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史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030131058
作者:彭述明 编

章节摘录

插图:7.1清后期经济衰败对都江堰的影响清代后期在内外危机的压力下,国家经济开始衰退,都江堰的岁修因此受到经费不足困扰。为了应付与太平天国作战的大量军费,咸丰元年(1851)定四川为协济省,即将一省所征税收部分拨交另一省,为财政困难的省份提供一些资助。咸丰年间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定政局平稳的省份为协济省,加增税收,转拨急需军费的省份。四川作为协济省,向民间借征四年田赋。咸丰九年(1859)又开办“捐输”。津贴捐输随粮并征成为常赋。同治初年,战争平息后,仍照征不误。作为四川田赋重要来源的都江堰灌区二十余年来为苛捐杂税所困扰。由于物价急速上涨,由国库拨出的岁修经费已经远远不够维护之需,灌区用水户更无力兼顾灌区各堰的维护,灌区水利工程岁修制度开始动摇嘉庆以来,都江堰的管理每况愈下,而岁修经费却逐年猛增,岁修工程项目、工程量却一减再减。道光初年,由于都江堰多年岁修疏浚不够,已经到了不能正常引水的程度。据道光时水利同知强望泰的记载:当时他所见到的都江堰自内江江口至宝瓶口段的内江河道,沙石淤积,滩地犬牙交错,河宽最狭不过四五丈,宽至十一二丈;走马河、蒲阳河分水口的锁龙桥、太平桥段沙石堆积,滩地已辟为田园,或建有房屋①。自咸丰十年(1860)至光绪二年(1876)平均每年增加一万多两。但是,这一时期“江身日益淤,堤身日益坏,江水则年年横流”。特别是同治年间,几近于年年报灾、年年动工大修堤堰。同治12年的时间里,灌县以上重大水灾达9次之多,其中明显由于渠首段出险而致灾者有6次。由于工程失修,内江一侧河道严重淤积,行水不畅,堤堰一决,内江水夺道南去,致使内江灌区缺水,又加重了外江一侧河堰的灾情。据丁宝桢光绪五年(1879)奏折,其时,仅灌县、崇庆、温江、崇宁、郫县、金堂等六县“其久经淹没,不能耕种之田,有案可稽约二十余万亩”。同时,水稻栽插期又常常水不至田间,春夏之交灌区下游的用水户被迫组织起来赴省城,到成绵道衙门和四川总督府击鼓要水,“数十年来,积惯如此”②。

前言

住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的时候,水利工作者们推出r《都江堰水利发展与文化丛书》,他们站在对现代水利的认知高度,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理念审视都江堰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从不同方面对都江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总结,客观、科学地分析了都江堰发展现状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实施对策,对实现灌区水利现代化和推动灌区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并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这些成果使都江堰水利人以新的资源观和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不仅大力实施技术和管理创新战略,推进灌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且积极实施体制和机制创新战略,推进灌区管理体制现代化,还进一步实施灌区水利队伍建设创新战略,推进队伍素质现代化。这些成果更对弘扬“李冰精神”,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品格,提升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公元前256年,秦蜀郡守李冰率领人民群众创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川西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都江堰始终运行不辍,为四川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历代对都江堰的维护和管理都非常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对都江堰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改造和扩建,健全了管理机构,强化了用水调度,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实施了法制化管理,使其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09万亩,灌区从川西平原的14个县扩大到川中丘陵区共7个市、37个县(市、区),还使其由单一的灌溉供水,发展成为具有灌溉、城镇供水、防洪、发电、水产、旅游、环保等多目标综合服务的大型水利工程,成为四川省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书籍目录

