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线》书评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
ISBN:SH10067-154
作者:(日)松本清张
页数:173页

老杂志是接近一个时代的最好方法

最近在看松本清张作品集,《点与线》是其中一篇,但是阅读中感觉到翻译的腔调非常80年代,豆瓣上一搜,果然79年就出过单行本。所谓的80年代感觉,就是那时候翻译常常会用一些非常中国式的表达,比如汉堡包叫做夹肉馅饼等等。说起来,80年代的翻译作品水平是最高的,因为还有49年前的欧美留学生,学贯中西的一些学者,而且整个社会的氛围也比较宽松,90年代的书,无论是译作还是新作,简直没法看,翻译的往往也带有金钱时代的急就章的感觉。书的装帧质量,纸质,都有一种暴发户的低俗品味。80年代的书则往往包装很朴素,纸质也偏软,但是给人的感觉很舒服。2000年之后渐渐好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书的品味渐渐回来了。一个人的底色,往往是由他小时候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决定的。我小时候,很奇怪的是,虽然是90年代早中期,但是天天看的全基本是80年代,从79年到86、87年的杂志、画报。什么《儿童文艺》《少年文艺》,所以在同龄人里,对于80年代的了解要多得多。某次在潘家园闲逛,在旧书区翻到不少民国的老杂志,有一本1946年抗战胜利后创刊的机械杂志,有一条简讯,大意为我国首次派出万吨巨轮远赴埃及运载原油,一下子想起来微博上曾有博主拨乱反正,指出民国时期我国自己研制的各式飞机,从直升机、战斗机到客机,有十几种之多,然而这些全部被我们的历史一概无视,似乎我们的历史都是从1949那一年才开始。家里流下来的旧杂志其实是对历史的很好传承,因为书籍往往没有那么贴近生活,报纸保存下来则往往是以剪报的形式,很不完整。而经过历次运动,尤其是破四旧,家里还能留下民国的东西,尤其是书籍杂志这种敏感的东西的很少了。文化传承断裂是必然的。一个鲜活的例子是微博名人“老树画画”,为了编书,在图书馆翻了几年民国的报纸杂志之后,笔下的画自然而然的流出了浓浓的民国风,甚至典型人物也往往是长衫礼帽的打扮,于是在当代完全对于我们的过去不了解的网友中,让人耳目一新,终于脱颖而出。

一个小聪明的推理小说

小日本在推理小说上成就,当然胜过了在逻辑推理方面一向薄弱的中国人,但在英美的大师面前,毫无疑问还是学生角色,即便是松本这个号称大师级的日本推理小说宗师。这本松本的得意之作也不例外,在阿婆、奎因小说中只能占据一个细节地位的不在场证明,成为了《点与线》苦苦追寻的结果。所以说,松本的这部获誉良多的作品只有小聪明,而不具备大智慧。另外,找寻不在场证明的关键在于那些繁琐的火车时间表,印象中西村京太郎是此中高手,但是对于不了解日本火车状况的中国读者来说,完全如同嚼蜡。总之,这是一部平淡无奇的小说。这也是我一直认为日本推理小说不入流的原因之一。

就像在解一道试卷上的算术题!

这本书有些老了,但听说是名篇,就想看看。也许是新时代的故事更加离奇曲折,更注重铺垫。因此这部旧故事看来就显得有些直截了当。为什么说它是在解试卷题呢?因为主犯办事不但精巧,而且非常地做作,结果被细心的主角(当然还有其他人这样想)咬定有鬼。所以主角的破案过程就成了解一道“已知某某,求某某”的复杂算术题,而试卷上的“求某某”是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看还是好看,可惜没留下什么警句。

人物塑造的水平超过了罪案本身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合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每个角色的背景、性格、命运,都是贯穿的,非常合理而且真实。 相比柯南道尔、奎因、克里斯蒂的主人公,松本清张塑造的人物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渺小,也更加不那么神奇。正因为如此才开创了“社会派”,小说本身不过是借推理为载体诉说更多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简单仍不乏吸引力

爸爸的老书,因最近受我影响,哥哥也迷上东野圭吾而找出了这一本古董。越来越喜欢日本悬疑小说的写法,看了这一本才知道,日系风格真的是由来已久了。虽然故事略显简单,被我猜中了结局,但是情节依然很引人入胜。关于日本的地理状况,我真的要好好了解了。

