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用电器

出版日期:2015-2
ISBN:9787564917067
作者:汪民安
页数:209页

内容概要

汪民安,湖北武汉人,1969年生。文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理论、文化研究、现代艺术和文学。著有《罗兰•巴特》、《福柯的界线》、《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等。主编《话语行动译丛》、《先锋译丛》、《思想译丛》,以及辑刊《生产》等。

书籍目录

洗衣机 1
冰箱 27
收音机 55
电视机 77
手机 109
电脑 129
电灯 161
附录 现代家庭的空间生产 185
后记 205

作者简介

《论家用电器》(2015年2月出版)是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文化理论的随笔集。本文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作者以法国思想随笔的文章风格,运用娴熟的理论工具,层层解剖,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使读者获得极大的阅读乐趣。


 论家用电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西闪/文在这个“杂交”的时代,有一种菜叫新派川菜,有一种汉语叫西式汉语。前者的代表是俏江南,后者的典型是汪民安。在《形象工厂》那本书中,汪民安先生把西式汉语玩到了极致。在那里头,他几乎是直接用法语向中国读者喊话。尽管那种腔调,法国人也未必听的懂。喊话一如齐唱,巴特、福柯、拉康、德里达、德勒兹……像集邮一般,汪民安把法兰西的后现代牛人拼贴在一起,向艺术作品的观众投下足以毁掉一切艺术直觉的理论眩晕弹。在我看来,哇噻,什么艺评,呓评才是。在他的新作《论家用电器》中,汪氏风采不减当年。不过,由于这一次他谈论的对象不是高深莫测的现代艺术,而是司空见惯的日常工具,故而让我生出些许本无必要的好奇心,一口气把它读完。坦率地说,较之前作,《论家用电器》读起来不算难受,不时地,还能有些新鲜感。但是就像作者自己所说:“我对机器完全是外行,对机器毫无兴趣,对它们的工作原理一窍不通,我是一个最初级的机器使用者”,书名中的“论”字,显然有名不符实煞有介事之嫌。我个人以为,所谓“论家用电器”,不如改为“吟家用电器”或“家用电器之歌”更恰切。因为在这样一本书里,文学的修辞遍布,论述的逻辑阙如。请看这一句:“家庭要一遍遍地清洗,它以卫生之名展开清洗,而人们有时还以阶级或者种族的名义展开清洗——这种清洗的工具不是水而是屠刀,但是,两种清洗的理由是一致的:都是对病毒的清除从而向纯洁表示敬意。”还有这句,“妇女在揉搓家人的衣服的同时似乎在揉搓家人的身体。因此,她在每件衣服上面都会投资不同的情感经济。”这不是零星的摘取,实际上,整本《论家用电器》都是用这样的“金句”构成:银幕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将观看的能量全部吞噬;电视机是光芒之神,在僵硬的狭小空间里创造出一个小型的喧嚣世界;手机是一个牢靠的铁链,把你牢牢地锁住……那么电脑呢?哦,电脑也是如此,它是一根套住你的绳索。至于冰箱,它是一个“空间性的机器”——我忍不住想问,汪先生可否定义一下什么叫“时间性机器”?假如这些文字是诗,分明不入流。但它们不是诗,而是评论,这就显出了水平。此类玩法,汪民安深得法国当代哲学的精髓。经由这般修辞,恍惚间,所有的家用电器似乎都有了“主体意识”,正在“脱离人的意志而自主地进化”。这是新时代的泛神论,只不过,汪民安心目中的“主神”,名字叫做权力意志。因为“这所有的家电,都有它们的置放秩序。”机器不仅吃人,“机器还吃机器”,这叫权力关系。马克思所谓的异化,在汪民安笔下真的“异化”了。一并的,法国的那些后现代的哲学家们也异化成了萨满。洗衣机“在拼命地述说,在大声地宣讲,在吵闹中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它显然属于没有话语权的劳动阶级。”空调就不同了,它“悬挂于白墙之上并且总是呼应着床铺”,分明是个中产阶级。更厉害的是手机,它已经插入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重要的器官。