目录 序前言图1 水利造就的河流——四川成都水利全图图2 100年前绘制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图图3 都江堰图4 宝瓶口及内江进水口一段图5 二王庙一角及三字经碑刻图6 都江堰水源地——岷江的上游图7 春天的成都平原引论0.1 江河孕育的人类古文明——世界四大河流文明0.2 文明传播与消失中水利的影响0.3 黄河与长江——华夏文明的摇篮0.4 都江堰——水文明的经典第一篇 成都平原与都江堰第1章 成都平原及其河流1.1 岷江及成都平原的河流1.2 成都平原的地理环境1.3 成都平原历代政区的沿革第2章 蜀文明及其治水活动(公元前约3000年至前362年)2.1 蜀国的远古文明2.2 鳖灵治水传说与开明王朝2.3 蜀国与中原的交流第3章 都江堰的创建及早期发展(公元前361年至前207年)3.1 蜀郡在统一战争中的地位3.2 创建都江堰3.3 成都二江与秦代成都3.4 秦蜀守李冰治蜀及先秦岷江水利第4章 都江堰对天府之国的造就(公元前206年至961年)4.1 区域政治及经济中心形成4.2 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逐步完善4.3 都江水利的扩展4.4 岷江中游新灌区——通济堰4.5 成都二江及其对成都城市发展的影响(至877年止)4.6 唐代成都水道的重要改造4.7 摩诃池与锦宫城的园林水系第5章 都江堰灌区在两宋经济中的地位(960年至1279年)5.1 成都平原水利区的耕桑之利5.2 宋成都——水运枢纽与商业重镇5.3 宋代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及灌区管理5.4 成都淹城之灾及北宋城市水道的改造第6章 都江堰的两次废弃和重建(1271年至1820年)6.1 宋末元初成都的毁灭与重建6.2 明末清初成都平原的浩劫和恢复6.3 明末清初都江堰的废弃和重建6.4 元明清时期的都江堰渠首工程6.5 明清成都内城水系第7章 都江堰发展的承前启后期(1821年至1949年)7.1 清后期经济衰败对都江堰的影响7.2 清末两次大修都江堰7.3 灌区水政的变革7.4 1933年叠溪地震前后的都江堰7.5 都江堰第一个现代水利规划《都江堰治本计划》第二篇 都江堰的科学成就及传统技术第8章 都江堰渠首工程——无坝引水规划与设计的典范8.1 “四六分水”与鱼嘴分水排沙机理8.2 “深淘滩、低作堰”与飞沙堰的节制功能8.3 水则与标准台——量水和河工标准8.4 渠首永久性的进水口——宝瓶口第9章 灌区干支渠分水枢纽工程9.1 都江堰渠系规划的特点9.2 灌区干支渠级堤堰分(引)水工程9.3 民堰分水及控制工程9.4 渠系配套工程第10章 传统工程技术10.1 竹笼工鱼嘴结构及建筑型式10.2 都江砌石鱼嘴的应用与争论10.3 湃缺的结构与施工10.4 传统河工构件及技术10.5 河方工程第三篇 都江堰的管理第11章 水行政管理的历史演进11.1 都江堰水行政管埋组织体系11.2 清后期至民国时期的水行政管埋11.3 灌区干支河堰各级管埋机构11.4 民堰管埋组织11.5 都江堰堰工讨论会第12章 岁修经费、工料来源及劳动力组织12.1 官堰岁修经费及工料的来源与演变12.2 清代至民国时期官堰岁修经费和工料的组织12.3 民堰工程岁修经费、工料及劳动力组织第13章 岁修工程管理13.1 渠首(官堰)的岁修13.2 灌区支斗级河堰的岁修工程管埋13.3 各级民堰的岁修工程第14章 灌区用水管埋14.1 渠首段水量的调配14.2 灌区各干河灌溉水量调节及工程措施14.3 民堰的用水管理第四篇 区域水文化和水的宗教第15章 李冰的神话及其社会意义15.1 李冰神化的过程15.2 李冰祠与伏龙观15.3 祟德庙与二王庙第16章 水的宗教及宗教的利用16.1 江渎庙和大禹庙16.2 灌口二郎神及其他诸神16.3 川主庙16.4 与岁修有关的宗教活动16.5 李冰封王与开水节

编辑推荐

《都江堰史》为都江堰水利发展与文化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都江堰史》是《都江堰水利发展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基于丰富的历史史料,分四个部分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都江堰的历史沿革、科学成就及传统水利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历史演进、文化和宗教等。资料翔实,论述视角新颖。《都江堰史》可供水利、建筑、历史、地理研究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都江堰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