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上的轻骑兵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32760190
作者:(法)让·吉奥诺
页数:470页

章节摘录

黎明降临,安杰洛已醒来,他无忧无虑,默不作声。这地方夏天露水很少,加之有山冈保护,他身上没沾上露水。他抓了把欧石南擦了擦马,将鞍囊卷起来。    他走下小山谷。山谷里,鸟儿纷纷醒来。即使在夜色依然深浓的谷底,也并不凉爽。天空被急急冲出的朦胧晨光照亮。最后,一轮红日从森林中升起,但被高草般的乌云挤得扁扁的。    尽管安杰洛已感到异常闷热,但他仍想吃些热乎乎的东西。他走到一个大谷地,谷地这一边是他露宿的丘陵,另一边是一个更高更荒凉的山丘,在他前面二三法里,朝晖照在高原上,照得高大挺拔的橡树金光闪闪。他看见路边有一座小农庄,牧场上,一个穿红衬裙的妇女正在把夜里晾的衣服收起来。    他走过去。她胸衣外面穿一件粗布内衣,露着肩膀和胳膊,挺着晒成褐色的丰满的胸脯。“对不起,太太,”他说,“能不能给我喝点咖啡?我会付钱的。”她没立即回答,他意识到他刚才说的话过于文质彬彬。“说‘我付钱’也很蠢,”他心里想道。“我能给您咖啡,”她说,“跟我来。”她身材高大,但非常笨重,转起身来慢得像条船。“门在那边。”她指着树篱的尽头说。    厨房里只有一个老头,还有许多苍蝇。有一个矮墩墩的炉子,炉火烧得很旺,旁边有一小锅猪食,但在炉子上,咖啡壶送出浓郁的香味,以至于尽管屋里黑得像炭,安杰洛仍觉得它非常可爱。昨晚,他啃了些干面包,现已饥肠辘辘,即使是猪食,也令他馋涎欲滴。    他喝了碗咖啡。那女人矗立在他面前,他清楚地看见她那肉乎乎的有着一个个小窝的肩膀,甚至看见了紫黑色的乳头。她问他是不是坐办公室的。“当心,”安杰洛想道,“她后悔给我咖啡了。”“噢,不是!”他说(有意避免叫她“太太”),“我是在马赛做生意的。我去德龙,那里有我的客户,乘机散散心。”那女人的脸色变得更加和蔼可亲,尤其当他问她去巴农如何走的时候。“您吃个鸡蛋吧。”她说。她已把猪食锅往一边推了推,将平底锅放到火上。    他吃了一个鸡蛋和一块肥肉,另加四片雪白雪白的面包,他感到这些面包片轻如羽毛。此刻,那妇人慈母般地在他身边忙忙碌碌。她身上散发着汗臭味,她抬起胳膊,将发髻弄牢一些,于是露出了浓密的红棕色腋毛;他闻到了她的汗味,看到了她的腋毛,惊讶自己竟能忍受。她不让他付钱,见他坚持要付,甚至格格笑出声来,并且毫不客气地把钱包推开。安杰洛为自己的笨拙和可笑而感到十分尴尬:他真的很想付钱,这样,他走的时候,就可摆出一副冷漠的神态,他习惯用冷漠的神态来保护他的腼腆。他赶紧说了几句客气话,便把钱包放进了口袋。    那妇人给他指了路。那条路穿过山谷,爬上高地,消失在橡树林中。安杰洛穿过绿油油的牧场,在这小平原上默默地走了很久很久。他刚才吃的食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感到回味无穷。最后,他叹了口气,便策马飞奔起来。    太阳高挂,天气炎热,但阳光并不强烈。那阳光很白很白,完全碎成了粉末状,仿佛在用稠厚的空气涂抹大地。安杰洛早已上了山坡,走在橡树林中。他沿着一条小路前进,路上覆盖着厚厚的尘土,马儿每走一步,都会扬起无数尘土,有如掀起滚滚浓烟,久久不落。在每一个拐弯处,透过干枯焦黄的林下灌木丛,可见他路过的痕迹依然停留在下面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树木没有带来丝毫凉意。相反,坚硬的橡树叶子反射着热和光。树林的阴影让人感到耀眼和闷热。    在被太阳烧得露出骨头的山坡上,几株白色的矢车菊在他经过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马蹄踩得周围金属般的大地微微颤动。除了这微弱的椎骨颤动声外,再没有别的声音,尽管厚厚的尘土使马蹄声减轻了,但那声音听上去依然响亮;周围一片寂静,那些默默无声的大树,仿佛成了幻景。马鞍滚烫滚烫。系马鞍的肚带一动一动,溅出汗水。