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今诠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1715777
作者:戈国龙
页数: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炼剑铸镜章第二十八 火候之事,别无机密,只是一个勉强自然、分文分武而已。药未生时,必须猛烹急炼以煅真金,如打战然,务要振顿精神,奋力争先,切不可输与他。故丹经云:“降魔杵,斩妖剑”,字字皆金针也。药既生后,当行河车工法,若精神不振,亦难使清升而浊降。古云“专气致柔”,亦不过言一心一德之专致,极其和顺,非教之放弱也。总要将后天凡息停止,不可丝毫运用。盖后天之息,凡火也,凡火伤人,不可用他,必须以先天神息无形无象者为主。纵有后天之息未止,我亦不理他,只心心念念融会先天神息,而后天凡息一听上下往来,我不采他张他、与他作一个主,即得先天神息之用。于是身心内外自如水晶塔子,琉璃宝瓶,通天通地,亘古亘今,觉得天地人物无不与我一体,两相关切。迨至三元混合,返乎太古之天,此时用火无火,几于大化流行,上下与天地一也。学道人第一要炼剑,剑即先天元气也;第二要铸镜,镜即先天元神也。神无杂妄,常常唤醒,不许走作,即明镜高悬,物来毕照矣。气由积累,时时提摄,不放他弱,即慧剑排空,能斩三尸矣。尤要有绳绳不绝、坚固忍耐之心,方能久道而化成。否则,时作时辍,不能到左右逢源之候。此即《中庸》云:“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是慧即智也,慧剑即勇也,恒久不已、日夜无间,即仁而守之也。尔等须向身心上实实讨出凭据,方有把握。吾观诸子用火有伤,不是用力之过,是动后天三焦火之过。而今又近柔懦,故阳陷溺,不经神火猛烹急炼,断不能飞腾而上泥丸,以补脑而还精,乃长生不死之仙,所以清气不升,浊气日重也。此须勇往为之,必一心一德,毋许走作,方得神气归还。知否?

前言

“道教内丹学”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宝,内丹学借用外丹术语,以“鼎炉”、“药物”、“火候”为三要素,以“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系统为象征语言,以道家哲学为理论基础,是综合和升华了道教史上的各种修炼方术,而形成的以三教融合为特征、以性命双修为宗旨的修道思想体系。内丹学以人体为实验室,以自身的“精”、“气”、“神”为修炼实验的对象,以意识的自我调节为实验手段,探索出一套转化升华人的生命能量,达成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超越的生命自控系统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提升内在生命的质量,克服盲目追求外在物质欲望的偏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儒、释、道三教并立互补的中国文化格局中,“道教内丹学”有其重要地位。作为道教修炼方术的实践归宿和理论完成,自晚唐发展至宋明成熟起来的内丹学在整个道教中的地位,相当于禅宗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或理学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虽然学术界对道教内丹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相对于禅佛教和宋明理学的广泛深人的研究而言,道教内丹学的研究只能算是刚刚开始成为道教研究的重心,不像佛教的禅宗和儒家的理学那样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引起了各国文化精英们的关注。    笔者在《道教内丹学探微》和《道教内丹学溯源》两本专著中,对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体系及历史源流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索。现在的这本《丹道今诠》,是在已有的宏观研究的基础上,以内丹学的重要经典《乐育堂语录》为媒介,对内丹学进行的具体的文献研究,通过对《乐育堂语录》的分章今注、今译和今诠,对道教内丹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代诠释。在导论部分,我们将对《乐育堂语录》及本书的写作体例做一综合介绍。    