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尽头》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 彩虹尽头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36466180
作者:(美)弗诺·文奇
页数:425页

近未来时代的科技指南

科幻小说里最受局限的,是近未来背景的那种。典型情况下,这种故事发生的年代大约在成书年代的二三十年以后。这段时间说短不短,要是作者没有什么惊人的点子凸显未来技术与今日的差异,很难被归入科幻小说;说长不长,读者们多半还能活着看到那个年代,如果时间才过去一半,而作者闪亮的预言已经完全跑偏,那也够尴尬的。在这个最受局限的门类里,文奇显然是大放异彩的那一位。三十多年前的《真名实姓》就极其准确地预言了计算资源的网络化和池化,不考虑人脑与电脑互联的那个构想(文奇在生物技术上的预言似乎总是超前),这简直是当前互联网的再生动不过的文学写照了。在《彩虹尽头》里,文奇再一次展示了他对未来技术应用的预言。相对故事情节本身(主人公在危机中获得新生,典型但缺乏新意的成长小说),这些技术构想让我觉得更有意思。它们大多并未脱离已存在的实验室技术,但在书中则以更加成熟的商业应用模式出现。仅在2006年之后的这五年里,IT服务的发展也已经很好地验证了文奇的设想。实际上,我认为这本书值得所有互联网创业者好好研读。以下对比几项在书中和现实中都存在的技术应用: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的定义是借助图形技术和可视化技术,产生现实中不存在的虚拟影像。在《彩虹尽头》和文奇的另一篇小说《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中,增强现实都处于非常抢眼的位置。书中人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再是肉眼所见的模样,而可以随意地叠加各种各样的虚拟图层,图层可以是真实事物的注解或说明,也可以是真实事物的扭曲和变形。小屋可以化作城堡,自行车可以化作毛驴,送给奶奶的礼物不一定是真实的,而是虚拟的衣物和室内装饰方案。另一方面,碍事的楼板和墙壁还可以隐去,天上和地下的状况都无所遁形。实时生成的标注和标签可以悬浮在每一个可见物体上,并允许用户随时深入,层层剥离出更多的信息。虽然还不像书中写得那么神,目前推出AR服务的公司也很多了,多数应用集中在旅游、展会、商场等场景中,以打广告、提供地点信息、展现商品效果等服务为主。主要由于计算能力和显示设备所限,现在的可视化效果还远达不到逼真的程度,其接受程度也不高,很多时候AR退化为了LBS(基于位置的服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不同的是,它不需要依托真实的物理环境,可以只存在于用户的感觉之中。通过虚拟现实,用户可以将其化身(avator)随时、随地、随意地送达地球上任意一个存在或不存在的角落。相比《真名实姓》中所描绘的纯虚拟环境,《彩虹尽头》里的虚拟现实更进一步,和增强现实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用户可以在半虚拟、半现实的环境中和半虚拟、半现实的同伴聊天、互动、甚至一起从事体育比赛。现在的网游当然可以算作很简陋的虚拟现实,但化身形象和能做的事情都受到游戏的限制。更接近书中概念的大概应是虚拟社区,比如IMVU。在IMVU里,用户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化身的形象,选择各种不同衣物,为自己设计和建立住宅。IMVU还允许人们组成自己的圈子,召开自己的聚会,也提供多种交流方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即时消息、微博等等,化身和化身还可以进行动作交流(拥抱,亲吻等等)。可以设想在感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这种虚拟交流会变得越来越真实。新一代人机界面:四月份推出的谷歌眼镜项目,可以被视为书中隐形眼睛的先声。现实增强和虚拟现实的效果提升都有赖于友好、高效、稳定的人机界面。如果谷歌眼镜能够做到它宣传片里的效果,那就已经非常惊人了。相比起来,网衣的概念更加超前,虽然其较大的体积使得能源模块或处理模块的安放变得容易,但网衣涉及了与人体动作的非常复杂的交互,如何把人体可能的动作设计成一套丰富、无歧义、高识别度的指令集,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Wii之类的东西,和网衣比起来还只是小儿科。搜索:书中的费尔蒙特高中有一门搜索与分析的课程,是几个主人公汇聚的场所。这说明在作者的设定中,熟练地使用搜索引擎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作者没有正面、详细地描述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但大致可以看出,书中年代的网络数据已变得非常复杂,其搜索应该是多重的,可以在网络上的任意位置触发,并伴随一些相应的分析功能。目前只有少数工程师才掌握的数据分析技能,似乎将成为信息爆炸后的主要社会技能。隐私保护与安全:搜索引擎的优化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放在网上的个人隐私变得公开化,不恰当地使用网络服务记录个人信息会把太多隐私透露给不相干的、甚至有恶意的陌生人。这个问题在当前社会其实已经相当严重,有时候网民用它来搜索干女儿的干爹,有时候人贩子则用它来掌握幼儿的行踪。到了书中的时代,它从机制上有很大的改善,人们可以有选择地在网络上屏蔽一些完全私人的信息,甚至自己的生死状况。但保护永远是相对的,只要系统足够复杂,硬件、软件乃至用户本身,都会留下漏洞,这点似乎从未改变。问答:作者没有费心普及411的基本定义,但一望可知它是一个类似114查号台的人工服务平台。比查号台强悍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回答你提出的任何问题。换而言之,如果411没能回答你的问题的话,要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还不存在,要么它受到隐私保护。411类似现在网上的悬赏问答服务,比如谷歌的prizes.org或百度知道等。但比现有服务强悍的地方在于,它的处理是完全自动和实时的,问题会被系统立刻识别、分类并分派给合适的专家进行处理。这需要强大的前期、后期处理功能,涉及语音语义的识别和转换,也需要出色的路由技术。实际上,通过411、搜索引擎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彩虹尽头》的世界已经把世界上一切的信息和知识(现实世界里的、人脑中的和网络中的)整合在了一起。虽然每个人仍然保留着自我意识,但人类社会将有可能在自动化系统的辅助下,去协作完成一些非常复杂的工作。同时,在枝端从事具体工作的那些个人,很多情况下会对工作的整体目的一无所知。书中的大部分复杂工作都建立在这种人机网络的基础上。相比心灵感应什么的,这可以说是一种可实现度最高的万众一脑了。不过,本书似乎又过于突出了分析师(也就是人)在人机网络中的作用,而把机器推到了背景之中。虽然人确实可以对工作任务提出创造性的意见而将其引向意象不到的方向,但在一个人机系统中引入太多分析师显然会降低系统反应的及时性。不为别的,只为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速度太低了。因此,虽然大的工程建设确实可以用到作者所描述的那种协作模式。但如果像在小说高潮阶段那样,用成千上万个分析师进行实时监控,恐怕效果并不见得会好。下面捎带提一下那些不太可能于近期实现的应用(基本都集中在非IT领域):摄心术,即时培训:文奇对生物技术的想象非常大胆,正是这部分给他的小说增加了最大的幻想色彩。这大概相当于把二百年后的现实和二十年后的现实混合在了一起,让读者既能够理解,又感到新奇。不过这些技术在当今真的没有太多现实基础。靶向性治疗,返老还童:同上,不是不可能,只是不见得那么快、那么好。导弹快递:这当然是个很有冲击力的点子,不过更像玩笑。就算人们再怎么宅,能够重复使用的无人机也比导弹更适合送洲际快递吧。

