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不灭

出版日期:2015-9-18
ISBN:9787108053845
作者:丁曦林

内容概要

丁曦林,上海《新民周刊》社长、主编;《财富堂》执行社长、总编辑。一个长期主持深度报道媒体、拥有高级职称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上海最高新闻编辑奖(第五届上海市韬奋新闻奖)获得者,自1986年起发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近几年来发表了大量的时评和艺评文章。

作者简介

《激情不灭》是一本有料有趣的知识分子传记。作者以周密的历史视角,从中国百年油画史的纷繁人物中,挖掘出一个与林风眠、刘海粟、关良、颜文樑等有私密交往、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超越的“艺术隐者”——陈均德。作者历时数年潜心研究,走访诸多相关对象,通过深入而丰富的鲜活细节,生动且深刻的文字表达,将一位半个世纪以来坚持东西方艺术交融探索、个性鲜明的艺术信徒的曲折经历和理想追求表现得有血有肉,由此折射了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东方国度跌宕起伏的发展命运,也呈现了一个不攀附权势、不谄媚资本、坚持独立人格、不畏孤独探索的艺术家的性格和精神。该书所揭示的六七十年代西方现代派艺术在中国内地沦为上海个别冷寂公寓“地下文化”时,主人公与林风眠、刘海粟、关良、颜文樑、闵希文等艺术大师密切交往的经历,堪为珍贵史料,读来引人捧腹或沉思。该书的文化贡献显著性在于,为读者和学界推出了一位年近八十、具有文化符号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的“新人”。


