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出版社:廣場出版
出版日期:2013-6-27
ISBN:9789868962200
作者:尼爾‧弗格森
页数:768页

内容概要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1964年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研究專長為國際歷史、經濟史及英美帝國主義。
哈佛大學國際歷史教授,牛津大學耶穌學院資深研究員,史丹福大學胡佛學院資深研究員。
著有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紙張及鋼鐵(Paper and Iron),羅斯柴爾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金錢關係(The Cash Nexus),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Colossu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等書,也擔任虛擬歷史(Virtual History)編輯。
與英國Channel 4電視台針對三本著作(1. 大英帝國:英國如何型塑現代世界(Empire: How Britain Made the Modern World);2. 貨幣崛起: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The Ascent of Money: A 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World);3. 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s(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合作推出歷史紀錄片而聲名大噪,2004年獲選為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2011年為彭博電視台特約編輯及新聞週刊專欄作家。弗格森是國際知名的歷史學者,同時因政治立場偏右、挺身為帝國主義辯護等鮮明立場頗受關注,常與知名學者如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筆戰引發不同話題。

书籍目录

導論 003
第一章 軍國主義的神話 037
在大戰前夕的歐洲政治裡,軍國主義遠遠不是主導性的力量。正相反:軍國主義正在走政治下坡,而且很大程度是民主化的直接後果。圖表一顯示,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所有主要歐洲國家裡,選舉權被拓展的程度;圖表二所顯示的是,在大戰前夕,在絕大多數即將參戰的國家裡,旗幟鮮明的反軍國主義的社會主義政黨的選票都在成長。
第二章 帝國、協約以及愛德華王的姑息政策 075
法國與俄羅斯被這些強大的經濟與政治力量推動,走向了他們後果重大的聯盟。當然,對英德兩國來說,並不存在類似的情況;但是我們也無法宣稱有無可抗拒的力量使得英德兩國發展出致命的敵意對抗。實際上,正好與此相反的結果─也就是英德互相理解(假如還不能互締盟約的話)──不但是值得追求的,而且還是有可能的。畢竟,迪爾克的想法「德國跟我們的利益衝突還不足以達到導致紛爭的地步」在當時也是很多人的看法。
第三章 英國的幻覺戰爭 105
如同我們已經反覆聲明過的,我們國家並不承擔任何義務─是說不公開且只為國會所知的義務─,我們並沒有被迫要加入任何戰爭。換句話說,如果歐洲國家間發生了戰爭,政府或國會享有完全的自由,來決定英國是否要加入其中;沒有任何未公開的協議損害了這個自由。──英國首相阿斯奎斯
如果歐洲國家間發生戰爭,英國政府或國會有自由決定英國是否應該加入戰爭,沒有任何未公佈的約定將縮限或妨礙這項自由。沒有此類協商正在進行中,而且就我能判斷的範圍內,沒有此類協商有開始進行的可能。 英國外交大臣葛雷
第四章 軍火與兵力 137
任何國家要擊敗英國,必須有長期掌控英國海域的能力。這不只必須是一支與皇家海軍規模相當的艦隊,還必須在大型戰艦的項目上超過他們。德國是被夾包在法國與俄國之間的國家,必須維持世界上最大的陸軍。 ... 德國的經濟能力無法同時再支持一支能超越英國的艦隊,此事至為明顯。──德國《海事評論》
俄羅斯將在兩到三年之內完成軍備整備。敵人的軍力優勢將勝過我們太多,以至於他[小默爾特克,德國參謀總長]不知道我們到時候該如何對付他們。在他看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以便在我們或多或少還能較量的時候,先把敵人打敗。──德皇威廉二世
第五章 公共財政與國家安全 163
許久以來,幾乎每個國家都持續走向擴充武裝與軍隊;投注在戰爭機器上的花費本已巨大,卻又一加再加。如此被啟用的戰爭器材,其完善運作、天文數字的開銷、大規模運用時能造成的駭人屠殺與毀滅,凡此種種,無疑都發揮了不小的嚇阻戰爭的效果。但是軍備提升過程所帶來負擔都落到人民身上,長期來說,必定會製造出騷動與不滿的情緒,威脅到國家內外的安定與寧靜。──英國沙里斯伯瑞侯爵
我們花在軍備上的錢是德國的一半,但是奧地利的國民生產毛額只是德國的六分之一。換句話說,我們花在戰爭上的錢按比例計算是威廉皇帝的三倍。我們一定要這樣以忍受貧窮與飢餓為代價,來扮演強國嗎?──奧地利《勞動者日報》
各方將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軍事整備,直到有一天:寧願在恐怖中走向盡頭,也不願恐怖永無盡頭 ... 他們可能也會說:聽好,如果我們等太久,我們就是比較弱小而非比較強大的一方 ... 布爾喬亞世界的最終毀滅已經在不遠的將來。──社會民主黨領袖奧古斯特.貝別爾
第六章 人類的末日: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至八月四日 205
任何歐洲戰爭都不會給我們多少收穫。征服新的斯拉夫或法國領土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如果我們把小國家併吞到帝國裡,那只會讓德國內部反中央集權的元素獲得更大的力量;這些元素在德國之內可從來都沒有少過 ... 每一場大戰之後,接著都會盛行一段時期的自由主義,因為戰爭迫使人民付出了犧牲與努力,他們要求獲得賠償。──德國宰相貝特曼
第七章 八月的日子:熱烈從軍的神話 243
我想,我應該遭受詛咒─因為我太愛戰爭了。我知道戰爭的每個片刻都在粉碎數以千計人們的性命、將他們摧毀,然而─實在沒有辦法─我極端地享受戰爭的每一秒鐘。──邱吉爾對薇奧拉.阿斯奎斯的談話
喔!我是亨利.杜伯,而且我不上戰場,
因為我不知道,他們打仗全都為了什麼。
德國皇帝去你的吧!
