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刺绣

出版社:尹延丽、 刘彤 泰山出版社 (2012-04出版)
ISBN:9787551900577

章节摘录

杨守玉,1896年6月26日生于常州,乳名祥名,学名杨韫,字瘦玉、瘦冰,后改名守玉,字冰若。她1915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圆工班,是著名国画大师、教育家吕凤子先生的得意弟子,并随凤子先生从教30余年。1928年,由于杨守玉擅长刺绣的针法技巧,又娴熟西洋绘画,因此决心“越传统针法之规”,首创了“乱针绣”,丰富了苏绣艺术。    宋代,苏州刺绣已有了欣赏性的绣品出现,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张应文著的《清秘藏》一书中说:“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仅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底馋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这是对宋代苏州刺绣艺术品的评价,描述其用针、用线、配色及刺绣技艺所达的艺术效果。题材已有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十分丰富,而且苏绣在这些方面都反映出极好的艺术表达能力。绘画艺术已和刺绣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画人绣,绣似画,而佳者较画更胜。可见在宋代苏绣艺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元代的苏绣,见诸文献记载的并不多,《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绣品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明代,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一方面是社会对绣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绣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上海“露香园顾绣”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顾绣代表人物韩希孟,是“露香园”主人顾名世的孙媳,她的艺术特点,在于利用绘画为基础,尽力发挥刺绣针法与调和色彩的表现能力,使绣品效果达到淋漓尽致、相得益彰。苏绣在吸取她的长处后,无论在原料、针法、绣工上,与当时的鲁绣、东北的缉线绣、北京的洒线绣截然不同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活泼多变、绣工精细的特有风格,称誉全国。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了以唐寅(伯虎)、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推动了刺绣的发展。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琳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自此,刺绣艺术在针法、色彩图案诸方面已形成独自的艺术风格,在艺苑中吐芳挺秀,与书画艺术媲美争艳。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广泛用于服饰、戏衣、被面、枕袋帐幔、靠垫、鞋面、香包、扇袋等。这些生活用品不仅针法多样、绣工精细、配色秀雅,而且图案花纹含有喜庆、长寿、吉祥之意,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一种“画绣”,属于高档欣赏品,称之为“闺阁绣”。史载吴县的钱慧、曹墨琴,吴江的杨卯君、沈关关,无锡的丁佩、薛文华等人的刺绣佳作。皆名垂一时。她们拓宽了苏绣的表现题材,技法上活泼灵动,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如处死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着江南细腻绵长的精神内涵。特别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流的潮流中,苏绣也出现了创新的兆头。    光绪年间,技艺精湛的刺绣艺术家沈云芝闻名苏州绣坛,她将西画肖神仿真的特点融于刺绣之中,新创了“仿真绣”。关于沈寿,民间有许多关于她的传说,沈寿出生于苏州吴县,7岁时开始到木渎“虹饮山房”外婆家生活,跟随姐姐沈立学习绣艺。8岁时绣成第一幅作品《鹦鹉图》,12岁时绣成《秋雨月上图》,长辈大为惊喜,15岁就以绣艺闻名姑苏。被誉为“神童”。1894年,沈寿与绍兴画家余觉结婚。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沈寿与姐姐沈立,学生余静芬等人绣成《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两幅寿屏,进献给慈禧,老佛爷看后非常开心,亲自书写了“福”、“寿”二字赐给余沈夫妇。沈寿原名沈立芸,得到慈禧赐字后改名沈寿。此时朝廷设立女子绣工科,沈寿成为总教习,余觉是外事总办。后余沈夫妇又到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回国后,开始尝试以西洋版画及摄影图片为绣稿,开创“仿真绣”新技艺。1906年,沈寿用“仿真绣”技艺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荣获一等奖。1914年,沈寿接受张謇的邀请,去南通任女工传习所所长,为南通培养绣女150多人。次年2月,沈寿的《世界救世主耶稣像》又在美国旧金山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声名远播,被誉为“绣圣”。1917年沈寿患病,在此期间,沈寿还抱病绣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优倍克像》。1921年,沈寿病逝,终年47岁,葬于南通黄泯山。沈寿作为千千万万秀娘中的代表为我们所熟知。然而在上千年的历史间。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创造出上百种技法,逐渐使苏绣成为一门丰富深邃的学问。吸引后来者在其中忘我穿行。任慧闲先生在50年代参与创办的苏绣研究所,今天已经成为集苏绣发展之大成的艺术花园。    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日寇侵华,百业萧条,苏绣生产呈现每况愈下之势。许多中、小绣庄纷纷倒闭,艺人、绣工纷纷转业,及至解放前夕,绣庄由全盛时的150余家,衰减到了20多家,从事刺绣生产的专业工人已寥寥无几。    P71-73