一本不温不火的大作

不像其他看过的科幻小说,场面宏大,内容刺激,这本小说更像是一本现实生活读物,但是这是一本架构在近未来的生活小说。作者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把一个科幻世界搞得跟菜市场一样的平易近人,让读者甚至很容易就忽略掉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很像杜甫的诗,平易近人却又不甘于平凡。

弗诺文奇的《彩虹尽头》的确冗长乏味

这本书的确冗长乏味,但是开头 一段还是吸引人的。后面关于网络精灵公会之间的战斗几十页描述很没劲,不管是想参考魔兽世界之类的工会战斗还是作者另外的设想,读起来并不吸引人,很多点子难以说服人,我看完并不觉得未来的增强现实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裸眼界面怎么可能变成难得一见的场景?最可能的应该是随时可以从各种增强现实场景切换到裸眼场景。而且整个人物设定也没什么说服力,全世界最重要的阴谋原来都是个普通军人家庭成员在折腾。各种增强现实的工会战斗有点莫名其妙。总之,这本书唯一的卖点就是对摄心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构思,作为小说是失败的。弗诺文奇的《彩虹尽头》居然还是雨果奖的获奖作品,这让我对雨果奖的印象大打折扣,看来也跟国内所谓的银河奖差不多。很多得奖靠的人情、名气……而不是对小说点子吸引力、阅读快感的评判,在我看来这是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东西。

三个月 一场科幻的想象力盛宴

这本书看了三个月,基本上是在地铁和公交上看完的。开头的科幻写得有点云里雾里,每次在地铁上翻开这本书,基本上都要往前翻两页复习下之前的读书感觉,但是克服了一堆对于网络科技名词的适应感(或者说对于译者风格的适应)之后,还是逐渐进入了状态。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讲一个天才诗人在经历了阿尔茨海默病,经过高科技治愈后,虽然身体已经恢复到年轻的状态,但整个身体状态其实依然处于老化状态,对新生的科技世界适应非常难以适应,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原有的对于诗歌的敏感度,他为了找回自己原有的才能,而选择和某个人工智能(?)合成的生物(?)合作,差点害死自己的家人,且使世界陷入危机,但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在最后的千钧一发时刻幡然醒悟,拯救了自己的家人,且间接拯救了整个世界的故事。哦,你说幕后BOSS的那只人工智能的兔子?Who knows?抑或它只是人工合成的物体,在冥冥之间拥有了自己的意识,所以才企图依靠自己的高智能影响整个世界吧。鉴于我对于科技展现出来的世界有天然的小违和感,现在是按照我的逻辑整理如下笔记如下:1. 这本书写于2006年。2. 在这场科技站之中,参加的国家主体是 美国/印度/日本/中国,印度工程师又外挂了,瞒过了所有人的耳目,意图影响整个世界。哦,中国呢,在小说最后再一次的,被作为土豪出场,买下了整个大英博物馆和纽约博物馆的所有文字资料。3.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你周遭的环境可以无限制DIY,你可以使自己可以置身荒野,也可以置身沙漠,还可以置身海滨。4. 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每个人都可以活到极致,即使是重病的老人可以重返青春。5. 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被无限制压缩乃至于无,无声短信交流成为主流。6. 如果你觉得自己技能不足,可以在身体内安装任何软件/插件,增加任何功能,感觉像安装了什么语言包就可以明白那种语言啊。。(此处让我想起来《安堂机器人》,虽然是机器人,但可以通过任意下载味觉包以及情感程序来了解这个世界。)但是安装在人类体内的话,当然会产生呕吐等排异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在特殊技能和排异反应之间,你可以自己做出选择。7. 文学/诗歌 是 科技/网络/机械的反义词,这是我们的男主人公郁闷的渊源。文字作为原始而永恒的存在,其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科技时代,文字本身所带来的“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的视觉/听觉美感,带来的对于蓝天阳光的和煦感,带来的草地的清香等等,是冷冰冰的科技无法给予的。所以要永远记住文字/诗歌的力量,不忘初心。8. 控制人类行为和心理是这部书的主旋律,通过广播可以达到控制人类心智的行为。(有点像现在的口水歌什么的,比如说《狐狸叫》,或者《江南style》什么的,广告或者MV响起来的瞬间,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跳舞或者哼歌。。我是不是想多了。)9. 和所有的好莱坞大片一样,家人依然是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10. 图书馆不仅仅可以是建筑,更是可以行走的“物体”。11. 微软在2006年的时候,作为和美国银行一样的存在,是有资质的象征。所以你若是手里有一张微软授权的员工卡神马的。。12. 对于这本书名好奇的童鞋,我可以很诚恳地告诉你:彩虹尽头其实只是一个小区的名字。这个小区居住着被这个世界遗忘的曾经在各个领域都属于重量级的老人,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人被逐渐的遗忘,对于网络/科技的了解还不如一个十岁的孩纸,但是当网络和科技都坍塌的时刻,还是这些拥有真正原始技能的老人们力挺狂澜,挽回了僵局,拯救了整个世界。——(和《环太平洋》的设定非常吻合啊~~是人重要呢?还是新生科技能量重要呢?好莱坞和弗诺·文奇大师已经做出了选择。)13. 作为一个非科幻超级粉,我只能说,作为科幻来说,这本书非常完美,但是作为小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结束得非常突然,难道这是要继续写续集的节奏?14. 最后感谢文奇,给了我一个三个月的科幻之梦,想象力被拓展的感觉,我实在太爱。若能拍成电影就更赞了,效果做出来肯定超赞,那个日本美女,我心里都已经有candidate了。。。

