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殿下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20812454X
作者:(德)托马斯·曼
页数:321页

内容概要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城的一个富商家庭。1901年,以第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而声名显赫,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1909年,《新评论》杂志(Neuen Rundschau)发表了托马斯•曼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海因里希殿下》,在公众中引起极大震动,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国际声望。1929年,因其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曼被誉为“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20世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家”。代表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魔山》、《绿蒂在魏玛》,中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特里斯坦》、《马里奥和魔术师》等。希特勒上台后被迫流亡瑞士、捷克,后至美国。1952年再度迁居瑞士,直至1955年逝世。

书籍目录


障碍
公国
鞋匠欣纳克
于贝拜因博士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天职
伊玛
履行义务
蔷薇灌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延续了《布登勃洛克一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取材于托马斯•曼与妻子卡蒂娅的恋爱故事。小说虚构了一个尚处于封建社会的讲德语的公国,以它正当衰败时,受到来自美国的大资本家施波尔曼的慷慨资助而得以复兴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格林堡公子克劳斯•海因里希从出生到完婚的生活经历,海因里希殿下身为显贵,却深陷苦闷、厌恶、无奈和宫廷衰弱的困境,直到遇到施波尔曼之女伊玛小姐而获得幸福,小说用散文化的笔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德国的早期现代生活和社会图景。
【导读】
#格林堡的处境#
小说故事发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个虚构的讲德语的公国。虽有特鲁默豪夫大臣、克里彭罗伊特博士和克诺贝尔斯多夫等人的辅佐,然经济衰退和债台高筑依然困扰着公国。经济停滞不前,矿藏枯竭,铁路无利可图,大学风气闭塞,来自有疗效的迪特林敦泉的收益日渐减少,遍布公国的古城堡连年失修……古城堡庭院内的蔷薇灌木丛中那些有陈腐味的美丽花朵成了公国破败的象征。
#克劳斯•海因里希的出生#
大公的独生子阿尔布雷希特公子虚弱多病;当时人们估计他不会长寿,所以在六年以后克劳斯•海因里希的出生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欣。可惜的是,克劳斯•海因里希的左手和左臂患萎缩症。小公子的接生侍医扎梅特医生是犹太人,他把公子的萎缩症称作“羊膜发育障碍”。大公的一个顾问回想起一个流传已久的吉卜赛预言:公国将有一位独手公子,他将比双手齐全的公子带给人民更多福祉。
#克劳斯•海因里希的教养#
来自瑞士的家庭女教师负责管教年幼的克劳斯• 海因里希和比他小两岁的妹妹——迪特琳德公主。女教师对学生的管教严格而有效,她不乏体罚行为,时常让学生“悲伤”。公子的全部表情告诉人们:他是完美无缺和聪明高贵的,他经历着被过度保护和远离现实的童年,他和迪特林德的嗜好是“探寻”古城堡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在那里长大的。
以后克劳斯•海因里希在寄宿学校接受教育,陪同公子读书的是一群经过挑选的小同学,当然公子是特别受保护的。上课时老师只让公子发言,让他展示自己的见识。对于他的同学,公子总要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出身,他有年轻贵族固有的娇弱和狂妄的行为,由此他难以与小同学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相反,公子与年轻的代课老师拉乌尔•于贝拜因博士建立起了友好关系。拉乌尔• 于贝拜因博士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他的长相可以用“先天不足”来形容,也就是特别得丑;他是私生子,童年在贫穷生活环境里度过,然而他生有一颗不可遏制的雄心。他在利用一切机会来责难学生,他根本不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公子对待拉乌尔•于贝拜因博士与对待别的老师不一样,他在九年制中学的最后一个学年里,提出要让拉乌尔•于贝拜因博士当他的老师。
在完成了高中毕业考试之后,克劳斯•海因里希想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开始他的成人生活。他上了大学,成为大学生联谊会成员。以后他加入了公国近卫军轻步兵团,成为一名少尉军官,不久他官升至少校。后来他离开军营,到城堡过隐士生活。
#克劳斯•海因里希公子#
大公去世之后,其位自然就轮到了长子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头上。新大公立刻把应酬之类的事推给克劳斯•海因里希,于是授予克劳斯•海因里希“殿下”头衔。克劳斯•海因里希也乐于接受他的“天职”。于是他开始为新的政府大楼建造奠基,慰问和检阅退伍老军人,为各类人士颁奖,出席土地开耕仪式……在所有的节日和纪念日里,他总是与民同庆。他在这种场合里尽他公子的责任,他还及时地轻声叮嘱官员对民众的怨言不要无动于衷,要认真倾听。他甚至提出公子要多与民众见面,他不受呆板的宫廷礼节束缚,也不害怕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出丑。
一天,美国钢铁大王、亿万富翁萨穆埃尔•施波尔曼来公国都城疗养,他是来“泉园”治疗肾痛病的。他在那里生活得极为舒适,在一年时间里他让他十九岁的女儿伊玛、洛温朱尔伯爵夫人、私人医生沃特克鲁斯,还有其他一些人都迁到格林堡大公国来住。施波尔曼出大钱买下了“德尔芬寓所”城堡。
在大公家族周围生活的施波尔曼一行很快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虽然施波尔曼的外表并不显眼,身上穿一件廉价的“颜色难看的双排纽大衣”,其行为更像厌世的艺术收藏家和乐器弹奏者,但是他很合群。他允许人们自由进入他的城堡花园,请人们喝茶,在合适的场合他出手的钱和大公家族的一样多。他的穿着有时像乞丐,有时像策划者。
他的女儿伊玛在大学研究数学,她很喜欢让别人注意自己。洛温朱尔伯爵夫人也因其荒唐的言语而博得一个“放荡的女人”之“美名”。
#克劳斯•海因里希和伊玛•施波尔曼#
克劳斯•海因里希巧妙地布置了一次与伊玛的“偶遇”。伊玛的自信态度和挖苦人的举止引起克劳斯•海因里希的极大兴趣。
克劳斯• 海因里希常找借口到“德尔芬寓所”城堡来与伊玛见面。开始时,伊玛偶尔对克劳斯•海因里希的唐突和自大表示不满,后来发展到伊玛教克劳斯•海因里希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她特别提醒克劳斯• 海因里希对洛温朱尔伯爵夫人要宽容,告诉他洛温朱尔伯爵夫人的怪僻行为源于她创伤经历,原来洛温朱尔伯爵夫人的丈夫对她不忠且残暴。
克劳斯•海因里希公子和伊玛在“德尔芬寓所”城堡一次次会面和共同骑马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伊玛最乐意骑公子的阿拉伯母马到野外赛马,因为骑上这匹马她每次都获胜。他们的罗曼蒂克成了街头报刊的头条。所有的人都认为克劳斯•海因里希和伊玛的郊游是不理智的,是纯粹的作秀。
有一天,国务大臣克诺贝尔斯多夫在一个会议上指出大公国糟糕的经济状况。面对现实,克劳斯•海因里希极为惊异。他开始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像浮士德研究艺术一样研读国民经济学。
以后伊玛注意到了公子那只萎缩的手,她内心斗争着,然而她装作视而不见。
#订婚和结婚#
根据克诺贝尔斯多夫的提议,伊玛将被接到宫廷里来。尽管大公和施波尔曼最终反对这门婚事,大臣们也都认为这门婚姻不匹配,但是伊玛和公子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施波尔曼赠与公国三亿五千万马克,一年后公国的经济得到发展。
小说以盛大婚礼的描述作为结束。象征希望的蔷薇灌木从古城堡陈腐的宫殿移植到“德尔芬寓所”城堡,在那里蔷薇灌木才散发出花香。


