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浮评传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8
ISBN:9787805793603
页数:163页

章节摘录

1883年夏历二月廿五日天亮之前,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这宁静的长夜,一个新生命诞生了。时令已是明丽的春天,但寒冷仍威逼着整个大地。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宽额头、大眼睛的男孩,就是以后被人们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继王阳明以后的大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书法家、爱国诗人马一浮。马一浮,浙江绍兴上虞长塘乡后庄村人。乳名锡铭,幼名福田,后又更名为马浮,字一浮,号湛翁,即取《楞严经》“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之义,晚号蠲叟,或蠲戏老人,即取“蠲除戏论”之意。青年以后,他还用过“忧生”、“耕余”、“太渊”、“一佛”、“臧用”、“被褐”、“圣湖居士”、“宛委山人”、“服休”、“圣湖野老”、“夕可老人”、“绥山老衲”等笔名和别号。当马浮来到人间的时候,他父亲正游宦四川,为仁寿县知县。此刻,马浮已有三个姐姐,大姐明壁,二姐明畦,三姐惠芳,在那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他的祖辈、父辈,都很盼望着早日有个男孩,以继承马家的香火。说起马氏家庭,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战国时代。马浮在自撰《会稽马氏皋亭山先茔记》文中开头曾道:“马氏之先,出于伯益。六国时赵奢为赵将,号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在汉居扶风茂陵,世次绵邈,谱牒散缺。自五代时,讳维升者,避梁唐之乱,实始居嵊为大族。后徒会稽,初居吴融。明洪武间,讳思德者,复由吴融徒东墅,别为东墅马氏,世世以儒学著。明亡,三世不应举。”因此,可以推断:马浮的先世是由陕西扶风茂陵迁到浙江嵊县,后又迁到会稽的。也可以看出,马浮的先人,在明灭以后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科举致仕。马浮在《兰亭》一诗中,也谈到这方面的情况:“吾家山水窟,领要鲜其人。不有箕颍怀,安致黄虞淳。永嘉昔丧乱,寄泊多名伦。萧条八代士,每与岩壑亲。”可见他的先祖多半在野。“明亡,三世不应举”,显出了马氏家族的清白世系。马一浮的学问、性格、感情和志望,无疑是在世系清白,诗礼之家的典型环境中陶冶、培养、萌发起来的。特别是他的父亲、母亲、二姐对他的成长影响很深。马浮的父亲马廷培,字德培,号冠臣。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物,儒学正统的一个典型,也是马氏家风的代表。他自幼敦敏,有异禀,强识过人。在清咸丰十一年时,因他伯父兰舫公任四川仁寿县廷尉时,在一次战争中阵亡,死后无嗣。清廷为褒奖他的功绩,驰书浙江求嗣者。廷培以序宜为后,就承继给兰舫公作为嗣子。入川以后,他先是究心经济学,凡法制、条例、刑名、钱谷及掌故民物,无不探索。后来就为四川叙州府佐幕,不久即擢升为四川潼川府通判,最后调任为四川仁寿县的知县。在为宦期间,他恺弟勤民,民亲之如师保,以贤吏著称。如在潼川府任通判期间,驻太和镇。为了解决地方的利害问题,终日私行察访,或召父老商量。当发觉到,太和镇城外有大榆渡,山水骤至,水满为患,居民就争着渡河避害,而操舟者乘机婪索时,他就制定水则,县厉禁,勒之于石。在遇到大雨暴溢时,他即站立渡口督渡,痛杖要索者,并令日:“敢例外索勿肯渡者,杀!渡多者赏!”于是顷刻而渡数百人。有一次,天暴雨,水淹到城墙,他与民同呼吸,共命运,徒步行在大雨中,跪在城头祷告河神日:“水至,死此。”事也凑巧,他读完祷文,雨果止。少间,水退一尺,少间,又退一尺,天明而尽。后他调职去仁寿县,老百姓感其德,万家焚香拜送,拥舆而别。他到仁寿县后,通过私行察访了解到有一些豪猾在地方作恶,不痛加整治不能安善良。于是就把这些豪猾姓名张榜公布,并令日:“能改者,贷其罪。有敢犯者,必尽法无赦。”于是,群猾大警,相率砻伏引去,或更为良民。未数月,里无藏奸,境内肃然。后来,他的生母倪太恭人去世,上司未准其回籍治丧,痛不欲生,悲念阴郁,遂无久宦之意。未几,遂携妻子儿女回归原籍。他对儿子福田的教育很严,戒以勿为章句学,使读史。日:“不读史,无以见事变之凡,立身之鹄也。”他躬践笃实,孝友纯备,平生务为切己之学。他经常教育儿子要深究朱熹之学。戒之日:“立身制行之道,约之以不苟二字。不苟,即主敬也。事事不苟,然后能事事体察,以深其条理。主敬穷理,一以贯之,非有二也。”显然,这些庭训对马浮今后立志研究理学,是深有影响的。公自挂冠归籍后,家运大否,盗贼相继侵门,家道中落。但他远距官场,怡然自乐。他每以手竹筐,人村市,归撷自种园蔬,由妻子至厨下烹之,全家聚食,他认为这就是田园骨肉之乐。父行子效,这种陶渊明式的“弃宦归隐,以田园为乐”的隐士生涯,对马浮今后“平生志岩穴”,一心为学,不求闻达,也是很有影响的。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内容概要

