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
出版日期:1998-12
ISBN:9787305019869
作者:李锦全
页数:290页

章节摘录

书摘    海瑞幼年时,母亲是他的启蒙教师,“教之诲之”,并亲口教他读《孝经》、《大学》、《中庸》等书,而海瑞“辄能成诵”,可见从小就是个用功读书的孩子。母亲送他“出就外傅,必择严师托之”,所以称“其成就大器,良非偶然”。    海瑞母亲对他的影响,除亲口授书外,海瑞后来还讲了三条,谓其“持家有纪法,教子有义方,律身以正义”。这就不但教读一些儒家经典,而且在实际行事中言传身教。当海瑞年纪稍长后,则为之择严师外出就读,据说是送到海口镇靠东的一家私塾去攻书。他在那里日常表现,和同学相处,从不高声谈笑;在路上遇到长者,总是让长者先行;长者有所指教和吩咐,就恭谨静听并遵命办理,他这种遵守礼法的态度,曾经得到同学、长者和塾师的称赞。    关于海瑞的精神风貌,据说他是“生而颀秀挺拔,风神迥异”山,这种赞词可能是有点抽象,但又说他“稍知识即欲学为圣贤,谓圣贤干言万语,只是欲人识其真心。率其真而终身行之,便是圣贤。其自少操修已如此”。这里说的“稍知识”,他当时才14岁,不过是书塾中一童子,但其立身处世,已经有“必为圣贤,不为乡原”的崇高抱负了。    海瑞在青少年时,已很注意对个人的身心修养,加上他入学就读的时间比较长,到嘉靖十九年(1560年),他从私塾转到郡学读书,时年28岁,在做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他也考虑得比较成熟,适逢郡学考试,他写了一篇叫《严师教戒》,也题作《自警词》,假借召神对自身进行教诲,其实是通过这些质询以自警,从而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穆宗突然中风去世。六月神宗即位时只有10岁,太监冯保以两宫太后的诏旨逐高拱,居正代为首辅,到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去世,当政时间长达10年。在此期间为什么不肯召还海瑞?根据资料,主要有两件事招来居正的忌恨。    这里必需指出,海瑞被迫引退后,虽是在家闲居,但忠君爱民之心不减,仍在关怀国事。对为政者主张要刚正廉明,反对以权谋私。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的长子敬修,是这一年的癸西科举人,将参加次年甲戌科会试。朝廷任命大学士吕调阳为会试总霰。海瑞知道这个消息,给吕调阳写了一封信。    今年春公当会试天下,谅公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大岳,想太岳亦以公道自守,必不以私干公也。惟公亮之。豫所吕老先生。海瑞载顿首,余慎。《与吕调阳书》载于宣统三年续修的《琼山县志》卷一五《金石志》中,有段附言说“吾乡忠介公刚正之气,无往不与俱。此书盖明神宗初年,张居正擅权,其子嗣修(应为敬修)将就试南宫,物议沸腾,公以讽大学士吕调阳者。太岳则居正,豫所,调阳也。仅五十七字耳,而简严謇直,不激不随,与颜鲁公争坐位书,同一忠义气象。书法亦遒健,询足追配千古。”    海瑞此书不知是否起到作用?但敬修在万历二年甲戌科会试落选却是事实。据说居正因此大为生气,利用权力取消了这次廷试之后对庶吉士的选拔。后又听说敬修落第与海瑞写信有关,因而招来对海瑞的忌恨。    还有一事是由张居正的“夺情”引起。明代官吏有丁忧的制度,对父母的丧事从闻丧日起,要解职回家守制27个月,称为“丁忧”,期满后照旧做官,称为“起复”。在居丧期间,由皇上指定不许解职,称为“夺情”。张居正的父亲在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十三日去世,二十五日接到讣闻,照例咨行吏部,题请回籍守制。居正可能仍留恋权位,或觉得难以找到能顶替工作的合适人选,所以在态度上并不十分坚决。据说第一个主张夺情是户部侍郎李幼孜,而造成这个非留不可的形势的却是居正自己。于是在皇帝的几次慰留下,居正提出用辞俸守制的办法,即不支薪俸,不穿吉服,穿着青衣角带守制的服装入阁办事。但在遵守儒家礼制的人心目中,见居正不奔丧回籍,所谓辞俸守制,实际上是怙权贪位。于是居正的两个门生吴中行、赵用贤和刑部属官艾穆、沈思考先后上疏要居正奔丧和回籍守制,结果受到廷杖处分,这更引起人们的反感,由是出现了一件以海瑞名义弹劾张居正的奏疏,从而掀起一场政治波澜,重新触发了海、张两人的紧张关系。    