一、关于作者与成书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传统内丹功宗师,其生卒年不详。黄氏系江西丰城人,乃博学鸿儒,深究经史,兼精佛乘,曾遍游名山胜地,卒获异人传授道门心法真诀,终而人道。清道光、咸丰年间,于四川自贡、富顺、荣县等地,设馆授徒十余载,朝夕讲解老子《道德经》,并传授道门真法,门人有数千之多,亲撰《道德经注释》一书,门人又将其讲道语录集成《乐育堂语录》,流传于世。    据《乐育堂语录》“原跋”记述,黄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并言《张三丰集》中列举师承中有黄元吉之名。又称黄元吉遁形隐迹,直到清朝道咸之年“犹聚徒讲学”,言黄元吉“历时几历千载。”以此说,黄元吉在世之寿几近千岁。然查《三丰全书》,其“隐鉴”中仅有王原吉、沈元吉之名,其事迹均与黄元吉不符,全书他处亦未见提及黄元吉。《乐育堂语录》“原跋”所记或系讹传,但此书著成于道咸年间,黄元吉当为清时人。    元代净明道第三代宗师亦名黄元吉(1271~1355),字希文,号中黄子,江西丰城人,编有《净明忠孝全书》。则此黄元吉与《乐育堂语录》的作者黄元吉,姓名籍贯都相同,这也是一大奇案,难怪一般人容易将他们混淆。加上清代的黄元吉生平无记载,神龙见首不见尾,从神仙长生不老的角度上说,修道的人容易联想他们可能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仙家成就金液大还丹,留形住世历千年之久,在神仙的意义上说也并非难事。当然,这都是超出我们一般人的认识范围的,是真是假,方外方内之人可有自己的看法。从学术的立场上说,则凡无有确切证据的事,都要存疑,也许两人同名纯属巧合吧!    《乐育堂语录》系黄元吉于清道、咸年间讲学四川乐育堂时所授道门心法,由其门弟子记录整理而成,为流传于世的丹道巨著。成都二仙庵刻版原为五卷,镇江道德分社版则为四卷,少后一卷。泰国赞化宫、复圆堂版亦均为四卷。香港正德公司版将最后一卷合刊于四卷末,成五卷本,其所据何版未叙明。可能此书原为四卷,书成后黄元吉续有讲录,又录成一卷,后补人四卷本成五卷本。此书后经多次重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五卷本、《道藏精华》第六集之五、北京天华馆四卷本(并收人《藏外道书》第25册)等。以上诸版本以北京天华馆所印四卷本最为完善,错误最少。今人蒋门马先生《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9月版)校注的《乐育堂语录》是现代人整理的最新的版本,也应是最完善的版本。    二、《乐育堂语录》的丹道思想及其特色    学术界一般将李道纯之《中和集》、尹真人高弟之《性命圭旨》和黄元吉之《乐育堂语录》归为内丹学中派的典籍,中派由李道纯以“中”字概括三教心法而得名,其实在《乐育堂语录》中“中”字并不完全能概括其丹法之要。将黄先生的《语录》归于中派,乃为一传统说法,其实《语录》应属各派内丹学之综合集成之作品,相当于一部内丹学的综论。又,中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派”,其中也不一定有前后相继的师承关系,其实是一个“学派”的概念。严格说来,丹道的派别很多是属于个人化的宗教,他们只是修炼丹道以成神仙,功成之后再传授有缘的弟子,有的有自己松散的组织,有的就只是隐传而已,与官方的或正统的组织化宗教有所不同。丹道思想的流派与正统道教教会、官方组织是不同的,丹道思想的分派更多地是作为道教一个修道思想的学派而存在的,这是我们首先要加以交代的。    综观各种讲丹道的经典,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通灵型丹经,是由扶乩、降神等特异状态下所出的经典,皆是各类神仙降笔,间附玄理,偶有真知,但逻辑上常常有点纷乱,可以说是杂而多端。二是学者型丹经,是由道教学者、论师所创作出来的各类丹经及注疏,其文思理一贯,理论上较系统,但多思辨玄谈与名词术语,有时属于纸上谈兵,不切实用。一是悟道型丹经,是得道高真著述或由讲道记录所成的作品,其文义理深微,前后一贯,语语自心中流出,可为修道者之指南,最具理论与实践价值,《乐育堂语录》就是属于上述第三类的丹经。    像《乐育堂语录》这样兼备通俗易懂与高深义理之道教作品,殊不多见。《乐育堂语录》的丹法,从理论特点上说是性命双全,理法并重;从所被根机上说是顿渐相资,普被三根;从语言风格上说是亲切详明,出语警策;从讲道宗趣上说是三教贯通,直指大道。    内丹学南宗从命至性,其中丹禅之融通尚分成二段,较详于命功,但其文多诗歌吟颂,不易了解。