马镜泉,男,1928年生,为马一浮之侄,早年受业于复性书院,现任杭州师院马一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有《马一浮年表》等。

书籍目录

总序重写近代诸子春秋一代儒宗第一部 早年时间  第1章  清白世系,诗礼之家  第2章  自幼聪颖,敏而好学  第3章  学业未成,何以家为  第4章  出洋留学,探新殊洲  第5章  隐雾来玄豹,神飙动赤虬  第6章  海西庵青灯伴读,文澜阁广阅全书第二部 中年时期  第7章  古闻来学,未闻往教  第8章  深探释典,方外三友  第9章  出入二氏,归于六经  第10章  以诚待人,以虚接物  第11章  攘夷明义,出斋讲学  第12章  创办复性书院,培养儒学种子  第13章  儒家三圣,交深谊厚  第14章  鬻字刻书,弘扬国学  第15章  刚正不阿,卓越气节  第16章  辑旧著寄迹西湖,同民患爱国诗人  第17章  博学多才,书法名家第三部 晚年时期  第18章  生非营一饱,负薪聊可从  第19章  著名学者,华夏国宝  第20章  沤灭全归海,花开正满枝马一浮学术行年谱

编辑推荐

《国学大师丛书:马一浮评传》:《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作者简介

《马一浮评传》以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叙述了马一浮先生精深治学,淡泊清贫的一生。马一浮先生作为现代学术界中国学的集大成者,其学问如浩浩海洋,广博无限,深邃莫测;其为人如巍巍山峰,沉稳踏实,笃厚安详。

图书封面


 马一浮评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终于知道,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三四年间读完文澜阁四库全书,所业浩博,白首莫殚。先生生而知之,真真华夏瑰宝。
  •     马一浮先生一生传奇,书所难尽述,但本书可以了解大概。
  •     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问。可惜生不逢世,生在这个烂国家!
  •     侄子写的,有不少轶事
  •     這書有意抬高馬一浮,確實在厚誣了馬一浮
  •     六艺不唯统摄中士一切之学术,亦可统摄现在思来一切学术!自然科学 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 统于《春秋》、文学、艺术 统于《诗》、《乐》、政治、法律、经济 统于《书》、《礼》。 学术不可单纯地追求知识,要达到学术之道德目的!!!
  •     为学当如是,广大气象,心生敬意,看得心中澎湃,一下子便谦卑起来。
  •     一代儒宗,彪炳青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