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力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21810620X
作者:[美]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Marshall Goldsmith),[美]马克•莱特尔(Mark Reiter)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Marshall Goldsmith)
★美国管理研究院(IMS):终身成就奖(过去25年内仅有的两名获奖者之一)
★美国国际人力资源学院:院士奖(美国最高人力资源奖项)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是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领域的先驱和权威,为数不多的曾受邀对超过150名CEO及其管理团队进行辅导的咨询师之一。他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在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领导推行执行官教育项目。

书籍目录

前言 发现改变的诱因,完成从自控到自律的跨越
第1章我们是高级策划人,却是低级执行者
你曾想过在生活中做出哪些改变?减肥?跳槽?换个发型?给卧室的墙壁换换颜色?你有这种想法多久了?是不是你每天早上起床都对自己说“今天我要做出改变”?然而,改变为什么没有发生?
为什么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
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你
自律利器:反馈环与诱因矩阵
如何为自己创造自律的环境?
高级策划人vs低级执行者
三步预测改造习惯的微环境
设计你的改变之轮:创造、保留、消除、接受
第2章 6个问题,让你的投入度轻松翻倍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七个小矮人一样吹着口哨快乐地工作?为什么公司安排的员工投入度培训总是适得其反?“你有明确的目标吗?”和“你尽最大努力为自己设定明确目标了吗?”虽然只是几字之差,去可以让你的投入度提升一倍。
员工培训为何总是收效甚微?
6个逆向投入度问题
每日问答:最便捷的自律工具
教练:自律计划中至关重要的跟进人
自律第一原则——三思而后行
第3章规划:把自控力升级为自律力
艾伦用一个简单的规划,把亏损127亿美元、摇摇欲坠的福特公司重新推上美国第一汽车制造商的宝座;执掌市值200亿美元部门的纳迪姆,用一个规划性问题就走出了人际关系的困局,打通了自己的高管之路。他们实现职场成就的规划究竟是什么?
没有规划,我们难以变得更好
找到属于你的规划脚本
“自我损耗”时,如何自律?
最不想要帮助时,恰恰最需要帮助
每日问答强化版:每小时问答
避免掉入“差不多”陷阱
成为自己和他人的自律“诱因”
第4章 假如生活一成不变,你会遭遇哪些危机?
成年后,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行为习惯改变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嘲笑一家从不修订菜谱的酒店,但我们不会这样责备或嘲笑自己。假如你一成不变,不断变化的环境一样会给你迎头一击。
思考一次自律式的改变
不知道要改变什么,就永远不可能改变
开启一个牢不可破的投入度循环
结语 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
译后记 你理想中完美的自己

作者简介

为什么我们成不了那个最想成为的人?
厨房里飘来培根的香味,让我们胃口大开,却忘记了医生让我们控制胆固醇的建议;
手机铃声响起,我们的眼神不由自主转向亮起的屏幕,却错过了朋友和家人最真挚的眼神;
时钟走到7:51时你保证8:00开始工作,8:32的时候你会把闹钟设在9:00,你成了一个“整点爱好者”,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
我们的反应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通常是环境中消极诱因(特定的人或事)的产物。它们诱使我们以一种完全不符合自我认知的方式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父母或朋友做出反应。但如古德史密斯所说,看起来环境总是不在我们的掌控中,我们却能选择自己的反应。
然而,选择不等于行动,无论需求多么紧急,改变对我们来说总是很难的事。知道应该怎么做并不代表我们就能成功。我们是优秀的策划者,但当环境在工作与生活中发挥影响时,我们就变成了蹩脚的执行者。
在本书中,古德史密斯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它以每日问答为框架,提出了6个 “迷人”的积极问题,帮助我们克服环境中的消极诱因,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意义深远的改变。


