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礼求利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010114699
作者:金霞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书院的设立经历从藩镇、州到县的逐步扩展过程,“景祐四年,诏藩镇始立学,他州勿听,庆历国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学,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学。”书院的普及为宋代教育实现平民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布衣晋升官职创设机会。崇文之风也因此愈加浓厚,正如《宋史》所说的:“自仁宗命郡县建学,而熙宁以来,其法浸备,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 学校的兴盛也为朝廷实行文治培养大批候选的文职官员,使得君主任用文官替代武将掌管地方行政成为可能。学校以儒家经典培养儒生,官府以科举选拔儒生,儒生再以儒道治国,从而从根本上排除武将专权的局面。宋太宗自用兵契丹败北之后就完全转向“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大量录用文人,从而开启“文治”之风。文人在朝政中逐渐取代武士居主宰地位:“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从内政到外交,从财务到军事,从地方到朝廷,大抵都是文臣掌管。即便使用武臣也是少量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应是武将们一展身手的军事系统,也由文臣操控。 综上所述,宋太祖、宋太宗两朝虽未正式确立“以文制武”的治国策略,但已具备文治的导向。文治是以文臣压制武臣,目的是防止五代十国时期反复出现的藩镇割据直至颠覆王权现象的发生。武臣的地位下降而文臣的地位上升。文治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王权稳固的问题,也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现。同样是为了防止王权旁落,在内外关系上宋代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即重视内患,轻视外忧。 文臣地位的上升并不表明君主对文臣的充分信任。宋初君主既担忧武将篡权,也害怕文臣专权。为此,宋太祖、太宗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势力;中央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削弱臣僚势力。如此,君主将财权、兵权、行政权悉数收归中央,使得地方政府无力对抗中央,更无力反叛君主。通过分割事仅、多设机构的官职分离等措施弱化官员手中的权力,结果是“户部闲了,事却归三司;礼部闲了,事归礼院;刑部闲了,事归审刑院;兵部闲了,事归枢密院”。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宋代得以加强,五代内乱纷争的局面终于得到彻底遏制。

内容概要

金霞,汉族,女,1969年生。江西高安人。2002年至2005年在南昌大学马列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政治学硕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于南开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西政治制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主持两项省、厅级课题,参与数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参与编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主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并在《天府新论》、《学术论坛》、《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书籍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李觏经世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儒家经世思想的源流 二、李觏经落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 三、李觏经世思想产生的学术背景 四、李觏经世思想的来源 第二章 李觏经世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气一元论 二、天生人成观 三、人性三品论 四、义利观 五、李统内外论 第三章 李觏经世的政治主张 一、强本与节 用并举的富国思想 二、兵农一体的强兵思想 三、以民心为导向的安民思想 四、重实效的选才思想 五、李觏的政治主张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 第四章 李觏经世思想的特点与局限性 一、李觏经世思想的特点 二、李觏经世思想的局限性 第五章 李觏经世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欧阳修、李觏、王安石之间 二、李觏功利思想与陈亮、叶适功力思想之比较分析 三、李觏经世思想与颜元经世思想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江右思想家研究丛书:依礼求利•李觏经世思想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江右思想家研究丛书:依礼求利•李觏经世思想研究》运用历史与比较的研究方法,将李觏经世思想置于北宋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来展开探讨,不仅梳理和阐明了李觏经学思想的理论基础、政治主张,而且将李觏的经世思想与同时代其他思想家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以及后世的的经世思想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横向、纵向对比,阐明李觏经世思想的特点与不足,从而界定李觏经世思想的历史地位。


 依礼求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