内丹学北宗由性摄命,偏重于性功而命功较略,禅之色彩浓厚而不显丹家本色。而黄之《语录》丹禅完全融合成有机的内在的系统,性功了悟与命功丹法俱详并重,虽融通儒佛而不失丹道本色,是站在道教立场而融通三教的代表作,真正形成“性命双修”的系统伟构。《语录》中既有系统的丹道理论,又有切实详明的丹道功夫与火候的描述,理论和实践完全统一,这也是其难能可贵的地方。仅有系统理论而无具体的实践功夫,则其理论是空的;仅有实践功法而无系统理论,则其实践是盲的。《语录》是黄先生讲述自己的切身体悟,不尚空谈,但同时又升华到理论的高度,义理系统精当,这样的作品,当然就是内丹学文献中的精品了。    丹道修炼有一个由浅入溧的系统的修道过程,对于不同根器的弟子,对于修道到不同阶段的修道者,相应地他们所需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也都是有所不同的。由于《语录》是针对不同的弟子和不同的修道阶段应机所作的开示,因而其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从下根到上根、初级到高级等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所需要的丹法,能够适应不同人的需要,因而可以说是普被三根的、适于广传的内丹心法。当然,这也造成阅读《语录》时的一个困难,因为此书并非黄先生自己亲著的书,而是随机讲授、应机说法的记录,虽然全书蕴含了系统的理论与方法,但内容的前后排列却并不是由低到高系统组织的,有的内容是重复的,需要读者认真反复钻研,从中找出一贯的系统来,并寻找到适合自己当前需要的口诀与心法。    一般内丹学作品多隐语譬词,殊难了解其真义,而此书对内丹学的重要名词术语都有直接、根源性的指示,通俗易懂但又深微精当。因为是讲道的记录,所以语言都是亲切详明的,句句指归大道。这在当时是完全口语化的文本,但到今天有些也难于理解了,与现代的白话文还是有差距,可以说是比较浅近的文言文体。其中有很多的名词概念,虽然黄先生已经用当时的浅白的语言加以解释了,然而到现在也还需要进一步地用现代语言进行诠释。    内丹学东西两派都重男女阴阳双修的丹法,其法难行而易生流弊,《语录》的丹法清静纯正,既有详细的下手功夫和中间过程,又指归大道,人于无为道体,下学上达之理法俱备,可以适于普传广授,为丹道之正宗。《语录》以丹道为中心,同时贯通儒释,随手引用儒释两家的经典加以解释丹道的义理,体现了黄先生贯通三教、直指大道的讲道宗趣。    从理论特色上言,《语录》之于道教内丹学,犹《六祖坛经》之于佛教禅宗。然而在实际影响方面,《坛经》为佛门显学,而《语录》则没有取得应有的影响,实为可惜。这可能是因为黄氏并未建立宗派传法系统,没有得大成就的后继者来光大其学。现在是我们重新发掘其重要意义的时候了。    根据《乐育堂语录》的上述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研究《乐育堂语录》的重要意义:    (一)《乐育堂语录》可视为一部内丹学的概论,是传统各宗各派内丹学成果的融会贯通,通过对《语录》的研究可以系统总结道教内丹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这对于道教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研究都有很高的价值。    (二)明清以来三教融合成为中国思想史的一大特征,其中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佛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乐育堂语录》虽为道籍,但可视为三教真传的要典。通过《语录》的研究,可以了解以道教立场融通三教的代表性成果,从而加深了解中国思想史上的三教融合特征的一大类型。    (三)《语录》对现代人的身心修养和探索人体生命的奥秘仍具有现代意义,从现代哲学、宗教学、精神分析学、超个人心理学和人体科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重新诠释其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乃是一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这样一部重要的道经,前道教协会会长陈撄宁先生非常看重,指为研究道教之必读丹经,曾经构想依据《乐育堂语录》撰写一部《口诀钩玄录》,虽然只完成了初集,但可想见他对此书的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对这部道经作系统的专门的研究,殊为遗憾。