科技发达,文学衰落

这本书我看英文版时,看到60%再也无法卒读,当时给了个三星。近日又搞了个中文版,这次才看出点意思来,把三星改成了四星。当然其中有我的英文阅读能力不够的因素,当时就恁是没搞明白主要情节;现在看了中文版,虽然中文翻译只能讲尚可,有截译漏译的部分,但毕竟全书的主要情节还是靠谱的。即使是这样,看完之后,仍有不少迷团,或者是对作者架构的不满。总的评价,这本书的写作恰与书中罗伯特的命运一样,科技发达,文学衰落。留下了不少从小说技法上来看应属于缺憾的东西。缺憾一:罗伯特的性格转变难以自圆其说。据作者说,罗伯特在得老年痴呆之前是个天才加恶棍,天才表现在与莎士比亚堪比肩的诗才,恶棍表现在会敏锐的找到身边人的弱点再准确的加以伤害。遗憾的是,作者除了类似我前文下结论的语句外,并没有什么形象的文学性的叙事能够让读者产生可信的印象。因此,对于罗伯特如何丧失诗才同时恢复了同情心等,也着墨不多,读来很干巴巴,概念化。试图摆脱科幻小说主人公性格扁平化的套路,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发展,出发点良好,但可惜的,没有完成预设的写作任务。缺憾二:次要人物更加的概念化。最大的失败,罗伯特的媳妇艾丽丝,这个人物受过了十七八次的“临时培训”,承受着极端的工作压力,不遗余力的保护自己的女儿,同时对“老恶棍”罗伯特不乏怜悯,而且承担着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作用。照理是个很有戏的人物,但书中描写几乎是个空白,追随罗伯特的视角,我们只看到一个面目模糊的家庭主妇在家中发呆!此外,罗伯特的儿子鲍勃,孙女米莉,小朋友胡安,特别是老婆莉娜,一个个都抽象而模糊,虽不好说人物的行为和动机都是莫名其妙的,但好象也都太跳跃了,缺乏必要的交待,因而这些人物都象棋子一样站不起来。缺憾三:主要情节架构出现疏漏。可能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情节只是一种用于展现近未来、近奇点网络社会的容器和舞台,后者的展现绮思迭出,妙想不断,是本书最大的卖点,但是基本情节的不周延还是无形中削弱了书的力度。主要不周延,一是兔子的来历和目的,书中有隐约的透露说可能是某种人工智能,也可能有大国背景,但总的来说兔子还是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难道是酝酿续集或是前传?二是阿尔弗雷德的阴谋,这是书中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情节的主线,虽然大体的轮廓有了,但还是语焉不详,显得前不顾头,后不顾尾的,也许这是本小说最大的特点,云里来,雾里去,难道是作者有意为之?三是查理格,这个转校到职高的老师,也是兔子的联络人之一,还是金字塔山的化身巨蜥,这个人物的动机和背景也是寥寥数笔,搞不清怎么回事。四是莉娜,这个一直住在彩虹尽头的老女人,开始我还以为她是兔子!照着书名,彩虹尽头应该藏着最厉害的角色,应该是情节的最终指向,请注意《真名实姓》中最厉害的高手就是个干瘪普通的老太婆!哪里知道翻到最后一页才发现此人就没起什么作用,最后连与罗伯特都没打过照面!

追上世界的人——《彩虹尽头》阅读手记

追上世界的人——《彩虹尽头》阅读手记对那些阅读诗歌的人来说,他是一个诗人;对那些文学研究者来说,他是一个神;而对于他的家人、亲人、爱人而言,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不过,如今,罗伯特·顾,只是一个坐在轮椅上,渐渐恢复起来的老人,他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是不让自己的口水流出来——而第二件事,是追上这个疯狂发展的世界。他曾经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字殿堂里的神祗、一个残忍的兄长和一个不称职的丈夫——抑或父亲,但是眼下,他成了一个坐在高中教室里的老学生,他得学会如何收发短信,学会如何使用网络、界面和许多许多技术。而其中的任何一门课程,他的孙女都远远地走在他的前头。更糟糕的是,他失去了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你要如何评价一个老人?他曾经辉煌,曾经伟大,曾经残忍而又卑劣地伤害自己的亲人,他的天赋是了解那些人,深入那些人的生活,然后用他最擅长的语言来刺伤他们,并从中得到快感。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混蛋。他得重新学习一切,甚至包括怎么做人。世界仿佛一架搭载在电子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上飞奔的疯狂马车,而他迈动两条有关节炎的腿,努力去追上这个世界,追上他的灵感、他的诗歌,和他失去的生活。这是一个关于阴谋的故事,关于兔子和救世主,关于邪恶的计划和神奇的智能……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以那些奇妙的技术为翅膀,那些人们为了我们无法理解的信仰而努力飞翔。这是一个人的故事,关于罗伯特·顾,关于他的家庭和他的新生。我从故事里,读到对技术的痴迷和对技术的恐惧——是的,技术可以控制我们,技术可以摧毁我们,技术可以重塑我们,技术可以改变我们,技术可以带来希望和绝望、梦幻和灾厄、权力和信仰——甚至为罗伯特·顾再造一个灵魂。那么,失去了过去,失去了你的天赋和你为之骄傲的一生,当你从头开始的时候,你还是你自己吗?罗伯特说:是的。而我说:不——但那又何妨?

