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不贰?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214153297
作者:[英]史怀梅(Naomi Standen)
页数:316页

内容概要

史怀梅(Naomi Standen),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研究博士,现为英国伯明翰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目前,她主要致力于欧亚北部边疆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古时期东北亚越境者、边界、边疆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执笔《剑桥中国史五代宋史》“五代”部分,出版《忠贞不贰?——辽代的越境之举》一书,发表论文《五代时期的劫掠与边疆社会》、《游牧者的需求:劫掠、入侵与947年辽的征服行动》等数十篇,在学界影响巨大。

书籍目录

前言
導言

第一部分 邊界、分界線與越境者——概念與背景

第一章 你不可由此及彼——概念反思
民族主義的概念範疇
一些定義
邊界:領土與權力
與族性相關的問題
忠的問題
史書編纂中的邊界與10世紀的文獻

第二章 生與死——忠的概念和運用
一個新概念:公元前1000年忠的概念
漢代的選擇方式
漢代以降的理想與現實
唐代對忠的一系列解釋
五代時期忠的思想
北宋的史書編纂:一個實質的變化
結論

第三章 跨越邊界與邊界的移動——第一批遼南人
越境的類型
10世紀的分裂與選擇
10世紀中葉的聯盟與戰爭
10世紀後期的戰爭與國家的形成
其他的越境方式
文化類型

第二部分 為遼效力——人生

第四章 邊疆地區的忠——締造者與儒家
為遼效力
在遼的早期成就
離開與返回
為南朝效力
對選擇的描述

第五章 邊界概念的出現——兩種為遼效力的方式
來自朝廷內部的觀點
遼與晉:聯盟與戰爭中的忠誠與邊界
邊界與忠:文化或政治?

第六章 畫一條線——對忠的重新定義
忠貞至死?947年以後的李澣
變節:王繼忠的越境與澶淵之盟的影響
效力於遼
不確定性

結論 邊界的確定——從古至今

10世紀對忠的理解的變化
從實用主義到永恆真理:史書編纂中的遼南人
南方文獻與《遼史》對“心系南朝”情感的描寫
超越族性與民族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改变了以往以民族主义概念观察历史问题的视角,以10世纪燕云地区部分汉人官员和将领依附契丹政权的史实作为切入点,重新探讨了从唐灭亡(907)至宋辽“澶渊之盟”(1005)间这一复杂时期内人们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以及族群间文化冲突与认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该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前三章)专注于界定一系列概念并探讨相关观念的变化,包括边界(border)、族性(ethnicity)、忠诚(loyalty)的意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后三章)通过对不同时期越境入辽的代表人物李澣、韩延徽、张砺、赵延寿、王继忠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从唐亡至“澶渊之盟”近半个世纪民众的忠君观念和边界意识的变化。


 忠贞不贰?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英文原文副标题“Liao China”,中文翻译为“辽代”,辽被认为是征服王朝还是一个可以效“忠”的对象,王朝、族群与国家之关系,颇在这翻译上显示(反正二十四史有辽史一部了)。选取辽与五代也有取巧之处:“中原”“天命”未确立之际,政权更易频繁,到宋初都未能划定疆界,部分人尤其边境将领挣扎模糊也颇可理解;檀渊之盟后似不适用,故名为辽代越境,其实只是10世纪时期的状况。另一点似乎是有没有反向对比:有无从辽越界到汉地的人或去辽后又返汉地之人?是否堪与书中案例比较?
  •     本书对唐宋变革论、征服王朝论、族群性概念的使用都提出了反思。在11~12世纪后边界、族群观和忠诚观的影响下,10世纪五代-辽背景的越境遭到道德指责,然而这难以解释10世纪人们的多样选择,以及宋辽边界清晰化和皇权建立后才被终结的流动性。
  •     大致意思就是评价人物要从他所在的年代的道德观念出发,边境的地理概念在澶渊之盟后才算确立,忠的概念自10世纪到11世纪以至更后期越来越严苛。
  •     匆匆一过
  •     對於認識民族觀念影響下的研究視角和敘述話語有一定提示,不過洋人還真是喜歡甩模式,講故事呢……以及作者對各種史書的話語分析貌似很有道理的樣子,但是說多了就難免時而給人穿鑿附會之感~
  •     本书前半部分文献梳理的理论性强于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后半部分只列举了越境入辽的人物,而没有反向的对比,且人物多为五代十国时期,那种乱战的年代忠奸观念本就模糊,以为这种讨论不具备特有性。
  •     独特的视角,翻译也不错。
  •     强大的西式理论框架,有种把历史从一个框框里解脱出来安放进另一个框框里的感觉。忠的定义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下的变化这一命题的确很有价值。但现有的材料和解读方式似乎还不够有说服力。海外中国的翻译者偏重中青年学者后学术质量又提升不少,不过文字在严谨的同时流畅性还得再提高一点。
  •     贰臣与叛将,岂一个忠字了得?
  •     以从五代十国到辽宋对峙的百年历史时段为背景,探讨当时士人阶层在忠诚感、族群和国家认同方面的演化与转变。典型的海外中国研究论著,既有个案分析,又有面上的计量历史学和社会心理学层面的论述。采取的辽宋两朝文献的比较分析法让人印象深刻,理论建构和史料分析能力都值得学习。
  •     繁芜而枯燥,理论分析多于史实探讨。于是,又成了一本只用看前言和结论的书。
  •     边界、族性和忠诚本身就是一组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但在我看来却无法联系在一起研究。边界通常是人为划分的,既具有一定时间内的固定性也有长期的可变性,但是通常又在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而族性这一概念基本上属于一个近代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社会构建的概念,比如非洲的民族认识和中国的民族认识就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中国历史中的一大问题就是拿族性来研究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其实这是很荒谬的,也就造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现状与大汉民族心理杂糅的复杂现实状况。而忠则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忠诚的分类和解读基本上可以解释许多历史上的复杂现象。史怀梅教授的这本书从五代到北宋时期的五个人物的越境二臣的分析来解读这一时期的忠诚和族性可以说是十分具有思考力的。很学术的一本书,不过还是推荐。
  •     需要读的一本书
  •     总之,什么“民族大义”之类的不要再说啦
  •     如果仅仅从领土意义上去认识边界,从族群角度去看待身份认同,从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忠诚,那么就无法揭示10世纪唐宋剧变中的政治、文化、道德的复杂现实。——主要的讨论集中在五代,辽宋对峙时期的事例与研究不是很充分,题目如果是“10世纪发生在华北的越境之举”或许更恰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