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影像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5023177X
作者:司苏实 编著
页数:376页

内容概要

司苏实,摄影理论家,曾任《人民摄影报》总编辑,着力研究摄影的语言规则和艺术表现力、中国摄影史,退休后跟随他的老师顾棣,抢救性地研究中国解放区摄影史。著有《摄影的艺术表现方法》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留住辉煌的历史瞬间
前 言
摄影作品
红色影像的发展脉络及作品研读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耗时数十年整理搜集
数百幅珍贵照片首次曝光
在最艰苦的环境下
一群有理想敢牺牲的摄影人
用最真切的镜头
定格永恒的历史瞬间
诉说宏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了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反映红色军队的数百幅影像作品,集中了红色影像里的经典之作。以摄影 先驱沙飞为代表的一代摄影人,提出“摄影武器论”的观点,他们历经红军时期、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坚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历史的细节。在20余年时间跨度中,用图片影像全面翔实地反映了中共军队在不同时段的艰苦奋斗史。
此次出版的近300张照片,是从万余张旧底片中精选而来的,其中有许多幅甚至是第一次出版。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有无数平凡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兴亡、民族的自强,默默地倾尽所有,甚至是牺牲生命。这些作品,不论是其历史价值还是摄影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它们是构成中国历史、中国摄影史的重要部分。
【名家推荐】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可以在一张照片里终结。《红色影像》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一批以沙飞先生为首的理想主义的青年摄影师,他们拍摄了当时的农村和红色军队生活与作战画面。因为摄影自身的力量,我从他们的留下的照片里,进一步感受到今天我们所说的“来自不易”的真正含义。当代的摄影是空前的百花齐放,这本画册提醒我们摄影的力量和潜力,它为我们在不同时代留下了珍贵的“集体记忆。”
每一个不同的文化社会都拥有其自身的集体共鸣,我们需要珍惜自己的历史资料, 才能为今后打开更灿烂广阔的视野。
——刘香成 著名摄影家,1992年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获得者