后赛伯朋克时代

《科幻世界》2003年5月号刊登了一篇连载小说,后来被誉为最成功的连载小说之一,也让许多国内读者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名词:赛伯朋克。这就是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如果你生在21世纪,或许会觉得这篇文章平淡无奇,不就是将网络生活图像化,再加上些好莱坞式的戏剧冲突吗?可是如果当你知道这篇小说写于1987年,那些我们当代人熟悉地不得了的镜头都是他凭空杜撰来的,你还能不为之动容吗?《彩虹尽头》是弗诺·文奇获得2006年雨果奖的长篇小说——在过去,这么快就将雨果奖获奖作品引进入国内是不可想象的,1992年的获奖作品《雪崩》也是今年出版。引进作品提速既说明了出版行业的进步,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这篇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假如把1987年的《真名实姓》看作是文奇对今日生活的预测的话,那么《彩虹尽头》就是他对下一个二十年之后的生活的预测。《彩虹尽头》描绘的是一个技术极度发达的“后赛伯朋克”时代,“朋克”气息已经十分稀薄。从故事开篇,你就会进入一个眼花缭乱的世界:医疗技术大幅提升,可以攻克过去的绝症;人们可以远程交流,用虚拟形象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实景地点;课堂上真人与虚拟人交织,知识可以像安装软件一样录入人脑……对比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二十年,下一个二十年的进步无疑是大幅跳跃的。这种变化就是文奇为之着迷的“技术奇点”,他的这一独特写作方法也被称为“奇点写作”。技术奇点又被翻译作技术奇异点,这个观点认为,未来将要发生一件不可避免的事件: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的接近于无限的进步,使得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从而让社会乃至全人类措手不及。打个比太贴切的比喻,就像是水在蒸发的过程中,由液体变为气体的物质变化的一瞬间所发生的变化。第一个提出“技术奇点”的人是施塔尼斯拉夫·乌拉姆,弗诺·文奇在1993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会议上重申了这个观点,认为超越人类智能的计算器将在50年之内问世,并把这次变化好比200万年以前人类的出现一样重大。受到文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将视线瞄准“技术奇点”,而《彩虹尽头》无疑仍是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作品。作为即将亲历这一历史的人,读一读这篇小说,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严厉的赛伯——关于《彩虹尽头》

第一次听到《彩虹尽头》是在07年雨果奖名单公布的时候,当时看到是文奇的新作,心中除了给作者的喝彩之外,就把对这部小说中文版的期待埋在了脑海之中,文奇小说的英文版从来是啃不动的,默默期待了快两年时间,终于看到了《彩虹尽头》,科幻世界编辑部借机推出了四本文奇的作品那是题外话,刚刚读完《彩虹尽头》,果然不负盛名,膜拜之余我要强烈推荐一下。概括地说,这个书在两个方面都很优秀:【后面匿掉了】

感觉没讲完啊

  感觉没讲完啊这本,又要出个上下篇或者三部曲这样的么?  当然老头子文笔还在,气势却感觉没以前强了

虽有惊心, 但过于松散

虽然勉强看完了,却不如看<三体>和<基地>那么动人心魄. 作者写的未来比较近, 很多都是从现有的科技展望开来, 所以没有什么打动人心的新意.情节上有些地方虽然惊心动魄,但是整体架构却感觉很散, 任意跳过2段看都没事. 过于强调"硬件", 而较少涉及"软件"

对里面的穿戴式设备及其入迷

谷歌眼镜只是第一步,现实里距离实现文奇的设想,起码还得几十年吧。。。话说这里面的可穿戴式设备和无线网络节点跟青河的头戴式输入输出设备也差不多嘛,看来人类发展到极限也就是这样了。范纽文的青河分布器,其实就是微小版的网络节点。

简直就是外国版的小灵通畅游未来

能把未来世界写得跟自家旁边的超市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办到。文奇真是个天才,这本书如果该着未来几十年后看,一定就是本流行小说,我觉得这个世界太真实了。真的好想快点过上小说里的生活简直就是魔法世界。

大爱兔子

被烤猫勾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回忆。寒假里在书店看到,立刻就买了下来。读过到现在也有2个月了,一直都懒得写书评,——可是不写书评,又怎么对得起兔子先生呢?兔子着墨不多,可是一想到这一切一切的闹剧都是兔子一手策划出来的(虽然可怜的兔子也是被大boss利用的),就很兴奋——真是一只神通广大、善良(发现自己被利用后的表现也算善良吧)、有点小坏(兔子居然会试图骗小姑娘和老家伙把大boss的罪证交出来自己研究,幸好小姑娘冰雪聪明哎)、玩世不恭、喜欢作弄人(总想起它留下的胡萝卜怎么都清理不干净,哈哈)的可爱兔子~所以在结局,我一点都不关心老家伙是不是能同时收获温和品性与文学天赋,我只担心兔子会不会“死”了,——还好,虽然兔子没有再出现,可它一定还活着,而且是活蹦乱跳着,哈哈。同时单纯与世故,同时善良与邪恶,自行衍生的虚拟智能就该是如此吧。希望真如烤猫曾经所说,在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这种进化自网络的智能生命。也愿它真如兔子一般~其他,嗯,这本书的点子都挺吸引人的。即时培训(可怜的儿媳妇,唉),游戏公园(我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学校的课程和考试(想起老家伙把车子给拆了,果然人见人恨),网衣(程序漏洞无处不在,我们做验证的还可以继续吃饭,哦哈哈),针对特定目标达到特定效果的生化武器(这个,本书的开场实在是有点……),图书馆书籍电子化(我觉得这个问题最现实,也最让人纠结和心痛)……人物描写,当时读的时候觉得个性不够自然,但现在想来,每个人竟都很鲜活,自以为上帝的脑残大boss,本性善良说话刻薄的老家伙(如xinyu一般mean,呵呵),冰雪聪明活泼善良的小孙女(我总会想起小姑娘被爷爷痛斥的那段,哎,谁年轻时不是这样呢,一提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滔滔不绝兴奋不已显得高傲),那个傻小子(我只能这么称呼他了,傻傻地想和小孙女交朋友)……