对它的严重依赖,“加速了人们自身的退化能力”,抑制了人体的“肉体官能”和“行动能力”。一言蔽之,这些人造的机器全都掉转头来,控制或主宰了它们的主人。人类的历史,透过汪民安的论述,基本上成了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特别是以机器为特征的现代文明,在这本书中,就像浸泡在权力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的一具尸体。“所有的食物都是以死尸的形式存在的……要维持一个生命,必须屠杀掉另外的生命。”一如冰箱,剔除了食物的灵魂,让它们长久地保持在死亡的状态。多么振聋发聩的洞见,它穿透时间,足以让180万年前的能人(Homo habilis)放下手中正在打制的石器——那是多可怕的原罪!如果早能明白《论家用电器》的道理,我们这人科人属的灵长目动物,说不定就能摆脱今天这受物宰制的可悲命运,像巴诺布猿那样幸福地生活在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只是我莫名地联想起两个例子。一个是叫飞蚊症的病——患者以为看见的蚊子,其实是自己眼球中的浑浊而已。另一个是在伏尔泰的戏里,四脚着地倒着爬行的卢梭。好玩的是,汪民安并非没有意识到他在论述中隐含的荒谬——一种表面激进,实则保守的态度。这种态度,与工业革命初期怒砸机器的工人别无二致。在《论家用电器》里他是这样写的:“这种姿态,是以一种激进的姿态来最终实现他的保守性。毫无疑问,这其中知识分子居多。”他们对技术和机器常常采取怀疑的态度,对进步也产生怀疑的态度……他们试图捍卫某种人体的有机性,尽管机器“最终会将他们完全吞没,尽管是被最后吞没的。”这里的“他们”,分明包括汪民安本人。在一本格外强调个人经验的书里,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里却用上了第三人称。不过在我看来,以上这段话本身仍然是荒谬的:一,最缺乏有机性的,就是知识分子。二,机器不会吞没他们,教条的理论才会。读完《论家用电器》,我想我以后不会再碰汪民安的东西了。再多的修辞,也掩盖不了他在观念上的保守与单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只是从空间结构功能论述,缺乏时间一翼的精神深度
  •     #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 名字似乎让人联想起《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读起来挺有本雅明的味道,是不折不扣的学术著作,讲的就是家庭空间的变迁。空间概念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领域研究,本书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     视角是独特的,还算有意思。备课材料之一。
  •     好玩
  •     将诸多法国文化理论内化之后试图对日常家用电器做的分析,有德波、德勒兹、鲍德里亚的影子。写得还是挺好的,家用电器与现代人所结域出来的新关系、新范式被梳理得很清晰、恰当。
  •     对于物体的写作,很好!
  •     法式汉语水平显著提高呀~ 有一种被清洗和翻转了的感觉,换个体位去感受这个世界。似乎与法国的哲学有关系,之后会找来本雅明读读。这是很棒的一本书~。
  •     很宅……一开始觉得很治愈,因为觉得言不及义,让我逃离现实又很有趣。后来马上就觉得很现实了= =还是看完了。有些地方已经和目前现实脱节了。总之书很好看,被圈粉了。作者说自己不会开车我觉得很亲切哈哈哈!
  •     一个学术宅男的脑洞,前面两篇冰箱和洗衣机写得较好,搞得我现在洗个衣服都要对我们家洗衣机爱怜一番,觉得他旋转跳跃确很少被关注真是好让人心疼,后面几篇感觉写得就有点水了。还是推荐一下吧
  •     适合买来放床头闲时看,但不可过分深究。作者论述一个物品时,像是拿放大镜在看,这东西是看清楚了,处在放大镜边缘的其他物品却变了形。
  •     行文带一些人类学的痕迹
  •     很特别的书啊。为电器代言。
  •     文化批评、现象学、结构主义的现实运用,有趣
  •     看个几篇还挺有意思,确实有点重复……
  •     真的不喜欢 感觉像是醉酒后胡言乱语偶尔有点新奇的方面 但是还是不喜欢