 海因里希殿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我希望全世界的作家都能用同一种语言写作
  •     翻译问题真的有那么大吗?我觉得还好 神经质的感觉很到位
  •     一位科普译者不顾自己斤两强行翻译文学作品,在译出了这倒霉玩意儿之后,他居然有自信在上海书展搞首发签售。“石左虎先生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译完了德国文豪托马斯·曼的长篇巨著《海因里希殿下》。”呵呵,您还不如用这“整整一年时间”先学学中文。
  •     翻译不行,鉴于首次推出中译本,给5星。
  •     就是讲这位公子的一生,觉得拍出电影或短小剧来看,估计会不错~有些描写难以想象,真的想象出来会觉得描写的是一个有病的人(其实不是)
  •     看的艰难险阻昏昏欲睡。。。。。。
  •     想看这样的电影。。。。
  •     这本书我真的是拖了好久才读完....个人觉得各种人物啊环境的影射什么的就是很明显的thomas mann的风格;作为对当时风情的了解挺有趣的
  •     写法实在太德国人了,比《布登勃洛克一家》读起来痛苦,写个房间就得把布置一五一十写清楚、写人物的穿着也是各种细节描述、连大公读个书都快要写章节简介了。这样的小说比起作为小说可能更合适作为用来研究那个时代的资料。
  •     我觉得翻译很好,多流畅啊!即使是前期作品,托马斯曼的书仍然很难读,但凡优秀的作家都具备扭曲时间的能力,所以有许多作家的书会让人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比如:卡夫卡,加缪,托马斯曼,相对应的是一些作家的书会让人不停深陷其中,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存在的都有内涵吗?”,也许这本书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描述“存在”吧,存在的形式与内容,内容是精神层面还是生活层面?而最终导向就是好好生活
  •     真的是特别古典的爱情故事,直到最后也没说什么接吻的事儿。故事到最后着实令人感动,这是两人为之奋斗的爱情。
  •     完全看不下去,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弃了,可能是自己看不懂?觉得文学性并不很强,大段大段都是毫无意义的对话,心好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