那畜牲嗍着马嚼子,不时晃晃脑袋,轻咳一声。气温越来越高,仿佛是从无情地塞满了煤炭的炉子里升起来的,发出嗡嗡的声音。橡树嘎吱作响。那光秃秃干枯枯的灌木丛,犹如教堂的地板,淹没在白色的阳光中,那阳光虽不强烈,但已变成粉末状,刺得人睁不开眼,马走在这灌木丛中,慢慢地转动着长长的黑影。道路蜿蜒曲折,拐弯越来越急,从覆盖着白色地衣的古老岩石中间向上攀登,有时迎着太阳前进。这时,在白垩般的天空中,会出现一条异乎寻常的磷光闪闪的深渊,一股火炉中和发烧时才有的黏黏糊糊的气息从里面冒出来,可以看到那黏糊而浓稠的物质在颤动。一棵棵大树在这炫目的光线下消失,一片片橡树林被阳光淹没,只露出一丛丛土色的树叶,朦朦胧胧,看不清轮廓,几乎是透明的,炎热的气温突然将一个慢慢晃动的黏乎乎亮晶晶的旋流覆盖在它们身上。接着,小路向西拐弯,突然变得更加狭窄,成了羊肠小道,路旁挤满了光灿灿的树木,树干成了金晃晃的柱子,弯弯扭扭的树枝成了金光闪闪劈啪作响的干茎,静止不动的树叶也镀上了一层金色,犹如一面面镶嵌着纤纤金丝的小镜子。P1-4

后记

《屋顶上的轻骑兵》可以说是让·吉奥诺的代表作,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正如伽里玛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的版本在内容提要中所说的:“这部小说堪称让·吉奥诺的杰作。在这部令人赞美的小说中,我们只看见一个年轻的轻骑兵在层出不穷的悲剧中长途跋涉,可这个年轻人那样具有个性,他的行为那样热情洋溢,小说的叙述那样绘声绘色,我们会认为,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找到了他们的接班人。”当我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译下去时,我越来越被小说所吸引,被作者的叙述所折服:景物描写千变万化,栩栩如生,形象比喻比比皆是,独具匠心,人物对话幽默诙谐,富于生活情趣,主人公勇敢、无私、高尚的品质时时令人感动,别具一格的爱情描绘深深打动人心。    小说主人公安杰洛·巴尔迪是意大利皮埃蒙特人,轻骑兵上校,二十六岁,一位公爵夫人的私生子。他富有、漂亮、高贵、纯洁、天真,喜欢冒险。因在一场政治决斗中杀了人,他逃亡法国。一八三八年夏,他骑着马,穿过普罗旺斯回他的故乡意大利。沿途,他看见这个地区惨遭霍乱蹂躏,遍地尸体,面对这惨不忍睹的景象,他接受着严酷的考验。他遇到一个年轻的法国医生,他看见他不顾个人安危,到处寻找并力图救活最后一个霍乱病人(遗憾的是一个也没救活),最后那医生也因身染霍乱而惨死在安杰洛的怀抱中。安杰洛以这个年轻医生为榜样,面对随处可见的由害怕而导致的卑鄙和丑恶的行为,他表现了大公无私和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只要可能,他总是给人以帮助;他在路障前巧施计谋;他进入马诺斯克,被指控为水中投毒者,差点被吊死,被迫躲在屋顶上好几天,屋顶上的灿烂阳光使他暂时忘却了人的残酷无情,他感悟到,人是很不幸的,一切美之产生,均与他们无关(见第六章)。后来,他帮助一个老修女为死者清洁身体,这件工作虽然看来徒劳无用,但他却把这看做是一种力量的考验,与其说为了尽职,毋宁说为了使自己感到幸福,得到满足。在马诺克斯的一所大房子里,安杰洛邂逅了年轻、漂亮、刚毅的波利娜,后来在途中又再次相遇,二人结伴而行,渐渐萌发了爱情,最后波利娜得了霍乱,安杰洛奇迹般地把她救活,并把她送回她的城堡。随后,他又继续骑马翻山越岭,奔向他的故乡意大利。    作者虚构的安杰洛·巴尔迪这个人物,是他好几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屋顶上的轻骑兵》中,这个浪漫而富有幻想的人物,既有作者的祖父让-巴蒂斯特·吉奥诺的影子,又有《巴马修道院》的主人公法布利斯的某些特征:骄傲,天真,尤其是非常需要感到自己很幸福。