黄秉石在《海忠介公传》中,对这件事情的经过,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    时江陵张居正当国,虽号厉精,然置其私人王篆、傅作舟等于南京,皆纳贿招权,曲庇不肖有司为奸利,吏治大窳。人心思公(指海瑞),如宋人思司马君实也。张以父忧起复,物议沸起。而吴之好事者,潜拟公疏劾张,复拟旨下罢张,且刊布南中。则南人举手庆曰:朝廷以安车征海公相矣。秉石尔时亲闻见之。后事觉,成大狱,士有枉死者。而张授意粤直指使,使渡海迹公。公居深山,屋数椽,炊黍饭客。直指故讯公朝事,公皆不晓,且未知张相之有父忧也。直指以是复张,怒乃已。盖当是时,天下知公而已,故以有正论必自公出,而公岂徒为是横议者哉!这段记载,黄秉石说是他亲所闻见,但他并不相信海瑞会干这种事,只是因为在社会上名声太大,所以伪托的《劾张居正疏》得以流传而已。其实居正也知道这是伪托的,他给操江御史胡槚信中说:“承示狂犯之狱,不胜骇异,……但详其伪疏之意,不过以海君为世望人,故托之以阴鼓异类,窥窃虚名,……亦可哀也”。但他明知是伪疏,却仍要派人去观测海瑞的动向,可见其忌恨之情仍未消除,气度上未免太狭隘了。    海瑞在琼山家中虽说是闲居,但一直关心国运,他做事从来是堂堂正正,并不会搞些小动作来中伤别人。海瑞回乡后,尤其对琼山郡县的吏治十分关怀。隆庆五年(1571年)就先后写信给过去的同僚和县府官吏,详细陈说政令得失。曾经捐粮支助疏浚吴淞江的史际,当时升任浙江布政司参政,海瑞两次写信,告知自己曾在淳安知县任上了解的民情和施政情况,借供参考。隆庆六年(1572年)倭寇劫掠琼州沿海郡县,海瑞写了《启殷石汀(正茂)两广军门》等书信,信中对海寇之患,“杀掠村市,如入无人之境,任彼所为,其惨其害,从前以来无有也”。出现这种情况,表示极为痛心。而对官军“平时养兵,迄与不养之时无异”,这种“纵寇骄兵,万方一辙”的现象,表示极为愤慨。他还提出防御和剿灭倭寇的策略。他这样直言不讳来为民请命,正是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海瑞精神。其后地方官有向海瑞咨询民瘼及政令得失时,他亦是侃侃而谈,毫无忌讳,耻为面谀,不及其私.这正是他“必为圣贤,不为乡原”的思想体现。    万历六、七年间,海瑞对海南清丈土地的问题十分关心。他几次给琼州分巡道唐敬亭等写信,说“琼州开国而今,无一人见有丈田之举”,实属“干载一时,然此一大美事,亦一大难事”。他提出清丈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自己在淳安、兴国、应天丈田的经验、教训,并草拟则例和绘制图样,分别说明执行的条款办法。对清丈土地有成绩的地方守令,如罗近云在文昌和定安,陈振源在临高,他特别撰写《赠罗近云代丈定安田序》与《赠陈侯丈亩成功序》,对此表现勉励和祝贺。海瑞以在野之身,这些事例也反映出他对国事的关心。    在家闲居的海瑞,日常除读书和带领小僮在菜园中种植瓜菜,干点轻微劳动外,还着手整理文稿。万历九年(1581年),他自刻《续备忘集》二卷,其中收录兴国知县任后十余年来有关时政得失的奏疏、书信、文告等。他在家“好接引后学”,“堂揭忠孝二字”,“曰须立此大根本”,这就是他一生立身处世的基本精神。    海瑞认为从事教育工作不但是清高,而且在为国家培养贤才,虽然待遇比较菲薄,然而“教官显陟”,却应该受到表扬,“又安知公道之不可掩”,也可以说是公道自在人心。海瑞这种多讲贡献、少计报酬的思想,今天对我们教育界的同人,亦应该说会有所启迪。    海瑞主张学以致用,认为出仕做官是致用之途,但读书的士人并非都是这样,有的将科举考试当作敲门砖,进入官场又是另搞一套。而有的教官自己根基浅薄,教书虚应故事,却热衷于奔走逢迎,所以易为世人所诟病。海瑞在《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中,开头写的一段就批评了这种现象。    天下事如斯而己,谓今无经学士大有为于天下哉!国朝以经述造士,士非此无以进其身。迨得官则又有今时应官之道。经术之在圣人,刍狗矣。有儒宫焉,薄收而薄出之,人无望焉。而奔走奉迎,故事虚文,视热衙门无异,人之所以责官,人之所以责士,判然两途矣。    这里海瑞既批评那些对待圣贤经传作过桥抽板的人,又批评那些浅簿无能的教官。这些人的所作所为,都不符合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不过海瑞揭露这些现象,并不是文章的主题,他是以此反衬廖锦台为人与治学是值得称赞的。    海瑞对锦台为人,称之为“善读书者”。并称他“富有经学,文翰擅名于时”。对他的治学与任教,称其“课士于不废文论,为时制也。孝弟礼义,尤所课中谆切之急。道有本末,教有后先。