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巴别塔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807639237
作者:梦亦非
页数:333页

内容概要

梦亦非
时装评论家、小说家,70后代表诗人、文学评论家,浸淫时尚圈多年,长期为《罗博报告》《时尚时间》《南方航空》《南方都市报》等撰写时尚评论,对时尚圈的起起伏伏早已洞观若火,其中的各种故事、传说也颇有耳闻心得。出版有《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TOP20》《奢华之醉》《时尚完全手册》《时尚‘折’学》、我为首饰狂》《珠宝的前世今生》等时尚著作。出版有《魔书》《碧城书》等长篇先锋小说。出版有文集《苍凉归途》(分诗歌、评论卷)等。中国高端文艺沙龙“东山雅集”投资人与召集人。

书籍目录

1.暗地妖娆
2.前尘往事
3.bleak
4.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我一直爱着你)
5.甜蜜的混乱
6.失智
7.恒隆之歌
8.我为那些不明确的事物而魅惑
9.沉
10.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11.Westwood
12.New
13.断裂
14.旧时光
15.东山雅集
16.形式或内容
17.碎
18.无
19.没穿天使的翅膀
20.青草折断的气息
21.巅峰之上的飞翔
22.美丽的逃逸
23.博物馆
24.从此以后

作者简介

一个出身贫寒的设计师,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时尚圈树立自己的品牌?
女模特、女设计师、一直暗恋着的女合伙人,感情何去何从?
一场大秀引发的爱情、商战、金钱的阴谋……
这个故事比可可香奈儿更能让你了解时尚圈

时装设计师杜骏出生于贵州西江苗寨,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后,供职于英国顶级品牌Paul Smith和顶级手工服装圣地萨维尔街。十年磨一剑,这些经历为他以后回国,与艾一藜创办“FEI”服饰品牌,成功打开市场打下了基础。

艾一藜比他大十多岁,离异,社会关系复杂。杜骏暗恋她多年。成功发布服装秀之后杜骏终于心愿得偿,与艾一藜住到一起。但在品牌进行市场扩张的过程中,两人之间出现了严重不适。品牌之路走向何方?该坚持市场还是坚持艺术?他们的爱情何去何从?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尚圈里时装设计师杜骏除与大他十多岁的离婚女人艾一藜的爱情纷扰,还与女模特李雯、女服装设计师杜植植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但它绝不单纯是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的情爱故事。

