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出版社:班固、张传玺、 王伟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1-01出版)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10603839
页数:194页

章节摘录

沛公清晨带领一百多骑兵去鸿门拜见项羽,道歉说:“臣下我和将军您并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北面战斗,我在黄河南面战斗,没想到自己会先行进入关中,能够击败秦国,与将军再次相见。现在有小人进谗言,让将军与我产生嫌隙。”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毋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到这个地步?”项羽于是就把沛公留下饮酒。范增几次用眼睛暗示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外对项庄说:“大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舞剑,乘机攻打沛公,杀死他。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不久就要被他俘虏了。”项庄进去祝贺。祝贺完毕之后说:“军队中没有可以取乐的,请让我舞剑。”于是拔剑起舞。项伯也起舞,总是用身体掩护沛公。樊哙听说事情紧急,直接进入帐中,很愤怒。项羽认为樊哙是壮士,赏赐酒给他喝。樊哙于是责问项羽。过了不久,沛公起身去厕所,召樊哙出来,留下车马随从,沛公自己骑马,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行,从小道回到军中,让张良留下向项羽道歉。项羽问:“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将军有意责罚他,他脱身离去,从小道回到军中了,因此让臣献上玉璧。”项羽接受下来。又献给范增玉斗。范增发怒,撞碎了玉斗,站起来说:“我们这些人将要成为沛公的俘虏了!”    沛公回到军中几天后,项羽带兵向西进入咸阳进行屠杀,杀死了秦国的降王子婴,烧毁了秦国的宫室,所到之处无不毁灭,秦地百姓非常失望。项羽派人回报楚怀王,楚怀王说:“按照当初的约定。”项羽怨恨楚怀王不肯让他与沛公同时向西进入关中而让他北上救赵,使他未能先实现进入关中的约定,就说:“怀王是我家所立的罢了,他没有功绩,怎么能专擅主持盟约!本来平定天下的,是诸将和我项籍。”春季正月,表面上尊称怀王为义帝,实际上不听他的命令。    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领有梁、楚地区九个郡,定都于彭城。违背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领有巴、蜀、汉中的四十一个县,定都于南郑。把关中分成三部分,立秦国的三个降将为王:立章邯为雍王,定都于废丘;立司马欣为塞王,定都于栎阳;立董翳为翟王,定都于高奴。立楚国将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定都于洛阳。立赵国将领司马印为殷王,定都于朝歌。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定都于六。立楚怀王的柱国共敖为临江王,定都于江陵。立番君吴芮为衡山王,定都于邾。立前齐王田建的孙子田安为济北王。迁徙魏王魏豹为西魏王,定都于平阳。迁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立燕国将领臧荼为燕王,定都于蓟。迁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立齐国将领田都为齐王,定都于临茁。迁徙赵王赵歇为代王。立赵相张耳为常山王。汉王怨恨项羽背弃约定,想要进攻项羽,丞相萧何劝谏,才作罢。    夏季四月,诸侯们离开戏下,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项羽派三万士兵跟随汉王,楚国人、诸侯国人仰慕汉王而跟随他的有数万人,从杜县向南进入蚀中。张良辞别汉王回到韩国,汉王送他到褒中,他于是劝说汉王烧毁栈道,以防备诸侯们偷袭,也向项羽表示没有东向之意。    汉王已经到了南郑,诸将及士兵们都唱歌想东归故土,不少人中途逃亡回去。韩信担任治粟都尉,也逃走了。萧何追回了韩信,于是把他推荐给汉王,说:“一定想争天下的话,除了韩信再没有可以与之谋划的人。”于是汉王斋戒后设立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向他询问计策。韩信回答说:“项羽背弃约定而让君王您在南郑为王,这是降等。官兵们都是山东之人,日夜盼望东归故土,利用这种锋锐之气,可以成就大功业。天下已平定后,百姓都安宁了,不能够再利用。不如决定向东进军。”于是韩信陈述了项羽可以打败、三秦之地容易占有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就听从韩信的计策,分部设置将领。留下萧何征收巴、蜀地区租税,供给军粮。    五月,汉王率兵从故道出兵偷袭雍国。雍王章邯在陈仓迎击汉王,雍军大败,后退;在好峙再战,雍军又大败,逃回废丘。汉王就平定了雍地。东往咸阳,率军把雍王包围在废丘,派遣诸将攻略各地。    田荣听说项羽把齐王田市迁往胶东,而立田都为齐王,非常愤怒,带领齐兵迎击田都。田都败逃投降楚国。六月,田荣杀死田市,自立为齐王。当时彭越在钜野,有一万多人的军队,无所归属。田荣授给彭越将军印,于是让他在梁地反叛项羽。彭越攻打并杀死了济北王田安,田荣就兼并了三齐之地。燕王韩广也不肯迁往辽东。秋季八月,臧荼杀死了韩广,兼并韩广的国土。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都投降了汉王。P9-10