前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编纂、出版一部千万言的大书:《中华名人轶事》。当时我应邀撰一序言,认为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开发我国丰富史学资源的经验,使学术资料性与普及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新世纪初对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一次有意义的探讨”。我觉得,这也可以用来评估这部《阅读中华国粹》,作充分肯定。且这部《阅读中华国粹》,种数100种,字数近2000万字,不仅数量已超过《中华名人轶事》,且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确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即国粹的经典之作。    国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梁启超在1902年写给黄遵宪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国粹”这一概念,其观点在于“养成国民,当以保存国粹为主义,当取旧学磨洗而光大之。”当时国粹派的代表人物黄节在写于1902年的《国粹保存主义》一文中写道:“夫国粹者,国家特别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里,也提出了“用国粹激动种性”的问题。    1905年《国粹学报》在上海的创刊第一次将“国粹”的概念带入了大众的视野。当时国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为应对西方文化输入的影响,他们高扬起“国学”旗帜:“不自主其国,而奴隶于人之国,谓之国奴;不自主其学,而奴隶于人之学,谓之学奴。奴于外族之专制谓之国奴,奴于东西之学,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国之不立而学之日亡,于是瞻天与火,类族辨物,创为《国粹学报》,以告海内。”(章太炎:《国粹学报发刊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难跋涉,中华民族经历着一次伟大的历史复兴,中国崛起于世界之林,随着经济的发展强大,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学已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学。特别是当前新世纪,我们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更有大的发展,我们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宣扬和传播,以便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认知和用心守护。    因此,这套图书的出版恰逢其时。    我觉得,这套书有四大特色:    第一,这套书是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重视学术资料性,约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撰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煌煌百种全面系统阐释中华国粹。同时,每一种书都有深入探索,在“历史——文化”的综合视野下,又对各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体探讨。它既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这当能使我们现代年轻一代,认识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华国粹之独特魅力,进而弘扬中华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二,注意对文化作历史性的线索梳理,探索不同时代特色和社会风貌,又沟通古今,着重联系现实,吸收当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鲜知识,形成更为独到的研究视野与观念。其中不少书,历史记述,多从先秦两汉开始,直至20世纪,这确为古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说是通过对各项国粹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总结规律,并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发展策略。    第三,既有历史发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这套书,好多种都具体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书,既统述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区、闽台地区、广东地区,及徽州、湘南、山东曲阜、云南剑川,以及少数民族的木雕艺术特色。又如《饮食文化》,分述中国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记述中注意与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相结合,确能引起人们的乡思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整体,但它是由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所组成和融汇而成。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这就使得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无疑将把我们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时,不少书还探讨好几种国粹品种对国外的影响,这也很值得注意。中华文明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已经形成一种异彩纷呈,底蕴丰富的文化形象,现在这套书所述,对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这套书,每一本都配有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极有吸引力。同时文字流畅,饶有情趣,特别是在品赏山水、田园,及领略各种戏曲、说唱等艺术品种时,真是“使笔如画”,使读者徜徉了美不胜收的艺术境地,阅读者当会一身轻松,得到知识增进、审美真切的愉悦。    时代呼唤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建设。我们当遵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这套国粹经典阐释,不仅促进青少年阅读,同时还能服务于当前文化的开启奋进新程。铸就辉煌前景。    2011年10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刺绣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刺绣的历史    一、商周时期的刺绣    二、战国时期的刺绣    三、汉代刺绣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唐代    六、宋代    七、元代    八、明代    九、清代    十、近当代刺绣  第三节  刺绣工艺与刺绣工序    一、刺绣工艺    二、刺绣材料及工具    三、刺绣工序  第四节  刺绣针法    一、平绣    二、条纹绣    三、点绣    四、编结绣    五、挑绣    六、补绣    七、辅助绣  第五节  刺绣艺术与审美第二章  苏绣  第一节  苏绣概述及其历史沿革    一、苏绣概述    二、苏绣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苏绣的工艺特色和分类    一、苏绣的工艺特色    二、苏绣的分类  第三节  苏绣的针法及其运用    一、直绣    二、盘针    三、套针    四、擞和针    五、抡针    六、平针    七、散错针    八、编绣    九、饶绣    十、施针    十一、辅助针    十二、变体绣第三章  湘绣  第一节  湘绣概述及其历史沿革    一、湘绣概述    二、湘绣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湘绣的特色  第三节  湘绣的分类和针法    一、湘绣的分类    二、湘绣的针法  第四节  湘绣的主要成就    一、湘绣的主要成就    二、湘绣奖项第四章  蜀绣  第一节  蜀绣概述及其历史沿革    一、蜀绣概述    二、蜀绣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蜀绣的工艺特点  第三节  蜀绣的基本类别和蜀绣的针法    一、蜀绣的基本类别    二、蜀绣的针法  第四节  蜀绣的辉煌成就第五章  粤绣  第一节  粤绣概述及其历史沿革    一、粤绣概述    二、粤绣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粤绣的工艺特色  第三节  粤绣的基本类别和粤绣的针法    一、粤绣的基本类别    二、粤绣的针法  第四节  粤绣的辉煌成就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劳动人民创作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刺绣作品,也发展出了独特的织绣技艺和文化。刺绣不光是一种具有审美气息的艺术品,更是美的同义词。由尹延丽、刘彤编著的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刺绣》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领广大青少年去认识、了解刺绣文化。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刺绣概述,湘绣,蜀绣,粤绣,苏绣。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刺绣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