模特、摄影、走秀、红酒、时尚设计、精品设计酒店、旅游度假目的地……时尚元素熠熠闪耀,从中你可以看到时装圈的内幕、奢侈品牌如何操作、脆弱的生命和感情……


 时尚巴别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花千树/文“时尚”作为阅读关键词号称“中国第一本时装小说”的《时尚巴别塔》的出版,将对时尚感兴趣的读者目光,重又聚焦到“时尚界”上面,作者梦亦非是个时尚评论家,实验小说家,还是诗人与文学评论家,多重身份的交叠让人好奇,尤其是诗人与时尚,两者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时尚巴别塔》可能如此书在推广文案中所言的,“可能是全球第一本时装小说”。全球范围太大,若下全称判断会冒极大的风险,所以只是“可能”,全球范围内精通时装的人很多,写小说写作的人也很多,但若将两者结合起来,那还真不多见。何故,小说写作者多是与时尚隔着一定距离的非时尚从来者,而时尚从业者或时尚人士,则又难以精通小说写作。正好,《时尚巴别塔》的作者,兼具时尚评论家与小说家身份。而之所以说“重又聚焦”,是因为时尚类小说曾几次引起阅读界、时尚界的关注。第一次引起新世纪的读者对时尚生活感兴趣的小说,是《时尚女魔头》,作者为劳伦·维斯贝格尔,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曾在美国版的《VOGUE》当过主编助理,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时尚杂志以及时尚界的故事,虽是作者的处女者,但被拍成电影《穿PARDA的恶魔》之后,电影票房奇佳,小说畅销,连它的中译本也长居畅销书榜。没过几年,劳伦·维斯贝格尔又推出了她的新作《纽约派对季节》,这本小说将时尚元素融进一些有趣的情节里,讲述的是都市年轻的精英人士们的生活,但此书内容较散,更像电影脚本,引起的反响不如前一本。在国际方面,时尚小说最红的是这两本。而在中国方面,也曾拍摄过电影《时尚先生》,由乔梁执导,时尚集团操作了这部电影,它将种种品牌与时尚生活元素结合起来,虽然口牌并不很高,但开创了中国时尚电影的先河。从《时尚女魔头》到《时尚先生》,好几年时间里“时尚”成了阅读与娱乐的关键词。再加上以香奈尔为题材的电影《时尚先锋香奈尔》以及《香奈尔的秘密情史》的上映,使得新世纪前十年里,时尚一直保持着某种对阅读与娱乐的吸引力。第二个十年以来,时尚在阅读界的影响暂时消停,直到《时尚巴别塔》的推出。《时尚巴别塔》是一个爱情故事,但以前几本时尚小说不同的时,它进接切入了时尚的核心:时装。在英语中,时尚(Fashion)这个词主要是指时装,狭义的时尚是时装,至于我们所说广义上的时尚,则用的是Vogue这个词。小说以时装设计、时装秀、时装品牌的塑造与运营为主线,穿起了各种时尚元素。从“时尚”的方面而言,这本小说称为“时装小说”倒也适合。对“揭密”的好奇为什么时尚会成为阅读与娱乐的关键词?答案很简单:时尚小说的本质是“揭密”,并且充当了“时尚入门手册”以及“时尚进阶手册”。每个行业都有其特有的运作方式,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别的领域的生活较为朴实与寻常,不像时尚界那样充满光环:俊男靓女、香车宝马、衣香鬓影、觥筹交错,视觉上看起来很迷人。这并非时尚的本质,也不过是时尚的表象与表演,但在普通人这里,因为信息不对称,将偶然视为必然,将表象视为本质,所以对时尚圈的生活充满了羡慕与误会。为香奈尔的总监拉格斐尔德服务了十五年的阿诺·马亚尔,在学生时代就因为对时装以及时尚生活的误会,投身于拉格斐尔德门下,过了十五年看起来是衣着光鲜,接触一线时尚名流的生活,但其实很艰难,超强度的工作,低微的收入,让他最后厌倦了在“时装大帝”工作室的日子,被“时装大帝”扫地出门。事实上,普通人所想的时尚圈生活与真实的时尚圈生活,并不是同一回事。但时尚圈离普通人太远了,普通人只能通过影视与阅读去窥视,在这种信息一直不对称且时尚圈刻意保持神秘感的背景之下,突然出现“揭秘”性质的小说,自然会吸引一部分人的眼光。在公众想象中的时尚圈生活,有如一把看起来漂亮光滑的雨伞,但到了小说中,一切都如同雨伞被翻转过来,露出里面的骨架、缝线、开关、锈迹……《时尚女魔头》“揭密”的是时尚杂志的运作,在自媒体尚未起步的时代,时尚杂志充当了“时尚上帝”的角色,大笔的广告费排队流入、编辑若想跳槽进入品牌会很抢手、主编们可以决定一个品牌的死活,美国版《Vogue》的主编安娜·温图尔具有这样的“上帝力量”,也因为她的飞扬跋扈,让劳伦·维斯贝格尔离职,不无报复嫌疑地推出了《时尚女魔头》,小说以主人公在时尚杂志的生活为线索,涉及了种种时尚元素。而《纽约派对季节》则以淡淡嘲讽的语气,从“我”经历的角度讲述纽约各种年轻的精英们在种种派对上的表现,涉及时尚品牌、社交、奢侈品、男女情感……《时尚巴别塔》则直接切入时尚的核心:时装。主角杜骏曾在伦敦圣马丁学院留学,毕业后在保罗·史密斯就职,又去了萨尔维街学习手工定制,又跳槽到了全球时尚信息机构,回到中国之后,在上海创建了一个高级纯手工定制品牌,围线品牌展开了时装的运作,内幕展现在读者眼前:如何设计、如何走秀、如何拍时装广告、如何设计香水与配饰、如何在手工与商业之间挣扎……在这条线索展开的同时,设计师与投资方、女主角之间展开了一场爱情,两条线索集中起诸多时尚元素,活色生香的时尚生活呈现出来:艺术精品酒店、红酒、美食、旅行、奢侈品、T台……“窥视”作为现代观看世界的方式,而《时尚巴别塔》似乎有意识地应和于这种“窥视”,大幅度地将时尚这把雨伞翻转过来,露出它的做工,它的粗鄙,虽然在它的外部看起来那样光鲜。时尚的生产机制《时尚巴别塔》的“生产机制”与时尚的“生产机制”一样。时尚并非“源于生活”,而是恰恰相反,生活源于时尚。时尚是空心的,并无本质——这就是时尚的本质,听起来像个悖论。时尚作为被歪曲的波德里亚的“拟像”,所拟的是不是生活,而是一些“图像”:以前的老电影、以前的流行元素、哥特式文艺、各个城市街头的着装,这些被拟的对象也是“空心的”,拟像的意思是对图像的再次模拟。这就是今天的时尚的本质,但表现出来的说法是:复古、Vintage、灵感源自、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时尚就因其虚幻性而只是附加事物,恰恰相反,它成了“源头”,它引领着生活,它决定着生活,生活模仿着它。