誉髦士于鸢鱼得所之中,一不见其崖岸自居。严师尊道,必人为敬学之实”。”从这段描述,锦台当然是一位完全合格的教官,既教书,又育人,是个尊道的严师,但却并不自高身价,故为人所敬仰。    海瑞在评价锦台时还提出一个怎样看人的问题。他从凌洋山推荐锦台对其教学的表现,发表了一番议论。    洋山意欲廊庙上大用锦台,使得尽展底蕴。……盖经学文章其精神心术之蕴,今日举行教事,其精神心术中小小之余也。……洋山之见有大焉者矣。洋山所以想大用锦台,因为他立身行事的学问根底十分浓厚,厚积而薄出就能培养出致用人才,不像那些儒官,薄收而薄出当然没有成效,这个事例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与宋代包公齐名。他们在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可以说超过不少历史上的名人。加上有关小说、戏曲和民间传说的渲染、塑造,使他们的事迹更是带有传奇性的色彩。包青天、海青天的名声,即使在穷乡僻壤,知道的人也不少。特别是希望有个清官、好官的平民百姓,更为之津津乐道。但是在学术界来说,研究海瑞的人并不多,在思想史等一类书中,对他也是没有提及,即并未将他作为思想家来看待。    但是海瑞这个政治实干家,生前在仕途上历尽坎坷,想不到死后几百年,又成为政治斗争的导火索。建国后对海瑞的研究原是近似空白,但到1959年却突然热闹起来。如蒋星煜写的《南包公——海瑞》一文,《解放日报》曾加上按语:肯定海瑞“这种正直无私、敢说敢为的精神,仍然值得后人学习。”接着史纪言、张天林、冯俊、陈崇桥等陆续撰文,歌颂海瑞“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明史专家吴晗也写出《海瑞骂皇帝》。这些文章都是1959年5、6月间发表的,总的是称赞刚直不阿的海瑞精神。    为什么一下子发表那些文章且调子一致,据说大跃进时讲假话多,有浮夸风,所以领导上说要提倡海瑞精神,海瑞敢讲真话。    但就在这个时候,彭德怀庐山会议上敢讲真话的精神却受到批判,反而被说成是“反党”,于是产生了真假海瑞问题。冯兵、立康写了一篇《真假海瑞辨》,文章虽然肯定海瑞精神,同时又说“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是冒牌的海瑞,右派的海瑞”,与“真正的海瑞、左派的海瑞毫无共同之处”。对海瑞的学术研究,居然被牵进现代政治斗争的漩涡。《人民日报》1959年9月21日发表吴晗重头文章《论海瑞》,全文仍肯定海瑞刚直不阿的精神,可是却骂“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结尾,为的是要划清海瑞与彭德怀的界线。    过了两年,吴晗在马连良等人的催促下,“破门而出”,1961年写出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公开演出,当时得到繁星、方三、曲六乙、邓允建等人的好评和肯定。可是又有谁能料得到,《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到1965年底,却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和突破口。    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回顾起来似乎亦不奇怪,因为政治形势变了。在批判浮夸风时也许需要一点讲真话的海瑞精神,但当真有人用真话刺到痛处时,就有点受不了。吴晗等人尽管声明与“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划清界线,但人家并不理会这一套,在姚文元、戚本禹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后,海瑞精神变成“反党”的精神武器,吴晗在“文革”中终被迫害致死,学术研究却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用影射史学来制造文字狱,在封建时代早有这种手法,“文革”中更是变本加厉。但这样一来,海瑞精神被扼杀和歪曲了,并且连历史上的清官也受到株连。当时有种奇怪的逻辑,清官比贪官更坏,因为清官给人民以小恩小惠,人民就不会起来斗争;贪官对人民压迫愈甚,则反抗力愈大,人民就会起来革命。正是这种是非颠倒的年代,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难有可能,海瑞不幸身后几百年却遭逢这场政治劫难。    ……

