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上海文化名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208061149
作者:赵兰英

内容概要

赵兰英,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文化咏叹》、《一个记者笔下的文化人》等书。赵兰英二十多年来致力于用自成一派的新闻语言书写上海文化界“人物列传”,以专于一地、专于一行、专于研究的“三专”特色在中国新闻界独树一帜。

作者简介

本书由上海市宣传部副部长宋超亲自作序,是新华社资深记者赵兰英采写的上海文化名人的作品合集,共记录了60位活跃在上海各界的文化名人,如巴金、王元化、陈伯吹、施蛰存、于伶、谢晋、白杨、张瑞芳、孙道临、黄佐临、贺绿汀、周小燕、马承源、谢稚柳、程十发、刘海粟、朱屺瞻、袁雪芬、傅全香、张乐平、赵超构、陆谷孙等。这些作品为当代上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史”的轨迹,为世人留下了那些时代的文化印记。
此外,作为“中国惟一贴身采访巴金老人”的新华社记者,作者深情回忆了她与巴老及其家人二十余年的交往。
本书写作跨越三个年代、一个世纪。
名人推荐:
秉笔直书,史学传统。兰英,继续努力。
——王元化(著名学者)
观潮观其澜,阅文阅其势。我觉得赵兰英写文化人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三种境界应该引起重视。一为进入研究的境界。二是进入知己的境界。三是进入自成一家的境界。
——宋超(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兰英的作品,无论传人叙事,都显得气韵生动。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编写了当代上海地方志中的“艺文志”。
——陈四益(杂文家,《瞭望》原副主编)
赵兰英写报道,既不是盲目套用文学语言,也不是采用单一新闻手法,而是将形、事、情、理综合运用,巧妙结合,以散文笔法书写新闻报道。
——胡宝炎(读者


