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金子 照样发光

出版日期:2016-7-8
ISBN:9787512641672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杨鹏飞
出生时间:1988年3月
出生地:河北邢台
现居地:河北邢台
个人爱好:写作、听广播、看书和电影
座右铭: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却不可磨灭一个人的意志,只要战胜自己,就会赢得精彩!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1
·何为信仰/ 3
·信仰的内涵/ 7
·中外信仰对比/ 13
·作为一名当今的青年(80—90年代中后期),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精神信仰,
追求独特的人生/ 22
第一章/ 47
我们当今青年亟须弘扬的精神之
——团队精神
·集体的力量/ 49
·什么是优秀的团队/ 68
·团队精神为什么重要/ 76
·狼的合作/ 83
·团队精神需要从小培养/ 87
第二章/ 93
我们当今青年亟须弘扬的精神之
——侠义精神
·何谓侠义精神/ 95
·侠义精神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101
·武侠小说及影视剧中的“侠义”
与当今社会的“侠义”/ 109
·怎样培养现代“侠义”精神/ 115
·我们当今青年应该
学习哪些现代“侠义”行为/ 127
第三章/ 131
我们当今青年亟须弘扬的精神之
——节俭精神
·节俭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133
·人人都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37
·节俭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 149
·“富日子穷过”是有道理的/ 160
·“言传身教”不是培养
节俭意识的最佳途径/ 172
第四章/ 179
我们当今青年亟须弘扬的精神之
——耐苦精神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181
·身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吃苦/ 185
·艰苦奋斗的精神决不能丢弃/ 193
·坚强个性的来源不是生存环境,
而是我们内心的强大/ 207
第五章/ 213
我们当今青年亟须弘扬的精神之
——吃亏精神
·人为什么要勇于“吃亏”/ 215
·“吃亏”是福还是祸/ 227
·勇于“吃亏”是一种大气的人生态度/ 232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
说法源于何处/ 237
·自私是啃噬人们灵魂的“恶魔”/ 241
·后 记/ 247
·参考书目/ 249
前言
一名普通社会青年结合社会现状及自身实际,对当今社会广大青年朋友们发出的理性呼吁……
何为信仰
信仰,百度百科中作出的解释为:信仰成为一个议题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云:“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这句话正是在他被判处死刑之前说的,马上要服毒而尽的苏格拉底想让他的学生们相信,他并不认为他目前的处境是不幸的。他说:“天鹅在感觉自己就快要死了的时候,在这一刻就会最高兴、最有力地歌唱,现在它们是要到神那里去,它们是神的侍从”。“我也认为自己跟天鹅一样是神的侍从,愿意为同一个神奉献一生,同样也从我的主人那里获得强大的先知者的力量,同样也高高兴兴地告别此生。”为信念而生,为信念而死,这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精神!也为我们揭示了信仰的真正内涵,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们作为一名当代的青年,要把信念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动力,为我们自己的事业去拼搏、奋斗!
大多数的人是平凡的,平凡的人总有许多无法实现的愿望,但又不愿在有生之年留下遗憾,于是就会将信念以某种形式寄托出去,寄托给谁?自己什么都没有,又有谁愿意帮助自己?所以只能寄托给神灵,只有神灵是无私的,不要回报的,只有自己心地善良,就会得到神的眷顾,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信仰。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有这种心理,所以这就有了宗教信仰的产生,这也是世界四大宗教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原因,不过区别于信仰政党的“无神”信仰而已,宗教信仰是一种“有神”的信仰,不管是“有神”也好,“无神”也好,只不过都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但确是不能没有的,没有了这种信念,人心就会失衡,现实是残酷的,信仰是有情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精神上的寄托,每天的生活就只知道赚钱养家,所有人都向钱看,赚到钱的皆大欢喜,买豪车、住豪宅,剩下的钱赶快存进银行,生怕被人惦记;赚不到钱的对有钱人恨之入骨,心声恶念,不惜动用非法手段去偷、去抢,最终整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想而知。
从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信仰,如各类氏族首领以某种动植物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物,以此来团结和协调本氏族的内部成员。这说明信仰是一种不分历史发展阶段、种族、肤色、国界的东西,它以一种很玄妙的方式指引着我们,让我们无法抗拒它的伟大力量,就像无限广阔深邃的宇宙,永远无法真正认识它,但却深藏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人们追求“有的”东西,却经常忽视“无的”存在,老子在《道德经·无之为用》一章中讲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的”作用是无限大的,“有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无”是“有”的开始,宇宙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愿意去寻找心灵寄托,或许我们的本性里都有探本求源的成分,就像孩子出生后不久,学会了说话、吃饭、走路,但依然会撅着小嘴,问他或她的父母,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等问题。我们发展到了今天,但世界各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类发展史的关注,这也许就是一种找寻自身起点的过程,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本性流露。
