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规划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560841953
页数:269页

内容概要

  谷海洪,69年生人,1991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致力于城乡规划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应用,寻求在有边界的政策和随性无限的空间之间找到通向公共利益的栈桥,在从事多年的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后重返校园,于2006年获得上海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主持和负责编制过上百项城市规划设计和省部级研究项目。涉及跨省跨区域规划政策研究、流域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风景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其中有多项获省部级优秀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出版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编撰出版了《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手册》等。 目录

书籍目录

总序总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城市群发展1.1.2 区域公共管理的挑战1.2 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1.2.1 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1.2.2 国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1.2.3 尚待研究的问题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 问题的提出1.3.2 研究的意义1.3.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1.3.4 本书框架第2章 城市群区域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2.1 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理论2.1.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2.1.2 中心地理论2.1.3 戈特曼的“大都市带理论”2.2 区域公共经济理论2.2.1 关于公共物品提供的理论2.2.2 地方性公共物品的提供和最优政府规模2.2.3 公共经济理论对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意义2.3 区域治理理论2.3.1 “治理”与区域公共事务管理2.3.2 治理理论的发展与实践2.3.3 治理在区域和地方层面的运用2.3.4 多中心区域治理2.4 概念界定2.4.1 区域与城市2.4.2 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小结第3章 国外区域规划案例借鉴和评述3.1 欧洲空间展望3.1.1 欧洲空间一体化规划的出台3.1.2 认同的规划政策目标3.1.3 制定规划的途径——多层次、多舞台的谈判协商3.1.4 规划实施——多层级体系中治理3.1.5 规划的监控与评价措施3.1.6 ESDP的不足之处3.1.7 对我国区域规划政策的启示3.2 纽约大都市区规划——“第三部门”主导区域规划的范式3.2.1 纽约规划协会(RPA)的发展3.2.2 经验借鉴小结第4章 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现状分析4.1 我国城市群区域规划现状4.1.1 我国城市群区域协调规划的主要引导类型4.1.2 区域规划运行的主要问题和障碍4.2 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系统的演进4.2.1 政策主体的社会多元化4.2.2 政策客体的空间分化4.2.3 政策环境复杂化小结第5章 构建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区域规划政策5.1 城市群区域政策主体结构5.1.1 城市群的多核多中心结构5.1.2 网络社会和网络组织5.1.3 城市群区域规划主体的网络结构5.2 政府间博弈与管理5.2.1 政府间博弈的主要类型5.2.2 博弈对策——层级中政府的经济行动5.2.3 政府之间的管理5.3 政府与企业的委托代理及管理5.3.1 公共事务领域政府与企业的委托代理5.3.2 政府与企业在公共事务领域的管理关系5.4 社会与政府关系及参与机制5.4.1 公众在公共事务领域的基本界定5.4.2 社会与政府之间代理和监督关系5.4.3 公共决策中公众与政府的互动参与机制5.5 建构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5.5.1 网络状主体的区域规划政策特征5.5.2 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区域规划政策小结第6章 参与式的区域规划制定6.1 参与的界定6.1.1 多元的参与6.1.2 规划参与的方式6.2 区域规划参与的主体和目标6.2.1 区域规划政策参与者6.2.2 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参与的目标6.2.3 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参与者6.3 城市群区域规划参与的途径6.3.1 纵向参与——谈判成为城市话语权的表达形式6.3.2 横向(水平)参与6.4 区域规划制定参与的机制设计6.4.1 多层级政府参与的规划制定组织机构——层级与对话6.4.2 规划问题筛选和目标确立——多元社会主体参与6.4.3 规划编制过程——城市的话语权6.4.4 规划选择——利益相关者的权利6.4.5 规划审批(决策与合法化)——超区域政治组织的作用小结第7章 基于委托代理的区域规划合作实施7.1 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7.1.1 合作伙伴关系7.1.2 组建区域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7.2 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政策实施运作机制7.2.1 区域公共服务代理问题的产生和激励机制7.2.2 以城市群地域空间为载体建立政府间的委托代理7.2.3 以社会主体为对象建立政企间的委托代理7.3 区域规划实施的关键领域7.3.1 经济空间发展结构7.3.2 城镇体系和居住人口布局的引导7.3.3 土地空间和自然资源利用7.3.4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整合7.3.5 环境治理和保护小结第8章 多元和动态的区域规划监测评价和监控8.1 基于“3S”平台的政策监测8.1.1 区域规划政策监测8.1.2 区域规划监测指标体系8.1.3 区域规划政策监测组织运行8.2 以“3S”框架开展规划政策评价8.2.1 区域规划政策评价的框架8.2.2 政策评价的标准和方法8.2.3 区域规划政策评价的实施8.3 区域规划政策监控8.3.1 政策监控及其作用8.3.2 区域规划政策监控机制小结第9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规划政策9.1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9.1.1 长三角区域城市发展概况9.1.2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范围演变9.1.3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进程9.2 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机遇与挑战9.2.1 统筹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选择9.2.2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国内外研究9.2.3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政策和空间范围9.2.4 成长中长三角区域规划政策环境9.3 面向网络状主体的长三角区域规划政策9.3.1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政策问题9.3.2 构建网络状的政策主体9.4 长三角区域规划的重点政策领域9.4.1 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9.4.2 政策推行的核心保障——组织领导机制9.4.3 政策监控的关键点小结第10章 结语10.1 主要研究内容10.2 主要研究成果10.3 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

编辑推荐

  城市群是城市集聚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伴随着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其已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呈现出空前活力,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区域性公共事务管理方面,针对城市发展集聚的规律和机制,设计制定出符合城市群发展要求的区域规划政策,以形成和提升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竞争力。《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规划》从城市群的发展形成机制入手,通过解析城市群的空间圈层结构,运用政策分析的工具,针对城市群这一区域空间形态,对其区域规划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控的全过程展开研究。 内容简

作者简介

《基于网络化主体的城市群规划》内容简介:城市群区域已经成为当今城市集聚和发展的主要方式,存在着恶性竞争、自然资源困乏、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问题。区域规划作为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公共政策,需要重点解决区域规划推行中的成员利益缺失、政府一元主导而导致的制约问题。位于不同空间层级上的城市政府、企业和社会构成了城市群区域网络化的政策主体,《基于网络化主体的城市群规划》通过分析城市群区域的空间集聚和治理结构,系统研究了区域规划从制定、实施到评价监控的全过程,提出了城市群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互动的区域规划政策框架;考察了参与式制定、合作协同实施、多元监控等区域规划政策环节;分析了作为案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通过梳理其多中心空间和网络化决策结构,针对性地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规划的重点领域和组织实施保障

图书封面


 基于网络状主体的城市群规划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