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香肠的诞生》书评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208129754
作者:[德] 乌韦•提姆
页数:208页

食物的暖,生命的热

德国作家乌韦•提姆(Uwe Timm)的《咖喱香肠的诞生》,乍看书名,难免有些愕然。当你读完全书,会由衷感到书名的恰如其分。因为这部掺杂了回忆、想象与叙说的书,真的就是讲述咖喱香肠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发明者是个女人,布绿克太太。在书里,她既是此刻对“我”倾谈往事的老太太,双目近盲,住在养老院;她也是一九四五年四十岁出头的独居女人,在粮食局工作,丈夫和儿子都在前线,她习惯了独自生活,最擅长用粮食局比别处丰厚的补给拼凑出一餐。一九四五年四月,英军已经渡过了易北河,离德国宣布停战还有一周多。德国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恐怕都没有意识到身处的洪流。四月二十九日,希特勒自杀的前一天,名叫布雷默的年轻军官在他从休假回部队的路上,布绿克太太刚下班,他们在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汉堡选择了同一家电影院。电影刚开场,空袭警报响起。一起躲警报在两个陌生人之间滋生出奇妙的亲密感,布绿克太太把布雷默带回了家。他二十四岁,看起来还要年轻些,几乎和她的儿女相近。他们在厨房里吃喝,聊天。她用掉了手头几乎所有的配给品和走私货:咖啡,梨子白兰地,蔬菜和马铃薯做的代用蟹汤。空袭过后的雨夜,在有炉子的暖和厨房里吃饭,算得上是战时的奢侈。两个人这时的互动耐人寻味:布雷默太年轻了,他在讲自己的勋章,讲战争,而布绿克太太几乎没在听,她专注于做咖啡和煮汤,也不愿提太多自己的事,那会让她意识到彼此的年龄差距。如果仅仅是战争带来的邂逅,这个故事就不值得被讲述。布雷默到了第二天也没有离开,他做了逃兵。窝藏他的布绿克太太一方面担惊受怕,一方面则享受这份境遇。而很快,他们隐秘的激情遇到了一个大消息的冲击:德国投降了。布绿克太太在回家路上还想着要第一时间把这个能还他自由的消息讲出来,事到临头却忽然退缩。又有谁能因此责怪她呢?这个决定没有伤害其他人,除了倒霉的布雷默。于是布雷默在幽禁生涯中逐渐成了一个滑稽的人物:他在地图上推演着不存在的战线,他在窗帘后观察外面的世界,他吃着布绿克太太煞费苦心做的菜却不知其味——是的,他丧失了味觉。最初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食物的温暖慰藉,这时已毫无意义。作者乌韦•提姆很会讲故事。他在开篇就提到:“她会跟我说些重要的或意外发生的事件,那些人或那些事情可以和咖喱香肠的发明扯上边。这些人事物包括:一位海军士官,一块纯银制的马术勋章,两百张松鼠的毛皮,二十四立方米的原木,一位喜欢喝威士忌的女香肠工厂老板,一位英国的后勤官,一位有着红色和金色头发的英国美女,三大瓶番茄酱,我老爸,氯仿,一个可笑的梦,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养老院里的布绿克太太在聊天的同时一直在织一件复杂的拼色毛衣,尽管她已经几乎看不见。故事本身也像毛衣般,从千头万绪中理出,缓慢成形。“我”声称已经对老太太碎片化的叙述做了整理,但读者还是经常被他拉进迷宫般的岔道。毕竟那是个大时代,即便是发生在“被囚禁”基础上的情感关系,也不可能从头到尾只有两个人。忠于希特勒的拉默斯是那一区的管理员,他闯进布绿克家指手画脚,后来还用备份钥匙溜进来检查。造船工人魏尔斯爱喝酒和发牢骚,被人密告。他被捕后回到家,失去了乐天的能力,变成一个沉默的酗酒者,最终死于事故。粮食局的大厨霍尔卿格做的菜总是适时地让大人物们拉肚子。以及那个仿佛无处不在的邻居埃克本太太,她最早发现布雷默的存在,却想岔了方向。直到多年以后“我”去上门拜访,她还在不停地说:“不过我实在觉得奇怪,我一点都不觉得布绿克可能会藏个党员那类的人。你想想看她对党员的态度是怎样就知道了。”最后出场的是“我”的父亲。“他从英国战俘营里出来后,把他的俄罗斯牛皮长筒靴拿去换成食物了。为了活下去,他开始为人修补皮大衣。可是他,他连一件大衣都没做过,他能做一件毛皮大衣吗?”