本书将全面整理《乐育堂语录》的丹道思想,对《乐育堂语录》进行分章今注、今译和今诠,这将是道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一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三、撰稿说明    本书以《乐育堂语录》原文中的每一大段为单元,每一大段为一章,每卷分章从“一”开始,以大写数字标序。每章依“本文、今注、今译和今诠”等四项为序进行注译和研究工作,今注解释专有名词或难解术语,今译则加以白话翻译,今诠则申述奥义,附论己见。    由于《乐育堂语录》的原文本就是近于白话的文言文,这使翻译成现代文时很难把握那个诠释的“度”。从其义理来说是很深奥的,如果要完全加以解释那就不是简单的今译而是要加以新的注解;从其文字表达来说又是深入饯出的,如果不加一点解释就似乎没有翻译的必要,所以今译的过程或多或少总要加以某种程度的诠释。《乐育堂语录》本为讲道的记录,基本上是当时的白话,但时至今日,有些地方一般读者仍会有一些隔膜。此次作现代语的翻译,对文化基础较好的读者似无必要,但是翻译成现代语本身也是一种重新诠释的过程,也可作为一种对照原文的参考读本,而且可以方便一些古文基础薄弱的读者。由于本书除了“今译”另外还有“今注”和“今诠”的部分,所以“今译”只能是对原文尽量进行直译,而对其中的名词术语及思想奥义另作注解。原文中有一些话近于白话而且很形象贴切,另加翻译反而是画蛇添足,实在不如不翻,所以只好照录。    因为本书的体例是“今译”与“今注”、“今诠”分开,为保留《乐育堂语录》原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的神韵,本书的翻译采取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与原文的对应。除非必要,不增加多余的说明补充性的文字。因为“今译”不是详细的解释,今译只是用现代白话文翻译原文。如原文需要附加补充说明或进行深入的解释,一般在“今注”中或在最后的“今诠”中加以阐释。这就是说,今译部分主要就是对《乐育堂语录》作文字转换的工作,只是帮助读者阅读原文,减少文字障碍,尽量少掺入作者自己的见解,而今注和今诠部分则是作者对原文的疏通与阐释,较多作者的理解与诠释。尤其是“今诠”部分是对原文的进一步总结、引申和深化,包含了作者多年研究内丹学的心得,但不敢说尽合原意,仅提供一种理解的思路供读者参考。    本书以一般大众为阅读对象,故译注皆以简便明晰为主,不作过分专业化的注释,不讨论纯学术性的问题,一切皆以帮助读者阅读理解原典为宗旨。对书中引用的典故,则尽量在注释中给出原典,以供读者查阅经典的原文。《乐育堂语录》虽然已经包含了系统的丹道理论,但其表达的形式并不是系统的理论建构,而是讲道的语录,为适应不同层次听众的需要,语录前后多有重复之处。所以在前面的注释中尽量详尽一点,对首次出现的丹道术语和重点难点都加以注释,但后面重复性的内容,除非确有必要,不再作重复性注释。当然,同一个概念在前后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尽相同,故有时需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作相应的解释。    又原文每大段不再细分小段,而译文则可根据文意再细分若干小段,以便阅读。每章原文无标题,为醒目起见,本书依其中心思想加以标题,一般以四字为题,都是尽量采用原文中现成的语汇。本书以北京天华馆四卷本为底本,参考蒋先生的最新校注本,对四卷本《乐育堂语录》进行分章今注、今译和今诠。蒋校本基本上解决了《乐育堂语录》的点校问题,本书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少量的错误,因重点在注译和疏解,故原文之校勘非是此书之重点,只根据已有各版本择善而从,除非有特别意义的文本校勘加注标明外,一律不作校点说明。本书的分段和标题,则参考各本而最后由自己综合裁定。又,天华馆本原有少量眉批,但无关大旨,其意义不大,本书一律不加录入,读者如有兴趣,可于其他诸本中参阅之。另外孔德先生曾内部出版过一部《乐育堂语录注解》(十堰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编印,1995年),对四卷本《乐育堂语录》进行过译注,其译与注混在一起,不是对原文的直译,这使其译文较生动详尽,但也有不少误解原文之处。    对经典进行注疏,本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基本写作形式,一代代的学者通过对原始经典的不断的注解,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发展,既诠释了古人,也借以表达了注疏者自己的思想见解。