 自律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特性,这并不羞于谈起,正是因为人类的聪慧,把这种行为发挥到了极致,才使得我们在大自然的变迁中中存活下来,发展至今。我们都不是圣母,我们有着凡人的特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投入产出比大多是我们做事与否衡量的标准。俗话说得好,无利不起早,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还真的睡了“懒觉”,比如减肥健身、比如早起、比如戒烟、比如健康饮食,比如很多,都是对我们有利的事物,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放任自己做着与之相反的事情,吃垃圾食品、睡懒觉,抽一根烟舒缓一下明天再健身……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缺乏自律,《自律力》这本书说的正好就是教你如何成为更好的人。既然有利,为何不起早?1、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今有50万一平的学区房,虽然案例很极端,但都说明同一个问题,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我们的行为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既然有利,我们仍然不起早”的原因,环境!既然我们都明白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就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你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你。我们是高级的策划者,我们写下了宏大的健身计划目标,但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跟健身达人在一起,我们就容易完成锻炼的目标;跟美食家一起,我们就容易放纵自己,如何创建一个自律的环境?首先我们必须察觉,我们的所有消极行为是由这个环境引起的。察觉的模型为:诱因——冲动——察觉——选择——行为当我们察觉到,我们想大吃特吃的冲动是跟美食家在一起,我们可以有选择性的做出行为。我们可以选择在饭点与美食家道别;我们可以选择告诉他我们的健身计划并邀请他监督;我们通过察觉,并且要求自己做出有力的行为。也许你要问了,我察觉到了,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仍然想吃,怎么办?2、六个问题审视自我当我们们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时,却无法控制自己去做出改变,《自律力》本书给出了很好的建议,通过留个问题审视自我。1、我是否尽最大努力设定明确目标了?2、我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了?3、我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4、我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5、我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6、我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当我们向内审视自己,这些问题会强化我们设定目标时候的承诺,提醒我们理性的对待当前的冲动行为。让我们对自身进行约束,从而实现自我的自律。很多时候,我们会混淆自律与自控。自律是指实现理想的行为,比如早起,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自控是指避免不理性的行为,比如排队被人插队引起争执,要控制自我不让事态继续朝恶化的方向发展。自律是为了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当我们定下目标,就努力改变自我,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只要努力,我们就会变得更好;如果不努力,就无法变得更好。再次推荐《自律力》这本书,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加上环境的影响,容易使人松懈,自律并不是比嘴上功夫,要实现目标,需要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这本书教我们的,真是如何坚持,如何成为更好的人。
  •     自控力,带着太多自我控制的主观色彩。很多时候,事与愿违——越控制,越失控;自律力,却是考虑了客观环境后的自我改变之旅——发现改变的诱因,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作者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与“自控力”形成对立阵营,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律力”的科学性与接地气。行为习惯的改变,只需要一个小小的“诱因”,而诱因,无处不在,关键是你能否找到促使你改变的最强大诱因。可现实是,每个人都是“高级策划人”,却是“低级执行者”。开篇,作者带我们了解了现实的艰难,“为什么我们难以成为理想的自己”。面对现实,触碰痛点,才有可能发生改变。首先,有意义的行为习惯改变是很难做到的。有些人不肯承认自己需要改变,有些人不重视自身惯性的力量,而剩下的那些人,不知道怎样去改变。其次,没有人能让我们改变,除非我们甘愿改变。的确,改变总是发自内心的。一个并非全心全意想要改变的人,永远都不会改变。自控力强调“自我控制”——不健康的食物,控制住不能吃;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控制住不能做……但忽略了人性的弱点,一切控制,皆无益。