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满天飞的日子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7-1
ISBN:9787540731298
作者:雪原
页数:296页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堕落的假期
第二章 晃晃悠悠的上学期
第三章 迷茫中蜕变
第四章 晚到的真正高三生活
第五章 心归佛门,只读我的圣贤书
第六章 高考,老子来了
第七章 故事的结局

作者简介

《分数满天飞的日子》小说讲述了那段幼稚与成熟交融,自信与盲目结伴,友情与爱情混淆,堕落与上进共存,快乐与忧郁掺杂,玩世不恭与信守原则合一的高三青春生活。


 分数满天飞的日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高考故事: 凄楚而忧伤的少年之心 殷 实 说实话,在翻阅一本你并不打算信任的读物,而又发现它其实可以一直让你读下去的时候,你会为自己奇怪的偏见和先入为主而自责的,这是其一。其二,当你在阅读了那么多出自成人之手的并非成熟的作品以后,猛然间看到一部尚不能算是成人手笔,但却已经写得相当老道的作品时,你最好还是不要有太多的惊讶或意外。以上都是我在读《分数满天飞的日子》时想到的。同时,这本书还让我清醒地意识到,有时候当我们忧心于某些时弊而忙于就事论事地大加讨伐时,并不意识到那些时弊与我们社会文化整体性结构的密切并联,而当我们立足于一个又一个棘手的所谓现实问题并心烦气躁地试图解决时,我们一般很难意识到我们(“处理者”)与“问题”间的同谋关系。譬如教育思想和具体实践中的所谓“危机”之类。现在全社会似乎都已经知道了素质教育实施之迫切性,但一般也都认为问题只是出在教育机器,也就是办学、施教、教材编纂及教育政策方面。事实却是,我们全社会的功利主义主义现实,几乎使应试教育、分数定乾坤的填鸭式教学(或曰知识型教育)根本无从改变。过去学而优则仕,现在学而优则货币,生存哲学、实用哲学主导下的教育现实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场劫难和苦熬,而使这一现实强大到牢不可破的力量中,就包含着每年数百万考生和人数数倍于考生数目的家长的坚定支持。想一想吧,一个未成年人在与世界最初相遇,认知世界并最有可能与之建立亲和关系的十余年中,竟然多半是在迫不得已而学习的荒诞境地中度过,当经年累月的寒窗苦读,只不过为了考取学分非什么知识的积累、智慧的增长时,他对生活、对世界所感受到的欣喜和热爱多一点呢,还是厌恶更多? 《分数满天飞的日子》这本书的第一页的第一句话是:“在一个又一个夜里,我幻想着未来,每次都是怀着远大的抱负入睡。可早上醒来又匆匆拿起书本跑进教室浪费时间”。而在倒数第三页,则写着另外一句话:“考试真的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你缺乏这种能力,那无论你怎么刻苦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高考需要的就是考试这种能力,并不是懂得学习。”如果说,前一句话还透出些许茫然的话,后者则好像是有那么点“彻悟”了。但无论哪一句话,其实都让人读来不是滋味。一个青春少年在事关前途命运的残酷拼杀中被催熟了一点,这是不自然的成长中一个新的环节,这种成熟里散发着不应有疲惫、过于提前的感伤和更多的茫然。我想把这本书和另外一本中国读者也许所知不多的书做一点比较。那是出自一个正处在一生中最多变化的时期少女之手的罕有文献,并且也是关于“苦熬”的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位于阿姆斯特丹父亲工厂后面的一所阁楼里,安妮•弗兰克与另外7个人藏匿了两年,为躲避纳粹的搜捕。其间,她以日记描绘避难所中的一切:所有成员的性格、缺点与美德,她的乐趣、她的初恋和她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当两年之后这些藏匿者终未逃脱厄运而被法西斯分子搜捕到以后,该日记被亲友从他们的藏匿处发现。最令人惊讶的是,少女弗兰克在担惊受怕的日子里所写下的日记中,竟然没有任何的阴郁悲凉或生命低调,甚至没有痛苦与恐惧。她细察人际关系间的本质,体味自己初爱的盲动及理智。更为重要的是,她似乎根本不知绝望和沮丧为何物:“在所有理想都被打碎和摧毁的时候,在人们表现出他们最丑恶的一面,不知道是不是信仰真理、正义和上帝时,我们年轻人要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我抬头仰望天国,我想一切都会被改正,这种残酷将结束,和平与宁静将重新降临。” 我并不认为一个中国少年必然绝对地缺乏自我意识,或少有对爱、幻想和未来的信心。