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童年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201099353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页数:198页页

内容概要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单向街》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本雅明以他的“诗意的思考”方式,他对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精妙的、隐喻式的分析和描述,以及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密切联系,成为最受关注的现代作家之一。

书籍目录

缘起
伟大的作品中总有着某种永不过时的东西,吸引着人们一遍遍重读,而文学,则“是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巴乌斯托夫斯基)。越是成长,越会选择百读不厌的名家名作收藏。
这套书所选作品,遴选了欧洲近现代文学大家的代表性作品,代表着那个不可复制的时代中最精华的人类精神。
从这些书里,你会看到何谓智慧、才华、热情、良知……
大师们的生花妙笔,让我们在用优美流畅的句子构筑起来的精神花园里悠游,不知时光流逝。
你可以随着文字里走进遥远的国度,鸟瞰辽阔的世界,领略异域风情,沐浴文明之光,结识不同时代的文化名人;
你可以滋养纯真的人性、高雅的情趣、广博的见识,与优美相遇,令心灵升华。
翻开这套书,理解何谓真善美的生活。
跟随大师,成为一个纯粹的精神贵族。

译者序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德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作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
他一生历经坎坷,去世后却声名鹊起。代表著作有《单行道》《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德国悲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柏林童年》等。
本雅明的身份可谓变幻无常,他既是诗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既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学家,又是献身政治的游荡者。
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巴黎,他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
他永远没有家园,没有祖国,甚至没有正式的职业。
作为一个文人,学术界不承认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所写的一切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东西!
本雅明个性独特而又怪异,他可以在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上一百行字。他思维敏捷,却行为笨拙。
本雅明在40岁时回首往事,写下这本《柏林记事》。但这部篇幅不长的回忆录并不是传统的自传体,而是描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所认识的柏林,是一本独特的以空间为线索展开的回忆文体。
本雅明声称,他多年来就想在地图上标示自己生活的轨迹。这部作品是以本雅明3岁时由保姆带领上街开始认识柏林写起,顺序描述了居住区、广场、公园、游乐场所、学校、剧场以及本雅明后来参加的“青年运动”的聚会地点、与朋友聚会的咖啡馆等,并记述了自己在这些空间的体验。
对于这种写法,本雅明做了说明。他认为,回忆的意识流绝不会按照时间的流程回溯。
因此,本雅明说:“回忆不应该采用叙事的方式,更不能采用记录报道的方式,而应该采用最严格的史诗的(epic)和狂诗的(rhapsodic)方式”。
“回忆录,即便充分展开,也并不总是等同于自传。这些回忆确实不是自传,即使我在这里仅仅是谈在柏林的岁月。因为自传必须涉及时间,涉及前后关联,构成生活的连续流程。而我在这里谈论的是空间、片刻和片断。”

关于《柏林纪事》,就如同王璞先生的解读:
在柏林,他看到的是动物园、各种楼堂馆所、青年团会场、妓院,通往学校的道路、墓地、咖啡馆、网球场、大礼堂……这都不奇怪,令人惊异的是现实中的这一切都被当作浮光掠影,成为一场场梦的点缀。中间穿插着书里面的冒险故事。这样,城市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背景,那些街道、长廊和房屋变成了通向这个迷宫的信道和标志。
……这些信道在生活最不同的阶段总是把我们引向朋友、叛徒、爱人、学生或老师那儿。
换句话说,柏林无论在他童年记忆中,还是在他的想象中,都带着迷宫的性质。可以供他在里面幻想和迷失。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独特美好的记忆,本雅明那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特性,使他笔下的童年别具趣味。
本雅明于1892年7月15日在德国柏林出生。他的家境优越,父亲是德裔犹太人,做古董生意。本雅明在青少年时期主要在恺撒•弗里德里希学校接受教育。1912年他进入弗赖堡大学。
本雅明的学习方法很独特,他涉猎群书,但从来不参加学校的考试。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活跃分子,曾担任过柏林自由学生会主席,从事“青年文化运动”。1916年本雅明进入慕尼黑大学,但其学习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以自学为主。
1919年,本雅明以《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为题写就的论文通过了伯尔尼大学评审,从而获得博士学位。
遗憾的是,他向海德堡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授资格却未能成功,他的教授职位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学批为“如一片泥淖,令人不知所云”。
不过颇具讽刺的是,这一论文,后来却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从1925年开始,本雅明流亡巴黎,以卖文为生。
1926年,他访问了莫斯科。在这期间,他修订了《追忆逝水年华》的译稿,并为《文学世界》撰写书稿。
1928年至1933年,本雅明在柏林和法兰克福担任记者,同时也从事撰稿工作。
从1933年3月中旬起,因为希特勒的上台,本雅明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亡生涯。他先后去过巴黎、西班牙、丹麦、意大利等地,在这期间他完成了关于波德莱尔、卡夫卡的重要著作。
1940年9月26日,为了躲避盖世太保的迫害,本雅明在法西边境自杀身亡,结束了其短暂而又坎坷的一生。
正如有人所说,暖味是本雅明的特牲之一。无论是他的身份、职业,还是他的著述和信仰,都是难以确定和分类的。
本雅明以他的博学、才华和敏锐细腻的融会,为自己的作品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柏林童年》正是本雅明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
需要指出的是,《柏林童年》基森版与最后稿在内容上有着明显不同,但它们都是本雅明本人亲自整理出来的,在此,将这两稿一并译出。

作者简介

本书是德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本雅明重新审视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散文集。1900年前后,作者经历的柏林都市生活景象,那天马行空般的记忆碎片,插图般美丽的画面感,如散落一地的珍珠,在暗夜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西方评论家将其誉为“我们时代最优美的散文创作之一”。


 柏林童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乔纳森热衷打假的乔帮主,您怎么看这个译本和王涌译本的高度重合度?巧合吗?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81705/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汉译汉吧。
  •     翻译佶屈聱牙,加上本雅明本身文字跳跃,读得相当不顺,希望能读到好译本;不过二手文字的想像空间仍十分广阔,在那些碎片式的静物描述里,凝固着童年的美好时光,蝴蝶、电话、木马、袜子……无不是移情的对象,不无几分普鲁斯特味道,回忆的意识流构筑了存在与不存在的「柏林」迷宫,也是他流亡岁月里的精神支柱。
  •     请认准天津人民出版社,这是一个垃圾出版社。
  •     欺负我们这些不懂原文的读者。。可是看过本雅明其他作品之后也能感受到翻译实在太差了,出版社请有道和谷歌两位译者翻译的吧,全然毁掉本雅明行文那种细碎而连续的美感
  •     翻譯得好無聊。
  •     真不想标记读的是这个版本。看封面觉得恶心,多看一眼发现作者是本雅明于是翻开;翻译如渣,但背后的思想俘获人心。手贱买回来,忍着读完,现在想扔。所以,评分是对译者和无良出版社还是对著作本身?求出版社别再糟蹋好书。
  •     抱歉,我看不懂这本书,毕竟哲学家的思维让我这平凡人难以理解,
  •     只能说翻译的不好会毁掉一本书 翻得支离破碎 看的让人无聊 或许其他译本更好
  •     可爱的灵魂♡
  •     我真的被这种译文的“相似度”震惊了!请对比王涌译本!我只是粗粗看了卓越提供的试读页数,所有的脚注,括号内的原文,基本都是从王译本“改写”而来!WTF!这种改写式的文本,真的可以给电子狗侦探的“重合度”检测程序更新提供源源不尽的灵感,天人社和译者你们的节操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