后现代社会一个有趣的点在于:事物必须被拟像化,才能“存在”。没有拟像化的事物等于不存在。发生在身边的生活与事件,我们并不认为那一定是真实的,当我们从媒体,尤其是从镜头中看见它的时候,才能确信它的存在。我们平时穿的是可有可无的“服装”,但当它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了T台上的那些服装之后,它才获得“时装”的巫术效果——时尚正是某种巫术。《时尚巴别塔》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两场时装大秀,一起商业阴谋,从时尚的角度来讲述,也即是说,这些爱情也罢,时装秀也罢,商业也罢,它们的存在是对时尚的“拟像”,作为时尚的某种“镜像”而被确认存在。小说看穿这一切,所以,在小说中一切都是终归趋于败坏的“巴别塔”——这人类试图通往天堂的最后破败的高塔。爱情归于失败,时装品牌归于平庸,里面的时尚精英们,都各自生活在自己内心的孤独里。在一个从镜像到镜像的朝代里,没有人不是一座巴别塔。
  •     将时尚圈那些事巧妙与小说情节结合,既轻松略识时尚圈又舒缓地读了一个故事。对FEI品牌的塑造有些夸张。 里面有大幅对贵州西江等地的写景,虽有夸张但是小说也就无可厚非了,而且文字叫人读来挺舒缓,甚有想看同名电影的兴致了(希望可以拍成电影吧, 想以电影的角度看看这个故事)。 书中杜俊和艾一黎的姐弟恋,他们在性与爱,艺术与商品,生活与现实中的矛盾中最后也。。。爱情从来不会是意外。。。
  •     片头广告:我的小说《时尚巴别塔》终于在各大图书电商开售,作为中国第一部时装题材的长篇小说(也可能是全球第一部时装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设计了两场时装秀,想象了数十套手工缝制的时装……广告结束。言归正传,在这部小说中,作为时装设计师的男主角杜俊,与作为投资方的女主角艾一藜,在漫长的恋爱之后,越来越冷淡,最后分手,两人的矛盾在于:杜俊想要给“FEI”品牌保持纯正的手工定制,而艾一藜更看重市场与盈利,一点点地砍掉起家的手工定制,变为一个成衣品牌。这是全书的矛盾。而手工定制与成衣,也是目前全球高级时装屋的矛盾。大牌时装屋,以Chanel、Dior为代表,曾是高级定制的翘楚,但目前在定制上赢利的,除了Chanel之外,再没几家了。以法国时装为主的欧洲高级时装屋,主营成衣,定制只是可有可无的怀旧或噱头。纯正手工定制只有伦敦的萨维尔街仍然顽冥不化地坚持。定制与成衣,被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一撕为二,成衣走它的阳关道,定制走它的独木桥。在手工定制与机器成衣之间,事情发生了某种逆反,我想。鲍德里亚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关键词叫“拟像”,他是这样定义的:“拟像(Simulacra)不再是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一种超真实。”略为牵强地对应,似乎可以将定制视之为“原物或实体”,与之关联,拟像对应于成衣。接下来可以请鲍德里亚先生坐到一边去喝茶抽烟,我自己来展开讨论。定制之所以被视为实体,因为在工业化生产之前,所有的衣服都是定制,无论是西门大官人,还是放牛的王二小,都得到“手工定制”服务,衣服必然是“定制”的——从后置眼光来看。而成衣之所以被视之为“拟像”因为它拟的不是定制这种“实物”,拟的是“像”。成衣的生成机制与定制截然不同,它遵循的是抽象的型号标准,参考着流行趋势,被设计师赋予他的观念。这些抽像的概念、观念、数据是成衣所模仿的对象,成衣不再模仿定制。如果艺术的标准中含有“独一无二”、“难度”这两条,那么定制算是艺术,但如果艺术的标准中强调的是对现实的抽离,那么作为“拟像”的成衣则更有艺术意味。机器成衣从其起源与本质而言是虚妄不实的,现实的是手工定制。但是,当成衣变成了我们的服装上“第一现实”之时,我们会首选成衣,我们大多数人在大数情况下只能选择成衣,成衣唾手可得。这时,手工定制就变成了虚妄不实的镜花水月——离普罗大众那样遥远。片尾话外音:这种镜像与实体脱离的时装语境中,在“拟像”的历史时段中,就算在《时尚巴别塔》——在我的虚构里,我也无法对手工定制抱以盲目的乐观。所以,设计师杜俊的顶级手工定制理想,最后成了一座“巴别塔”,而设计师与投资方的爱情,也因此成了另一座“巴别塔”。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时尚离我们时远时近
  •     新书不评星
  •     梦老师的书。又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吧!
  •     视角赞
  •     像以小说为依架,然后将时尚的理念铺陈。很喜欢里面大篇幅的写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生态环境和民间艺术。另外详尽的描写的几场主人公设计的时装秀也非常棒。还有对高级手工定制的理念。
  •     作者的驾驭能力很强。故事在设计上也很巧妙,故事主线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爱情实际上很脆弱。故事收尾太仓促,给人没有办法结尾不得不结尾的感觉。最让我感动的是杜骏和艾一藜在创建品牌FEI后,杜骏坚持手工定制高级成衣不走流水线的情节。作者借杜骏在诠释自己价值观的同时,也微微感到杜骏在爱情上的些许自卑。8分
  •     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大量关于时尚关于时装秀的知识。那几场时装秀写得超棒,关于苗寨的描写也很细致很唯美,很喜欢的一本书呢。以及书中安利的歌曲现在都很喜欢。
  •     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相反有许多有意思的内容,只是结局有点仓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