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到安杰洛几乎一直处于孤独寂寞中,一个人行走在深山野岭中,一个人面对遍地尸体的村庄,一个人躲在屋顶上……这种孤独恰恰反映了作者在二战结束后的痛苦绝望的心境。在他以前的小说中,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大自然的神秘,而《屋顶上的轻骑兵》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灾难统治的支离破碎的世界”,“只有某些大公无私和乐观开朗的人才有可能独自在这个世界上冒险”(《法语文学辞典》)。正如小说第九章安杰洛的母亲公爵夫人在写给他的信中所说的:“但愿你永远冒冒失失,在这制造业发达的时代,这是唯一能给予生活乐趣的方法。”吉奥诺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深深感到战争之残酷。因此,他谴责现代文明,认为社会进步和工业发达必然会导致战争,“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社会正在毁灭庄稼,毁灭动物,毁灭人类,毁灭快乐,毁灭真正的世界,毁灭和平,毁灭真正的财富”(《真正的财富》,一九三六年)。    作者真诚地赞美英雄主义,无情地鞭挞个人主义。歌颂英雄主义和大公无私的场面俯拾皆是:年轻的法国医生不怕死人,不怕传染,搜遍一个小村庄的角角落落,为的是寻找和救活最后一个人;安杰洛看见一个年轻女家庭教师和两个孩子处境困难,便主动上前帮忙;安杰洛和老嬷嬷白天尽力帮助垂死病人,以减少他们死时的痛苦,夜里在马诺斯克市的街上四处巡逻,为被遗弃的死者清洗身体,为他们将来复活做准备;安杰洛不顾传染,多次照顾和治疗垂死的霍乱病人,虽然一个个全都没逃脱死亡的厄运,但他最终救活了一个,那就是他的同伴,他内心爱恋却不愿向之表白的波利娜……与英雄主义相对立的,是自私自利的卑劣行为:因怕传染,人们把亲人的尸体抛弃在大街上;因怕传染,人们拒绝给旅客以帮助;到处设置路障,不让行人进入自己的领地,甚至让苦役犯把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制造混乱,挑动群众抓所谓的水中投毒者,并把他们绞死;商人趁火打劫,有些正直的人变成了强盗……    《屋顶上的轻骑兵》其实也是一部爱情小说,但却是没有完成的爱情,男女主人公安杰洛和波利娜穿过霍乱横行的地区,他们结伴而行,渐渐萌生了爱情,但作者描写他们爱情的方式独具匠心,不落窠臼。小说中没有谈情说爱的场面,而是通过幽默含蓄的对话传递爱的信息,读者明确感到他们已经相爱,但却找不到一句示爱的话语。安杰洛尽量在他和波利娜之间建立和维持一种“伙伴”关系,但恰恰因为他竭力想强加这种关系,而使这种关系显得极不自然,模棱两可。他们一起穿过普罗旺斯,同行了六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话找话,或是说些必须说的话。他们一直不互相介绍,直到小说快结束时,才把自已的姓名和身世告诉对方,而且是波利娜第一个打破沉默。一路上,安杰洛充分显示了骑士风度,对波利娜关怀备至,为她烧茶煮饭,宁愿自己挨冻,让她盖自己的大衣,丝毫不怕传染,悉心为她治病……波利娜治愈后,温柔地用“你”称呼安杰洛,但后者却仍以“您”相称,以图维持这种“伙伴”关系。快到她的目的地泰于时,波利娜问安杰洛:“你陪我去泰于吗?”安杰洛回答:“在这之前,我肯定不会离开您一步……我把您送到泰于。您扶着我的胳膊上楼,如果有楼梯的话。我待两天,……别忘了穿长裙。”(见第十四章)到了泰于,波利娜每晚穿一条长裙,脸上“扑着白粉,搽着胭脂”,并且恳求他的恭维:“你觉得我怎样?”安杰洛回答:“很美。”她尽管可以放心地这样问,她对她的丈夫,远离泰于的老侯爵的忠贞不会有任何危险,因为安杰洛的骑士风度能确保她对丈夫的忠贞;安杰洛虽也意识到他对她的爱,但他最眷恋的还是拯救意大利的伟大事业,与此相辅相成的是他对武器的爱好和对马的钟爱。他在泰于,在波利娜身边实际上待了三天,他对波利娜每晚用心良苦为他穿长裙大加赞美,但他却更为自己觅得一匹骏马而兴奋不已,他“着实狂喜了三天”。