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教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33326203
作者:巴瑞特 (Timothy Hugh Barrett)
页数:189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历史背景以及初唐道教  在研究唐代道教之前,首先得坦率承认目前我们对道教史的很多方面还很无知。这倒不是因为缺少研究资料,而是缺乏编写道教史的传统。对道教的研究起于二十世纪,兴于二十世纪末期。虽然道教的主要发展阶段已基本厘清,至少对唐以前的道教史的梗概有所了解,但仍然有许多研究需要我们深入进行下去。  一、唐以前道教概况  当今大多数道教学者都认为道教观念以及修炼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只把道教的组织起源追溯到动荡不安的二世纪。在汉末以及紧接着的混乱时期,宗教组织蓬勃兴起。其中一支通过发展壮大,足以向权势提出挑战,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组织名叫“五斗米道”或者“天师道”,由张道陵于二世纪中期在四川所创立。张道陵的孙子张鲁作为“政教合一”的领袖,在建安二十年(215年)与将要代汉建魏者达成协议,允许天师道在四川以及其掌控的中国北方地区继续传教。于是,在发源地四川起着领导作用的天师道神职人员“祭酒”得到魏晋王朝皇室的支持。  西晋朝廷在四世纪二十年代被逐出中国北方,其社会精英在逃难时将天师道带到了西晋早年从东吴手中夺取的长江以南地区。这个地区保存有不少的宗教传统,包括大量很可能源于汉朝的神秘文化。起初,当地士族欣然接受这些从北方与难民同来的祭酒,但是到四世纪七十年代,南方的士家大族发现他们的政治地位被北方人篡夺,因此准备改奉一种新兴的教派,虽然这个新教派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天师道的影响。  正如张道陵的天师道声称自己比其他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的各种教派高明一样,这种新教派也声称自己高于天师道,但是它没有明确抵制天师道信徒所信奉的旧教规,而是降低天师道祭酒所推崇的神灵的地位,使其位居“上清派”神灵之下,这样就能很好地适应新教派信徒在政治上的崇高地位。  ……

内容概要

巴瑞特(Timothy Hugh Barrett),1949年生,英格兰吉尔福德人。197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在剑桥期间师从崔瑞德学习中国文化。后到美国跟随温士敦学习中国宗教,1978年以论文《李翱思想中的佛教、道教和儒教》获耶鲁大学博土学位。曾在日本东京做访问学者。1975年至1986年执教于剑桥大学。1986年至今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任职。主要著作有《李翱——释子、道土还是新儒家》、《唐代道教——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儒家的智慧》(合着)、《发明印刷术的妇女》、《寒山诗研究》(合着),发表有《与的流传》、《唐代道教教权的出现》、《唐代道教和藏文佛经中提及的景教和摩尼教》等大量关于中国宗教与历史的文章。

书籍目录

总序
中译本序
序言
第一章 历史背景以及初唐道教
第二章 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道教与政治
第三章 中唐中兴与道教的复兴
第四章 开元中期的道教
第五章 天宝年间的道教
第六章 安史之乱到九世纪早期的道教与帝国
第七章 九世纪早期的道教与政治
第八章 九世纪中期的道教与政治
第九章 晚唐的道教与政治
缩略语
词汇表和索引
附录一:唐代巴蜀的佛教与道教
附录二:唐代道教的多维度审视:二十世纪末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丛书后记

作者简介

《道教学译丛(10)·唐代道教: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主要内容包括:历史背景以及初唐道教、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道教与政治、中唐中兴与道教的复兴、开元中期的道教、天宝年间的道教、安史之乱到九世纪早期的道教与帝国、九世纪早期的道教与政治、九世纪中期的道教与政治、晚唐的道教与政治等。

图书封面


 唐代道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此書本來是《劍橋中國史》第四卷關於隋唐社會文化部份的一章,受篇幅的限制,敘述相當簡明。作者以時間爲線索,勾勒出唐代道教的總體發展概況,提綱挈領,鉤玄提要,是瞭解唐代道教的基礎性讀本。如副標題所示,此書以宗教與帝國的關係作爲唐代道教發展的基本脈絡。更嚴格地說,應該是皇室與道教的關係構成了本書的核心內容。在作者看來,唐代皇帝乃是出於政治上的重要性而選擇支持或是利用道教,而道教的發展也得益於與皇室的密切聯繫。道教在社會政治上的重要性,使得李唐皇室的反對派也不得不加以重視——武則天、安祿山都需要藉助道教的力量,或者說至少不能忽視它們的影響。從道教方面說,作者關注的主要是有著西方“宗教”意義上的道教教派。在朝廷中起著突出作用的道教大師,其背後往往有某一教團爲支持力量。對我來說,這些都可以增進我對唐代道教與政治關係的認識。作者自認為,從宏大敘事的角度,尤其是貫穿王朝始終的皇室對道教的參與方面,此書仍有其價值;考慮到此書僅有區區幾萬字,則作者所說確非自大之言。作者的目的自然不是要展現涉及唐代道教方方面面的全景,但作者選取的角度,代表著他所認為唐代道教的重要性所在。劉屹在中譯本序中認為,唐代道教的“重要性”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相對而成”的,也就是說,在唐代實際的社會政治中,道教可能並不如此書所顯示的那麼重要。對此,我不敢置評,私心以爲此說值得重視。我們今天對於歷史上某些現象之重要性的關注,往往是經過了橫向或是縱向的比較的,在歷史實際中是否如此,可能常常需要打一個問號。而在不同的層面,同一現象的重要性可能也是不同的。就唐代道教來說,究竟是那些與政治關聯更緊密的教派還是在科儀或是思想方面有所突破的教派更為重要,立足於不同的立場,就會有不同的解讀。當然,就唐代皇室對道教的態度來說,政治利用是否一直是第一位的,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皇帝是一種政治角色,可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個人的人生經歷,有獨立的思想、信仰。個人的思想有時會與政治目標產生衝突,不同的人對此的解決之道也往往有所差異。記得是以前看的《宋代的繁榮與危機》的序言裏面提到,宋太祖從統兵將領到皇帝的身份轉變對其政策的影響。劉靜貞《皇帝與他們的權力》也關注到不同個性的皇帝在制度中的自我調整與選擇。唐代那麼多皇帝,很難說他們都是出於同一個目的而採取措施,其間的張力是很值得深究的。2012年12月17日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每每写到中宗时,前面都冠以“孱弱、倒霉……”之类的定语,读起来真是欢乐啊!
  •     果然是唐代道教研究绕不开的书
  •     武则天 女神
  •     唐时期道教史研究开创之作
  •     把它当史料集来看,按时间顺序梳理的很清楚,适合入门。另,武则天那段有启发。
  •     本土宗教在唐朝的大致情況被一洋人解釋的噶清桑讓我等漢人情何以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