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物与文化反思》书评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7
ISBN:9787510818448
作者:周质平
页数:382页

反思是文化进步的力量

反思是文化进步的力量——读周质平的《现代人物与文化反思》本书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周质平教授近年来见诸杂志报端文字的合辑,主要收录了三类文字:人物研究,语文发展与随笔杂文。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以“反思”为主题的著作。既有文化人物本身的反思,也有作者在笔墨间对文化现象的反思。本书前半部分专注于对文化人物思想与历史真相的打捞,涵盖了胡适、赵元任、林语堂、冯友兰、余英时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学人。后半部分重点关注了文学与政治、白话文与文言文、世界语、简体字与繁体字等文化现象。实际上,作者并非浮光掠影地陈述历史,而是从这些关注中,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193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上写了一个卷头言,为中国文字发展的沿革归纳了两条原则:一是“在语言文字的沿革史上,往往小百姓是革新家而学者文人却是顽固党”;二是“促进语言文字的革新,须要学者文人明白他们的职务是观察小百姓语言的趋势,选择他们的改革案,给他们正式的承认。”如果以胡适拟就的这两条原则衡量今天的文字发展,那么这或可成为包括“给力”等网络词语生存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不过,现实情况显然并非如此,重要原因便在于包括学者文人在内的坚决抵制。时光倘若回到百年前,当年的学者文人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其实扮演了先锋角色。“五四”运动是近代文化变革的重要标志,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不仅“震”醒了国人,还推动了文化的空前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推进国民的觉醒,还是促进文化的变革,学者文人不仅功不可没,而且常常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像陈独秀就数度入狱。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今天我们可能还得吟诵那些令人费解的之乎者也。然而,或许是出于中西对比的巨大差距,对发展进步的急切渴望,一些学者文人将落后的帽子死死扣在了汉字上,改而力推世界语。像巴金直到改革开放后,仍旧在为推动世界语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不过,世界语发展到今天,连无所不包的互联网也鲜有关注。在作者看来,如果说对世界语的乌托邦幻想也曾经代表某种形态的先锋力量,那么宝岛台湾至今“死守”繁体字之举则显得不合时宜,实际上这种“固守”已将自己变成了抵抗简化汉字的“孤岛”。从幅员角度看,作者陈述的当然是事实。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对比繁简两种字体也不难发现,许多文字的简化看似带来了书写方便,但是简化并未充分兼顾到汉字的“博大精深”,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书写方便而牺牲了文字应有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简化字的潮流不可挡,但如果我们把汉字的发展看成是一种动态连贯的过程,那么至少我们可以这样反思,如果在文字的未来发展中,最大限度兼顾继承汉字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此看来,这样的反思非但不显得多余,而且很有必要。反思在任何时候都是文化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站在今天回望,即便是那些曾经推动并为创造新的文化历史而作出突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在他们显赫成就的光环下也不乏可以商榷之处。比如,相较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先锋性,林语堂的小品文常常关注个人生活,这样的“小情趣”在当年显得有些不入潮流,甚至屡屡遭到鲁迅的严词批评。不难想象,在当年那种以国家大任为重的文化担当面前,林语堂这样的“小清新”很容易被扣上种种帽子。其实,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林语堂的这种“小清新”并没有推卸学者文人的民族责任,而是在国家大任前提下,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寻找生活的乐趣。说简单点就是民族责任与个人生活尽可能做到“两不误”。这样愿望的实现当然很难,否则就不会能成为一些人大加挞伐的对象。俗话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今天为人倍加称道的学者胡适,其在育子方面的专制与传统令人印象极其深刻。仅就这一事来看,他本人就很像是新旧文化的矛盾综合体:一方面他渴望甚至亲自力推新文化运动,另一方面却陷入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不能自拔。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完美”,所以反思以及反思精神才显得尤为重要。套用欧洲一句名谚:人不能两次掉入同一条河流。而避免此类“悲剧”出现的重要举措便是反思,因为反思本质上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文化又何不如此?书名:现代人物与文化反思作者:周质平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4月定价:48.00


 现代人物与文化反思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