 激情不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介绍:丁曦林:前《新民周刊》社长、主编。阅读分享:这是本介绍上海油画家陈钧德人生故事的传记。陈钧德,1937年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商人家庭。祖籍浙江镇海。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警备区战力文工团从事舞美设计工作,后被安排在工厂做刨工。1973年开始在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任教至退休。他从小喜欢画画,青年时期接触并受教于著名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关良等人。不论在怎样的生活条件或者社会环境下,陈钧德始终坚持现代派油画创作,终于成为一代大师。陈老始终坚持做自己,并成为了一代大师,让人印象深刻。但更吸引我的是书中画家刘海粟,林风眠,关良,陈钧德等对画画艺术的分析和实践。我不得不惊叹作者丁曦文先生对画画这门艺术的了解,否则不可能写得如此细致深入。我喜欢画画这门艺术,读这本书感觉受益良多。读这本书,我做了很多笔记,觉得必须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画家林风眠:林风眠是一个貌似胆小、懦弱,其实内心强大而孤傲的人,宁可自己不被全世界所理解,他还是坚持做自己的伟大隐士。外面的革命运动如火如荼,他退避三舍,只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自己。他对社会抱有戒备,对来访的陌生人抱以警惕。林风眠指点青年陈钧德:以世俗的审美看,一尊完整的雕塑才是最美的。但是搞艺术的人一定要有意识,凡是设定死了的东西,给观众的想象余地很少。适当留一点残缺,反而会给人更多的遐想和思考……绘画,要给观众留一点余地。陈钧德评论林风眠画作:林风眠沉静、自由的胸怀,其用线用色堪称一绝。画家刘海粟:性格外向,敢说敢言,与各色人等应酬起来得心应手。刘海粟指点青年陈钧德:侬勿要怕情绪化,勿要怕“神经质”。要珍惜情绪,神经质,哪怕是极端的。普蓝和橘黄是刘海粟油画作品中运用得最多的色彩,无论风景还是静物。陈钧德评论刘海粟画作:刘海粟的创作无拘无束,笔触苍劲,目中无人,是老天真,老顽童。画家关良:青年时代的关良,曾经是个事事考究的“老克拉”,风度翩翩,头发收拾得挺挺括括,也非常喜欢社交、无拘无束。但岁月和“运动”磨去了他放浪不羁的一面。等到陈钧德与关良交往时,老先生衣着几乎总是一身蓝,生活非常简朴,只是依旧喜欢交流。一时聊不过瘾,他会招呼陈钧德陪他一起去复兴中路上海电影院旁的理发店,一边理发,一边继续谈话。关良的艺术风格非常现代,肆无忌惮地玩变形,玩意象,根本不受明暗、光影之类清规戒律的束缚。关良的中国式写意油画,完全弱化了物象的三维空间,却为线条与色块的独立审美打开了广阔天地。他线条洗练,流畅,用色明快简约。关良指点青年陈钧德:画画,不要受制于对象,也不要受制于技法。譬如画静物,不必将自己想画的东西一一摆出来,摆出来只是为了构图,为了对明暗对比的把握。但真正有味道的静物,是积淀在你脑海里的东西,你要能够摆脱对象的存在而画出心中的静物。这样画无拘无束,更自由自在,更能表现自我的情感。技法也同理,我画油画,技法大多是水墨运笔的方法,拉线条,轻背景,活脱脱的味道就这样冒出来了……陈钧德评论关良的画作:关良笔下的形象完全来自头脑,充满童趣和想象,绘画风格是带有中国味的立体主义。陈钧德对塞尚的画作分析:大面积使用小笔触,且顽强地运用对比色塑造平面。他的画面全盘以色彩来表现层次的推移。色彩和谐不说,气韵还异常灵动。陈钧德对绘画的理解:学习绘画,所学的东西越多越好,但成功的关键是钻得进去,也要跳得出来。一切学习都需要消化,强壮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对于油画而言,线条是骨架,色彩是血肉。陈钧德这样看待线条:世界上原本没有孤立存在的线条,所谓线条是画家凭借自己的眼睛看出来的,或者是画家凭脑子无中生有的,但这种线条是画家与外界交流很重要的工具。陈钧德在色面运用上,于深颜色里大胆运用白色,而白色不是稀薄的,不是运用调色油将油彩变得更淡,恰恰是浓纯的、厚实的;运用白色增加画面的空灵感,也通过白色的调配,让五颜六色的色面巧妙组合后,顿时显现深远的意境。在构图上,传统油画是焦点透视,传统书画是散点透视,前者基于科学,后者基于哲理。陈钧德从后印象派、表现派、野兽派出发,探索了很长时间。他的构图难点不在于科学和哲理的冲突,而在于如何运用普世性的油彩和画布表现东方的审美哲学。这些画家们对绘画艺术的研究和积累对喜欢艺术的人们,不管是绘画,文学还是其他方面的,都是有着巨大启发价值的,值得吸收和借鉴。艺术获得成功是非常难的。艺术水平高低主要是个人天赋和努力的结果,而成功还关乎利益。社会如同江湖,有利益就有争夺,一争夺,学术啊,影响力啊统统成为幌子,剩下的硬实力只是赤裸裸的“关系”了。艺术家的作品售价,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扶摇直上。艺术家变成艺术大师,不仅仅靠艺术家本人,还需要策展人、媒体人、评论家、画廊、美术馆等多方面推动,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金融的力量。艺术品的市场运作大致呈一个“三角形”,其基础,永远是画家的作品品质,但品质好而未能晋级大师的画家委实太多太多。自基础层面再往上,是美术馆、博物馆、评论家、媒体等,以美术史为坐标,为艺术家找到适当的学术位置。再往上,就是“运作”层面,需要画廊、拍卖行、艺术基金等共同参与。在这个层面,资本的力量最为神奇。资本能调动、整合各种资源,最终帮助艺术作品实现向金融产品的转化。除了上面整理出来的笔记,还有很多关于艺术创作,艺术商业的知识。这本书值得对艺术有兴趣的人仔细阅读。我一边读着描述这些画家的文字,一边在网上找出他们的画作欣赏,顿时觉得理解加深了很多。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画和文字都喜欢嗯
  •     不造是作者的原因,还是传记主人公的原因,总觉得质感不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