前言

《汉书》,又名《前汉书》。《汉书》的作者班固,是继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后世人常把他与司马迁、把《汉书》与《史记》相提并论,向有“班马”、“史汉”之称。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卒于永元四年(92年)。据《汉书·叙传》、《后汉书·班彪附固传》,其曾祖父班况,举孝廉为郎,成帝时为越骑校尉,况女被成帝选人宫中为婕妤;伯祖父班伯,受儒学,以“沉湎于酒”谏成帝,官至水衡都尉;伯祖父班脖,博学,官至右曹中郎将,曾与刘向校理秘书。祖父班稚,哀帝时为广平相,被王莽排挤而为延陵园郎。其父班彪(3-54年),字叔皮,是一位有名的史学家,东汉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著有《王命论》、《复护羌校尉疏》、《上言选置东宫及诸王国官属》、《奏议答北匈奴》等。班彪专心于史学,尤好汉代史。汉武帝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到当代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后来褚少孙、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位学者都曾缀集时事,或补或续。班彪认为续作“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司马迁之书。于是继续采集西汉遗事,又旁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此书是续《史记》之作,但“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班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编著《汉书》的,今《汉书》的元帝、成帝二纪及韦贤、翟方进、元后三传的“赞”,还保留有班彪的文字。班彪又作《前史略论》,详论以往的史学得失。    班固从小受父亲治学思想的熏陶,“自幼聪敏”,“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建武二十三年(47年)前后人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建武三十年,班彪卒,班固自太学返回乡里为父亲服丧。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永平元年(58年)班固向当时辅政的东平王苍上书,受到东平王的重视。永平五年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皇帝下诏收捕,班固被关进了监狱,书籍被查抄。其弟班超担心他受屈而难以自明,便赶往京都上书,在汉明帝面前申说班固著述之意,地方官也将其书稿送到朝廷。汉明帝了解情况后,很欣赏班固的才华,便任他为兰台令史,秩百石,负责掌管和校定图书。后又升为郎官,典校秘书。在此期间,明帝让他继续完成《汉书》的编纂。班固与陈宗、尹敏、孟异共同撰成《世祖本纪》。不久班固升迁为郎官,典校秘书。此后又与人共同写成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这些著述,都被后来官修的《东观汉纪》所采用。完成上述著作后,他又继续撰写《汉书》,“专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先后历时“二十余年”,到“建初中”(76—83年),完成了《汉书》的大部分内容,“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班固为郎以后,与明帝“遂见亲近”。到了汉章帝时,因章帝“雅好文章”,班固更加得到信用。“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曾参加论议对西域和匈奴的政策。建初三年(78年),班固升任玄武司马。建初四年十一月,章帝效法西汉宣帝石渠阁故事,在白虎观召集当代名儒讨论五经同异,并亲自裁决。当时许多著名学者参加了辩论,班固以史官兼记录,奉命“撰集其事”而成《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德论》或《白虎通》)。该书具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反映了班固正统的儒家思想,但其中也保存了不少经书的古义和当时的名物制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章帝末年,班固因母亲病故离职去官。    永元元年(89年),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班固为中护军随同前往,参预谋议。汉军出塞三千余里,大破北匈奴,并且登上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刻石记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铭》,镌于石上,以纪其事。班固与窦宪本有世交之谊,入窦宪幕府后,主持笔墨之事,关系更为亲密。永元四年(92年),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洛阳令种竟,曾受班固家奴侮辱,便借机收捕班固入狱。不久,班固死于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其时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汉和帝命令其妹班昭就东观藏书阁续成之。班昭续成八表,《天文志》由马续奉诏完成。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在汉武帝以前的记载,大都沿用了《史记》的原文,同时订正补充了《史记》的一些疏漏,并做了一些补充修改和剪裁编排;后半部分记载了昭、宣、元、成、哀、平六个皇帝时的历史事实。《汉书》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日“志”,取消了“世家”并入“列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十二纪是西汉十二世的大事记编年,多列事目,不写细节,提纲挈领。八表,有六个王侯表是从《史记》中的汉王侯表发展起来的;在表的部分,《汉书》立了八种表,其中六种王侯表是根据《史记》有关各表制成的,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只有《古今人表》和《百官公卿表》,是《汉书》新增设的。《古今人表》名为“古今”,却只记载古代至楚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其中未列汉代人物,共分为九等,后人因此而指责它不合断代之体。最受后人推崇的是《百官公卿表》。此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文字记述秦汉职官设置年代、职权范围、俸禄数量和官职演变等内容;第二部分列出各种职官的表格,记录职官的升降迁免,较完整地介绍汉代的官制情况。