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建交纪实

出版社:解放军(原解放军文艺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3319693
作者:陈敦德
页数:299页

章节摘录

书摘  镇南关。关墙上长满了青藤和野草,石砖上弹痕累累,关楼已被炮弹轰塌一角。这一带群山,属云贵高原向东蜿蜒而出的支脉。关楼西边的金鸡山顶设有左、中、右三座炮台,修建有兵营和盘山石道,山体深处挖有枪眼和迭层坑道。它处在中越交通要道的山口上,东西面内侧数十里,与下冻炮台、水口炮台遥相呼应,连成一体;四周群山连绵,峻岭环绕,地势极为险峻,甚为雄伟壮观,历来为我国西南屯兵戍边的险塞要地。1965年,镇南关改名为“友谊关”,由陈毅题写关名,刻在城门洞上。  1949年12月12日下午,解放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尖刀连冲至西南边防重镇镇南关,将一面自己缝制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关楼顶上。解放军四野主力与陈赓兵团共14个军组成的大军,经过穷追猛打大迂回连续作战,将白崇禧的桂系主力大部分歼灭,桂系残部约两万人窜逃越南境内的崇山峻岭之中。  冲上关楼的解放军战士,已经能够清楚地看见对面越南境内的法国殖民军的巡逻队。战士们还叽叽喳喳地议论着:那蓝眼睛钩鼻子的长官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的士兵有白人,也有黑得像炭的黑人。我们好些战士还是第一次看见黑人,显得很是惊奇……  就在这个时候,在越南境内绵延起伏的深山老林之中,走着七八个穿便服的男子。这伙人是在一个早晨,趁天还没亮时,悄悄离开越南太原省群山之中那片搭有几座小竹棚的密林的。他们要穿过越南北部高原的山区。  他们的目标是向北,再向北。  他们避开人烟稠密的城镇,也不搭乘汽车,远离有法国军队巡逻的道路,专走山野乡间小道。他们吃苦耐劳,只食用简单的干粮或饭团,喝山里的泉水。他们一般不在旅店客栈投宿,只住在有关系有接应的偏僻村舍的农家里,有时也宿在岩洞里。  为了穿过法军的封锁线,他们甚至在没有路的密林里用砍刀披荆斩棘,开出一条路来。遇有低飞的法军直升机巡逻,他们就立即在树丛下藏身。  这伙人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十多天了,但他们行走的速度并没有放慢。在接近中越边境的高平一带的丛林里,他们先后碰上了逃窜进越南的国民党桂系部队的残部。他们尽管身上也携带有长短枪支,仍然主动退避隐匿,避免与这些败兵冲突。  这伙汉子各个精壮敏捷、身手矫健。为首的老者约有60岁年纪,身材瘦削,穿着玄色开襟布唐装,脸庞窄长,头发花白,下巴留着山羊胡子,宽额头下的眼睛格外明亮。他打着赤脚,竟也健步如飞。这伙人都听候他的调遣,遇事都遵循他的意见。偶然在山林里遇见当地土著山民,老者会用一条毛巾包起留胡子的下巴颏与半张脸,使人认不清他的相貌。  在一个暗夜里,他们来到了高平至东溪间的四号公路南边的密林里潜伏。高平与东溪是法军重兵占据的据点。在漆黑的下半夜,他们在地下关系的引导下,越过了四号公路,终于接近中越边境了!  按照既定的路线,他们要在广西龙州水口关附近越境。他们这次向北到中国去,为了安全,不走法国军队占据的谅山至镇南关的公路,而选择了镇南关西面山势更为险峻的水口关,这是法国殖民当局防守薄弱的地区。  桂越边界一带,崇山峻岭,绵延600多公里,而且还有纵横5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地形极为复杂。久远的历史,形成了两国边民婚嫁结亲、互相往来的特殊关系。长期以来,两国当局允许边民自由走动,赶圩做买卖,或是串门走亲戚。土匪、强盗、私商、逃犯、烟土贩子等三教九流人等,也常在这一带出没,穿上本地人的土布粗衣即可轻易地在某丛树林、某条小河或是某道悬崖下越过国界。“山羊胡子”老者带领的这伙人是越南的革命者,是越南劳动党的前身印度支那共产党派往中国的代表团。  他们在中越边境联系上了广西龙州县境内的中共左江游击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两国的抗日武装就曾经相互支援,并肩作战。半年前的1949年6月,中共左江游击队在司令员莫一凡的指挥下,为配合解放军渡江南下,展开了围歼敌伪军保安六团的水口战斗,得到了越南革命武装的支援。两国战士紧密配合,浴血奋战,有深厚的战斗友谊。  在莫一凡领导的左江游击队协助下,他们越过了中越边境。但与别的越境者不同的是,老者带领这伙人越境后没有隐没在山林里,而是朝哨位上飘着五星红旗的中国边防军驻地走去。  当时为了保密,这些越南革命者没有暴露身份。但有人暗示说:“老人是陈赓将军的朋友。”  解放广西的大迂回作战就是陈赓将军指挥的。在当时,陈赓将军的名字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站岗的战士忙让人把连长叫来。  这位连长姓李。李连长望着面前这个来自越南的神秘老者,与他身后那伙便装的汉子,立即想起了几天前的事。部队占领镇南关后,师长来视察,在对团连干部讲话时,指着屋外边境那一边越南的群山说:“我有一个战友,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他是越南人,曾经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抗战胜利后,就听从党的分配,和参加中国革命的几个越南人一起回国闹革命去了。现在我们打到了中越边境,我想念老战友啊,不知道他怎么样啦?……”  李连长想,这个老者既然认识陈赓,还会说地道的汉语,那肯定是抗战胜利后回越南那批越籍老战士中的一个了。李连长就问:“老同志,你认识我们陈司令员?”  老者说:“认识,老朋友了。”  李连长说:“前些日子解放了广西,陈司令又率领部队打到云南去了。”  老者说:“那你就送我们去见你们的上级。”  李连长问:“你们有什么事?”  老者笑了:“你们打到了边境,我们也很高兴。我们是来找中国共产党联络的。”  李连长再次打量面前赤脚站着的这个老人,心想这人不是一般的越境者,而是越南共产党方面来的同志,那么朴实,像一个老联络员,就问:“同志,你贵姓?”  老者说:“我姓丁,甲乙丙丁的丁。就叫我丁同志吧。”接着,老者向李连长介绍身后一个中年人,“这是我们党代表团的团长,姓陈,叫陈登宁。”  李连长向陈登宁行了一个军礼。这一天是1950年1月16日。  广西军区得到边境部队报告,越共派人来联络,但还不知道来人的具体身份。当时,边境一带的城镇刚解放没几天,新秩序有待建立,国民党部队的残兵尚在流窜,也有土匪趁机打劫。军区派一名保卫干部率领一个排的兵力到水口关,将越南来的丁同志等护送到龙州县城,在龙州军分区司令部下榻。  次日,他们再由部队从龙州护送至广西省城南宁,受到广西省委书记张云逸的欢迎。由于张云逸与陈赓熟悉,并且也于20年代大革命时在广州工作,丁同志就笑着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张云逸自己就是胡志明。  国内对于胡志明此次来中国入境的具体时问,史料上说法不一。但据笔者在越南河内的胡志明纪念馆考证,胡志明到达南宁的时间是1月19日。  P16-19