一本没有情节的小说

这本小说可谓是闻名已久。深渊上的火和天渊的作者的又一或雨果奖之作,但给我的感觉就是平庸呀平庸。1 情节平庸。甚至都没有完整的情节,估计百分之九十的读者看完后都会问,怎么感觉没讲完呀。我的感觉就是忍受了400多页的无聊还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感觉相当亏。2 点子平庸。刚开始还有点意思,人机模拟,视点之类的技术描写比较细致,但是到四百多页后还是这个点子,不得不说很无趣。这个技术的点子完全可以用一个中篇描述出来。参看作者的中篇《费尔蒙特的流星岁月》。3 文笔平庸。文奇擅长的大场面大尺度描写在这本书里面完全消失不见。另外,问一下雨果奖的评委,这样一篇平庸之作何以能得到代表科幻最高地位的雨果奖?

自投罗网——《彩虹尽头》读后感

那天,听说弗诺·文奇的新书已出,我犹豫了一下,便登陆“幻想商城”去定了一套。回忆起来,我已是多年未曾买书的了。这一次,新书到手,重温久违了的书香,我便喜滋滋的以为,自己又回归了当年的荣耀啊!然而,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不是因为“弗诺·文奇”四字之威,这一读书的荣耀之于我,恐怕仍将遥不可及吧。弗诺·文奇,《真名实姓》的作者,《深渊上火》的作者,仅此,足矣。足以让我从眼前粘稠而迅猛的生活中抬头,放弃等待免费电子版或廉价折旧书等一切借口,而心甘情愿的掏出钱来,于第一时间,招摇的去订阅他的新书。这,已经超越了一种交易,而升华为一种情绪了吧我想。说起对我有此引力的科幻作家,除了弗诺·文奇,还有一个特德·姜。总之,他们的书,我是绝对不肯错过的。言归正传,话说,当新书入手,翻了几翻,先在心中对科幻世界自主风格的版面设计称赞一下,而后我便咧嘴一笑,首先把风头最劲的《彩虹尽头》塞进书包,决定从它读起了。之后的若干天里,陆陆续续的,我随那个姓顾的老人走完了这个故事,而今回首,有些话便已到了咽喉。首先说文字,有人说弗诺·文奇的作品读着累,我同意。文奇的行文跳跃性很大,视角切换频繁,这是一种宏观的把握及娴熟的技艺,作者操作起来得心应手,然而对读者而言,或多或少,可谓一种磨砺了。当然,鉴于故事本身的诱惑,我相信读者们都还撑得住。再说故事,无可否认,文奇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这种才华从他之前的作品中已显露无疑,以至于当我怀着对《真名实姓》那样的期待来读这部新书之后,坦白说,未免又有点失望了。可能是看惯了文奇笔下动辄亿万光年或化身千万神人那样的宏大而奇异的情节,我总觉得这部发生于近未来地球上的《彩虹尽头》,只是讲述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故事,悬念设定相对来说无甚新意,结尾亦在预料之中。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我只能说,我想到了好莱坞大片。而人物方面,据说,我们的主人公顾先生曾经是个混蛋,然而,除了作者不断的旁白式的说明及他在开始的时候对两个孩子耍的手段,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给我的印象,都仅仅是一个可怜的被动的存在,直到最后他与老妻的一段尾戏,才终又触动我的心弦,如《深渊上火》里面的蓝荚一样让我再次体悟到人性的感动。当然,老年人终究是我们大多数读者所陌生的视角,这样的一个人物设定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写到如此境界已属不易了。然而,我个人总情不自禁的带着一点遗憾的情绪想,即使我们的主角仅仅为了提供视角而存在,即使他在灾难降临时无所作为,那么,在他转变性格之前很长的一段空白期里,这个作者口中曾经的混蛋,他完全可以更混蛋一点,才刺激嘛。还有,兔子先生这个特殊人物,窃以为虎头蛇尾略显平淡,一号BOSS瓦茨先生结局处的一句SORRY亦说得我尴尬莫名,这些遗憾,也许是由于我读书不认真,难免有误解的缘故,但我不想藏着掖着,索性一股脑吐出来,观者再作讨论吧。总的来说,无论故事还是人物,跟文奇之前的作品比起来,我觉得,这一篇都仅算是平常中透着亮点,读后给人小小的印象及感动,却难触及更深了。合卷之后我的感受,就像是看了一部好莱坞大片。我之所以反复提及好莱坞大片,因为此乃我的一处伏笔,下面,我话锋一转,说,好莱坞大片的故事也许平庸,人物也许并不丰满,但它之所以为大片,靠的却非故事及人物。人们竞相奔赴好莱坞大片,因为那毫无疑问是一场视觉盛宴。而我们读《彩虹尽头》,最大的看点,乃是其中作者对他所设定的一个新奇的未来世界的那种全面而细致入微的描述,这种描述,处处迸发着科幻独有的万丈光焰,正是《彩虹尽头》值得我们所有科幻爱好者竞相奔赴的原因,这是又一场科幻的盛宴。提到文奇对未来世界,或者说对一个陌生世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我心中立刻涌出一字——网。诚然,文奇的创意构思,即点子,是精巧绝伦的。据说,这位赛博朋克的先驱,本身是一位数学及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于是乎在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专业人士的那种对未来技术尤其是网络应用趋势的天才般的畅想。而文奇的绝招,却不仅于此。他所擅长的,是把他的点子拓展成无数长线,再将这些线纵横交错的编织起来,最后运用其独特的行文,寥寥几句,点到为止,便可把一张气势恢弘的巨网,带着异世界凛冽的寒风,向读者迎面罩去,使读者挣扎其中,不能自已了。举个例子,《深渊上火》中很多笔墨是着于共生体世界的,然而读此文后我们最为之震撼的,仍是作者笔下那个多层宇宙的奇巧及浩瀚。这其中,我觉得,作者的一式妙招便是通过描写寰宇通讯网络,以简单的几个字节去跨越亿万光年的时空,寥寥几句之间便将遥不可及的多个世界联系起来,配合其宏观的把握,此起彼伏的行文环环相扣,最终编织出一张尽现宇宙宏大的巨网网住了读者,顺手便拯救了太空歌剧的光荣。总之,弗诺·文奇真可谓洞察了网络的过去与未来,他不但精于描写网络本身,更可以网络的方式讲述他的故事,赋予其故事本身以网络之特性——严谨,宏大且错综复杂。我觉得,这正是文奇之所以文奇的重要原因吧。弗诺·文奇的产量不高,我读他的书,说来有点惭愧,也只有前面提过的几本而已。此前读了他的书后光顾着感慨,激动了,而今读过《彩虹尽头》,我仔细回味,终于得出上述感悟。不可否认,《彩虹尽头》中关于网络进一步普及后的未来世界的宏观把握及细节描写,同文奇以往的作品一样精彩。那虚拟与现实的交错,稀奇古怪的社团,那成千上万的分析师、关联人及监控半个美国国土安全的当值军官……这一切闪光的亮点及它们所穿成的一张森然巨网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书中的世界极端陌生,却又触手可及。于是我想,所谓未来的现实,正是过去的创意。而创意的展开,比创意本身要困难得多啊。作为一位科幻作家,弗诺·文奇再一次在《彩虹尽头》中精彩的展开了他的创意,结合于一个虽然主流但绝对不愁流行的故事,这份功德,实在难能可贵。我又想,如果用信息量除以字数,弗诺·文奇作品的得值,定是极高的。如此高密度的文字,读起来有些累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即使再苦再累,我亦难抗诱惑,面对文奇精心编织起来的一张张巨网,我势必面露痴笑,义无反顾的投身其中。手头还有《实时放逐》、《为和平而战》及一本短篇集,自投罗网,其乐无穷。20090516