真怀念小时候看过的书啊

那个时候看书真是件单纯的事小说不错,是我初次接触日本侦探小说的思维模式和逻辑和更小的时候看的福尔姆斯感到了很明显的不同当时的感觉,呵呵,挺好玩儿的而且到现在也觉得这本书的故事写的很好是本好小说

头晕目眩的时刻表

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写的挺复杂,可读性还可以,就是那些时刻表,令人头疼,而且读着生厌,其复杂程度接近森村诚一的《高层的死角》,话说那一部分我是直接跳过去的。大概除了他们当地人没人感兴趣吧。小说结尾也用了一点悬念,把一些不确定性留下来。不过不像欧美小说最后留下大悬念那样虐心。能接受。

有日本特色的犯罪背景

好多年前从家里的旧箱子底翻出来这本旧书,当时觉得还挺好看的,今天才知道原来作者是松本清张。这次又装在kindle里重新看了一遍,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悬念设置得多么精妙,多么吊人胃口,也不是警探如何一一拨开遮目的谜云,追踪罪犯心理的依稀轨迹,而竟然是这个犯罪行为依托的背景:日本飞机、火车运行时刻的分秒不差~ 而这桩谋杀的策划人正是利用了多次启程、到达之间的衔接和空隙来制造犯罪机会和布置重重似是而非的不在场证明。看完后不禁感叹,这人也就在日本能得手,换成在天朝,根本连一丢丢的机会都是木有的啊!!坐第一趟京沪高铁的时候他就要对着手表泪奔了啊,那尼?!列车员说本次列车因为途遇大风将预计晚点2小时,哇达西计划好的一切一切都要泡汤了啊,千算万算就是忘了是在中国啊,一切皆有可能呢。。

点、线、网

透过错宗复杂的事情表面,我们到底能看清楚多少事实的真相?我们身处在这纷繁杂乱的世界,究竟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可以值得我们信任?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我们耳朵所听到的,我们的双手所触碰到的,是不是一定都是存在的?每个人是否也有如同我一样的疑惑?是否也曾为了一个解不开的谜辗转难眠?这个世界,究竟是简单,还是复杂?周末,台风“莲花”逼近,风大雨大,这种天气,冲上一杯冰咖啡,一口气读完一个很高明的推理故事,也算得上一件很惬意的事了。松本清张的《点与线》,据说被誉为世界十大推理小说之一,尽管我认为评价有点高,但这本为他带来许多荣誉的小说,确实让我在掩卷之后依然久久回味其中。松本清张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领军人物,推理作品多数通过一宗宗并不特别离奇却又难以解释的案件来反映日本社会的矛盾冲突,来控诉日本统治阶级的罪行,《点与线》也是同样的风格。尽管一开始就猜到凶手可能是谁,却不影响我继续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揭开一层层包裹的谜团。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通常大家所说的最能代表这本书的著名的“四分钟的空白”,而是小说里面那篇凶手长年卧病在床的妻子所写的名叫《数字组成的风景》的散文。由于失去了出门的机会,她在想象里游览各地,她把列车时刻表里列出来的车站站名一一设想成当地的风景。“丰津、崎山、油须原等,乃是九州乡间车站站名。新庄、津谷、余目等,则是东北某地的站名。每逢看到油须原这一站,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树木繁茂的九州南部农村模样;看到余目车站,则又想起荒凉的东北地区的某一小镇。”因此,就在列车时间表里,她“任意浏览,也就随意在日本全国之内,天南地北,四处遨游了”。 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说写推理小说的人,依靠的是编造离奇故事的高超能力,但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是远比不上那些写其他小说的,他们最多只能被称为小说家,文学家的名号是万万不能落在他们的头上的。我想,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是没看过几本推理小说,至少,是没有看过松本清张的小说的。单说能把列车时刻表上面的站名想象成为一个个美丽的风景,将一张时刻表变成一篇引人入胜的散文,这个想象力之丰富,文学功力之深厚,一般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看《点与线》的时候我就在想,或许是因为松本清张本人在看列车时刻表的时候,眼前浮现出各地的美景,而后先写了《数字组成的风景》这么一篇文章,再由此编出一个貌似普通而又令人迷惑的推理故事。松本清张也给这本书起了个好名,点与线,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这个世界上,每个看似独立的人,都有可能因为种种的关系联系到一起,六度理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验证;而每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背后,也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周围的人与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知道什么时候渐渐地连在一起,线条慢慢显现出来,在不经意间,变成一张我们自己解也解不开的网。

