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史话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509726617
作者:冯时
页数:227页

章节摘录

  金代赵知微的《重修大明历》也提出了黄赤交角新值,与真值误差为39,它的精度虽不如姚舜辅所定的准确,但仍十分出色。很明显,黄赤交角的测量在宋、金时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元代的郭守敬显然继承了前人的这些成果,他用浑仪测得的黄赤交角精度已经很高,但这似乎并没有他用圭表所测的结果更理想,在此之后,明代的朱载堉运用同样的方法甚至得到了误差仅为10的精确数值。  中国的一整套观测值所显示的精度之高是令人惊叹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误差已小于半度,以后的绝大多数观测误差都在3以下。这些系统而精确的观测数据几乎是通过圭表测影和浑仪两种方法同时得到的,它曾为18世纪天文学家关于所谓黄道倾角易变性的讨论提供了证据。岁差的发现  中国古人计算太阳的视位置是从冬至点开始的,这使他们对于冬至点在星空间位置的测定十分重视。传统的观测方法是测定昏、旦时刻的中星,这样可以容易地推算出夜半时刻的中星位置,并进而根据此时与中星对冲的太阳位置,按照太阳在天空中日行一度的规律,求出冬至点。公元前4世纪,古人运用这种方法观测得到的冬至点在牵牛初度,这个观测结果在汉初的历法中一直在沿用。  ……

内容概要

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学科“古文字学”学科带头人,《考古学报》副主编。

书籍目录

目  录

引 言……………………………………………………………………………………………1
一 天文的传说…………………………………………………………………………………4
二 恒星观测……………………………………………………………………………………16
1.天球坐标…………………………………………………………………………………16
2.天官与星官………………………………………………………………………………22
3.二十八宿的起源与发展…………………………………………………………………27
4.从早期星经到《步天歌》………………………………………………………………35
三 星图巡礼……………………………………………………………………………………41
1.早期星图…………………………………………………………………………………41
2.汉代星图…………………………………………………………………………………47
3.隋唐星图…………………………………………………………………………………52
4.五代两宋星图……………………………………………………………………………56
5.明清星图…………………………………………………………………………………63
四 四象探秘……………………………………………………………………………………68
1.东宫苍龙…………………………………………………………………………………70
2.西宫白虎…………………………………………………………………………………74
3.南宫朱雀…………………………………………………………………………………76
4.北宫玄武…………………………………………………………………………………79
五 天象记录……………………………………………………………………………………85
1.交食………………………………………………………………………………………85
2.日珥、日冕和太阳黑子…………………………………………………………………91
3.彗星………………………………………………………………………………………94
4.流星和流星雨……………………………………………………………………………97
5.变星、新星和超新星……………………………………………………………………100
6.极光………………………………………………………………………………………106
六 太阳运动……………………………………………………………………………………109
1.圭表测影…………………………………………………………………………………109
2.二十四节气………………………………………………………………………………113
3.黄赤交角的测定…………………………………………………………………………115
4.岁差的发现………………………………………………………………………………117
七 精良的古代历法……………………………………………………………………………124
1.甲骨文中的商代历法……………………………………………………………………124
2.三正与古六历……………………………………………………………………………129
3.汉《太初历》的改革……………………………………………………………………133
4.祖冲之的《大明历》……………………………………………………………………136
5.隋唐时期的历法成就……………………………………………………………………139
6.从沈括新术到郭守敬的《授时历》……………………………………………………143
八 五星连珠……………………………………………………………………………………147
1.行星运动…………………………………………………………………………………147
2.会合周期…………………………………………………………………………………150
3.岁星纪年…………………………………………………………………………………153
九 朴素的宇宙学说……………………………………………………………………………157
1.盖天说……………………………………………………………………………………157
2.浑天说……………………………………………………………………………………164
3.宣夜说……………………………………………………………………………………169
十 天文仪器……………………………………………………………………………………172
1.表…………………………………………………………………………………………172
2.计时仪器…………………………………………………………………………………177
3.观测仪器…………………………………………………………………………………183
十一 灵台春秋…………………………………………………………………………………191
十二 天文学的中外交流………………………………………………………………………197
1.中国天文学的早期传播…………………………………………………………………197
2.西方天文学的引进………………………………………………………………………201
十三 少数民族的天文历法……………………………………………………………………207
参考书目…………………………………………………………………………………………217


英文目录暂无英文目录

作者简介

《中国史话·思想学术系列-天文学史话》,本书包括:天文的传说、恒星观测、星图巡礼、天象记录、太阳运动等内容。

图书封面


 天文学史话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西方的天文学是归入科学技术类的,而中国的天文学则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含有更多意识形态的内容。西方的历法是纯太阳历或纯太阴历,而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不仅年要符合太阳的运行规律,而且月要符合其朔望。西方天文学使用的是太阳黄道坐标,主要是觀測恆星的偕日出與偕日沒。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則更多地將注意力投向拱極星,由此建立起一套太陽赤道座標,以及相應的二十八宿體系。並且普遍採用沖日法來觀測恆星。冯时先生的《中国天文考古学》专业性太强了,而这本书比较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2015018 非常不错,讲的是历史但一点也不枯燥
  •     很好,很强大,作者太厉害了,写出这样水平的书。
  •     丰富、严谨、踏实的中国天文学历史专著,关于西方天文学的好书很多,关于中国的却少,这本算一本。
  •     作爲普及讀物,但內容基本是作者其他著作的 提煉
  •     在中国天文知识中,讲解面广,点散,不钻牛角,很好,既适合入门学习,又适合专业。这才是所谓博士名师指路,和初级教师不同。
  •     看過了,說實話,這本書并不好讀。大白話些古代的東西,有些意思還是理論性太強,而圖太少了!古代的天文,必須有大量的圖,才能夠看的清楚的。否則,對現在五行28宿都不清楚的人,豈不是對牛彈琴啊?不過,還是安心看吧,畢竟,參考書太少了。
  •     科普读物
  •     天文学以前接触很少,希望能有所收获。
  •     普及版
  •     物流快 很喜欢的
  •     非常规的天文学史书籍,更多的是作者研究成果的介绍。
  •     内容全面通俗易懂
  •     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本通俗读物
  •     这是碎片时间里慢慢翻过去的一本小册子,里面的文章,有些是已经看过的。写普及读物就应该有这样平实准确的语言。现在是追求精准而非求华藻的时候。而且对阅读某些书籍也是有辅助功效的。眼界不能太狭隘。
  •     不知是专业术语较多,还是我天文知识少,总觉读起来不甚明了,在读过的几本史话中,感觉是最难懂的一本。书倒是可以,纸质一般,字迹清晰。
  •     介绍的很细致,内容很高深,需要仔细研读*
  •     天文与历史的跨界研究,只此一人。从天文研究的角度阐述神话宗教和占卜,别有趣味。
  •     业余爱好者的一本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