第一次读被人名搞晕了

说实话第一次读,被人名搞晕了,看英文书总是把名字当符号记,从来不看清楚,书读完了还不知道主角的名字怎么读,但是一看书就认得出来。但是我被文奇搞晕了,姓和名交错着用,我看了几十页就看不下去了,再加上对未来信息化的描写,把我搞晕了。第二次从头看,是因为看了这里的评价,决定好好记住名字,应该就好读了,这么多人推荐,应该不会错。雨果奖也不会错啊。果然不然,可以说这是我见过对不久后未来的互联网,未来人类社会信息化描写最真实,最接近现实的一本书了(攻壳太超前了),有时候我都觉得他不是科幻,而是某个大公司对其未来战略发展的构想:一切都信息花,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到处是节点,路由器(中国电信热点?)等等,都很接近现实生活啊。一部很不错的小说,是我继“海伯利安”后看到的又一部非常牛比的小说。基本上可以排一个顺序现代-彩虹尽头-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哈哈,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完全就是未来IT的发展蓝图么!

关于未来

看了很多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幻小说,只有弗诺·文奇的描写最让人折服啊,如果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真正的未来,那就来看《彩虹尽头》意淫一下吧!但其实我想说的是,读了弗诺·文奇几本书之后,发现:1 他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有很执着的爱情观:《深渊上的火》里的蓝荚和绿荚(具体故事想不太起来了);《天渊》里的伊泽尔喜欢的那个女翻译被聚能了,他就用几十年来等她解除聚能,尽管聚能中的那个女人一直在变老;《实时放逐》里的威尔•布莱森也一直都爱着那个早就死了的、被放逐的玛塔;《为和平而战》里的那个老叮当客也一直都想念着几十年前被圆球包裹起来的约会对象,还用她的形象做了一个人工智能吉尔;《彩虹尽头》里的罗伯特尽管在得老年痴呆前就与妻子莉娜离了婚,却在恢复健康之后都还一直思念他的前妻……。不知道作者真的相信世界上有这种爱情存在呢,还是正因为这不存在,所以只好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虚构出来2 他喜欢在故事中设定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深渊上的火》里是爪族的剜刀(尽管剜刀并不完全是个女的);《天渊》里是蜘蛛人维多利亚将军;《实时放逐》、《为和平而战》里是陆黛拉;《彩虹尽头》里是那个爱丽丝·宫