现代的学术研究,已经越来越注重系统体系的建构,而较少再作这种扎实的文献整理的工作。对我个人来说,对道教经典进行注疏式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式也是我的第一次尝试。我以前的两本内丹学著作,偏重于宏观的、整体的研究,这就使我考虑今后对内丹学的研究,要转到一种微观的具体的文本研究上来,于是决定申请一个有关《乐育堂语录》的所级课题,撰写《丹道今诠》,对《语录》的文本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梳理,采取近似于古人注疏的方式,对《语录》进行分章今注、今译与今诠。经历了两年的研究与写作,终于完成了现在这部《丹道今诠》。    本书通过对《乐育堂语录》进行全面的注释与疏解,把文献的整理与思想的诠释有机结合,一方面普及了内丹学的基本知识,对丹道的基本理论及其话语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另一方面通过对《语录》的丹道思想的阐释,研究了《语录》的内丹学理论及其思想特色,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内丹学研究心得,对《语录》所涉及的内丹学理论进行富有现代意义的诠释。    与2007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丹道今诠:乐育堂语录注解》相比,本书新增加了对经典原文的“今译”部分,并且对全书的结构布局做了调整,但原版的基本内容仍都给予了保留。    古籍整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笔者虽然充分参考了已有的研究成果,但大部分工作仍是自己从头开始做,限于自己的学力,书中难免还会有曲解古人的地方,不能充分传达先贤的大道,这是笔者需要交代的,敬请读者谅解。只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引起读者研究《乐育堂语录》的兴趣,由此进一步深人原典,直接探取原书中无尽的瑰宝。    戈国龙记于观虚斋    2006年9月7日初稿    2011年11月6日修订

内容概要

戈国龙,教授,法名观虚,号观虚斋主,观虚斋教学的创始人。观虚斋,旧名观复斋,作者之书房也。斋主祖籍江西临川,南京大学理学学士(1990),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博士后(2001),先后师从楼宇烈、汤一介、陈来等著名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宗教学系教授,兼任香港道教学院客座研究员、北京什刹海书院特聘教授、湖南十翼书院导师。自2003年以来,先后主持并完成所重点项目《乐育堂语录与内丹学中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道教内丹学研究》、《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现代意义研究》等科研课题,在多年理论研究与修身实践的基础上创立观虚斋教学的系列课程与文化体系。先后为香港道教学院、济南传统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国学班、中科院博士生人文系列讲座、社科院MBA班等多家机构授课,其教授学修并重,佛道融通,既继承传统智慧的精髓又结合现代多元文化,廓清生活迷雾,开启智慧心灯,广受学员欢迎。

书籍目录

丹道今诠(上) 导读 一、关于作者与成书 二、《乐育堂语录》的丹道思想及其特色 三、撰稿说明 黄元吉先生语录序 果园序 柳云亭序 乐育堂语录卷一 立定脚根章第一 阳生之道章第二 无上因缘章第三 先天水火章第四 明心见性章第五 玄关一窍章第六 虚中得实章第七 一空所有章第八 太空之空章第九 进火采药章第十 真火凡火章第十一 耐心久坐章第十二 上上妙谛章第十三 积功累行章第十四 打扫心地章第十五 玄牝之门章第十六 真阳之动章十七 调其火候章第十八 采取烹炼章第十九 进火退符章第二十 金丹始终章第二十一 先后二气章第二十二 虚无之气章第二十三 真灵之知章第二十四 性命双修章第二十五 抽铅添汞章第二十六 元精元神章第二十七 炼剑铸镜章第二十八 太极阴阳章第二十九 乐育堂语录卷二 一肩斯道章第一 心性空明章第二 炼心伏气章第三 炼己事大章第四 有无之义章第五 元神为主章第六 用心行持章第七 