自律力,开篇第一章,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局限,再寻求自律的成长。关于“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可谓招招致命。我们都是这么勾画完美的自我——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我意志坚强,怎么会轻易向诱惑投降呢;容易原谅自己,“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等到明天,我依旧是那个自律的我;我不需要规划和帮助,将谦逊抛在脑后;我有很多时间,还有很多明天;我不会累,我的激情也不会消退,忽视了精力的损耗会使得自控力衰退的事实;我不会分心,也不会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一次顿悟将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然后这个改变是永久性的,再也不用担心自己还会苦恼……种种“幻想”,诱发了执念、拖延、悔恨、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一厢情愿。作者也一针见血指出,你若不改变环境,环境就会改变你。因此发明了“自律利器”——反馈环与诱因矩阵。除此之外,还专注于设计你的“改变之轮”:创造、保留、清除、接受。说实话,这部分理论性太强,如此高大上的“自律工具”,使得我的畏难情绪一度泛滥,卡在这里,止步不前。直到硬着头皮往后进行,我才发现,比起理论,应用部分更吸引人。第二章,6个问题,让你的投入度轻松翻倍,作者通过分享一些高管朋友切身改变的实例,带我们深入了解了这“6个逆向投入度问题”的魔力。1.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2.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了?3.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4.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5.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6.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不得不说,这六个问题,基本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意义。做好每日规划,全身心投入,努力实现目标,在此过程中寻求人生意义,追求快乐,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若每日都能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事,追寻大的目标方向,还能享受每一刻的快乐与人际关系,很多行为习惯自然就走在了自律的正轨上,生命的意义,大抵如此。作者还进一步设计“每日问答”测验,加进适合自己的问题,每晚诚实的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让我们坚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成为更快乐、更健康、更理想的自己。第三章,规划:把你的自控力升级为自律力中,作者强调规划的重要性,并鼓励大家设计自己的“规划脚本”。与“自控力”中看似毫无人情味的强硬计划不同,作者让我们看到,“自律力”所谈到的规划,是灵活可调的。人们所拥有的“自我力量”是有限的,随着我们一天当中不断努力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抵抗诱惑、权衡利弊、抑制欲望等,自我力量会不断损耗。而随着这种损耗的积累,人最终会达到一种“自我耗尽”状态。“自我耗损”时,自控力就变成了“失控力”。而此时,如何“自律”呢?别在醉酒时滑雪,自我耗尽时,就尽量避免做一些大的决策和抵抗诱惑的徒劳之举。若是还需要自律,那么,规划多多益善。因为如果我们给自己足够的规划,就不需要刻意自律,规划会为我们节省选择和纠结的精力成本。真的是这样!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心累,并不是做事情累,而是纠结于选择做或不做、做哪个、何时做等思维的泥潭中,最累。没有选择,就不需要自律,就不会有损耗。若意志力已相当薄弱,但这段时间却要求你专注投入,那么,把之前六个问题的测试,当成你改变行为习惯的一个思维转折点吧!给自己一个,每日问答强化版:每小时问答。别小瞧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测验,虽然是事后评价行为,但它会影响你的事前选择行为。它一开始会让你“假装”投入,你时刻提醒自己,在参与一个测验,为了一小时后的测验结果有一个好的分数,现在的我,要全力投入实现目标并保持快乐。一小时结束,你不禁发现,你竟然不知不觉中已投入其中了。比如你在参加一个无聊的会议,但你知道自己在会后要接受测验,哪怕只是假装的测验,我们也会强迫自己活在当下。因为这个时候,你提醒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正是在现在,我们把自己塑造成了理想的自己。我们无法在过去做这些事情,因为已经过去;也无法在将来做这些事情,因为它还没有到来;任何事情,只能在现在做。因此,把每日问答调整为每小时问答,创造了一种强大的规划,把我们定位于现在。