世界变平后的彩虹

如果有机会乘着时光机器到近未来旅行,并且可以带上一本书的话,我会带上《彩虹尽头》,它完全可以拿来当作在新世界的生活指南。可以说这部长篇的所有生活细节都能在现实中找到雏形,文中无处不在,缺一刻都不可的网衣明显是如今个人电脑的全面升级版。随着触屏电脑的上市,我们的双手正在摆脱鼠标和键盘的束缚,而个人终端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就是彻底解放双手,用眼和脑来控制程序,发布命令。因此,网衣这个概念是可实现的。遍布于身边的网络节点则是现代监视探头的接班人,不仅能接受信息,而且能够反馈信息。将现实虚拟化,在现在的网络游戏中已可以看出些端倪。所有这些,都为故事的讲述提供了足够硬的技术支持。这是弗诺·文奇科幻作品的一贯作风。在信息不对称大大削弱,个人信息丰度急剧膨胀的背景下,弗诺·文奇为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东西方情报联盟阿尔弗雷德·布莱恩,甘布克·瓦茨,安达庆子与网络游侠兔子先生的斗智斗勇,另一个就是前著名诗人罗伯特·顾在技术进步条件下获得新生后寻找自我的过程。兔子先生这号角色应该是赛博朋克类科幻中经常露脸的角色,就像《真名实姓》中的邮件人,但兔子先生远没有邮件人有可信度,兔子的行动始终神秘莫测,其背后力量与读者隔离的处理手法,使兔子成了一个唬人的空架子。罗伯特·顾的古怪个性在文中也没找到可靠的依据。他在以前的生活中到底做了什么使他几乎没朋友可交,他的妻子为何如此忌讳她,这些都交待的比较模糊。人物设定的薄弱是此文的软肋,故事却是可圈可点。从投放广告产生选择性攻击到天堂雷区再到即时培训,以及图书馆升级计划、网络公会冲突、吊销源证书攻击,这些奇妙的点子让故事一路精彩不断。表面的绚丽下,此文也不无作者对未来的深思。其一就是信息泛滥对社会领域造成的冲击。信息的开敞使人们不再习惯于记忆,因为所有知识点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链接,链接的可控范围又是全球性的,如何有效获取信息成为基本的生存手段,这种生活方式的生成导致人类文明史上最严重的后果,文艺的萎缩,进一步说是文字功能的弱化。文字仅仅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文字所蕴含的美被抛在了一边。文学课上,老罗伯特一首小诗便让胡安·奥罗斯科感动的无以复加,人们在这个社会过度沉迷于技术带来的视觉快感,最终宏大的图层叠加效果竟没有一首小诗来的有味道,这是对高度信息化的讽刺,文字让罗伯特第一次赢得尊重,但他的诗所发出的声音显得如此微弱,图书馆计划最终没能被阻止。其二,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的身影,并与印——欧联盟、美国并列,甚至猜想神通广大的兔子背后便是中国当局,这些都表露出作者对近未来国际格局的考量。信息的便捷获取使这个世界越来越趋向平面化,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发展中国家,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作者对中国的关注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文本尝试,最低限度的它使我更有兴趣阅读这本书。在文末,情报巨头们并未获知兔子的真实身份,罗伯特·顾则陷入科学与艺术能否同时拥有的疑惑。如此看来,在这个平坦世界,依然有许多信息无法链接到答案,世界变平后的彩虹也并不是像我们认为的那样近。

科幻作品的好坏标准

我对科幻作品做评价的好坏标准很多,其中一项就是作品构建的那个“世界”能否让人相信它一定会发生。这一标准是我在看《真名实姓》后新增的:)按此标准,《彩虹尽头》现在是top1。

阿尔茨海默病的枪稿

这是一本很絮叨的小说。这是一本侮辱读者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小说。这是一本严谨有余却毫无光彩的小说。这是一本枪手写的小说。且不提“米莉帮的诞生”一章有多么絮叨多么让人不耐烦多么骗稿费,单就“穿戴”所做的各种竭力使其自然、实质上却做作到不行的描述——即是“穿戴”的各种效果、功能、扩展插件、实际应用——也是毫无必要的!读者会凭简单的推理联想知道这一切,接受这一切。实际上,穿戴和插管的区别仅仅是插不插管而已。至于心灵控制,是的很强大,但它在全书后半部分,而前半部分已经耗尽了我所有的耐心,我不想看了。这本小说我给2星。如果最低评价是0星的话我会给1星,仅为了这两个设定的“严谨态度”而非设定本身。

不想去的未来--《彩虹尽头》读后感

好几年前,某次跟她爹一起去看朋友。需要坐一段轻轨,轻轨列车开过一片组屋时,原本透明的车窗玻璃忽然变蒙了。我惊讶地说:玻璃怎么突然变蒙了?她爹说:因为经过组屋,太近了,玻璃变蒙为了保护居民的隐私。我说:这不是科幻小说里的事情么?她爹说:说明你看的科幻小说太旧了。受此激励,我一直努力在看科幻小说。有些小说里讲的事情,也许我们这一生是看不到的,比如虫族/三体人入侵,太空舰队组建。但也没准。有些事情,则非常非常有可能。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今天的《联合早报》有一篇文章,认真探讨无人驾驶汽车出了车祸该如何分责。我也常常开玩笑说以后可能会去月球火星什么的地方探望外孙。适应不同的重力就像适应不同的语言文化。世界变化快啊。我妈曾说,从前她觉得自己老来肯定跟得上形势,“因为我识字啊。你外婆不识字,不懂普通话,老了连电视也看不懂。我不会有问题。结果后来出了电脑,电脑这个东西真是难弄。” 其实我妈会在微信朋友圈发文发图,已经强过多数老人家了。由此推测,我老了肯定也不会消停,基本生活技能都有可能应付不了。比如,到时的购物都是线上购物(已经这样了我知道),脑波扫一圈就下单(这个还没有吧嘿嘿嘿);而我,还是习惯去实体店。那时的实体店,要么是非常奢侈的地方,要么就是非常低端的存在,只有老人还去光顾,属于夕阳产业。我现在还习惯用DVD和硬盘做备份,过几年,这个习惯就是古董了,而我,永远不放心把备份做在云端。就像从前的人不放心把钱放进银行。《彩虹尽头》基本上就是讲的同一回事。近未来的生活常态。在不远的未来,医学能够治愈某些类型的老年痴呆症,能够进行各种器官移植,甚至能够“强化技能输入”(Just In Time Training),100个小时掌握一门外语。电脑是穿在身上的,操作电脑得通过很细微的动作。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在不为人察觉的情况下调出网络上的各种信息知识,为你所用。你也可以与人在静默状态下发送短信。你还可以给周围的环境套上你想要的各种幻境,跟换个屏保一样简单,接下去就玩游戏。图书馆里的书都被撕碎,彻底扫描,然后转成电子文档,出现在虚拟幻境。当然所有种种,都有副作用和代价,跟世上古往今来的事情一样。JITT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使人的神经处于强迫状态(比如忽然蹦出一句汉语拼音的句子)。随时上网也意味着随时被黑,给现实世界换屏保打游戏,也分三六九等,有的便宜有的华贵,并且有无数广告。把图书馆的古旧书统统撕碎电子化,是纯粹的发疯。老年痴呆并不是每一例都治得好,就算治好,并不担保从前的才华还会回来。《彩虹尽头》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他从老年痴呆的黑暗深渊回来,发现不但要从头学习怎样使用各种设施设备(熟练使用衣着式电脑叫做"wearing"),要忍受自己的讽刺本性无用武之地,最可怕的是,他那盖世的诗才消失了,他成了自己从前无情讽刺过的平庸之人。而以前被他伤害过的人,听说他恢复理性,自然退避三舍。他只好跟不介意跟他作伴的人(一个中学生,一些过时的学者)来往,心里对他们充满蔑视。罗伯特•顾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主角,这本书里的角色都没有什么让人喜欢的。也不酷。也不可怜。也不可爱。这大概是这书最大的问题吧。其实写不讨人喜欢的、不酷的、不可怜的或不可爱的角色都可以,看你怎么写,底线是你要care你的角色。从《彩虹尽头》里,我觉得作者对自己的角色不同情,没有给他们深度。他们是工具,是他描述未来的工具和载体。描述未来,才是作者真正感兴趣的。至于那个开篇时丢出来的大阴谋,纯粹是为了推动情节,而且常常缺席很久,几乎让人忘了人类正处在灾难边缘。因为角色不动人,《彩虹》里的未来,有一种让人沮丧的灰暗和沉闷。技术上的细节很用心,很多都有可行性或正在实现,可是不知怎的,看着一点也不让人兴奋。一个不想去的未来。而别的书里,比如阿西莫夫的未来,银河系充满战乱和毁灭,我还是想去。连不太精彩的《垂暮之战》,它的未来也是不错的,虽然我可能活不过第一场战斗。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终于失去耐心,耐心一旦失去,一切就都不可忍,匆匆翻过后面的部分,看了一下结局(结局也蛮俗套的)。沮丧地跟这本书告别。