俄國沙皇去你的吧!
德爾比勛爵去你的吧!
還有喬治王你也一樣 !──G.布朗
第八章 傳媒大隊 289
德國的宣傳在精神上是學者、樞密院顧問以及大學教授們的宣傳。這些正直而不諳世故的先生們怎有辦法跟您這種新聞魔鬼、大眾毒害專家過招呢?德國的宣傳,在任何所出現的地方,都是訴求理性、智性以及良心 ... 這些像事實一樣枯燥的題材,如何能跟您端出來的華麗鬼扯、仇恨催眠術、粗鄙的聳動言論對抗呢 ... 德國人 ... 堅定地拒絕墮落到您這種水平。──一位滿懷憤恨的德國人寫給英國報業集團諾斯克利夫勛爵的公開信
假使你在文章裡不提到權責機關、政府、政治 .... 銀行、傷兵、德國人的暴行[或]郵政服務,那你可以自由地對任何事表達意見,負責審查的那兩位還是三位官員都會准許發表的。── 阿弗瑞德.卡波斯
新聞記者已經使我們的想像力貧困到如此程度,才使我們能夠打一場毀滅戰爭來消滅我們自己。由於他的工具─報紙─具有無止無境的影響力,使得我們體驗事物的能力、以及基於實際體驗而來的心智發展都被剝奪了,於是今天記者能夠在我們腦裡植入面對死亡的勇氣,讓我們靠了這個勇氣就一頭衝向戰場 ... 他濫用了語言,來粉飾我們的人生被濫用的事實。──維也納的諷刺作家卡爾.克勞斯
第九章 經濟實力:虛擲的優勢 335
國務副大臣們什麼事也不能做,因為上有帝國宰相。宰相什麼事也不能做,如果他沒有獲得軍方大本營方面的認可。在軍方本部裡,魯登道夫受到興登堡的制約。但是興登堡只要德皇在他肩膀上拍兩下,什麼事都會讓步。然後德皇認為他應該依照君主立憲行事,不該干預施政,於是全部都卡在一起了。──大眾電力公司總裁瓦爾特.拉特諾
第十章 戰略、戰術與人頭差額 373
敵人 ... 採取十分聰明的後衛作戰,我看不出來我們有任何辦法能讓他們退得更快一點。我們向前挺進時所遭遇的通信困難是極端嚴重的:橋樑被炸斷、道路被破壞,我們只能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前進,而敵人有充裕的時間後撤並且建立新的機槍陣地,給我們前進的士兵製造慘重的傷亡 ... 我們所有人─也許除了那些完全沒見到戰鬥狀況或德軍士氣的參謀軍官們─都預期這樣的戰鬥至少還要持續六個月以上。──前線隨軍牧師尤里安.畢克史提斯
第十一章 「用最低成本製造最大屠殺」:戰爭財務 415
他非常確定,戰爭不可能持續一年以上 ... 這個世界的財富雖然非常巨大,但幸運的是,這種財富不屬於能夠快速釋放出來用於戰爭的那種:它們是以資本設備的形式存在,用於製造對戰爭沒有用處的物品。當所有可用的財富都用盡了─他估計這需要一年的時間─,這些強權就得和談了。── 凱因斯對貝德莉彩.韋伯的談話
更可能發生的狀況,反而是一場不斷拖延下去的對抗 ... 其中沒有一方能取得決定性的優勢。雖然文獻上可以論證,一場拖延時日的戰爭以今日的經濟條件而言並無可能性,但是並沒有實務上的證據可以支持這種理論。而且也有一些知名的經濟學者相信,現代的金融體系特別適合長久地支持戰爭的進行。──美國外交官路易斯.愛因斯坦
既然每個國家都把錢看得比海灘上的小石頭還不重要,而且在戰爭結束時,所有國家大概都會用這種或那種辦法不履行債務,所以戰爭看起來真沒有結束的理由,特別是有那麼多人在靠戰爭發大財;女士們很高興先生們不在家,而且所有人都害怕戰後各種事項要重新安排:工業上、政治上、金融上以及內政上。──《泰晤士報》戰地通訊記者查爾斯.瑞平頓
第十二章 死亡的本能:人們為何戰鬥 439
每一位凱旋的戰士都將興高采烈地返回家鄉,回到他的妻子與兒女身邊;他不會為了那些他所殺死的敵人而有所耽擱或憂慮 ... 如果要從人的無意識) 所慾望者來判斷,我們就跟原始人一樣,根本是一幫殺人兇手 ... 我們的無意識 ... 對陌生人充滿謀害的意念,也對所愛之人顯得分裂與曖昧,跟最遠古的人類沒有兩樣 ... 戰爭 ... 剝掉了我們身上後來累積出來的文明素養,並且揭露了住在我們每一個人內心裡的那個原始人。──西格蒙.佛洛伊德