除此之外,作者提醒我们,不要掉入“差不多”陷阱。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搁置自己吹毛求疵的想法,满足于“差不多”。这让我想到前几天一个长者说过的话,“不要给自己能力提升的最佳时机创造困难。事情躲不过,就降低预期,多么低的心智水平啊。去积累,去突破,翻倍时间精力和专注度去做啊!”当然,并不总是我们自主选择了“差不多”的低心智水平,四种环境容易诱发“差不多”行为:1.当我们的积极性比较边缘化时就是当我们做一件事的热情下降或妥协时,当我们无力抵抗平庸时,就是边缘化积极性在作祟。而技能,是为我们提供积极性的原动力。为了做一件事所拥有的相关技能越多,就越容易做好;越容易做好,就越乐在其中;越乐在其中,积极性就越高,哪怕这件事很费神费力。只要我们擅长,就会不顾代价和风险一头扎进去。所以,如果我们缺乏做一项任务所需的技能,就会削弱我们的积极性,而某种形式的“差不多”就会成为我们的最佳选择。“差不多”,只是我们不想提升技能努力前行的借口,只是让我们止步不前还聊以自慰的托词罢了。2.当我们在做志愿工作时如果你认为帮别人忙就不必尽力,那你就没有帮到任何人一点忙,包括你自己在内。人们会忘记你曾经的承诺,只记得你的实际表现。真正的考验,在于那些“愚蠢”的承诺,那些我们起初不想做却勉强答应的事,只有在这些事中全力以赴,才算是诚信。要知道,在我们履行承诺时,“差不多”,总是差很多。3.当我们像“业余选手”一样我们往往在做某些事时很专业,但在成为理想的自己这方面,又很业余。我们通常会把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事情分开,把我们的优点当成真实的自己,至于弱点缺点,只是个美丽的意外。就这样,我们授予自己业余选手的称号,心安理得的给自己弄到一张“差不多”执照。但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并不能成为另一方面做得差的借口。4.当我们执行不力时很多人会有行动力不强的种种借口,大部分因为两点:一方面,他们认为有更好的方法,就一直在等待;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是在遵循别人的行为法则,不屑于去做。当我们筑起“差不多”的防线,拒绝作出任何让步,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改观。最后一章,假如生活一成不变,你会遭遇哪些危机。作者给出了自律性的一些总结性思考,再次强调自律是一种主观信念的变革,“如果我们不知道要改变什么,就永远不可能改变”。其中提到了人们经常会有的三点无心之过,我深有感触。我们不自觉地浪费了太多时间去琢磨一件事。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我们的思维局限于两个僵化的选择之间。其实任何环境都是很灵活的,选项远不止两种。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想象力是匮乏的。不知道要改变什么,就永远不可能改变。自控是不变,自律则是改变。生活不可能一成不变,僵化的生活只能是永远被变化的洪流挟持。当我们延长消极的行为习惯时,不论是伤害亲人还是伤害自己,都是在以一种极度危险的方式让生活僵化。我们固执地选择了悲惨生活,还使得别人也同样悲惨。更悲催的是,你并不自知。自律,源于改变。思考一次改变、一个诱因、一件你做了以后不会后悔的事。它可以是任何事,只要它扭转了你过去乃至将来的一贯做法。无论是多么微小的改变,都是一种收获。不要小瞧这一个个小小的行为改变。它将开启你的习惯摩天轮。一旦启动,剩下的,就是加速自律的生活。自律力之旅,已在脚下,放手去做,迈步向前——改变,永远都不晚。自律,何时都在你前方。
  •     本来计划是要早六月份就完成这片读书笔记的,只是后来因为思想动荡,导致再次进入了低落期,然后就是充斥这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如此继续下去,或许迟早会崩盘。为了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还是再次阅读了《自律力》一书。第一阅读时,就对书中的第二章讲述的内容格外感兴趣,再次阅读,感觉依旧。书中提到一个概念,教练:自律计划中至关重要的跟进人。什么是教练?百度百科释义:国际教练联盟(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定义教练:“ 专业教练作为一个长期伙伴,旨在帮助客户成为生活和事业上的赢家。教练帮助他们提升个人表现,提高生活质量。教练经过专业的训练,来聆听,观察,并按客户个人需求而定制Coaching方式。他们激发客户自身寻求解决办法和对策的能力,因为他们相信客户是生来就富于创意与智慧的。教练的职责是提供支持,以增强客户已有的技能,资源和创造力。”上面说的还是很复杂,一句话总结就是:教练的职责是提供支持,激发客户自身寻求解决办法和对策的能力。书中对教练的角色分三个层次来说明:1.最基本,教练就是一个跟进机制,向监督员一样定期检查我们做的好不好。当我们知道有人在监督我们自己时,效率就会更高;2.稍高一点的层次是,家里给我们注入责任感;3.高层次来说,教练是一个调解员,在我们体内高瞻远瞩的策划人和目光短浅的执行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唯一重要的因素是,要坚持每天像某个人汇报打分情况。这个人就是你的教练。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教练?是的。每个人都可以。但是,在此之前。我还是建议先找一个人来做自己的教练。为什么?一个自律力不够强大的人,自己做自己的教练本身就是一个空谈。