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布朗肖》书评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62484619
作者:(英)乌尔里希·哈泽,(英)威廉·拉奇
页数:220页

思想瑜伽术

瑜伽是生理修炼之术。哲学则是思想修炼之术。两者的共通之处,都在于关注于人的自身的伸展,营养。这本书成功地达到了引起我的哲学兴趣的目的。这本书在叙述布朗肖对于哲学、文学的思考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自己的命运的思考。在这本导读书中,我画满了问号。在看到第90页时,我开始不断往后翻书,看还有多少页。我觉得,从这本西方哲学导读书,也算哲学书吧,它在总结、阐述布朗肖的思想和作品时,其对各种主体与客体进行了高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抽象、概括,其本身当然也是一种语言暴力。它把所有被其称为语言暴力的定义,用更少的概念来进行概括并更仔细地剖析。语言确实难懂,比较绕,但是我确定这是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密度的有效读物。另外,从书中可以看出译者确实很用心,很严谨,很难得。看书时,需要时不时停一下,不然大脑CPU会过热。给出版社的建议:正如书中所说的,文字本身与死亡的关系。这类哲学书籍,做成中文与原文对照出版的最好。因为就哲学角度而言,每个原文在译文中都已经死了。

文学的文学性与可能性

可能由于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布朗肖似乎也贯彻了“回到事物本身”这一原则。他将其思想的核心概括为“文学的可能性”,我以为这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他努力回到文学本身去理解文学,在自成一体的文学空间中,把握文学的真正“文学性”;另一方面,他又通过“文学性”或文学空间去看待世界,尤其是看待哲学、伦理及政治等知识领域和存在领域。在他看来,文学不只是一个知识领域,文学创作和文本阅读也不仅是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而是人类存在的某一层面,布朗肖称为“人类生存的文学性构成”。在存在论上具有根本意义的文学或文学性,其本质却并非是“有”,而是“无”,“文学的本质就在于它没有本质”(14),因而布朗肖的文学理论实则是反文学理论(anti-theory of literature)。文学虽“无”本质,但却有其强烈的独立性(separateness)和独一性(singularity),或者说是艺术作品的“孤独”(solitude)。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文学世界或文学空间,这一世界拒绝任何一般化的标签和分类。文本一旦完成,就拒斥作者、读者甚至任何人对其的“占用”,但这并非无意义。“恰恰相反,这种拒斥正是它的意义所在,这种拒斥使它成为文学。换个说法,一个文本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就是因为它说得比我们能够理解的更多。这个‘更多’不能仅仅被否定地体验为意义的缺失(absence),而是意义的过剩(excess)。”(22)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或评论家,都不可能完全把握任何文学作品的真正含义,阅读体验中的“朦胧感”(opacity)(16)才是其关键所在。这并不意味着他主张拒绝阅读,而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地去阅读和解释,“文本的不可还原性、它那顽固的个性,只能通过阅读以及通过解释的失败来得到揭示。”(18)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朦胧感,犹如人在垂死之际的虚空感,都意味着自我的丧失。这正体现了文学性作为人类存在之根本维度的哲学意义,垂死体验跟文学体验在本质上极为类似,犹如作者死在他的作品中一样,“这时他/她所使用的语言不是表达了他/她的意图,而是让‘作者的声音’消失在了文学的无名性语言的背后。”(85)文学创作和阅读活动,作为连接文学空间与现实世界的渠道,将文学空间的独特性及其对于现实社会的意义充分了体现了出来。尽管文学与现实保持着疏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具有不可通约性,但是布朗肖在挡住了通过读者、读者及其生活去阐释文学的道路的同时,也开放了文学对于现实的否定性和肯定性的双重意义:由于其本质是“无”,是对社会性和概念性或理论性的双重否定或双重缺场,由此也才具有了对现实生活进行透视、揭露甚至批判、革命的基础和立场。也即,自成一体的文学空间虽然抵制人们(读者、评论者甚至作者)对文学的理解,但却能够促进对社会的深刻理解。由于受到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影响,他还将他的文学思想跟他者伦理学联系了起来。文学和伦理学都实现了对主体的颠覆(displacement):“在伦理学中,主体受到了他者的质疑,后者的‘过度’(exorbitant)在场超出了对它们可以做出的任何理解;而在写作中,‘我’被置于语言的外部性之下,这种外部性超越了‘我’自身思想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自成一体的文学空间对政治问题的最大意义也许在于,对他者或外来者的努力理解和真诚接受,而非将其社会化或夷平化。自由主义和极权主义对统一性、总体性的迷恋,也正是布朗肖极力批判的地方。正如布朗肖所言,“写作就是与自己战斗——去质疑自身的存在、价值的世界。”(118)于是,作为“无”的文学,其政治意义永远在于对常规政治的“扰动”。当然,这不是像萨特式的介入政治的文学,而是任何文学在其真正的文学性方面都具有“扰动”现实尤其是政治的力量。不断扰动,正是他的文学共同体或“文学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也是某种“无共同性的共同体”对共同性或统一性的不断拒斥。在阅读该书的体验过程中,深深地被布朗肖所吸引,但一口气读完之后掩卷沉思,则感觉布朗肖似乎过于将文学神秘化、理想化,他所塑造的自成一体的文学空间就像是他的理想国,而且比柏拉图的理想国还要“高远”得摸不着边,因为这是一个本质上是虚无的、只可感觉不可言说也不可理解的“天国”。于是,当他从这一理想来透视和批判现实社会的伦理、政治时所塑造的“文学共同体”,就不可避免地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了。如果说,他所批判的“伟大的还原者们”将一切都还原成政治经济管理问题,那么,布朗肖似乎又过于将一切都还原成文学性问题,尽管他的“还原”更具有独创性、颠覆性和启发性。借助这本导读性著作,我感到对布朗肖稍有入门,但当我逐字逐句地阅读布朗肖的原著和译著时,却又深感不知所云,或许,我对布朗肖理解的失败,才是他思想的最大成功!

