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最后15年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
ISBN:9787503416248
作者:袁亚忠
页数:311页

内容概要

袁亚忠,1966年生,湘潭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出版专著和参编著作5部。

书籍目录

引 子 风云突变的一九二七
第一章 人间变成“苦闷的囚牢”
第二章 创造一个新党
第三章 “家长式的作风永远改不了”
第四章 被捕与公审
第五章 东方孤囚
第六章 狱中短歌骂尽“满朝文武”
第七章 在武汉岁月
第八章 不觉辛苦乱离中
第九章 久病山中眼塞明
附录陈独秀生平传略
后记

作者简介

一瓶一钵蜀西行,久病山中眼塞明。
僵死到头终不变,盖棺论定老书生。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哪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张国焘想拉我(建一个党),我对他说,我没这个能耐。”
“我在社会上不是一个新出茅庐的人,社会自有公评。他们毫不情理的造谣中伤,于我无损,只他们自暴其丑陋而已。……将来到法庭算总帐,此无他也……”
“道德是应该随时代及社会制度变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道德是用以自律,而不是拿来责人的;道德是要躬身实践,而不是放在口里乱喊的。”


 陈独秀的最后15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个人,无论他有怎样的所谓错误,所谓反动。作为读者,作为后生,我们想知道的是真实的历史。在我国什么都可以根据上头的意思,任意篡改的时候,要想知道一个真实的陈独秀是不可能的。所以,那时候,在我的了解范围中,我仅知道陈独秀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投降派,是一个与新民主主义决裂的人。等我长大,等我知道独立思考是如何重要的时候,我陆陆续续地接触了一些过去课堂上,被慈祥的老师,被教科书不断批判的人物的有关资料。比如:胡适之,陈西滢,林语堂,梁实秋等等——印象中,仿佛这些人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标签。——现在我知道,我当时的听话是多么的无知!我当时的头脑全是别人为我思考的!我体验到了一种悲哀!——所以我现在几乎要变成一个彻底的怀疑论者了。主要表现就是:不相信他们的任何宣传。——我只相信,我的理智。摆在案头的这本《陈独秀的最后15年》,应该说,基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资料翔实,可读性强。陈独秀的高尚人格,坚强毅力,严谨的治学作风一览无遗!陈独秀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个伟大的巨人!
  •     20世纪风云际会,波诡云谲。瞿秋白与陈独秀都是期间游走于启蒙与救亡之间的文人。两人性格截然相反:陈独秀“刚强”、“孤傲”、“坚决”、“自信”,党内称他为“老头子”,典型的文化、政治领袖的气质;瞿秋白则“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说起话来“同三楼的小姐一样”。瞿秋白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动物”,“取独秀而代之”非常之不合适。担任领导人期间一直处于矛盾、痛苦的心境中。虽然屡次想说“你们饶了我罢,我实在没有兴趣和能力负担这个领导工作。但是,终于没有说出口”,因为若自己“退出领导地位,又感到好像是拆台”。瞿秋白把自己则归为“咏风弄月的‘名士’”之类的文人,并羡慕专业知识分子及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假如你是一个医生,或是工程师,化学技师......真正的作家,你自己会感觉到每天生活的价值,你能够创造或是修补一点什么,只要你愿意。”瞿秋白与陈独秀虽性格迥异,对待死亡却如出一辙。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押解南京途中,他“酣睡达旦,若平居无事者然”,而“其临难之从容不迫,而怡然处之,往往如此”。再此前的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拒绝出走日本并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若无志于道之精神是决不会如此对待死亡的。瞿秋白之后学徒出身的向忠发、会变戏法的顾顺章相继叛变,就是佐证。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05.10
  •       一个人,无论他有怎样的所谓错误,所谓反动。作为读者,作为后生,我们想知道的是真实的历史。
      
      在我国什么都可以根据上头的意思,任意篡改的时候,要想知道一个真实的陈独秀是不可能的。所以,那时候,在我的了解范围中,我仅知道陈独秀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投降派,是一个与新民主主义决裂的人。
      
      等我长大,等我知道独立思考是如何重要的时候,我陆陆续续地接触了一些过去课堂上,被慈祥的老师,被教科书不断批判的人物的有关资料。比如:胡适之,陈西滢,林语堂,梁实秋等等——印象中,仿佛这些人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标签。——现在我知道,我当时的听话是多么的无知!我当时的头脑全是别人为我思考的!我体验到了一种悲哀!——所以我现在几乎要变成一个彻底的怀疑论者了。主要表现就是:不相信他们的任何宣传。——我只相信,我的理智。
      
      摆在案头的这本《陈独秀的最后15年》,应该说,基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资料翔实,可读性强。陈独秀的高尚人格,坚强毅力,严谨的治学作风一览无遗!
      
      陈独秀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个伟大的巨人!
      
      
  •     骚瑞,我点的是有用还是没用?
    洗脑与反洗,是个问题。其实关键还不在于反洗。我常常觉得要有一颗开放的心灵。在我小的时候被洗脑的时候,我就怀疑那些论调。不是因为我是天才。我相信没有人能够被别人盖棺定论,那些远的,你看不清,近的,你看不全。你必须用无限的敬意与同情去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和你同为人类。
    读书是这样,对待身边的人,亲近的、还是来来去去的,都是这样。
  •     虫儿难道是“十次斗争路线”被忽悠左被忽悠右那一代人?
    其实不是因为我们看不清真实的历史,而是我们经常认为自己看清了。
  •       20世纪风云际会,波诡云谲。瞿秋白与陈独秀都是期间游走于启蒙与救亡之间的文人。两人性格截然相反:陈独秀“刚强”、“孤傲”、“坚决”、“自信”,党内称他为“老头子”,典型的文化、政治领袖的气质;瞿秋白则“忍耐、躲避,讲和气,希望大家安静些仁慈些”,说起话来“同三楼的小姐一样”。瞿秋白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动物”,“取独秀而代之”非常之不合适。担任领导人期间一直处于矛盾、痛苦的心境中。虽然屡次想说“你们饶了我罢,我实在没有兴趣和能力负担这个领导工作。但是,终于没有说出口”,因为若自己“退出领导地位,又感到好像是拆台”。瞿秋白把自己则归为“咏风弄月的‘名士’”之类的文人,并羡慕专业知识分子及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假如你是一个医生,或是工程师,化学技师......真正的作家,你自己会感觉到每天生活的价值,你能够创造或是修补一点什么,只要你愿意。”
      瞿秋白与陈独秀虽性格迥异,对待死亡却如出一辙。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押解南京途中,他“酣睡达旦,若平居无事者然”,而“其临难之从容不迫,而怡然处之,往往如此”。再此前的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拒绝出走日本并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的话:“各国变法,没有不经过流血就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是国家不富强的原因啊。有流血牺牲的,请从谭嗣同开始吧。”若无志于道之精神是决不会如此对待死亡的。瞿秋白之后学徒出身的向忠发、会变戏法的顾顺章相继叛变,就是佐证。
  •     有些资料不够准确,甚至道听途说。
  •     叙述平实,或可一读。
  •     小院当年聚风云,独秀引来万木春; 千秋功罪任评说,毕竟巍巍一昆仑。 世负斯人也!
  •     也许,陈独秀不适合革命,更适合做一个资深的学者。正因为如此,他的后半生毁在了革命上,同时本书告诉读者,要想做成大事,光有理想和理论不行,还得有现实和技术,必须把务虚和务实有机完美的结合起来,方能成就大事业。
  •     06年读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