事实上,《分数满天飞的日子》里的少年雪原所表现出的冷静、自律和非凡毅力,以及他和高考同伴们之间纯净的情谊,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但我想说的是,可能有一种决定人心灵样式与世界观的隐秘力量,在一个人还远未成年时就在起作用了,而每一块土地、每一种文化中所蕴含的这些力量都是差别极大的。否则我们不会看到一个已成为纳粹刀下之鬼的犹太少女在躲避战祸时超然的镇静、自在与信心,也未必能知晓一位承受可怕压力与负担的中国高考学生的孤苦无助、临近崩溃的凄凉境地,以及他们的父母的诚惶诚恐、小心翼翼与痛苦期望——雪原在《分数满天飞的日子》里虽未着意控告这些,但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从校方对应高考的各种措施——强化班、模拟考试,同学之间的角逐竞争——课外补习班、家教,到父母贯穿全程的良苦用心——创造学习环境、考试其间专车接送、午休包租宾馆房间……这悲壮的、令人起敬而又深感不安的一切中,实在是太多了残酷氛围而非生活的自然常态。常听人说起中国学生即使在西方学校也是成绩优异,又不断从媒介或专业研究者那里知道,独立的、创造性思维与习惯是中国学生最为缺少的。这些隐含着相互对立的评价的消息,并不引起我们的什么警觉,就实际的情况而言,应试教育仍然是不可撼动的中国国情,我们只能眼睁睁地让自己的孩子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学习之路。 最后的几句题外话是,像《分数满天飞的日子》的作者这样一些孩子,当他们披荆崭棘地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显然已经有些精疲力竭的他们其实还面临着更大的磨难:毕业和在一个各种类型的劳动力都已明显过剩的社会中择业,并且还面临真正的人生。如果在相对有利于自我发现与成长的大学校园里,他们的心灵能得到些许憩息和恢复的话,希望他们不要把高考之役的结束看作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开始。书中的主人公雪原在精神高度紧张的高考冲刺中,曾借助于Pinkfoyd的《The wall》而摆脱心中的孤独和压力,而这愤怒喧嚣的音乐其实正涉及到对反人性的教育体制、大学体制的深恶痛绝。由此可知,看似学会了低头妥协的雪原们,心中并非不存在反叛的冲动和挣扎,他们只是不听任其发作罢了,他们已拥有足够的理性而使自己免于为情绪化力量付出代价。此外,书中坦然披露的学生间恋情问题,亦使我们有机会摆脱“大人”成见而体会到生命天然美好的“早期”风景:时光是不会被恋爱“耽误”的。也许正是由于同学少年间纯洁美好的初恋,才给他们可怕而不幸的高中生涯投下了唯一一缕阳光——书中写高考当日,“一位考生在考场杀敌,一位还没有体会过高三味道的女孩在雍和宫烧香,保佑这位考生顺利,她眼睛被熏得生疼,流出了眼泪”。如此极富感染力的一幕,恐怕是心憔神悴的父母所没有料到的,但这是多么清纯高尚而又合乎人性啊。
  •     如题,这句话身同感受男主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方式还算喜欢,不暧昧,分明。今天用了一个上午看完了这本书就像《友子漫长的一夜》和我那么的相似诶!!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发奋学习吧T_T
  •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参加了作者在北京的签售会(也就是刚刚出版的时候)。那时候我刚念高中。读完了以后,十分迷茫,因为这本书里描写的生活和我实际的高中生活有很大差异——中学的时候,我没什么想法,高考很顺利,友情很简单,没有网友,没有“早恋”(这个词好像应该已经进上个时代的博物馆了吧)。我整个高三都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不是很了解人在压力下能够产生的各种想法,也不是了解一个人应该如何坦然面对“不是最满意”的后果,也没有谈恋爱时会产生的各种迷茫。第二次读这本书是本科时代,似乎有点开窍了。第三次读这本书,是毕业后有过一段非常痛苦失意的时间。在各种不顺遂和压力中,我反复想起这本书。这本书对于我,有一点像“肖申克的救赎”——让我学会承受拒绝、承受孤注一掷的压力与后果、承受不尽如人意、承受对自己的失望、承受自己并不占优势却要决定自己命运的事情、承受在自我和他人之间沟通与信任的失败。以及在人生各方面落败接踵而至的时候,学会在同一时间段承受以上所有压力之和。很羡慕作者,他的体验比我早。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挺有感觉的一本书 很怀念看它的日子 也喜欢作者真情实感地写作~怀念!