《百官公卿表》比《史记·将相名臣年表》丰富得多,既叙述秦汉官制演变,又记录汉代三公九卿任免升黜。七十传,一般是先专传、合传,而后是类传,记载西汉各种人物,各个民族及邻近诸国,末尾传写王莽及《叙传》。它对西汉一代史事和人物,几乎无所不包。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从其中的十志又是贯通古今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的通史,成为后世人编修通典、通志、通考的良好开端。《郊祀志》、《天文志》和《沟洫志》,是在《封禅书》、《天官书》、《河渠书》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一些新的内容。《沟洫志》记述古今水利事业,记载了贾让的治河三策。《礼乐志》、《郊祀志》记载历来的礼乐文化和祭祀制度。《天文志》、《律历志》记有古代自然科学的宝贵资料。《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等四志,是《汉书》新创。其中的《刑法志》系统地叙述了军事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沿革。《五行志》详记了自然界古今很多的灾异现象。《地理志》详尽地记述了夏、商、周、战国、秦、汉以来的疆域封土、建制沿革、封建世系、户口数字、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实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文献掌故的历史地理专志。《艺文志》罗致群籍,分门别类,汇成一篇,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既是图书目录,又是学术史略,给后人研究古代学问架起了桥梁。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这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根。《汉书》神化西汉皇权、拥汉为正统的思想,其目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首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灾异的神秘学说,还创立《眭两夏侯京翼李传》,专门记载五行家的事迹。这些对后来的正史,也是有一定影响的。班固编撰《汉书》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力求尊重历史事实。《汉书》资料丰富、详赡,保存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现存《汉书》约八十万字,卷帙比《史记》繁富。它增载不少重要的诏令,主要集中在帝纪部分。在许多人物传记中,《汉书》又收人大量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奏疏、对策、著述和书信。在《汉书》的十志中,也有类似的重要历史文献的收载,如《食货志》收入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汉书》还增补《史记》对于国内外各民族史的资料。例如,在《史记·匈奴列传》的基础上,《汉书》大量增补汉武帝以后的史实,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远古至西汉末年匈奴民族的历史。《汉书》又合并《史记》的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诸传,在补充大量史实的基础上,以合传形式写成较为详细的《西南夷两粤朝鲜传》。同时,《汉书》改《史记·大宛列传》为《西域传》,记述今新疆境内我国各民族历史,以及中亚和西南亚诸国史。    《汉书》中不少人物传记成为人物传记的范例。《汉书》写人物常通过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来突出他们思想性格的特征。在文学语言方面,《汉书》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崇尚采藻,长于排偶,喜用古字。《汉书》的语言具有整饬详赡、富丽典雅的一面,引起后世散文作家的喜好。《汉书》在人物传记中引用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叙事的连贯和人物特征的刻画,但也因此保存了不少重要文章。《汉书》叙事一般来说虽然不如《史记》生动,但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其中不少传记写得相当成功。《苏武传》颂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朱买臣传》描绘了朱买臣在失意时和得意时不同的精神面貌;《张禹传》刻画了张禹虚伪奸诈、阿谀逢迎的丑恶面目;《朱云传》赞扬了小人物朱云不畏权贵、犯颜直谏的斗争精神。这些都写得十分生动。另外,《汉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它能为后世文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此也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突出和鲜明。    班固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还是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两都赋》模仿司马相如、扬雄之作,文辞典雅、清丽,极力铺陈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繁华壮丽,是辞赋中的名篇;《答宾戏》,仿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表现自己“笃志于儒学,以著述为业”的志趣;《幽通赋》为述志之作,表示他守身弘道的志向,写法仿《楚辞》;他为窦宪出征匈奴纪功而作的《封燕然山铭》,典重华美,历来传诵。另外,班固还有诗、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等,共四十一篇。其中的《咏史诗》,为完整五言体,是最早文人五言诗之一。《隋书·经籍志》载有《班固集》十七卷,惜早已亡佚。明张溥辑有《班兰台集》,是辑录班固的辞赋杂著而成。近人丁福保辑有《班孟坚集》。《汉书》多用古字古义,文字艰深难懂,以至班固同时代的人,竞必须为《汉书》作音义的注解方可读懂。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书》作注的大约就有近二十家,而其中以注释音义居多。关于《汉书》的注本,唐以前诸家所注都已失传。现存《汉书》的注本,是唐代颜师古兼采诸家而成的,对《汉书》的地理、人物、史事、官制及语言文字进行注释,是较完备的注本。后世有周寿昌的《汉书注校补》、王先谦的《汉书补注》、杨树达的《汉书窥管》、陈直的《汉书新证》、施之勉的《汉书补注辨证》、吴恂的《汉书注商》等,皆可资参考。