在这种心情下,他不可能也不愿意为爱情分心。出发那天早晨,安杰洛立即纵马驰骋,他看见“玫瑰色的群山向他走来”。他想,“意大利就在山后面”,他感到“无限的幸福”。我们的主人公,为了意大利的自由事业,他将未完成的爱留在了法国。    《屋顶上的轻骑兵》的叙事风格简明凝练,有人称他在这方面可与司汤达相比拟。他对安杰洛的心理分析也借用了司汤达惯用的冷漠、揶揄和无拘无束。例如,在第一章开头,由于天气异常闷热,安杰洛想吃些热的东西,当他遇到一位妇女时,便对她说:“对不起,太太,能不能给我喝点咖啡?我会付钱的。”见那妇人没回答,便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过于文质彬彬,并且想道:“说‘我付钱’也很蠢。”最后,他坚持要付钱,但对方却把他的钱包推开,这时,安杰洛为自己的笨拙和可笑感到不胜尴尬,他真的好想付钱,这样,他走的时候,就可以摆出冷漠的神态,他习惯用冷漠的神态来保护他的腼腆。像这样充满揶揄的心理分析,小说中俯拾即是。拟人化的景物描写,也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特点:“在被太阳烧得露出骨头的山坡上,几株白色的矢车菊在他经过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仿佛马蹄踩得周围金属般的大地微微颤动。除了这微弱的椎骨颤动声外,再没有别的声音。”“它们(那些树木)藏在或溜进阳光中,比鳟鱼钻进水中还要敏捷。”“那条路不肯下决心往下走,依然在山脊上奔跑。”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种拟人化的景物描写给小说增添了活力。    让·吉奥诺生于一八九五年,卒于一九七○年。他诞生在马诺斯克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境困窘,十五岁就被迫离开学校,到一家国立贴现银行当跑腿。小时候,他常到上普罗旺斯的大山里去度假,那里荒蛮僻静的景象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有点可怕,但在那里他接触了不少牧羊人,这对他的文学天赋无疑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就是在这荒蛮自然的环境中,面对着世界的种种神秘,他既感到忧心忡忡,又被深深吸引,这在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所反映。一九一五年,他被派往前线,一九一九年复员回到马诺斯克。一九二○年成婚。一九三二年荣获荣誉勋位团骑士称号。一九三五年,他开始接触反法西斯团体,后来又投入反军国主义的斗争。一九三九年九月,他应征入伍,因散发和平主义的传单而被捕入狱,同年十一月获释。一九四四年再次被捕,几天后获释。一九五四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    吉奥诺一九二一年就开始文学创作,他是一位风格多样和多产的作家,发表了许多诗歌、戏剧、电影剧本、散文和小说,但使后人记住他名字的还是他的小说。“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讲故事的人,时刻准备从他的想象世界中提取具有寓意般共鸣的,但却非常生动,似乎富有现实主义的故事。构成吉奥诺主要特点,并且贯穿于他的全部作品的无疑是他的叙述天才。”(《法国文学辞典》)一九二九年三月,格拉塞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山冈》,该小说荣获布朗塔诺奖;同年八月,《新法兰西杂志》发表了他的另一部小说《博米涅的一个人》;一九三○年,他的《再生》问世:这三部小说是吉奥诺创作的三部曲。除了这三部小说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孤独的怜悯》(一九三二),《大胡子让》(一九三二),《星蛇》(一九三三),《世界之歌》(一九三四),《让我们永远快乐》(一九三五),《真正的财富》(一九三六),《拒绝服从》(一九四二),《一个人物之死》(一九四八),《坚强的人》(一九五○),《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九五一),《安杰洛》(一九五三)和《巨大的幸福》(一九五七)等。吉奥诺因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于一九五三年荣获摩纳哥文学大奖。