综上所述,信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从古到今一直深入人们的骨髓,人终究会有消失的一天,但信仰不会,信念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绽放,让无数的人不惜用鲜血来捍卫它,是为了让下一代人相信它的存在吗?我认为不是,那是为了捍卫生命。
信仰的内涵
我想,话说到了这一步,青年朋友们应该都初步了解了信仰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些信仰是值得被我们所尊重和提倡的?哪些信仰是应该被我们所摈弃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从孩童时代就开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自己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良好的自我教育是成功的最佳途径,因为自己的思想是受自己的大脑控制的,再被人苦口婆心、没完没了地教育,我们自己不去用脑思考,不去“每日三省吾身”,终究是不会有大的成就的。
良好的信仰可以激起人心底里那种奋发图强的欲望,就像往身体里注射了某种兴奋剂一般,使人精神振奋,有“上刀山,下火海,宁可碎尸万段也在所不辞”的勇气和决心。如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现有宗教信徒22.2亿人,这个庞大的群体将自己的灵魂奉献给了心中的“上帝”,虽然自己从未见过“上帝”,但越是从未见过,就越对自然界怀有一种崇敬感和神秘感,就是在这些感情的驱使下,人们都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因为自然界中有太多用科学知识所不能解释的现象,诸如UFO、百慕大三角洲、古埃及金字塔等等,于是“有神论者”必然通过神的旨意去对它的信奉者传递信息,这就有了宗教的产生,人们希望信仰“上帝”,在自己历经坎坷的时候,能够用上帝的力量去为自己指明前进的方向,让“上帝”去帮助自己重振旗鼓,给予自己战胜一切的信念和力量,达到实现自身理想的最终目的。不得不承认,人的内心都有渴望被承认的欲望,有多少人在生活的忙碌中迷失了自我,最后堕落成阶下囚,难道他们就没有信仰吗?不一定,信仰贵在坚持,如果你内心中没有对信仰的崇敬感,只是人云亦云,看见人家有信仰,自己也去入个教,拜个上帝或佛祖什么的,每天祷告或烧香叩头,这不能说明你有信仰,只能说明你是个信“神”的人,希望“神”来保佑你,而不是将信仰看成是一种隐藏在心底里的力量,在你眼里,信念是虚幻的,是可有可无的,“神”才是存在的,将信仰的概念完全颠倒了。
我再强调一遍,培养信仰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真实,而不是单纯的去寻找某种精神寄托,我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找到的,因为“神”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我们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怎么可能去找到“神”呢?我们当代青年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就要远离那些荒诞怪异的理论思想,明白信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那么消极的信仰又会给人带来什么呢?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让我们讨论一下,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大多数人都懂得的道理,我们在看到信仰的积极作用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作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几乎人人都知道,就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如果按正常的来讲,乌龟是不可能跑赢兔子的,但因为二者具备了不同的信念,却使得乌龟最终战胜了兔子,弱小战胜强大,这样的例子从古到今数不胜数,可这里面更深层次的意义有人认真想过吗?古人云:骄兵必败。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还没有与对方分出胜负的前提下,就妄下断言说自己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好像整个世界都踩在了自己的脚下,只需跺一跺脚便地动山摇、鸟兽皆散,似乎已忘了自己姓甚名谁,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都统统不放在眼里,老子天下第一,谁也别想成为我的对手,殊不知自己的对头却将自己本质看的清清楚楚,早已布置好了天罗地网,就等着自己傻傻地跳进人家给设下的圈套里面,等自己回过神儿来,已经成为人家的囊中之物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我认为,“乌龟”和“兔子”,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信念,一个是“谦虚向上、不急不躁”的信念,一个是“骄傲自大、盲目乐观的信念”。两种信念必然导致两种最终不同的结果。我曾经在一个讲述一群年轻人打篮球的电影中受到了一些启发,我忘记电影的名字叫什么了,记得在这部影片中他们的教练告诉他们:虽然你们和对方队员的实力相差较大,但你们一定要有信心,如果你们失去了信心,那首先从心理上你们就输了整场比赛。我一直记得这句话,这位教练强调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和强者一较高下时,自身的意志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连战胜对手的信念都没有,就是神仙附体,又怎么可能获得胜利?我并没有夸大积极信念的能动作用,我只是想说,在我们面对比我们想象要困难得多的地步时,首先必须要充满信心,才能端正我们的立场,按照准备好的计划措施实施下一步的活动,如果连这个基本的信念都不具备,我们和预想中的成功可能就会失之交臂。
