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小说的人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13315272
作者:比目鱼
页数:310页

内容概要

作家、书评人。七〇后、理科男。近年来先后在加州、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小说、随笔、书评等散见于各种刊物。曾创办读书网站“读写人”。已出版随笔集《虚拟书评》。
个人网站:bimuyu.com
微博:http://weibo.com/bimuyu

书籍目录

代序英文书店A to Z
Ⅰ患者肖像
冯内古特的时间旅行
奥康纳为何如此“邪恶”?
雷蒙德·卡佛:刻小说的人
患者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伍尔夫、海明威和他们的精神疾病
作家反目:从打笔仗到掴耳光
Ⅱ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既不荒野,也无侦探
一部气势磅礴的奇书
诗人、流浪者
这样的故事没有结局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长篇处女作
一位抱负不凡却最终放弃的“文学武士”
文字背后的幽灵
穿越时空的六重奏
叛逆男孩的“少年侃”
关于J. D. 塞林格的只言片语
慢放与冥想
当我谈《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谈些什么
打中部分人的心脏
有些雨必将落下
被一个无耻的人打动
戴着墨镜遥望远方
人渣也有悲伤,负能量也是能量
像智者一样思考,像顽童一样写作
璀璨闪烁的文字之光
一部“倒带小说”
完美的低俗
一部飞奔向前、不知将走向何处的疯狂小说
詹妮弗·伊根的 Twitter 小说
邪典:由读者决定的小说类型
Ⅲ悬念保鲜术
“要展示,不要讲述!”
《邮差总按两次铃》的冷叙事
自由间接文体
悬念保鲜术
极繁的小说,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
披着奇装异服的现实主义小说

作者简介

Fiction’s about what it is to be a fucking human being.
——David Foster Wallace
年轻的海明威在咖啡馆里写小说是因为那里比住所更加舒适温暖;雷蒙德•卡佛只写短篇小说则因生活不允许他享受写长篇的奢侈;冯内古特会在二战题材的小说中加入科幻元素;大卫•米切尔则在同时使用古英语的小说中自创了未来语言;虔诚天主教徒奥康纳的小说让艾略特感到“毛骨悚然”;而因小说颇受热捧的波拉尼奥原本是位诗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经历不同,风格迥异,但终其一生都热衷于雕刻那些属于自己和他人的故事。他们穿梭其间,来到不同的发生地,遇到不同的主人公;他们刀法纯熟,自成一家,将故事暂停定格,以璀璨的文字打中你我的心脏,在小说史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作家比目鱼书评和文学随笔的结集,涉及几十位作家的作品。这些文章既有精密的技术分析,又不乏有趣的文坛段子,将带领爱小说的你走近刻小说的人。