内容概要

让·吉奥诺(Jean Giono),(1895—1970)法国小说家。1915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克,1935年投入反军国主义的斗争。他于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因在文学创作上的斐然成就荣获摩纳哥文学大奖,1954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

书籍目录

正文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屋顶上的轻骑兵》可以说是让·吉奥诺的代表作,是他最成功的小说之一,在这部令人赞美的小说中,我们只看见一个年轻的轻骑兵在层出不穷的悲剧中长途跋涉,可这个年轻人那样具有个性,他的行为那样热情洋溢,小说的叙述那样绘声绘色,我们会认为,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找到了他们的接班人。    书中景物描写千变万化,栩栩如生,形象比喻比比皆是,独具匠心,人物对话幽默诙谐,富于生活情趣,主人公勇敢、无私、高尚的品质时时令人感动,别具一格的爱情描绘深深打动人心。

作者简介

本书讲述流亡到法国的意大利轻骑兵上校昂热洛·帕尔迪在寻找童年伙伴日于塞普的途中,霍乱席卷整个法国南部,大道通衢被封堵,旅客被强迫隔离,昂热洛举步维艰,还遭到污蔑,被指控在水源中下药毒害人民。他只能暂避于屋顶上以躲避追捕,悲悯地俯视着在病痛和恐惧中深受煎熬的芸芸众生。他在避难途中偶遇勇敢善良的侯爵夫人波利娜,施以援手,护送她回到位于泰于的嫂子家里,演绎出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故事。


 屋顶上的轻骑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全文充斥法国霍乱发生期间的各种惨状亡,描写死亡非常细腻恶心,到处是人与人之间的残害、自私、隔离和敌意,本来是让人很厌恶的阅读,却因贯穿始终的轻骑兵主角的热情率直纯净让人不忍释卷。这本书可以说是哲学书,研究人为什么身体会感染疾病,为什么会因霍乱死?各种自私自利残忍的人都死了,这当然好理解,以基督教的善恶观,帮助别人的慈善人士,应该会有好报吧?有一个小法国医生发生霍乱后拿着药四处竭力寻找未死的病人,希望至少救活一个,他非常努力,奋不顾身,但还是失败了,后来小医生也死了,甚至他自己的遗体也遭到了亵渎,可见慈悲也没有好报。但是,有一个修道院的打杂老嬷嬷天天带主人公一起洗刷尸体却没事,主人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死有人不死,特别不理解小医生怎么会死呢?快结尾的时候书中借一个老隐士之口明确提出:人的身体所以感染疾病是因为我们灵魂的自私,无我的人不会得病。小医生虽然崇高,但其自我牺牲的意识过于执着,反而会得病。这个观点在书中提出时非常生硬,感觉是莫名其妙插进来的长篇大论一两页,但如果不写这一两页,其他几百页白写了,因为作者再不下结论就无法结束了,所以只好硬来。但平心而论,除了这一点小瑕疵,全文的文字情节还是很吸引人的。我其实也赞同这个理论,无我的人不会得病,只是谁能做到无我呢?看法国人的书经常会与中国的哲学观念撞车,看看这观点,难道不是老子或者庄子说的吗!大概因为我们两个国家的人非常相似吧,或者因为有一段时间所有的法国艺术家都去研究中国哲学,他们的理解甚至比我们还深。