“乌龟”能够战胜“兔子”,靠的不仅仅是信念,还有切合实际的行动,“兔子”输给了“乌龟”,不仅信念上输了,行动上也输了,这就看到了,不同的信念为什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为不同的信念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习惯,不同的行为习惯决定了人的不同命运,本来“兔子”会赢的,但它脑子中始终有一个“骄傲”的信念在驱使着它,指导着它的一举一动。“乌龟”却不一样,在被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它却敢于去尝试,敢于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去面对强大的对手,这难道不是在坚定信念下所显现出的伟大力量吗?而“兔子”看似“强大”,但有着错误的信念为导向,最终败北,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成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笑柄,这一点儿都不奇怪,错误的信念会将人引入歧途,正确的信念会赐予人们力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兔子”即使跑赢了“乌龟”,我想“乌龟”也一样会不紧不慢、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终点为止,它依然是个胜利者,因为“乌龟”在意的不是结果,而是用不甘示弱的信念武装自己,努力去攀登一个又一个超出自己所能承受极限的挑战,而不只将自身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成功,“兔子”却没有这种大智慧,获得很短暂的成功就会沾沾自喜,因为没有信念作为其一生行动的准则,只会沉迷于短暂的成功带来的无限喜悦之中,过不了多久就会自甘堕落,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所以,若要从长远角度来考虑,“乌龟”依然是胜利者,“兔子”依然是失败者。
2001年1月23日震惊全国的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阴影,看看自焚事件中的那几名年轻女孩,有的还未成年就被火焰夺去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想一下都觉得悲愤交加,他们为了效忠心中的那个“神”,付出了极其悲壮的代价。法轮功等邪教分子,宣扬歪理邪说,利用各种手段蛊惑人心,甚至敌视共产党,诋毁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性质恶劣,给中国的国内环境和国际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就是消极落后的、需要摈弃的信仰。
总之,消极的信念带给人的危害是无穷的,会把人的精神意志彻底摧垮,待我们意识清醒的时候,恐怕已悔之晚矣。
中外信仰对比
我本人非常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亚洲上将的一句话:他说民族性即是道德性,我认为非常正确,一个民族的道德素养决定了它的未来去向,一个有良好素养的民族,会受到各国人民的普遍拥戴,自然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持,应了那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名句,但相反的是,一个道德素养低下的民族,会受到来自周边各国的咒骂,使得本民族的各方面发展得到压制和堵塞,就像感冒一样,攀附在鼻腔周围的病菌越来越多,以至于呼吸困难,身体得不到放松,也就没有心情再去做别的事情,如果再不采取及时治疗,便会病入膏肓。道德是有底线的,但这条“底线”在哪儿,好像谁都说不清,一千个中国人就有一千个“底线”,我们好像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有的只是把“助人为乐”的精神写成一个又一个广告语或标语,再或编成各类小故事,把它读给孩子们听。可是有一天,当我们走在大街上,见到一个歹徒在拦路抢劫,我们会冲上前去制止吗?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拿什么来教育好自己的后辈们呢?民族道德性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改变的,需要一次彻头彻尾的精神洗礼,才能解开隐藏在大多数人心中那个打不破的“魔咒”,即口是心非的处世态度。我觉得这是我所结交过的大部分人的通病,总是爱说一套、做一套,谁也猜不透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例如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柏杨先生所描述的:足以证明中国人骨子里的劣根性,这本书的内容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先生在各学校所做的演讲为主,可我觉得现在的中国人依然没有改变多少,因为有些骨子里的东西是难以改变的,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人想去也不愿意去抱有怀疑的态度,要不这本书也不会流传到当今还在热销。
民族的文化决定了民族的性格,这句话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先抛开民族文化不谈,来说说民族性格的影响因素吧。