真一之气章第八 玄窍初开章第九 下手兴工章第十 听息胎息章第十一 主人常在章第十二 观天之道章第十三 存神入听章第十四 炼精化气章第十五 真铅真阳章第十六 两重天地章第十七 自然之道章第十八 归真返本章第十九 居尘出尘章第二十 神仙之道章第二十一 阳火阴符章第二十二 真觉真意章第二十三 一念之分章第二十四 真心真性章第二十五 真一之气章第二十六 真空妙有章第二十七 吸舐撮闭章第二十八 坎离水火章第二十九 太极开基章第三十 丹道今诠(下) 乐育堂语录卷三 单传直指章第一 虚实兼赅章第二 内火外火章第三 一惊而醒章第四 火药二物章第五 审慎行持章第六 元性本末章第七 真清药物章第八 真正丹本章第九 道即太极章第十 周天工法章第十一 半边学问章第十二 河车一法章第十三 本来现形章第十四 当前了照章第十五 勿求速效章第十六 养心养气章第十七 女子丹法章第十八 太极根源章第十九 止念之法章第二十 杳冥无朕章第二十一 仙凡所分章第二十二 性命动静章第二十三 返本还原章第二十四 乐育堂语录卷四 了性了命章第一 先天之精章第二 玄关多端章第三 一窍之妙章第四 本来面目章第五 主静立极章第六 慧光慧剑章第七 天人相通章第八 勉强用工章第九 认取正觉章第十 动中修炼章第十一 自修其德章第十二 造端夫妇章第十三 完吾本性章第十四 觉照之心章第十五 世何足恋章第十六 说不如行章第十七 朝屯暮蒙章第十八 清真之乐章第十九 神仙大药章第二十 致中致和章第二十一 元精化生章第二十二 成仙首务章第二十三 诸说详解章第二十四 邵子诗解章第二十五 重刊《乐育堂语录》跋

编辑推荐

《丹道今诠(增订本)(套装共2册)》作者根据自己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心得,对该语录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释和讲解,书按原文、注释、白话翻译和现代诠释的体例进行编排,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丹道今诠(增订本)(套装共2册)》由戈国龙编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丹经,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朴实说理,大畅玄风”,系统阐述了道教内丹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功法。其丹道思想可谓性命双全,理法并重;顿渐相资,三根普被;贯通三教,直指大道。《丹道今诠(增订本)(套装共2册)》以作者多年研究道教内丹学的学术功底与实践体验,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今注、今译和今诠,把文献的整理与思想的诠释有机结合,既普及了内丹学的基本知识,又阐发了道教内丹学的理论特色与微言大义;既对道教内丹学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是一般读者深入内丹学堂奥的最佳入门读物,对现代人的身心修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丹道今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花钱虽多些,只要是好道者,绝对终生受益。不要犹豫,立即下手。
  •     这套书印刷质量很好,正在拜读,非常有启发。希望丹道爱好者千万不要错过,不要计较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财而不肯购买,失之交臂。绝对值得拥有。
  •     从戈老师博客上知道会再版这本书,期待很久。虽然买啦老师台版的乐育堂语录,但还是期待简体版,看得轻松一下。这本书义理深厚,但黄元吉老师讲深入浅出,不象《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那么深奥期待更多同道的人欣赏和学习这本书。感恩!
  •     很好。正在看。我就喜欢这样的
  •     此书真的很好,快递也快。亚马逊给力!!好评。。
  •     内容全面,引证广泛,研究深入,略显平白,没有个性
  •     本书对于丹道术语的讲解细致,让我们了解丹道的基础知识。可以说,看了本书后,其他的丹道书籍也可轻松搞定了。另外,此书讲清了丹道的核心要义。
  •     客观、浅显易懂。对丹法有兴趣的有必要买来学习。
  •     很喜欢!值得细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