  •     很有趣的事,这本书是我听播客《迟早更新》的主播推荐的,而本书中写出的收音机的沉默受众以另一种形式重生了。当然这书很有趣。
  •     机器被人生产 变为人的深渊
  •     好像没看出什么意思
  •     有點錢鐘書式的小聰明,功力差了那麼一點。有趣。有點碎片化,茶餘飯後的小品文,讀多易膩。豆瓣評論有意思:表面激進實則保守。喜歡附錄 電燈 洗衣機。
  •     趣味性大于学术性,启发性大于趣味性,而启发性又可衍生学术性……哈哈。
  •     炫技和脑洞的完美结合……
  •     偏重于现象,分析结构,时间显然是切片,否则就是“小史”了。写的挺巧,不深。浅尝辄止。
  •     浅显有趣
  •     电视实现了视觉的民主性。
  •     搞文化研究的人有个特点,对任何事物都可以加以学术的描述与分析,哪怕是扯淡呢。开个玩笑,其实这本书写的还不错的。
  •     #汪民安老师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系列#当家用电器卷入庞大的话语机器时,一方面会使人转变看待世界的方式,感叹真好玩原来还可以这样想,另一方面又会忍不住吐槽汪老师完全以个人经验揣度他人,而且脑洞太大了,不过好在他还有些自知之明…
  •     难以评论。
  •     社会学家都是意淫的高手
  •     看了前两章 想象性的解释像满天飞舞的柳絮 落不到地面上 也飞不到形而上
  •     耳目一新,不过汪老师毕竟是个散文家。。。
  •     最喜欢洗衣机篇。
  •     有意思!
  •     家用电器展示居住空间的现代性 对工业制品的凝视是很温柔的
  •     家用电器是工业化的成果,与人类息息相关在两方面:一是它们是人类的创造,二是它们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本书行文结构也是以这个悖论为基本立足点。个人十分喜欢《收音机》这章,《电视机》、《冰箱》次之,其他略觉欠火候,尤其是《手机》和《电脑》,二者在当今语境下下其内涵和适用场合、功能已被大大拓展,而本书中对二者的论述感觉停留在至少五年前。让我觉得特别温暖的是,每篇文章最后的部分都会回到“人”本身,温情又诗意。《洗衣机》一章的最后写“……在某个妇女一生的某个黑暗阶段,她内心唯一的存在之光,就是早晨起床拎着衣服走出家门来到河边撞见她人互诉衷肠”,《收音机》最后写道“收音机的倾听者,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沉默者”。这些温情的描写,也让读者在理性、思考、启发之余得以会心一笑,也是作者试图上升的共同经验吧。
  •     挺有意思的, 承接的是罗兰·巴特、福柯、波德里亚的路数
  •     不喜欢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更喜欢论证严密的文章。
  •     这是一本老少咸宜家电魔幻系统扯淡论。有助于改善家庭成员关系,创造共享互娱时机,比如我读给我娘听完了整一本啊!
  •     2333
  •     一个下午读完。文化研究的脑洞还是很大的。最后家庭空间政治的小文也值得一读
  •     Funny books ,tiresome day.
  •     从电器视角出发,描绘人与物的关系,尝试得出家庭空间变迁的结论
  •     其实还算有趣啦
  •     并没有体现老师的水平
  •     呵呵呵呵呵呵呵...
  •     独特的文字趣味。/ 2016.12.13 12:20am #贝塔书屋#
  •     太有趣的一本小书
  •     还算有趣的思考。#2016使劲读#081
  •     符合我的想象,但并没有超乎想象。
  •     非常有趣的一本小书,用学术论文的文风去描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最常见到的家用电器。确实对于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其空间意蕴完全没有思考过,读完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昨天在火车上翻了一遍,已经无意义到我懒得写短评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