在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两种不同文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民族,游牧民族主要在草原地带活动,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农耕民族主要在平原地区生活,生产方式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两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容。由于农耕民族日常以看管好农田,保护农作物不遭受破坏为己任,基本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奔波和迁徙,所以这也造成了在农耕民族文化中,人们喜爱追求安逸的性格特点。而游牧民族则正好相反,他们多半喜欢亲近自然,长期居无定所,喜欢四处游荡,崇尚自由无度的生活,经常与草原上各种恶劣气候、飞禽走兽相互战斗,精通骑射,作战经验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刚毅、豪爽、勇猛好斗的个性特征。《狼图腾》中,作者将游牧民族的性格看成是一种“狼性”,将农耕民族的性格看成是一种“羊性”,如宋徽宗——赵佶爱好画工笔画,画起画儿来比起绣女绣的还要柔软,金太宗——完颜晟由此看出了宋朝的“羊性”,在灭掉大辽之后,立即下令金军挥师南下,吓得宋徽宗竟然退了位,让位给其儿子赵恒,即宋钦宗。第二年,金军再度来袭,北宋在两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不战而败的局面。在历史上,农耕民族时常受到游牧民族侵害和掠夺,这也是“狼性”文化和“羊性”文化之间的碰撞,两个民族因在生存环境上的差异性,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并且对各自的民族性格起到了巩固和加剧的作用,个人觉得这就是民族性格为什么由民族文化决定的最大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国外人的信仰,西方文化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恶的,所以要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加以限制和反思,在西方的教堂里,人们在忏悔室中把心灵的东西向“上帝”诉说,把自己内心的丑陋和肮脏的一面统统告诉“上帝”,使苦闷与忧愁得以化解。在那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走进教堂的人,进去之前是愁眉苦脸的,但出来以后却是神情放松的,这就是勇敢面对内心阴暗面的结果,敢于直面丑陋,才会战胜丑陋,越是回避,心灵的枷锁就会越来越紧,让人觉得越憋闷。教堂里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以一种受苦受难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那是人才会有的感觉,人们把“上帝”看成是承载着人世间所有悲痛的化身,在西方的宗教信仰里,神的本质被看成是人,耶稣的死亡就验证了这一点,因为只有人才会死。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孔圣人的话一直流传到今天,虽然现在许多人对这一理论提出了质疑,但几千年来给老一辈中国人带来的影响真的很不好,因为它将“恶”的产生完全归咎于外部因素,无形中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是“恶”就该回避的感觉,“善”与“恶”都是同时存在,即使再善良的人心中也有恶的成分,再恶的人心中也有善良的一面,只是善良的人心中的“善念”多于“恶念”,恶人心中的“恶念”多于“善念”,的确,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跟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能保证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变坏或变好吗?我记得有一段名言警句说得很好:例如,两个朋友,张某找李某借一万块钱,李某借给了张某,但此事脱了一年多,张某都没有还钱,李某出于朋友的情面,没有追究,但有一天,李某发现张某在饭店请一大帮人吃饭,等他们吃完饭后,李某问了一下饭店收款台,张某竟然消费了两万多元,被欺骗的李某气急之下找到张某,让其立即还钱,没想到张某不仅不还还推了李某一把,让其赶快滚蛋,李某终于控制不住,两人于是大打出手,搏斗中,张某意外身亡,李某则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个实例,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一个好人,在某种情况下,没有控制住恶念,做出了冲动的事情,成为阶下囚,这和学习教育有关系吗?例子中的李某只是想要回属于自己的财产,却一气之下成了杀人犯,这和他的本性有关系吗?我是想说,“善”和“恶”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和人的本性、学习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是最大的。
要想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必须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那么怎么来控制呢?只有在自己的心底树立起永恒的信仰,这个信仰可以是来源于某个人或“神”的,用坚强的信念牢牢束缚住潜藏在自己内心世界中的“恶魔”,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被邪恶所控制。试问我们当今的青年,哪一个会克制自己?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否体现出了一个当今青年的风范?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成长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后期,沉浸在改革开放的无限喜悦之中,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似乎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找不到任何的迹象,我们真的能够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任务吗?我总觉得有点儿玄,如果我们不能从内心上真正彻底地来一次洗礼,我们的价值可能永远不会被老一代的前辈们肯定。
曾经听人说过,其实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而是信仰的形式太过繁多,有信佛的、信关公的、信国学大师的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的民族怎么能团结?怎么能不是“一盘散沙”?