悖论的追随者

根据色彩学上心理感受划分,紫色属于中性色调,处于冷暖之间游离不定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孤独,虔诚之感。另外紫色是一种神秘的色彩,就如同法国作家、理论家莫里斯布朗肖一样神秘。他从不照相,从不受访,从不露面,人们谁也没有见过他本人。他就只沉醉于写作,孤独地与写作在一起。幸亏,在无所不能的网络上已经能够找到照片了。他又如紫色一般虔诚,他将文学看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哲学问题,他的写作始终围绕着同一个问题——文学的可能性以及文学向我们的思想所提出的特定要求。在或多或少对于布朗肖有了一些了解后,再来看《导读布朗肖》,就会理解为什么封面选用紫色(虔诚),以及中间那模糊不清的轮廓(神秘)。这本书是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从书中的一本,对于导读类的书籍,对于初入门者,导读是前人外出探险之后留下来的攻略,不可能事事准确,导读是一个好客的举动,带我们进入原著的空间,而不是助教。布朗肖对“文学的可能生”进行长久不懈的思考,影响了整整一代法国理论家。对没错,是影响着理论家,一位作家、理论家的影响竟然有这么大。他的思想有一个统领全局的核心问题,那就是文学的意义和可能性。他的炽热来自于悖论的疯狂,他的冰冷来自于等待的耐心。这也可以理解对布朗肖而言,文学触及的是最基本的哲学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与我们理解理解和真理也有密切关系。这样出来的作品,已经是把自身当成话题,文学才真正成为它自己的问题,当悖论影响着布朗肖的思想,贯穿整个作品。看似四类:时政文章,文学评论,小说写作以及一种避开了任何现有文类定义的混合风格,都是由悖论也贯穿。本书分析了布朗部分作品,做了思想源流简图,以及进阶阅读书目。假若想要了解一位思想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些靠谱的导读来看。这本书恰好做到了这些。导读恰是为了不导读,而非为了导读而导读。倘若爱好文学的人可以选择看布朗肖,同样在,爱好哲学的人也可以选择布朗肖,因为他的作品中有着来严密性的哲学,潜藏着极严格、极缜密的思辩。布朗肖,暗夜的守望者,孤独,却又虔诚,一如那紫色。

Èze-ville译为埃兹维尔好像不对吧

刚拿到书,翻了下导读,还不错。看到有一个小地方译得好像不对:Èze-ville,ville在法语中一般是城市、城镇的意思,百度了一下,有的翻译成“埃兹小镇”,维基上说埃兹小镇是由十几个小村组成的,没有到过法国,具体不了解,但翻译成“维尔”则是不太对的。


 导读布朗肖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