 访问上海文化名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口气读完这本凝结着作者二十多年心血和追求的文化人物专访集,心中是颇为复杂的情感。翻阅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行走在摆满珍品的艺术长廊,观者即使只是个门外汉,那一幅幅、一件件滑过眼前的充溢着生命灵动的作品,也会在静默中渐渐浸润你的身心。穿行在思想、文学、书画、戏剧、影视的丛林中,是一份难得的精神愉悦和享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较为漫长的拜访之旅,我们轻松上路随作者去一路寻访。在长长的访客名单中,有些人对我们而言早已是高山仰止,神往已久;有些虽久闻大名但知之甚少;有些是初次谋面却顿生敬意。我们被领进一个个精神的客厅,这里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嘘寒客套,有的是与思想对话,与心灵沟通。这里没有等级尊卑,这里的空气中充满着平等、自由,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张乐平举杯同醉,可以和圣野席地而坐,可以与余秋雨侃侃而谈,可以与谭元元翩翩起舞……这是一场精神之旅,我们脚步匆匆,但行囊已满。这份厚重的名单中更有巴金、王元化、柯灵、陈伯吹、施蛰存、夏衍、于伶、赵丹、张骏祥、谢晋、白杨、张瑞芳、秦怡、孙道临、黄佐临、贺绿汀、周小燕、马承源、谢稚柳、程十发、俞振飞、刘海粟、朱屺瞻、袁雪芬、傅全香、叶浅予、赵超构、赵家璧……他们是文学巨匠,是音乐家,是杰出学者,是顶级导演,是表演艺术家,是文物鉴定家,是出版大家,是绘画大师……他们“身份”不同;他们有的认真执拗,有的谦恭随和,有的率真洒脱,有的刚正质朴……他们性格各异。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座精神的“富矿”,共同创造了至纯的艺术境界,那就是根基深深植根在时代的泥土中,头却伸进精神的光明高超的天空,指示着生命的真谛,宇宙的奥境。读完这本书,心变得沉静了许多,也沉重了许多。那些被消费时代搅起的浮泛欲望像尘埃一样渐渐落下,心中的敬仰也变成了反思和一次次心灵的扣问。在我们追随着时代风尚不断为追逐金钱、名誉、地位、享乐而苦恼的时候,是他们为我们昭示了另一种人生的选择。能与他们对话该是一种殊荣,更是一种挑战。比照他们的从不以名人自居,不在乎获取,没有心计,不会权术,甚至没什么权欲、钱欲;比照他们的更多对生命意义的叩问、自我价值的认定、社会责任的承担,我们是不是照出了我们对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整体的关心的漠视?让我们记住书中的一些话吧:“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人类是需要不断仰望星空的”;“富裕并不是现代化追求的终极,高度文明才是最终目标”。还有巴金老人简朴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读完这本书,一定有人还会和我一样对作者心生羡慕,因为一生中能与上述名人中的一位相识相交已是幸事,她竟能与这如许多灿若星汉的大家相交相知,该是多么幸运。或许正是受这些大家的熏染,作者其人其文也便透出了大家们的神韵。作为一名新华社高级记者,赵兰英数十年间始终专注于自己的文化报道,孜孜以求,她的虔诚敬业神似她笔下记录的一位位人物,她对采访对象艺品、人品的执着关注,既反映出她观察人物的方式,也折射出她自身的精神追求。正如王元化先生的评价“秉笔直书,史学传统。”为此我们要感谢作者,在她以散文笔法写就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找不到时下充斥在文化报道中浅薄的追捧噱头,隐私绯闻、口水之战,也看不到文化界盛行的“玩”字风气,她是用心去发现人物身上最为闪光、最不为别人知道的一面,从而带读者走进他们的精神殿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她倾其20年心力对世纪老人巴金的采访。60位文化名人同列一书,还因为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同与一座城市——上海结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可被冠以一个共同的称谓——上海文化人。应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魂魄,而文化艺术恰是凝聚起这股精气神的所在。因为有了他们的托举,看似浮华的上海便有了底蕴,有了神采。至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风格是怎样的,可能读完这本书后,你就会透过他们得出自己的答案。20年前求学于上海,一夜间承受八面来风各种文化洗礼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段精神富足的日子,一本本新书、一场场讲座、一次次演出,一个个社团,带着争论质疑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正是有了那样多元的思想撞击,才有了我们今日较为坚实的精神家园。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圣诞节的晚上我们怀着好奇徒步去一座教堂,当远远看见教堂的十字尖顶直伸向深邃的夜空时,嬉闹的我们都深深静默了。仰望星空,应该是人不断的精神需要,而今天这样的震撼似乎越来越少。合上书,那些已经仙去的长者仿佛幻化成耀眼的群星,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     作者:悠悠游作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文化是上海的精髓和灵魂。海纳百川的上海,以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培养、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巴金、王元化、施蛰存、余秋雨、谢晋、白杨、孙道临、贺绿汀、周小燕、马承源、程十发、刘海粟、朱屺瞻、袁雪芬、张乐平、陆谷孙……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代表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更撑起了中国文化的半壁江山。