  •     初二看的书 他的高三印证了我的初三 而我的高三是不同的。
  •     高三,它指引我前进。
  •     这也不算小说吧?不知道怎么归类。谢谢当时把他介绍给我的婶子。高考的那年,我无数次翻过这本书,不能说是他让我成功度过高考,不过这本书确实给了当时非常迷茫又自怨自艾的我一份勇气。虽然我最后和北邮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过那也算我能得到的,最好的归宿了。
  •     感谢志杭学弟的推荐,可惜上了大学才读这本书,感触没有那么深了
  •     蓓寄来的礼物 我们都在没有经历过高三的时候读过好多遍
  •     初三暑假在海淀新华书店买回程火车上看的书,在一堆“青春疼痛系列”里挖出这本还算“写实”的 现在想想雪原的高三状态真挺让人羡慕的。有短期目标的日子其实最快乐了
  •     高中有快乐,有悲伤,有拼搏,有对梦想的执着,在那个为成绩而努力的年代,为了高考而疯狂的岁月,谁都会经历的生活,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呢?雪原带来的也许没什么新意,可是却最真实,最能突出那个时候的我们最真诚的情感。我们还做不到目空一切,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故事不是说给自己听听听而已的。
  •     因为没看完,所以给三颗星
  •     高中时候 ,一本不错的书! 感觉适合性格坚毅的人……
  •     我十分幸运地在高三来临之际读到了这本书,它将陪我走过这段冗长的时光,给我力量。
  •     小学看的呢还
  •     很久以前看过的。
  •     高中读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本校园小说
  •     初中和同学一起买的一本小说。读过好几遍。那时候憧憬着自己的高三也能这样奋斗。不过等真正高三的时候,我却奋斗不起来了,自作孽,不可活。
  •     高三开始前,我又完整的把它读了一遍。然后,我的高三就这样开始了。
  •     
  •     高二看得高三的故事
  •     那时候,我还没有上高二吧……一次周末抑或假期,回学校,晚上在兴郧书店看的。居然还记得。北邮,呵呵
  •     看这本书的时候才高一 现在已经离高三远去了
  •     高三……
  •     对高中的第一印象,初中时候妈妈买给我的书。都是每天晚上在床上看,然后看完的那段时间里还挺迷恋这本书的,哈哈。好怀念那种纯粹的憧憬啊,都不知道在憧憬什么。
  •     陪我过了两年……
  •     其实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
  •     那段幼稚与成熟交融 自信与盲目结伴 友情与爱情混淆 堕落与上进共存 快乐与忧郁掺杂 玩世不恭与信守原则合一的青春生活 —— 全是Heavy给的 哎 再怎麽触景生情也不能跟这儿潸然泪下吧
  •     高三时候给我动力的书
  •     他被我老师教过
  •     就感觉挺真实的
  •     很写实,很真诚,有些诙谐,有些幽默。分数满天飞的日子,是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或尚在经历的青春。它不完美,也有太多的缺憾,但其中的人和事,始终是最美好和最难以忘记的。
  •     典型的北京高中生的样子 虽说是青春读物 但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受 感谢他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带给我的光
  •     收拾抽屉时才想起曾经有这么一本书陪我走过高三,怀念一下下
  •     一本最为真实贴切描述北京学生高三那年的那些事情的书.
  •     适合高考看
  •     真实的惊心动魄的高考生活
  •     真本书是中考之前买的,算算也十年出头了(暴露年龄),记得当时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而且那时候,这本书的封面和现在的不一样,蓝色的。
  •     好书,封面我的那本是蓝色那个
  •     当时那个还没上高三的小孩,对高三的无限猜测……然后高三时再度,发现找到了很多共鸣……
  •     我真是闲的我 找出十多年前买完没看的书来看 jieguobiaoming nanfangnanhaixiededongxi...xiangdangzilian
  •     谢谢主人
  •     高三时候的写照...混沌沌的混日子...然后发奋...这本书传过大半个班...后来传到别的班去了...有人买了新版...我的是旧版...蓝色封皮的... 我喜欢雪原...阳光和阴暗的双重性格...有自己的理想...知道上进的人...
  •     高二看的。最喜欢里面的一段话:你每天都会在客厅里放一束鲜花,可我却从来都没有闻到过花的清香,直到,你走了很久,花枯萎了很久,我才意识到曾经漂浮在客厅里的温馨...
  •     真实的高三,他活得比我没有遗憾
  •     怀念那段有着同样坚定目标感的日子
  •     初中就读了,中考的时候竟然特能体会雪原高三的状态。高三的时候又拿出来读,依然能给我力量。如果让我回去,我还是愿意选择我那个不怎么样的高中,却有几个特别棒的老师,和一群牛逼的同学。
  •     陪伴了我的高中。。。
  •     分数满天飞的日子
  •     真实
  •     如果那年 没看这本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