 红色影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世纪上半叶是一段充满战乱纷扰的岁月,但仍然有一批中国摄影人,经历了红军时期、长征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坚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历史的细节,使我们有机会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回望那些战火硝烟中的瞬间,感觉那些曾经鲜活的真实。 这批摄影人沙飞为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摄影武器论”,发展出独立且风格鲜明的摄影语言,培养了大量的摄影人才,建立了完备的报道摄影体系,构成了中国摄影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影像记录的不仅仅是与共产党发发展成长过程相关的人与事,更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普通人的平凡的身影,他们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国家的兴亡、民族的自强,默默地倾尽所有,甚至是牺牲生命。如果没有这批奔走在前线的摄影人将这些普遍人作为“镜头前确实存在过这些被摄物”记录下来,那么这些平凡身影的不凡贡献,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模糊淡化,也将没有人记得,照片上的战士、民兵、儿童团员、妇女自卫队都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冲锋、撤退、抢救伤员、支援前线、民主选举都是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过的。司苏实老师当年在解放军画报社整理扫描底片时发现,资料室中仅抗战时期的底片,完好保存下来的就达一万余张,真正经常面世“经典名作”不超过400幅。由此可见,真正能够与读者见面的摄影作品只占了4%,此次《红色影像》中选取的近300张照片有许多都是第一次出版,这些“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紧密关注人类生存现实”的摄影作品,是极具历史与现实价值的。这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沙飞与他的战友们的原因,也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原因。 本书的编辑过程中,得到顾棣老师、王雁老师的大力支持。顾棣老师1944年9月到晋察冀画报社跟随沙飞学习摄影,先后在晋察冀画报社、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从事暗室、通联、摄影档案工作15年,是中国解放区摄影史著名专家。作为历史的亲历者,顾棣老师的著作《中国红色摄影史录》(2009)是我们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王雁老师是沙飞先生的二女儿,多年来一直从事沙飞作品、资料的整理工作,主编《沙飞纪念集》(1996)、《沙飞摄影全集》(2005),著作《铁色见证—我的父亲沙飞》(2005)。王雁老师对本书史实进行勘误,还提供了大量资料、照片,对全书结构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书中的摄影作品,都历经种种磨难方才留存下来,有的扫描自底片,有的扫描自照片,有的是从已有印刷品上扫描的,我们尽最大的力量复原图片影像,但仍有部分作品损伤面积太大,无从修复。另有一些作品原底片已遗失,照片或复制底片的影像质量不尽如人意。摄影作品无法无中生有,留下这些缺憾,恰恰正是历史的一部分。 本书的中文繁体版由后浪出版公司授权,已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在2012年出版。而中文简体版历经多年波折反复,终于可以与读者见面了。本书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编辑过程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文为《红色影像》出版后记)
  •     几十载沧海桑田,看神州人间巨变。弹指之间,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60多年。逝水般的岁月流去,当年英勇奋斗的那一代人大都作古;对今天在工业化、信息化和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来说,那场改变祖国面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已是那样遥远。不过,今天都是历史的沿续,懂得昨天才能明确今天的前进方向,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最形象、生动的历史学习方法,又是重温影像资料。 如今新一代人读书时注重“图文并茂”,适应新时代的这一需求就必须调整出版业,珍贵的老照片在此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的世界上,各地的博物馆、档案部门、出版社等机构,都将过去拍下的镜头视为展示历史记录的最佳资料,因为这才是最真实的图像。此次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了《红色影像》这部历史相册,向读者展示了堪称时代绝版的历史照片。通过阅读,人们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昔日的烽火年代。 历史是逝去的光阴,无法重现,也无法再生。老照片恰好是对历史面貌最真实的回眸,又是对事件原貌最朴素的再现,还是对时代变迁最自然的温故。古代的人缺少光学技术,若想留下自身形象和所处时代的面貌,便只能借助于画笔,虽然有些效果,却毕竟难以达到完全逼真。自19世纪上半叶照相技术问世后,留住历史瞬间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通过浏览摄影者留下的一张张照片中,人们可以看到欧洲、北美的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了世界,能目睹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日俄战争乃至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场景。可以说,自19世纪中期至今,讲历史就离不开照片,老照片就是鲜活的历史! 中国古语道:“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夫画兼而有之者鲜矣。”一幅好的画作,的确兼有载道、言志、抒发心声的功能。一部好的摄影作品,都不是简单地记录所遇场面,而是要以深邃的思想认识去构图,掌握好光线和角度再去拍摄,这样创作出的作品就相当于“光画”。靠着这些真实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光画,能让观看者感受到那个时期的脉动,听到当时人们的心曲,并呼唤人们奔向拍摄者引导的方向。 回顾中国革命斗争中的摄影工作者,他们不仅是使用照相机的拍摄者,同时又是勇敢地冲在第一线的宣传战士。旧中国由于经济落后和国家贫弱,照相器材和冲洗影印设备都依赖进口,摄影业很不发达,当年的革命者仍然设法找到相机,记录斗争的画面,并洗印出来鼓舞军民的斗志。在红军时期,身为军团政治委员的聂荣臻便曾亲自用相机照相,由于根据地内没有冲洗条件,还要派交通员冒生命危险将胶卷送到敌占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土地革命斗争中留下的照片很少却格外珍贵。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苏区时,拍摄下的多卷胶片成为记录红军生活场面最多的资料,而且还用16毫米摄影机拍下了那个时期唯一的纪录电影胶片。 中央红军长征时,有“情报之王”之称、时任政治保卫局长的李克农是唯一身背照相机的人,途中拍摄的几个胶卷到陕北后却无法冲洗。他担任八路军代表到国民党统治区后,将其带去准备洗印出来,可惜在特务查抄办事处时遗失。我过去同一些党史界的前辈谈到此事时,都深深感到遗憾。如果这些胶卷不丢失,如今记录中国革命的画卷上肯定会增加许多极其宝贵的真实场景。 在极其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照相器材不易得到,现场拍摄到好的画面更难而又难。1938年,在国内拍摄过多部电影、已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吴印咸来到延安,八路军随即成立了电影团,由他担任摄影队长。吴印咸到八路军三五九旅拍摄《南泥湾》纪录片时同我父亲相识,日本投降后他们又一同去接收长春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由于上一辈的关系,我在少年时代便曾拜访过这位前辈,1994年在他去世前还最后去看望过。毛泽东在延安室内讲演的众多照片,大都出自于吴印咸之手,拍摄水平之高让今天的人还感到佩服。 我曾问过这位多年间兼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会长的前辈,在没有电灯的延安中央大礼堂中拍那些照片时有闪光灯吗?老人笑着说:“那个时候哪里有闪光灯,全靠根据室内光抓拍。我拍摄时快门按一秒手都不会抖,洗出来看着也不虚。”懂拍照的人听到这种能力,不能不感到格外敬佩。 吴印咸还去过抗日作战前线,拍下了国内摄影界知名的照片《白求恩大夫》。据他讲,这是在八路军火线医疗所抢拍的作品,此时耳边就能听到不远处日军的隆隆炮声。在后浪这次出版的摄影集中,也收录了吴印咸这位中国革命队伍中的摄影宗师的作品。今天我们看着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仅能学习其中表现的革命斗争史,也能感受到当年拍摄者忘我的奋斗精神。 如今的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拍摄手段到处可用,炫丽多彩的图像终日环绕在人们身边,不过那些黑白老照片的魅力却不会减弱。尤其是那些纪实性摄影作品,随着时光的流逝更会显现出历史价值。任何一个强调民族精神的国家都重视历史教育,中老年人通过温故知新更能认清社会的正确导向,青少年通过继承光荣可以树立人生信仰,军人则要从当年的英勇奋斗中汲取尚武精神和确立荣誉感。那些历史老照片的今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将发挥出继承先贤、启迪后昆的重大作用。 作为一个业余的摄影和美术爱好者,我由衷地祝贺后浪出版公司的这部影集面世,希望广大读者喜欢它,也希望这些珍贵影像中表现出的精神能如同万里长途赛跑中的接力棒,将一程一程地传给为实现民族利益而奋进的人们。 徐焰 解放军国防大学 专业技术二级教授,少将 (本文为《红色影像》序言)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用最真切的镜头,定格永恒的历史瞬间,诉说宏大历史中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     提着一口气读完,好书!里面有个细节,是说顾棣在07年的一天突然对作者说,哎呀自己分明是上了沙飞和石少华的当,他们找他哪里是要让他学什么摄影,就是要让他去管一辈子的底片档案的呀。再联想到那句“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的话来,薪火传承,责任感,识人的眼光,无言的嘱托和默契,都在里面了。顾棣到07年的时候突然“悟”了,还大呼上当,觉得他真可爱。想来,他之于沙石二人的期待确无所负,一转眼就是终身的事业。老底子里革命者的意志。真是感慨啊。
  •     战争年代的老照片影集,涵盖了当时生活、生产、战争的方方面面,有让人感到揪心的历史,有抗战英雄的坚韧,还有那些自古至今都不曾改变的、人民对生活的乐观和勤勉。感谢照片,让这些历史上有名或无名的人们留下印记,供后人想象与解读。读照片,也是用自己的角度读历史,每个人在照片的解读中,都能读出不一样的细节。虽然我们未曾身临其境,但摄影却能帮助我们思考眼前世界的来龙去脉。
  •     连摆拍照都证明没啥像样的战斗
  •     抗战挺好玩的,没多少大事,日军也不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