  •     《屋顶上的轻骑兵》是法国作家让·吉奥诺上个世纪的杰作之一,现在真能看完经典作品的成年读者已经不多了,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会去读这样的书,其实,看过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爱在天地苍茫时》的人,一定比看过书的人多,电影,永远是那么好接受的快捷方式,两小时就能“读完”一本名著,何乐不为,然而,电影其实不是原著,读原著的感觉永远是电影无法代替的,反之自然亦然。不记得是何时读过原著,总归应该是年少时,第一次读到的翻译署名是冯至,那时候去图书馆借阅的书绝大多数都是名家作品或者名家翻译,当时,籍借他们的眼光以认识未知的世界,而今,在多年已经遗忘之后,看见另外一个翻译的同一作品,忽然有种久违了的感伤。书,现在放在桌上时,仿佛比记忆里的厚,在久远的记忆里,过去翻译的很多作品出于种种奇奇怪怪的、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原因,都会被浓缩的,甚至更被翻译家“信、达、雅”了,记得后来再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就感叹傅雷的“精彩”诠释,幸好,现在的书,读起来更多的是尽可能还原原著,基本不精简,有时候也显得烦琐,但,两相比较,各有千秋,有时候生出来感慨万千,辗转唇舌之间,却什么也不需要说了。故事发生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孤身独行的轻骑兵上校安杰诺在法国最美丽的普罗旺斯地区遇上了正在爆发的霍乱,这样危机故事,往往考量着人类的种种情感和道德,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便展示出不同的面,比如:在加缪的笔下是充满群体抗争的《鼠疫》,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则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让·吉奥诺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人对一个世界,就像伽里玛出版社的内容提要里写的:“……我们只看见一个年轻的轻骑兵在层出不穷的悲剧中长途跋涉……我们会认为,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找到了他们的接班人”,这是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常常具有的特质——一部杰作因一个人成为永恒存在。在后来拍摄的电影中,设计了更为绚丽的政治暗杀背景,书里的安杰诺则是因为政治决斗而逃亡法国,希图穿过普罗旺斯回到故乡意大利,希翼让意大利的人民获得自由,年轻的安杰洛虽然在逃亡途中,却也在“无忧无虑地”欣赏风景和人们的途中,他遇见了霍乱爆发,认识了充满仁心的年轻法国医生,同时也因为被诬控为投毒者而被迫躲避在屋顶上多日,当屋顶上的阳光让他领悟了一些人生妙谛之后,他成为了真正的骑士和绅士,面对疾病,面对种种因恐惧而产生的丑恶,他无所畏惧,特别是邂逅贵族女子波利娜,这个朱丽叶·比诺什成功扮演的美丽女子之后,他那种隐忍内敛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美表达,他用从法国医生那里学会的方法救活了波利娜,虽然之前他努力救活他人,努力帮助他人,却从没救活一个人,现在,安杰诺成功地救活了波利娜,他成为让·吉奥诺笔下的救美的英雄。说到英雄救美,由不得让我想起来改编自小说的影片,因为这书里的一段很短的爱情故事而定位为《爱在天地苍茫时》,那个其实在书里占着并不大篇幅的女主角是我很喜欢的法国女演员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有意思的是,她所演过的绝大多数影片,我都能记得她的角色,却始终不记得与她演对手戏的男演员,这部影片也是一样的,可以说,影片让英雄的戏份被女主角抢了。