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足够强的自律力之后,才可以轻松的胜任做自己的教练。我开始理解之前坚持棒棒团总群中登登说的他倾向于做教练,给支持了。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支持你的教练人选,那就去这里吧:报名15:坚持成长棒棒团8期开营啦! 介绍完教练的基本情况,还是来说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六个问题,让你的投入度翻倍!1.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设定明确目标了?2.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我的目标了?3.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寻求人生意义了?4.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追求快乐了?5.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了?6.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了?有没有觉察出这六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再看下面六个问题。1.我今天设定明确目标吗?2.我今天实现我的目标吗?3.我今天寻求人生意义吗?4.我今天快乐吗?5.我今天和他人的人际关系如何?6.我今天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吗?同样是六个问题,因为问的角度不同,引发的思考也就不同。上面的六个问题,每个问题前面都会着重加上我今天是否尽最大努力这几个字。从而把我们的思维引向更加积极的方面,我们对事情的评分(以最高10分为准)让我看到自己的表现,从而会让我们明天会更加努力;然而,后面的六个问题,问完之后,自己就会找到一大堆的借口来掩盖实际的问题。从而找不到问题本质,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不会有持续的进步。所以,即使是问问题,也要积极发问。如果问题本身就把结果导向了消极面,它只会让我们更加消极的面对。书中有一个工具,就是每日问答:如图所示,是书中的每日问答一个记录。他为什么能够成功改变行为习惯,是因为:1.它们会强化我们的承诺把目标一一写下来,或许意味着第一次正视自己的缺点,或者是考虑改变,抑或是要变得更好。2.它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诱发动机每日问答让我们聚焦于我们需要帮助的方面,而不是我们已经做的很好的方面。3.它们能凸显自律和自控之间的区别自律是指实现理想的行为,自控是之避免不理性的行为。4.它们会把我们的目标提炼为方便管理的数据通过聚焦努力,每日问答把我们从对结果的痴迷中解放出来。因为不再需要每天衡量结果,我们就得以享受改变的过程,充分体验自己造就改变的角色。我们不再因为看的见的进展姗姗来迟而沮丧。所以,接下里,做一份属于自己的每日问答表格,祝你早日成为自己的支持教练。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没什么干货,翻译得也让人捉急。
  •     近些年来看过为数不多的好多,简单却很深刻,易懂但非常便于操作。好书,值得多读。
  •     诱因矩阵(分析你现在的状况),设计你的改变之轮(类似日精进),六个问题(具有操作性)
  •     看了很多这样的书,其实还是懒。。
  •     读了不实践也是白读
  •     尽最大努力
  •     每日问答的方法,相对简单好实施,操作性比较强。
  •     介绍方法论的一本好书,改变之轮,每日一问,三思而后行,给了我们思看问题的模板
  •     作者把大家都知道的废话扯成了一本书,真行啊
  •     这本书于我最大的收获是6个逆向问题,每日问答。好好制定个计划,从此刻开始改变自我,实现理想,让自己喜欢自己!
  •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这种书就是典型的围绕自己几个独立经验加工润饰而成书,不成体系。
  •     自律的15个魔鬼误区讲的非常好,我们常常就是容易掉到这些误区里。
  •     大道理都懂了,但我就是做不到系列
  •     这本书没有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更像是一种“提醒”。在你想要进步,制定计划时的便利贴,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看清目标,结合环境,坚持计划。
  •     看看
  •     值得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     自律,人生最尊贵的标配
  •     吾日三省吾身。
  •     还可以。外在压力、“每日问答表格”很重要。自律误区也可一读。
  •     自律和自控的解释真的很好,潜意识觉得,自控便是自律了,实际上,自律是自控的质的飞跃。
  •     如何成为理想的自己
  •     最欣赏书中所讲,通过改变环境来强制自身养成好习惯!
  •     写的很实在,干货多,真实的故事耐人寻味。中间有点枯燥,翻译的算很好了。
  •     150519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