这些文化名人,或生于上海,或长于上海,或在上海从事相关文化活动,于是,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在上海与他们有了一次次相遇,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2004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访问上海文化名人》,是赵兰英对60位文化名人所做的深度访谈,从中我们不但可以领略许多大师级文化名人的风采,还可看到30年来上海文化发展留下的历史印记。作为新华社高级记者的赵兰英,30多年来以其敏锐、开阔的文化视角,追踪、感受、记录着上海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她与许多上海文化名人近距离接触、忘年交相处,并以其真诚、以其细腻、以其对采访对象经历、思想、喜怒的熟稔,形成其在新闻界独树一帜的风格。赵兰英所采写的文化名人,有文学巨匠、人民音乐家、杰出学者、表演艺术家、出版大家、绘画大师等等,他们或频频出现于公众视野,或在自己的领域中不计得失地做出着非凡贡献;赵兰英不仅以生动的笔触写出了他们的思想、性情、行状,更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层次理解,向读者提供了一种读解上海文化进展、文化生态的别样视角。全书诗意地分为了五个部分:“万里秋空未是宽”,有王元化的学术精神、施蛰存的文学心迹、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情结;“文章垂世自一事”,是茹志鹃的儿女情长、戴厚英的敢说敢做、宗福先的“生死之门”;“丹青难写是精神”,看刘海粟的意气凌云、张乐平的老酒画缘、钱镜塘的收藏品格;“此心无不为梅花”,赞贺绿汀的音乐旗帜、袁雪芬的铮铮硬骨、王晓棠的《芬芳誓言》;最后一部分“青山欲共高人语”,则是专门的巴金纪念篇,赵兰英作为中国惟一贴身采访巴老20多年的新华社记者,从叙述巴老人生轨迹及其为文、为人品格的《巴金与王仰晨》、《巴金说不》等文,一直到追记巴老去世、骨灰入海仪式的《有一种怀念,融化在血液中》、《海的梦》等篇,将作者20多年来对巴老从文化、情感意义上的深度理解,呈现给读者。综观二十余万字的《访问上海文化名人》,60位文化名人,在作者笔下闪烁着本色的光辉,并使人时时感受到他们在精神创造、文化传承时体现出的人格力量。这种自成一家的境界,使赵兰英目光所及,笔力所注,追求的意向总是十分鲜明,且穿越始终;犹似一部交响乐,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打击乐,每一个方位都服从于主题;是深沉还是轻松,是崇高还是平实,是大气还是玲珑,全为了更好地体现主旋律而用心。为此,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宋超无限感慨地为本书作序曰:“天道酬勤,才华自在天道。”
  •     上海文化名人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中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古来就是文采风流、人才荟萃之地。光就文学艺术家而言,就可以举出陆机、陆云、张翰、陆贽、董其昌、陈继儒、徐光启、李伯元、李流芳等等。他们有的本人就是上海人,更有大量的是在上海寓居,他们对发展上海文化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如果我们把他们的事迹树碑立传,是足以使上海的文化史册大放异彩的。 应该说,近现代的上海文化名人是有特点的,由于上海这个城市在鸦片战争以后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大都会和中心,于是各种社会思潮也得风气之先。正是这种原因,上海的文化名人在接受和传播新事物、新思想方面都很敏捷,有创新精神,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对整个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都有带动作用。他们共同构成了上海近现代文化的星光灿烂,为我国近现代文化的导向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现代上海的主要文化名人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外,还包括1949年前被埋没与封存了许久,但对上海的文化作出了贡献的;除了包括本人就是上海人,还更包括有大量长期或者曾经在上海寓居的,他们分别是: 文学界:李伯元,曾朴,鲁迅,瞿秋白,茅盾,巴金,史量才,储安平,王元化 ,王造时,王安忆 ,叶辛,陆星儿,叶永烈,程乃珊,王小鹰,余秋雨,陈伯吹,施蛰存,赵超构,陆谷孙,曹禺,胡适,蔡元培,柔石,邹韬奋,陶行知,黄炎培,郭沫若,卞之琳,周子亚,宗白华,吴晗,季羡林,柳无忌,马寅初,梁实秋,冯友兰,傅雷,费孝通,朱自清,钱钟书,叶圣陶等等; 戏剧界:汪笑侬,梅兰芳,周信芳,尚长荣,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李炳淑,评弹三杰,马莉莉,焦晃,王汝刚,茅善玉,袁雪芬,傅全香等等; 影视界:赵丹,谢晋,孙道临,宁静,潘虹,张瑞芳,秦怡,奚美娟,蓝苹(江青),于伶,白杨,黄佐临,周璇,阮玲玉等等;美术界:任伯年,吴昌硕,程十发,程多多,邱瑞敏,吴慧明,杨可扬,邵克萍,谢稚柳,刘海粟,朱屺瞻,郑野夫,庞薰琹,徐圆圆,张乐平,朱宣咸,胡一川,陈铁耕,陈烟桥,沃渣,马达,力群,江丰,曹白,黄新波,李桦,王琦,余白墅,王麦秆,章西厓,黄永玉,汪刃锋,宋秉恒,陈珂田,赵延年,汪刃锋,张大千,林风眠,沃渣,荒烟,沈柔坚等等; 歌舞界:陈燮阳,黄豆豆,廖昌永,陈传熙,舒巧,辛丽丽,杜聪,周洁,毛阿敏等等; 音乐界:聂耳,贺绿汀,周小燕,陈传熙等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