不写论文的计算机教授写的future foreseeing

文奇教授终于把自己的思维拉回到对近未来的科学技术的想象中去了。(天渊和深渊上的火都定位在远未来,里头的科学技术描写都是操纵大规模物体的,比如星球,飞船。。。)是不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年龄,所以希望想象一下他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的技术进展?正如彩虹尽头的主角Robert Gu一样:文奇是不是也希望自己能别冷冻起来,从而能够看到数十年之后的技术发展?文奇是不是也想Robert一样,是一个喜欢操控别人的人文奇在真实生活中跟妻子离婚,他是不是也想Rober一样,期待着妻子能够回来?说完了作者,说说小说:文奇生活在加州的圣地亚哥,加州是美国中国人比较多的地方,而且社会地位较高,财富多。受生活影响,文奇是觉得将来中国人(包括美国的唐人,中国的中国公民,等)会在世界舞台上起重要作用的,从Rainbows end里面出现了那么多华人,华人后裔(Gu family, 室友XinXiang)可以看出来,这在别的美国作家的小说里面是很难看到的。文奇对人机交互的展望:我认为这篇小说里面提到的人机交互设想确实在这个世纪中期之前可以实现文奇以前的几部小说,对人机交互的发展的设想往前太深,如《True Names》, 《为和平而战》中的人机交互直接在思维层次链接,不通过任何人外部的感官,从而与计算机的链接也拓展了人的感官(看看在True Name里面的描写!与卫星连接之后,人感觉自己成了上帝,能够感受到地球上气象的一举一动,我觉得人的脑细胞倒有可能足够处理这么多的信息,但是需要计算机能够直接的把信息同时传输给人几乎所有的脑细胞。。。)在Rainbows end里面,人机交互还是通过人外部感观链接,输入通过人的guesture,输出通过眼睛里面的contact lense,这些技术我觉的都是近期可以实现了,键盘鼠标屏幕确实应该在某个时候退出历史舞台,谁不希望在开车的时候,Google Map就直接重叠在眼中看到的景物上面? 而不需要从手机屏幕里面看,然后再对照我看到的实际景物。既然人机交互是通过人感官进行,就决定了某个瞬间人吸收到的信息还是有限的,而且即使是现代,人是吸收过多的信息了。 电脑真正要做的是尽可能提供最贴切的信息,然后自然的呈现出来。文奇对wireless ad-hoc network的展望从fairmount high school的流星岁月里头就可以看出来文奇对于近年来CS的研究热门adhoc network还是很熟悉的,在rainbow ends里头有更详细的描述,基本的思想是,世界各个地方都洒满了廉价的细小的网络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链接可以让人在任何地方链接上internet,有些地方节点密度小,链接的质量差些。一个人购买了节点之后,可以很方便的在没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建立特定区域的无线网络Programming = Magic?如果Harry Potter的霍格沃茨学校让你去,你去不去?当然去,因为那个学校保证你学习十个小时之后,就能让某个东西飞起来,还能把你载上。。。。。文奇的未来总所有的小东西都有可编程的接口,在你完成编程了之后,你就可以让某个东西飞起来,还能把你载上(好吧,这个东西必须是某个人造的而且确实能飞起来的东西,而不是Potter世界那样任何东西都可以。但是still a magic, right?)

如果文奇不打算出续集,那么这本书真的比较闷

文奇描绘了一个近现在的未来世界,怎么说呢,未来是怎么谁也说不准 ,但文奇描绘的世界非常可能实现,毕竟里面的技术已经有Googleglass作为雏形。问题是在他描绘的世界里,所有技术描写都非常非常无聊(个人感觉),没有新奇的感觉,所说的节点,图层,隐形眼镜,其实就现在技术的超级升级版。就像386升级到I7,如果是现实世界,两者看上去当然是天渊之别,但若用文字写出来,那就真的给不了人切身体会的惊喜了。至于情节上,我觉得文奇多半想出续集吧,不然罗伯特的新天赋完全没法体现、兔子的迷没解开、瓦茨阴谋虽然失败,但还没败露,究竟之后会怎样和兔子斗法,或者再谋划他的无限月读,这些都是个大坑啊。


 彩虹尽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