内容概要

  陈敦德,作家、电影艺术家。其电影力作《血战台儿庄》、《法庭内外》、《芙蓉镇》、《铁血昆仑关》、《周恩来万隆之行》等,先后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夏衍文学奖等各种奖项。其擅长于通过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来着力表现首脑外交,所刻画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尼克松、卡特、戴高乐、苏加诺、尼赫鲁、田中角荣、特鲁多等领袖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内心世界,栩栩如生,极富可读性。日本《读卖新闻》称其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外交题材文学作家”。

书籍目录

卷前 巴黎两馆起义不久,中法关系冻结了卷一 专列驶过西伯利亚卷二 中国战神秘密进入越南丛林卷三 奠边府震撼日内瓦卷四 毛泽东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卷五 戴高乐发出秘密指令卷六 中法建交谈判:柳暗花明又一村卷七 中法建交冲击波……卷八 有这样一件大事,世界现代历史就完整了参考书刊、文献、资料与采访材料的主要目录

编辑推荐

  本书是陈敦德外交题材纪实文学《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分册。全书共分八部分,披露了中法建交中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曲折迷离的细节。本书内容全面具体,资料丰富,叙事详细真实,可供广大读者参阅。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而震撼世界。本书以独特细腻的笔触着力刻画了冷战时代,敢于对苏联霸权说不的伟人毛泽东和敢于对美国霸权说不的伟人戴高乐。当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之后,戴高乐就派秘密使者携其亲笔信以“旅游者”身份进入所谓的“铁幕”中国开始谈判法中建交问题。毛泽东给戴高乐以高度评价。因戴高乐突然去世,生前未能与毛泽东会晤,成为中法关系史上的一大遗憾!本书是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作者简介

本书是陈敦德外交题材纪实文学《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分册。全书共分八部分,披露了中法建交中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和曲折迷离的细节。本书内容全面具体,资料丰富,叙事详细真实,可供广大读者参阅。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称作“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而震撼世界。本书以独特细腻的笔触着力刻画了冷战时代,敢于对苏联霸权说不的伟人毛泽东和敢于对美国霸权说不的伟人戴高乐。当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民族独立问题解决之后,戴高乐就派秘密使者携其亲笔信以“旅游者”身份进入所谓的“铁幕”中国开始谈判法中建交问题。毛泽东给戴高乐以高度评价。因戴高乐突然去世,生前未能与毛泽东会晤,成为中法关系史上的一大遗憾!本书是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中法建交纪实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