内容概要

李锦全,广东东莞人,1926年生。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土生导师。担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广东朱熹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广东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序第一章 海瑞时代的社会背景  一、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期的社会变化    1.社会风气的变化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专业城镇的繁荣    3.手工业工场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1.土地买卖的加速与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    2.工匠人生依附的松驰与农民流入城市     3.明中叶后封建地主阶级应对时局的措施和对策  三、明王朝在衰落过程中出现的内忧外患    1.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国内阶级矛盾的加深    2.内政不修导致外来侵扰的加剧第二章 生平教养与精神风貌  一、家庭教育与政治抱负    1.家世渊源与少年教养    2.立身处世与生平抱负  二、仕途坎坷与高风亮节    1.狷介自守的教谕生涯    2.不畏上官的强项县令    3.敢骂皇帝的户部主事    4.摧折权贵的巡抚御史  三、被迫引退,仍关心国事    1.遭受诬陷而被迫引退      2.在野之身仍关怀国运  四、勤政爱民,死而后己    1.古稀之年,东山再起    2.廉洁爱民,终生不渝第三章 政治教育思想  一、培养立身行教的致用人才    1.以身作则,师道为尊    2.培养生徒,德才兼备    3.立身行事,学以致用  二、主张人法兼资的立国政策    1.人法兼资,人治为主的治国方针    2.出处去就,立身行道的用世原则  三、肃清吏治的清官作风    1.为政清廉,居官之本    2.出处去就,立德为先  四、固本培元的重民思想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民思想    2.洁己守法,勤政爱民的为官之道第四章 哲学思想  一、对孟子与陆、王心学的积极发挥……第五章 海瑞思想的历史评价结事语海瑞年表(公元1514-1587年)索引后记

作者简介

内容后期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政治实干家,以为政清廉与刚直不阿著称。他的政绩当时已广为传播,并为人民群众所爱戴,对后世亦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知人论世,对海瑞为人先是作了全面评述,用以刻画出化总的精神风貌。再分章剖析他的政治、教育和哲学思想。如培养立身行教的致用人才,主张人法兼资的立国政策,固本培元的重民意识,求真求实的认识方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都构成为海瑞思想的系列特色,并在明代实学思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最后对海瑞思想作综合性的评价,从而论证他在中国思想史上取得的成就和局限。
这套丛书是我国跨世纪的、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该套丛书题词:“总结与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套丛书根据毛泽东同志“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的指示精神,选取中国历史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270余人作为传主,出版200部。有哲学思想家、政治思想家、科学思想家、文艺思想家、宗教思想家等。丛书“评”和“传”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在不同层面上生动展示出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创造性业绩,以微见著,由具体到一般地勾勒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总体面貌,揭示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批判与继承相结合,古为今用,为实现继往开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做出贡献。

图书封面


 海瑞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非常好的商品啊!
  •     正版,以后慢慢读.
  •     万历十五年引出的这本书
  •     对海瑞的评价争议比较大,这本书基调是褒扬的,而《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对海瑞的评价是带有批判性的,希望大家都看看,得到一个全面的观点。
  •     硬汉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此书写的不错,内容详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