然而,在读《屋顶上的轻骑兵》这本书时,男女主角的重心则完全不同,这书旗帜宣明地围绕的主角就是安杰洛,一个男人。电影和原著的差异有时候往往就在于此,或者演员的魅力也在于此吧。在书里,读者一直是追随着安杰诺的,跟着他的眼光探寻,随着他内心思量,感受到的是他对外界的欣赏和思考,他那些自然流露的浪漫和天真幻想的性格,以及以他的 口吻叙述的拟人化句子,强化了安杰洛的几分文气、几分骨子里透出来的纯粹,以及帮修女做入殓师所展现青春色彩浓厚的仁慈、敏感和温柔,还有青春年少的侠义意气,这是让·杰奥诺所想表达的“一个人”和“一个世界”之间的故事,而影片削弱的就是这部分,当然,书,从来就给予的想象空间更大些,书更美好的地方也在于此。不过,不管书怎么描述,不管影片怎么表达,安杰洛,这个作为让·吉奥诺笔下最为著名的人物都是一位具有骑士风度、贵族气质的优质男性。虽然安杰诺无时无刻不是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孤单却又内心强大,绅士地帮助所有他接触到的人,无条件地呵护弱者,“发乎情止乎礼地”对待爱人,读者可以从他们俩那些堪称“调情妙句”的幽默对答,感受到含蓄的、古典的、理想化的爱情之美,这种颇有古典美正是让·吉奥诺最想表达并最希望洒满在人间的——“这才是男子汉的样子!”,而安杰诺最后跟人的谈话内容只是“人民和自由”,这份理想化的人物是浪漫主义时代文学作品里通常会表现的,也正是这样的个性化人物成就了本书长存的魅力。 假如影片因为“爱在天地苍茫时”而被人喜爱,那么书则因为安杰诺在天地苍茫时的坚毅和勇敢以及绅士风度、骑士精神还有事业心而为世所流传。或者说,无论哪个时代,我们依然是需要英雄。【原文地址】网易http://iwe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43014422013612136428/天涯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50117&PostID=51554058
  •     《屋顶上的轻骑兵》中描写的绝不是真正的霍乱,流行疫病在书中只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事实上,从头到尾,所有人物感染霍乱的情境都很不写实,比如安杰洛和无数病患接触,帮他们擦身治疗,甚至在被霍乱灭门的大宅子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却从未感染。霍乱放大了自私、仇恨、恐惧、被动等特征,只要具备以上特征的人物都先后被霍乱放倒。安杰洛蔑视传染,反而安然无恙。所以制造了这场疫情是对霍乱的恐惧,而非霍乱本身。作者让·吉奥诺在一次采访中说道:“霍乱就像一个化学元素,让最卑劣和最高尚的情感赤裸裸地彰显在我们眼前。”(来源:法文版维基http://fr.wikipedia.org/wiki/Le_Hussard_sur_le_toit)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唐吉可德版《鼠疫》
  •     一幅美丽而忧郁的水彩画
  •     再看此书!犹如就在看电影!
  •     好久没有这么喜欢一个主人翁了
  •     磨磨唧唧,不过挺喜欢的
  •     安杰洛逃亡是因为他不愿意因为崇高的目的而采取卑鄙的手段解决暗探。霍乱像革命带来的混乱,摧毁美好的和丑陋的一切。真正高洁的人不会失去他所坚守的信条与美德,不会不择手段的去攫取利益,也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当一切归于平静时他心中自由美好之花仍然生长在净土之上,没被污染!
  •     愿单纯坦荡如安杰洛。
  •     看过电影,很好的一部小说!
  •     听说再版了?