刘亚洲上将说:共产党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难道不是出于当时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吗?我们谁都不能否定共产党的伟大功绩,可当下还有多少人信仰共产主义呢?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典型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一名真正的人民领袖,曾被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所崇敬,但当今社会却受到了一些心术不正者的污蔑扭曲,开国领袖都敢污蔑,现在的人还有什么不敢的?除了物质上的享受,感官上的刺激,我们还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吗?每天早上一上班坐在电脑前,打开网页,看看当天的新闻报道,会看到好多丧失人性的报道,如前些年骇人听闻的马加爵宿舍杀人案、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等事件。凡有良知的人都会发出相同的感慨,现今的人们怎么都变得如此浮躁不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反而却变得如此不堪一击?这些问题我们都想过,但很多人都会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会赚钱才是硬道理,其它的都不重要,赚不到钱就是没本事,想改变这些靠你一个普通老百姓能行吗?那简直是做梦!我们很多斗志昂扬的青年在为这个社会鸣不平时,也许都被类似这样的说教所动摇过,我们不值得和这样的人交往,至少不应该深交,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利益是重过一切的,甚至可能会发展到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或利益,不惜去算计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一点儿德性都没有,完全沉浸在拜金主义的庇护下,又怎么能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青年人不能按这种人的思维方式来做事,要坚定自己的立场,树立自己的人生信条,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青年人谁都不能小看自己的能力,要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世界上比金钱珍贵的东西多得多,金钱不是不能去追求,是在衡量能否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上,再去想办法获得,如果没有这道工序,赚来的钱就失去了意义,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也就不会去珍惜,就会任意挥霍,很快又恢复到“一穷二白”的境地,比如,“我爸是李刚”事件,那一句“我爸是李刚”,受到了多少网民的强烈谴责和声讨,还有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事件。在如今的社会里,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从小一切得来的都太容易了,就不知道自我价值到底在哪里,以为自己浑浑噩噩就可以虚度此生,做什么都是一种轻飘飘的心态,就像一张纸一样,薄薄的,没有任何重量感。大家知道,一张纸一旦没有作用,结局只能有两种,即当垃圾扔掉或被遗忘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我不是说所有的“富二代”“官二代”们的坏话,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我个人只是借这些人里面的少数败类来说明问题,怎么才会避免再出现此类的新闻事件,假如这样的人再多一些,对整个社会的舆论压力是巨大的,不知道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再受到伤害,有多少心怀坦荡、正直无私的人士受到无端攻击,有人会说,这是当代教育的问题,应试教育害死人,只重智育不重德育,造成了当今年轻人的自甘堕落。我认为,这不是主要的,在当今的体制下,想要改变教育制度谈何容易,我们就不能自己去改变自己吗?你说这是教育的错,那为什么在同样的教育背景下,还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产生?所以,才会有人说:只有自己认识了自己,才能克服身上的种种弱点,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自我教育的实现,要先从培养健康完善的人格开始,“要做事,先做人”,就是要树立起某种精神信念,这个精神信念要贯穿自己的一生,让它成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达到刻骨铭心的地步,让自己充满仿佛可以去和整个世界相搏杀的力量,永不沉沦,这才是我们青年人踏入正途所要迈出的最关键一步。

作者简介

对于生活在当下社会中的每一名青年朋友来讲,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树立起正确的信念,以自我教育的方式,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个人能力素质,让上一代人看到希望,为下一代人树立榜样。本书重点围绕团队精神、侠义精神、节俭精神、耐苦精神、吃亏精神这五种精神的重要性及实际意义等展开叙述,望广大青年朋友们阅后,能够从中获取信心和力量!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更过的年轻人动力!


 不是金子 照样发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