在故事的尾声,为了得到香烟而赶鸭子上架的毛皮裁缝,和尚未发明咖喱香肠的布绿克太太,以各自的方式努力在战后的荒芜中活下去。这时布雷默已经出局。他走了,穿走了布绿克先生的外套,留下军装和勋章。咖喱香肠诞生于布绿克太太丧失情人之后又赶走了丈夫的空寂,也诞生于一连串的意外与巧合。布雷默曾经对她描述过咖喱这种食物,它的异国气息和随之而来的想象。她曾经做过那么多种用记忆补全味道的代用食品,而咖喱这种全然陌生的调味料,她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滋味,于是在一时冲动下选择了它。对布绿克太太来说,选择咖喱,就好像是拥抱那段似短还长的记忆。她说过:“暂时忘记年老。活在那一刻里,像个近视的人只看得清眼前的事,其他周围的东西都看不到也不重要的那种感觉,那真的是很美的。这种感觉一直到我们吵了架后才结束。”最后她发明了咖喱香肠。那不是一个愉快的事件,虽然结果是好的。她甚至还在自己的香肠摊又见到一次布雷默。重要的不是重逢,而是他们都将继续活下去。她在老去之后对“我”讲述了当年事,不带怨怼。咖喱香肠是滚热的、驱除沮丧的食物,仿佛融入了布绿克太太强韧的生命力。她是从里到外滚热的人,惟其如此才有爱和谎言,才有她给过他的温暖和羁绊,才有她漫长岁月里值得一次次回望的记忆,才有这本书,最适合寒夜阅读,隔着纸页都会感到属于布绿克太太独有的,生命的热。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乌韦·提姆(Uwe Timm,1940—),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版于1993年的这本《咖喱香肠的诞生》是他的第三本小说,出版后极受好评,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这本书也是他在中国唯一一本被译介的小说。如书名所言,这是一个关于咖喱香肠诞生由来的故事。这部小说并没有采用直接讲述的叙事手法,而是通过描写“我”听布绿克太太讲述、并将其所述内容加以整理的方式展开。这样,对咖喱香肠之诞生的好奇也让小说中的“我”与现实中的读者在一些时候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同一。钟立风在随笔集《像艳遇一样忧伤》中说:“你可以让故事从任何地方开始。”然而对于布绿克太太来说,她发明咖喱香肠的故事,却有一个遥远但很明确的开端,那便是她和布雷默的相遇。那是1945年,德国面临战败,汉堡这座城市处在最后坚守时期,广播里放着类似“汉堡是要塞、决不弃守”之类的鼓舞士气的话,而生活在废墟之中的人们却早已知晓战争其实已经输了,最后的殊死抵抗毫无用处,他们只盼望着战争早点结束。二十四岁的贺曼·布雷默本是一名海军水手长,却因战争需要被调到了反坦克作战部队,他在汉堡偶遇了莲娜·布绿克。因为对参加战争的必死无疑感到绝望,同时也因为在布绿克家过夜后她的一句的挽留,布雷默决定当一个逃兵。这之后他又害怕自己的逃兵身份暴露而遭到处决,于是只能终日躲在布绿克家里。布绿克已经四十岁,她的丈夫应召出征已六年了,两个孩子也不在身边。她之前和丈夫之间几乎没什么爱情可言了。布绿克说,她从第一眼见到布雷默便喜欢上了他。和布雷默两人在屋内聊天或者做爱让她“沉默暗哑”了六年的身体年轻了起来,她希望这种状态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他们能够一直在一起。这份爱是一个女人在绝望的战争期间燃起的小小希望。然而,汉堡不久便投降,战争结束了。她知道这意味着才刚刚开始的隐秘的美好生活也将结束。于是,她选择了用假消息留住布雷默。她为他设置了一个陷阱,在某种意义上算是把他囚禁了起来。她沉浸在每次打开家门时看到家里的布雷默坐在桌前的幸福中。和布雷默在一起的日子让她忘了自己的年龄,只“活在那一刻里”。她说:“不管眼前的时代有多灰暗,总会有些许时刻是光明的。越黑暗的时代里,那光明的时刻就显得更珍贵。”不难发现,这其实是布绿克一个人的爱情,布雷默并不爱她——不是他不想爱她,而是他在布绿克构筑的那个虚假的世界中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极度的不安和恐惧,他无暇去爱布绿克。因而他在从布绿克口中知道真相之后便一走了之,丢下了布绿克一人。读到这里,我仿佛看见了那个在厨房的桌前哭泣的女人。