名著回味

时刻表轨迹,比较简单,怀旧,社会派开山之作,这应该是所有的关键词了,其实时刻表诡计我更推崇高层的死角,看的更爽,但是时刻表诡计看多了也没啥意思时刻表轨迹,比较简单,怀旧,社会派开山之作,这应该是所有的关键词了,其实时刻表诡计我更推崇高层的死角,看的更爽,但是时刻表诡计看多了也没啥意思

火车时刻表的杀人事件

虽然没有流畅的小说描写,但严谨缜密的推理直叫人佩服,四分钟,奇妙的四分钟啊~~~好难读的,花很长时间才串联起整个案件

拿到这本《点与线》是在半个月前,从寄给我的一大堆旧书里拆出来的,这本书在我脑海中,是这次收的旧书里面分量最重的一本。 因为,它是松本清张最负盛名的一本书。之前只听说出版过,后来再也没有了,只是有台湾版,那本我见过,蛮厚的,价格也很贵。 不过没想到的是,拿到的这本旧书是最薄的,只有173页,只比CD盒子厚一点。 不是吧?我想,一时还以为是缩写本= = 然后一直都米啥时间看,今天早上起床后边吃早饭边看了。 173页的话,我的速度一小时。本来是那么想的,结果看着看着就花了一上午。看完之后,心里只有一个感觉—— 太了不起了!! 了不起啊!!这样的精心策划。 要说松本清张的书,国内的旧书基本都让我给搜刮到了,有的留下了一部分印象,但是我想,这本书应该一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吧。就是说同样很负盛名的《砂器》,读过几个月后现在猛地一想也忘记主要情节了。 薄的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没有废话。 本书主要是根据列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时刻表来渐渐地解谜的,交通工具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也在挖掘西村京太郎),我很喜欢那种很精细很缜密的计划。 这里稍微再说一下松本清张先生写书的特点。 他是社会派的,这样一般不要试图在线索之中自己猜结局,因为社会派需要很多很多世纪的资料来支撑,还有很多很多人情世故,读者只需要感觉那种警官搜寻的心情就已经可以了。 社会派的话,办案的警官通常都是平常人,而且也绝对不是什么坐在屋里靠灰色的脑细胞那么浪漫,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双脚,奔波在全国各地,带着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来调查的,所以每次看都觉得很现实也很感动。 松本先生的话,写过很多很厚的作品,在那些作品之中,我甚至觉得他并不是要写巧妙的办案手法,而是深度挖掘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精神价值,所以一直十分尊敬。 而这本书呢,与那些相比就显得特别紧凑精干,人情世故退居其次,显得更像推理小说吧。 自然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凶手最有可能是谁,这个并不是社会派的强项。 但是,认认真真地看来却丝毫不减兴趣,因为凶手的话很高段——差不多是看了这么多书里面属于A级的凶手,因为毫无破绽——至少不想破脑袋是发现不了那个针尖一样的破绽的。 于是就很紧张,从头到尾看着警探与之的对峙,刚刚进了一步的话,马上又被别的调查给否定了,在面前的石壁总是久攻不破,看起来真是很着急呢。 顺便说一句,我之所以会喜欢推理小说这种似乎不应该是女人喜欢的东西,正是因为那种解谜的刺激感。喜欢那种比拼谁更聪明的感觉。 话说书的结构的话,也正像书中那些列车时刻表,衔接的超级紧密,脑子几乎有点承受不了呢。 最后要说到结局的话,也是十分高明。因为虽然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最有可能是那个人,但是松本先生到最后揭示出来的完全不仅如此,看到之后大吃一惊——原来是这样办的——那样的想法。 当然也有人的心理描写,对人性的描写等,所以并不比别的厚得要命的小说缺乏这方面的深度。 总之我是有觉悟的——每次一读松本清张的小说,保证让我读完后仍然兴奋感概不已——说起来松本先生的小说似乎也没完全都搞到手的样子,或者原版的也可以挑战一下吧——于是激发了精进日文的决心,笑。 嗯,《点与线》,这个书名非常合适,看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脑中突然涌现的灵感渐渐地连在一起,变成一张网,最后直指真相。


 点与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