常常 ... 氣氛是非常歡樂的。我們許多人都在任務中找到很多的、像運動比賽一樣的樂趣。那些急性子的傢伙總是想方設法,用自製的投擲器以最有效的方式把炸彈拋出去 ... 又有一次有個傢伙爬到地面上,把一個鈴鐺綁在鐵絲網上,鈴鐺上有一條長長的繩子,這樣他就可以沒事拉一拉,以刺激英方的前哨。對他們來說,就連戰爭也只是個玩笑。──恩斯特.榮格
當十幾發子彈呼嘯飛過時,我們四個正站在路上談天說笑。我們全都搶進最靠近的一個門裡─那剛好是一間廁所─一個人跌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彼此放聲大笑 ... 我愛極了戰爭。那就像一場野餐,但是不像野餐那樣毫無目標。我從來沒有過得這麼好,這麼快樂過。──朱利安.格倫費爾
第十三章 俘虜者的兩難 475
俘虜敵人這回事變得很不受歡迎。所謂優秀軍人,就是不留活口的人。如果被指派把戰俘押往牢籠,你可以在半路上把他殺掉,然後說他試圖逃跑;這種理由總是能被接受 ... 上尉C.在費斯杜伯殺掉兩個跟他爭論的德國軍官戰俘,並因此被人津津樂道。如果有人說起這個故事,興高采烈的聽者會說「就是該讓他們吃這種顏色」。──史提芬.葛拉漢《衛兵師中的二等兵》
全營官兵已經學習到,對待德國人唯一方式,就是殺掉他們 ... 我幾乎沒看過戰俘長什麼模樣,理由之一是,我們這個營懂得如何照顧自己飢渴的靈魂 ... 要記住,十二兵團「死不透的老兵」絕不手軟,而且,除了傷患,全不接受戰俘。──法蘭克.麥斯威爾上校,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得主
這些返鄉的戰士將會闖入偏僻的鄉下與小地方;在那裡戰爭才真正開始。他們在前線上失敗了,現在他們將動手攫取那錯失的成功。跟此刻就要爆發的所謂和平相比,戰爭的本質─謀殺、掠奪與強暴─不過是小孩玩意兒。願戰爭之神保護我們,讓我們免於遭受橫在眼前的這些侵害!他們令人畏懼的行動─不再受到戰壕的框限,不再受制於上級的命令─將尋求武器,將在任何情況下尋求恣意的滿足;他們將帶給這世界的死亡與疾病,甚至超過戰爭本身所製造。──卡爾.克勞斯《人類的末日》
第十四章 如何(不要)償還戰爭債務 511
讓德國一整個世代淪為奴隸,讓數百萬計的人類生活受到損害,把整個民族的幸福加以剝奪 ... 這樣的政策,將會種下惡因,歐洲全部的文明生活都將因此衰敗 ... 「那些簽署這份和約的人,簽下的是好幾百萬德國男人、女人與小孩的死刑判決」。對這句話,我沒有適當的語言的可以回答 ... 如果我們的目地是故意讓中歐陷於貧困,那麼,我敢預言,報應也將來到。屆時,最後的內戰將無可阻擋地爆發,反動的力量與革命絕望的暴動將正面衝突;在這場戰爭面前,先前的德國戰爭顯得毫不可怕;不管是誰勝利,我們的文明以及我們世代的進步都將毀於一旦。──約翰.梅納德.凱因斯《和平條款的經濟影響》
人民的秩序與工作,需以麵包與和平作為前提;前提如果不存在,我們將會倒向布爾什維克主義,那將是德國的滅亡。然而這個陷入無產階級革命的危險,在我感覺中,正好構成某種安全閥,讓協約國家不至於用盡手段來讓我們絕對地走投無路。因為如果那種政治瘟疫從匈牙利一路蔓延到德國來,那法國與英國也都無法置身事外;那將意味著歐洲的末日。──法蘭茲.維特霍夫特
結語:末日大戰以外的選擇 557
註釋 592
參考書目 727
專有名詞對照表 756
人名索引 776

作者简介

一次大戰是人類進入總體戰的時代的標記,戰爭不只是發生在前線戰場與談判桌,也在後方的工廠、還有媒體報導與教室,複雜的文學、藝術與戰爭的關係等等這些都在尼爾.弗格森綜觀視角下被一一剖析。
當時全世界16億人口的14億人、三十一國參與這場歷時四年三個月的戰爭,據此稱之為「世界大戰」絕無誇大。8500萬人上前線,1000萬人死於戰場前線,另有1500萬人是永久性傷殘,戰線後方有1000萬人死餘肌餓、疾病、革命。參戰雙方的國家與人民彼此有不共戴天之仇嗎?沒有!那麼這場戰役為何會爆發並且如此慘烈?只因為皇儲夫婦死於恐怖份子之手嗎?這場戰爭是無法避免的嗎?