 刻小说的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统计显示:作家患躁郁症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十至二十倍,患抑郁症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八至十倍。 …… …… 很久以来就有“天才都是疯子”的说法。拜伦说:“我们艺术家全都疯癫,有些人迷醉于狂欢,有些人则受制于忧怨,但都有点精神错乱。”至今为止医学研究并没有完全证实精神疾病和创造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可以想象,敏感、脆弱、异样、病态的神经也许让这些作家们体验了常人不曾体会的感受,甚至进入了常人无法想象的...http://t.cn/Rzl3uaF
  •     一本书评集,一本细致、有条理的书评集。作者比目鱼是位理科男,偏爱技术分析,所以他读的都是实验性很强的作品。书中评述了几十位作家及其作品,分别是:冯内古特、奥康纳、雷蒙德·卡佛、波拉尼奥、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大卫·米切尔、塞林格、唐·德里罗、村上春树、阿乙、米歇尔·法柏、阿丁、周云蓬、查尔斯·布考斯基、朱岳、布鲁诺·舒尔茨、马丁·阿米斯、科尔森·贝克、埃拉、詹妮弗·伊根等。其中,我熟悉的只有卡佛和塞林格,波拉尼奥和村上春树则是仅闻其名,此外的作家、作品全未听说过。这其实也是我为什么读这本书的原因:如果我全都了解了,那还有什么可读的?从作者对这些作品的评述来看,能让我产生阅读欲望的没几本。这些作品不论结构还是情节都太诡异了,另外,一部分作品并没有中译本,就我那英文水平,读通俗小说勉强可行,读纯文学,够呛。推荐零碎时间读本书,一篇一篇的人物评、书评,一直读会觉得很烦。这本用的作用是开拓眼界,不能一直在文学史的框框里打转,会变得食古不化的。注:中亚服务很好。买的时候,对比了下纸书,吐槽看豆版质量渣,有乱码、缺插图等等,随后客服就打电话过来了解情况,三天后的更新修正了以上问题,虽然我已经书读过半了。
  •     看这本散文的初衷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几位喜爱的作家,向来不会写什么书评,总觉得每次看完一本书的过程就是囫囵吞枣,最多把握一个大意,断断看不出什么深层的意义。比如一本以二战为背景的书籍,你只会当其是一本故事书来看,究其原因不过是自身太过缺乏应有的背景知识,那就谈不上和故事相结合了。本书就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很多作品,从名家到比较小众的作家,可谓一应俱全。第一章节的文章多是大家,耳熟能详,或剖析,或阐述,道出名家一生。初阅雷蒙德卡佛应该来说根本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不明白为何他的小说会如此有影响力,读罢作者介绍,可以再看。会觉得原来小说可以这么看,想的通原来这个作家写出这个作品的缘由。第二章节的涵盖范围非常之广,出现很多个人没有听说过的作品,无论是对写法,流派,还是内容安排,人物塑造都表达了作者独到的见解。不得不说,读完这章节,你会默默列出一个书单,写下迫不及待想读的几本书。即使是读过的小说,也会燃起想再读一遍的想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你才不知道海明威小时候有多萌 ,卡波特坐在小板凳上,哈哈
  •     最大的好处在于介绍了几个我并不熟悉的作家,希望有机会看一看他们的书。书评这种东西有点怪,没看过原书就不想看书评,可是这又是一种获取好看的书的信息的重要方式。
  •     一位书友的推荐——很不错的评论书——不是乱说,而是有了透彻的琢磨了解之后的一些话。
  •     蛮喜欢,作为一本文学常识+作家脸谱已经是上乘之作。只是有些虎头蛇尾,前面卡佛,奥康纳等等些许作家写的蛮长,后面的作家便相对前面缩短了不少篇幅。而且,他还“害”我还有吃土买了不少书(笑)。
  •     毕业学生买来寄给我的书(三本书,此书最对我胃口)。 其中讲到所谓“自由间接文体”,就是以笔下人物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进行第三人称叙事。以“丈夫走了,涛声大了,,,,”为例(王蒙的作品),“丈夫走了”是叙事,“涛声大了”实际上是妻子的感受,但文字中没有说“她感到涛声大了”。这种手法是意识流小说作家手中的利器。其实,这种手法也可以用于一般的写作中。我最近写的“是是非非”一文,一个是现场向外国专家提问交流的“我”,另一个是写文时发议论的“我”,行文中没有明显地区分二者,其叙事效果还是蛮生动的。
  •     作家反目:马尔克斯和略萨;*Roberto Bolano;David Mitchell;*Cesar Aira;冷叙事(tell, don't show)(p.283);极简与极繁
  •     一个爱读书的人写的一点文学评论。 有感同身受也有莫名其妙。 读书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一件事嘛。 还是不喜欢中国当代文学, 总感觉很急功近利。 很少有人愿意先认认真真的讲好一个故事。
  •     没阿丁《下蛋的鸡》有趣。
  •     这是一本不设门槛的书评,没读过他说的这本书不要紧,作者总是有办法让你看得津津有味。
  •     比目鱼老师的书评很好,高三那时读就像是一所避难所。
  •     一份书单
  •     为了一种和谐的稳态压抑那些诗意,知性以及创意是否值得? 真诚并不是万能的,唯有美能永恒。
  •     写国内的稍弱。当下的更需要判断力?
  •     这是一本综述一些作家生平与作品的书。
  •     有意思。
  •     适合挖掘书单
  •     心妍姐给的
  •     高三最后关头啃的书 说不出来哪里好 但就是很吸引我 作为对外国小说名家作品的启蒙是个不错的选择!
