林德的应为恩海而非书中的恩存 (2)215页 皇族内阁产生的时间也提前到了1910年 (3)217页 黄兴的妻子徐宗汉被写成了徐宗山 (4)218 浙江巡抚 张曾敭的名字写错 并在其后几页 有多次出现 (5)222页 溥仪的帝师中的陈宝琛被写成了陈宝箴 而陈宝箴在1900年就已经去世了 根本无机会成为溥仪的老师 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将两人弄混了 (6)237页 介绍邵英参加了伪满政权 但是绍英在1925年就已经去世了 在短短的这几十页中 出现如此高频率的史实错误 严重影响了阅读感受 其他地方的词句 史实错误也有 只是没有这几十页这样集中
  •     写得挺好看,对“汉化”说的批评言之成理,但这只是学术内部话语之间的较量,纠于多元化的、本质主义式“传统”,而忽略了历史的动态。难道变化不正是满洲传统的内在一个部分吗?另外,关于金家的叙述建构其实并不充分,作者太喜欢自己跳出来自言自语了。
  •     能把1920、1930年代译成19世纪20、30年代,也是服了
  •     新清史派很会讲故事,因此也格外适合我们这种门外汉。小切口,能够关照大历史,但是大历史书写是否正确,就要行家来判断了。感觉这本说服力不是很强。另外翻译似乎是台湾人,特有的典雅体,还是挺舒服的。
  •     为什么没有优先翻译《半透明的镜》呢,新清史四大名著都还没译介,反倒是先出了柯娇燕这本在论文基础上扩展的《孤军》和欧立德的小书《乾隆帝》。新清史关注的是满族人身份认同的问题,略显理论化,不太能提起兴趣,以后对新清史的书估计是慎买
  •     第一部分对于鸦片战争前各地驻防满人群体的研究,展现了其在城市文明的影响与朝廷的满洲认同下的形象。第二部分对杭州苏完瓜尔佳氏一家三代的家族史研究,展现了在外国列强的入侵,太平天国的种族屠杀,清末革命冲击,旗营经济崩溃下满人民族主义的诞生。还好吧。
  •     没必要都是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烦了
  •     通過三代滿人“滿洲性”的覺醒,論證應用涵化(acclturation)代替漢化。寫法頗有情感,但說理不足,行文亦枝蔓過多。
  •     钟晗对此书的一些评价还是很到位的,基本没有什么眼前一亮的新史料。翻译也不太好,过于生硬做作,期待欧立德的满洲之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