下面是當時的人所做得證言:
「戰爭有如沸騰的鍋爐,各國從爐的邊緣上一路滑了進去」--勞合.喬治《戰爭回憶錄》
「我最終達到的結論是,沒有一個個別人類足以阻止這場戰爭」--英國外交大臣葛雷。
「我們必須想到在那些時日裡,各國之間的交往….互相太過靠近,就會產生雷電火花」--邱吉爾《世界危機》
「人們對於逼進中的災難的知覺開始轉變成渴望…讓老天爺終於允許納在也無法阻擋的命運能自由展開吧!」--希特勒《我的奮鬥》
在此另外提供兩位專研一戰學者的見解:
「德國的世界政策讓歐洲一頭栽進了世界大戰」--伊曼紐.蓋斯《通往災難的長路》
「沒有誰問,打這場戰爭是為了什麼?德國人發動戰爭是為了獲勝,聯軍作戰是為了不輸...贏得戰爭成為目的本身。」--(A.J.P.Taylor)
本書作者尼爾.弗格森則嘗試提出10問題:
1. 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嗎?是否因為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秘密外交或軍備競賽等因素,而使戰爭無可迴避?(第一到第四章)
2. 德國領導人為何在一九一四年在戰爭上孤注一擲?(第五章)
3. 戰爭在歐洲大陸上爆發,為什麼英國的領導人決定介入?(第六章)
4. 這場戰爭真的如時常有人強調的那樣,被公眾輿論熱切地歡迎嗎?(第七章)
5. 宣傳─特別是報紙的宣傳─是否使戰爭持續進行?(第八章)
6. 為什麼大英帝國以其龐大的經濟優勢,卻仍不足以讓同盟國更快地戰敗,而需要美國的介入?(第九章與第十一章)
7. 為什麼德國的優勢軍力沒能在西方戰線上擊敗英國與法國軍隊,就像德軍在東邊擊敗塞爾維亞、羅馬尼亞與俄羅斯那樣?(第十章)
8. 為什麼當戰場上的狀況如此悽慘(如戰爭詩人所告訴我們),人們還要繼續戰鬥?(第十二章)
9. 人們為什麼停止戰鬥?(第十三章)
10. 誰贏得了和平─更準確地說,誰最後為戰爭買單?(第十四章)
尼爾.弗格森的10個問題有些被問過,有些不曾出現過(例如第8與第9),被問過的-例如這場戰爭是否不可避免-他則整理爬梳提出自己的新見解。
更不同於以往的研究手法在於本書作者使用經濟與社會學的視角重新審視這場戰爭,例如殺一個人花費多少?投降、受傷對敵我雙方各有什麼效果?對於停戰的原因弗格森的答案也不同先前的說法。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個帝國(沙皇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垮台,出現了一個蘇維埃政權、71個新成立的國家。也因為一戰種下的恩怨,與善後處理的失敗(凡爾賽和約對於若要與德國和解顯得太嚴苛、若想長期壓制德國又顯得太寬鬆),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難以避免。
今日我們回顧20世紀的政治社會經濟與軍事等等歷史,都必須對這劃時代事件的一戰有所了解。我們所熟悉的二戰人物他們也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一戰的深刻影響,這其中有毛澤東、希特勒、邱吉爾、羅斯福、胡志明、戴高樂等等,希特勒更是被這場戰爭製造的人;我們耳孰能詳的法西斯、經濟大恐慌、共產黨、社會主義、軍國主義等等如果不理解一次大戰及其後續發展是難以把握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百科全書式的解讀,內容量相當大,專業性略濃厚,不易理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