  •     最喜欢书里的景物描写,男女主人公含蓄的爱情也让人回味
  •     难得看到俩主角相忘于江湖的那么坦然,无私又高尚的男主,晚上睡在女主卧室门口的地板上真的比狗还忠诚!可是文真的好啰嗦,大段大段类似的描写霍乱时期的惨不忍睹,牛奶粥和腐烂的尸体,告诉我摩擦大腿这项绝技究竟有什么意义?
  •     也算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吧~~~
  •     gentleman
  •     对景色和霍乱的描写相当细节化,长篇大段的景色描写非常出色,不过心理活动常常不知所云,这方面不及司汤达。
  •     开头有些沉闷,等到第二章一切就开始欢快起来。故事很精彩,说不上哪里特别好,就连在屋顶那段也没觉得特别诗意。对文字道德上的说教没有兴趣,对脸谱化的人物性格毫无兴趣。骑士+贵妇,如果看动画片,我还是能感动一下的。
  •     愿你是茉莉花
  •     平淡的故事
  •     不错不哦,质量很好,比我在新华书店买便宜多了
  •     这是我读过的女主角出现的最晚的一本小说。风景描写非常吸引人,让我越来越向往法国。(霍乱好可怕,死亡描写太写实,囧。。。。)
  •     景物描写不厌其烦。
  •     货比三家。亚马逊的最便宜。送货最快捷。以后还会光顾。书很好。
  •     电影很棒,于是去看原著,可是原著好无聊……
  •     安杰洛是这样一种人:二十五岁可以持续五十年。他非常相信自由的巨大力量,就像信徒看待圣母,他为自由事业奋斗不止,内心并不了解社会的残酷与地位的重要。他拥有令人羡慕的单纯和骄傲(当然还有幸运)、可爱的猫咪与侯爵夫人守望的爱。作家大量渲染景物,仿佛我也置身于焦热、粘稠、散发着公羊腥味的空气中。【毫无疑问,一个正义的事业,如果我为之献身的话,肯定会为之感到自豪。可我是在为其他人服务。而且只是为其他人服务。你看,'人民'这个词可以毫无妨碍地从这场争论中去掉。我甚至可以随便什么词放到'自由'一词的位置上,只要我能用一个相等的词来代替它。我是说一个同样概括、同样高尚、同样笼统的词,那么斗争呢?是的,这个词可以留下。斗争。即力量的较量。我希望在这场斗争中我是最强者。说到底,一切归结为:'我万岁!'】
  •     算是完成个愿望
  •     古典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在瘟疫中的绚烂 强烈的对比终究让人明白自己和英雄的区别 爱情在暗中萌发 还好作者没让爱情毁了自由的事业 让主角选择了全人类
  •     那种身处汪洋中的孤独感
  •     最美的爱情是有遗憾的爱情,这种淡淡的感情线赛高!
  •     电影hussard sur le toit
  •     法版求生之路
  •     主人公善良勇敢。他应该留下来跟那个年轻女人在一起。
  •     唯一不敢轻易看电影版的原著
  •     不管你是否平凡,想得到赞许或欣赏,都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即使未能获得成功,也要失之坦然。
  •     无关爱情,只见年轻的轻骑兵在层出不穷的悲剧中长途跋涉;无关剧情,只见栩栩如生的景物特写和人物心理独白。
  •     好书
  •     霍乱返乡行 前头挺闷的 我有点看不下去 2个钟头食完 不适合我吧。。。 霍乱让人联想到我是传奇、末日电影 男主很固执 又带着点绅士风度 常常起到反效果 男主这个幸运儿经历万般磨难 沿途偶遇各类游民 旅途中的成长 惨烈的别致浪漫主义
  •     先看的电影,感觉很好,再来看的书,感觉比电影更好
  •     不喜欢这种写法,但如果不是这种写法,这个故事没几句话就讲完了 不好玩不好玩
  •     很新鲜,这种未完成的爱情和描绘霍乱的方式,也想知道意大利自由事业的后续。然而看完后才发现一直把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混淆了..
  •     没停,直接读完,可想多喜欢这本书
  •     就是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