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漂泊叙事和现代性体验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61368862
作者:杨慧琼
页数:19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突然感到一种极度的疲倦,那是这座磨盘一样的城市带给我的感觉,那是一种恐慌与焦虑,一种要倒下去的感觉。 我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在各种重压下坚强地成长到了今天,然后我又成为了一种新的肉类,自动投放到这座巨大的绞肉机一样的城市里。 我离开那里的时候已经起风了,大街上的人全都在风中匆匆行走,城市像个磨盘一样在吱吱响动,它要磨碎那些赢弱的心灵。 总之他死了,他已变成了一股股青烟,可我们还活着,那么坚忍而有力,衰弱地怀揣着梦想,携带分裂的人格,匆匆地在城市的轮盘上奔走与下注。 这是一座绞肉机般的城市,我在这里活动,像最活跃的一块肉,我的大脑里装满了闪耀的星星,我的肌肉绷得很紧,我饭量越来越大,我几乎已变成了全知全能的艺术家,我就是一个海绵体生命,潜伏在大海的底部,一点点地吸取海洋中的东西。 这一系列北漂艺术家在北京的艺术生存状态,所感受到的城市全是力量严重不对等的压迫意象和微弱无力的个人。“磨盘”“轮盘…绞肉机…‘沙盘”,这些比喻与福柯所说的“吞噬”和“磨平”直接相通,没有一个是温暖的,因为城市天然地拒斥精神上的强者,拒绝意义。艺术家说:在城市的挤压下,人的灵魂像废弃的彩票一样在空中乱飘,这是我所看到的又~个人类图景。(邱华栋《白昼的躁动》) 城市所唤起的压迫体验,在心理的表层体验上,归功于它的物质化。在外观上,城市的构成是外在于我们的身体的,没有情感的、冰冷、工业色彩浓厚、拒绝自然的物体,在心理上城市拒绝任何个人的情感。安妮宝贝在她的作品里一直反复说明对城市的这种体验: 冬天的上海,阳光在高大建筑物的狭窄缝隙里移动。行人步履匆促。空很蓝,阳光很淡。可这就是我所居留过的城市。它的繁华和没落,它的风情万种……我从未曾见过比它更冷漠更华丽的城市。它高耸的楼群,如果在三十多层的大厦往下看,就如同魔术师变出来的奇迹,似乎可以在瞬间消失,海市蜃楼般的壮观。

内容概要

杨慧琼,1976年生于湖北。毕业于湖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并分别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修完新闻学硕士和文艺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师。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从切近的漂泊谈开去
第一章 中国社会的现代性漂泊和漂泊叙事
第二章 空间体验
第三章 时间体验
第四章 流动的性别
结语 漂而泊:“寻根”而超越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新时期的漂泊叙事和现代性体验:对空间、时间和性别的家园体验》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新时期的漂泊叙事和现代性体验:对空间、时间和性别的家园体验》共分成六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从切近的漂泊谈开去;中国社会的现代性漂泊和漂泊叙事;空间体验;时间体验;流动的性别;漂而泊:“寻根”而超越等详细信息介绍。


 新时期的漂泊叙事和现代性体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的是2011年暑假我写的一篇文章《金沙江畔的乡愁》,今天我回到人人找到了那篇文章,里面的一段话让我很有共鸣:我一直不敢承认自己很热爱过哪一片土地,因为我们的家是漂泊的,至今为止还是这样,我们的一家因为工作学习的原因四散各处,而我的心和梦也飘忽不定,源自从小搬家多次,所以我不会把感情倾注在一个地方很久,我更愿意向前奔去,不知可不可以骑着马,飘荡着红裙?我才明白漂泊总是有目的地发生,因为其强烈的目标指向的是:回家。我们无根,漂泊种种指向的也是整个社会的现代性。西方人曾经快意地推倒了“神”,实际上是开创了一个终生漂泊的未来。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时候,其实在哲学上也宣布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的死亡。现代社会企图运用科学技术和理性来加固或寻找家园,科学因此成为了新的宗教形式。 实用主义越繁荣,人们就越信守一种不切实际的信念:科学确保了我们对于一切变动能够尽可能地掌握。现代性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凭借技术手段造成了人类的“无家可归”的状态,忘了来路,不知去处。我们在非传统的秩序中,从文化离散、人事流走、命运悬置开始,自觉或被迫地远离各种各样的“原初联系”(家庭、土地、人伦等),进入了一种失根和漂泊饿状态,已经成为了无数人类个体痛切感应到的普遍处境。许多中国人既能体味到自己失去家园而复寻找的种种感受,又同时遭遇着这个时代作为群体的人的无根命运。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一开始就带着被动选择的特征,在这个从未诞生过一位人格化上帝的国度,漂泊作为现代性的特征表现得更为彻底。“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于一种环境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获得权力,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所认知的一切和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就是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在不统一的统一中,将所有的人卷入不断崩溃和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伯曼给了我们一个具化好理解的解释。这本书的绪论部分非常精彩,采用的是生活体验研究的方法。这是一种以生活经验为研究对象的解释现象学研究,它要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是一种周全的积极反思,使人更能够从人的角度感受世界,体验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来源包括:对于某种现象词语的追踪溯源;个人的生活叙事;文学中的生活经验描写;作为生活体验来源的艺术。整本书的结构很严谨,从中国社会的现代性漂泊和叙事来做一个基础铺垫回顾,到空间、时间、性别的体验研究,逻辑性强。但是在阅读中我很偏爱空间部分,因为写的很详实,很有看头。但是时间部分薄弱了许多,性别部分出彩但是材料来源多在于文学艺术,缺少很多实证访谈类材料。兰州大学才女的博士论文,还是很有看头哈~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其实没有看很懂···以理科生的思维,应该自己写份提纲笔记才能理清,老师的文字太不直白了啊。
  •     一部不错的文学理论著作
  •     用文艺学的方法写社会学的问题,漂泊成了流动。社会学的材料与小说、诗歌、音乐杂糅到了一起,方式当然很新颖,就是少了社会学的现实性关怀,又缺点文艺学的b格,成为一种对现代性体验浮光掠影式的描述。文笔很好,写的也清晰。
  •     我觉得绪论和空间部分写的超棒!后面的时间和性别还有结尾,敷衍。也或许我不太懂文艺学的论文写作方式吧!
  •     可读性很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