  •     对好多本小说进行了介绍,有好多不知道的书和作者,也通过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对于西方小说有了更加充足的认识,倒不失为一本入门指南。每一个作家都有TA所谓的写作坚持吧,没有更优越的技巧之分。有时候只是单纯地想把自己脑袋中那个幻想的世界纪录下来,只是比一般人更会讲故事,所以足以成为小说家吧。把一辈子投入到写作中是一种什么感觉,我不知道,会害怕自己江郎才尽吗。毕竟没有那么跌宕起伏的各种情节,总有空虚的时候。他们给我们的故事太美好,我想花很多时间去享受这些的滋养,然后把心重新洗一遍。小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部分。我愿意。
  •     在北海道,旁边床的领队带着耳机看视频,但声音还是传过来。快12点了,得睡了。
  •     作为书评,读着竟然不累,赞美~
  •     有点模块化半自动生产的感觉,但总体上写得蛮出色。
  •     看书评不如看小说,毕竟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如果这种乐趣被他人点破了,就没什么意思啦。作者说村上春树自闭,这点我不能认同。读了村上几本书,就能断定他自闭啦?
  •     图书馆借的书,书里有一张藏书票和一张明信片,但我都没有拿。
  •     非常难过的一点,现在的生活已经离读小说那么远,以至于我都没办法好好在地铁上琢磨其中的细节。
  •     如果以“能否吸引读者去读本书中介绍的书”来判断,完全比不过唐诺。但依然会让人觉得这个作者的阅读量好大好厉害啊。 “可以读更多不一样的书”真的会激励人去学英语呢。
  •     No.131|嗯,八卦部分我看得格外认真
  •     奇怪,阿丁的《职业说谎者的供述》暂时读不进,气质不合还是什么,只是翻翻,这本书却一拿起就不忍放下,恨不得一口气贪婪读完而后快。作者自称是技术型,讲叙事风格讲语言,对技术层面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那些风格新颖怪异、具有探索性、“玩弄技巧”的东西(个人对作者介绍的许多怪诞小说并不感兴趣)。作者自称对评论家批评的“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作家感兴趣。作者阅读量大,各种各样故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很过瘾。朱岳、阿丁、阿乙,《红楼梦》、《聊斋》都信手拈来,还学到一些新名词:邪典小说/cult fiction; 冷叙事;自由间接文体/free indirect style;悬念保鲜术;极繁的小说,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Hysterical Realism。非常有趣的书!另外还喜欢里面的作家插画及文学宣言。
  •     八卦部分很好,克制冷静还带点黑色幽默,评论部分比较平淡。小说这么有质感有内容的东西,评论似乎都没有深入到文学层面。
  •     从中知道了很多需要去阅读的好书
  •     是在中学初读时打开我对小说爱好第一扇门的一本书。二周目。
  •      在2017还剩下两天的节点,我竟然把英语笔记给丢了,整整两大本那,还快要考试了,郁闷与昏睡无比。唉,也只有看书和宁波今天早上明媚的阳光让人感到欢欣。对于这本还以为是最后一本了,没想到还有个元旦假期,偷空还可以看本书,对此书,很好读,假如你喜欢故事的源头的话,因为源头也是故事。
  •     因为狭隘的阅读兴趣范围,我可能因此错过许多著作,但通过这本书评,仿佛也认识多了一些,眼界扩展了一些,现阶段,就够了。
  •     一本好读的、接地气的文学评论。气质是作者本人的理性趣味和一点文艺想象。给罗伯特博拉尼奥特别多的篇幅,也讲了很多黑色幽默、现实主义比如冯内古特、托马斯品钦,阿乙阿丁。看完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读过几本好小说。
  •     《刻小说的人》重在对于自己喜爱的西方作家和作品的介绍,好在这些文字没有浪费在流水账上。对于喜爱西方现代文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     神秘的书评人,横跨中西的人生和阅读经历,非热门外国书的品读,颇有趣味的文字和自制手插画。作者所提之书,很多我都未读过,但其文字并不枯燥且饱含深情,可以享受读小说般的畅快感,仿佛他就是那些小说背后的作者,为他们的命运叹息,为书中的精彩鼓掌,为自己“技术”的发现而欣喜。原本是为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写作,却成为开启并引发读者去阅读他曾读过的书的导读,并让人知耻后勇,许下发奋读书的誓言。
  •     2017-4-1 10:55
  •     比较平实的评论集,没有太多惊喜,但是并不失望。
  •     内容杂糅,个人喜好决定书质量的类型,推荐的《时间箭》牛逼
  •     啥几把玩意 最讨厌书评人了
  •     非常好看,提起了我对很多小说的兴趣,好像比起大部头的作品,比目鱼更喜欢探讨短篇小说的可能。另外想起来我之所以决定当时买下这部书,是因为看到他喜欢david foster wallace,可以算是气味相投吧。btw,虽然没有兴趣真的拿来读,但感觉洞之屋house of holes应当会让很多男读者喜欢吧lol
  •     很棒的书评,作者有着海量的阅读量。全文依然平易近人,没有吊书袋,抖机灵,炫技巧。用最简单的文字诠释着一个个大家的作品。
  •     一本书,作者写得好与不好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读者的自身经历、感悟能力、想象空间很多时候比书本身好不好更重要。好的读者总是能从一本书里找到自己的乐趣,找到它的闪光点。此书的作者是个称职的读者。
  •     作者真的是个很认真的人,笔下感性文字少而理性分析居多,真的,该多读书了,,,
  •     种了很多草!
  •     外国文学拔草之作
  •     给你一个大观园,各色小说,他指指,你看看,他说说,你想想,这个世界更加立体,这次旅行更加精彩。话说佩服作者的阅读量。
  •     理智派、技术派作者。但是个人偏感性吧。
  •     这是我几年前读的书,一直想找同类型,有趣不枯燥又不随处可见的书评,可就是不易找到,发现豆瓣的记录读书也不错,希望抽时间能把近三年记录的书籍,都写一下短评记录上来。三年前印象不深的不记也罢。
  •     全是陌生的名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