内容概要

作者:(东汉)班固 编者:张传玺 译者:王伟

书籍目录

卷一 上高帝纪第一上卷一 下高帝纪第一下卷二 惠帝纪第二卷三 高后纪第三卷四 文帝纪第四卷五 景帝纪第五卷六 武帝纪第六卷七 昭帝纪第七卷八 宣帝纪第八卷九 元帝纪第九卷十 成帝纪第十卷十一 哀帝纪第十一卷十二 平帝纪第十二卷十三 异姓诸侯王表第一卷十四 诸侯王表第二卷十五 王子侯表第三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第七卷二十三 刑法志第三卷二十四 上食货志第四上卷二十四 下食货志第四下

编辑推荐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汉书》的第[一]册。

作者简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但从其中的十志又是贯通古今
典章制度和经济文化的通史,成为后世人编修通典、通志、通考的良好开
端。《汉书》中不少人物传记成为人物传记的范例。《汉书》写人物常通
过人物的日常生活细节来突出他们思想性格的特征。在文学语言方面,《
汉书》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崇尚采藻,长于排偶,喜用古字。《汉书
》的语言具有整饬详赡、富丽典雅的一面,引起后世散文作家的喜好。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汉书》的第[一]册。
《汉书》由张传玺等主持主编。


 汉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