她为了将那份小小的幸福稍微延长一些而选择去隐瞒,然而当她把真相说出的时候,一切突然就结束了,持续了二十七天的幸福便那样结束了。她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她只能无言地接受这命运。而关于咖喱香肠的发明过程,要从188页才开始(这本书共198页)——这不免让读者有些觉得莫名其妙。但读完最后十页,你反而会被它猝不及防的诞生感到震撼。这个过程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尤其是布绿克太太召集了一些人进行物品交换的那段描写。咖喱香肠的诞生和她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不是为了纪念什么,而是完全出于偶然,用布绿克太太的话说,只是摔了一跤,她就发明出了咖喱香肠。但这个偶然的发生却和他们的爱情故事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骆以军说:“这个女人用一段糅合了拘禁、谎言意象的爱情记忆,意外地兑换成了如今德国民间梦幻小吃咖喱香肠之发明。”而咖喱香肠的味道,也像他们的爱情故事,辛辣中夹杂着酸甜,在废墟中挑起你味觉上的某种浓烈的梦幻与欢愉。并且,在这最后的十页里,那些不动声色的字句下面,却包含着巨大的让人震撼的文字的力量——我称之为“小说的魔力”的东西:小说家在结尾处对精心构筑的故事的点睛之笔,让读者在虚(小说)实(现实)之间有一种畅然。如果你去读这部小说,你大概就会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美味人生

如果明天你将死去,上帝准许你选择过去的一段时光重新来过,你会选择哪一段经历?我想布绿克太太一定会选择与布雷默一起在公寓中度过的那27天,似乎比一个梦还要短暂,又好像又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但确确实实存在在这时间洪流之中的27天,却谱写出一个女人的美味人生。之前看到这本小说的简介,立刻出现在脑海中的四个字就是“禁室培欲”,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女人将一位年轻帅气的逃兵带回家,在只有两个人的公寓内,害怕被发现的焦躁不安的逃兵,一直照顾安慰着逃兵的已婚女人,读起来,仿佛置身于蒸汽缭绕的高温浴室里,一切描述都带着暧昧的情欲的颜色。爱情降临得总是如此突然,一次偶然普通的相遇,却导演出这样一出不可思议的爱情记忆,就和基努里维斯主演的《云中漫步》一般,完完完全全轨迹之外的发展,但是相比电影的浪漫,书中充满拘禁爱欲的发展更撩拨心绪。布绿克太太一定是深爱着布雷默,我想没有女人会抵御住在如此情景之下的情欲爆发,可以说,这样的发展也点燃了布绿克太太心底那熄灭已久的爱火,只属于两个人的秘密,一个需要着自己的男人,一个只有自己能给予安慰的男人,在只属于两个人的狭窄空间里,女人的母性与感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像照料孩子一样照顾着男人,又像男女一样在床上互相索求,不知这种幻想是不是每个女人都曾经怀揣过。布雷默爱布绿克太太吗?我想,相比爱,依赖更多一些。他依赖着女人提供的避难所,他依赖着女人带给他的心理上的安慰,他依赖着与女人的肉体欢愉忘掉自身的处境,每天每天都是如此,而这种依赖,正是布绿克太太所需要所满足的,正因为如此,这段关系才会延续27天,令布绿克太太深深沉沦其中。当谎言再也不足以维系这段关系,当布雷默不辞而别,之后的故事就像是上足了发条,充满着魔幻的色彩,布绿克太太就像是一只欢脱的陀螺,不停旋转,这27天所发生的事成了她接下来人生的全部意义,咖喱香肠也在这之后的一次意外中诞生。像在看《罗拉快跑》,罗拉在奔跑途中,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都导致了不同的结局,布绿克太太也在不停“奔跑”,不过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满怀回忆的咖喱香肠的诞生。很喜欢布雷默和布绿克太太最后在小吃摊的相遇,最初的相遇带有偶然性,最后的相遇却充满着仪式感,一个女人的美味人生,对爱情的追念,在这里画上了句点,可又有充满着重新开始的意味。在战争与杀戮之外,布绿克太太能拥有这样一段爱情记忆,我想,也是幸福的。咖喱香肠究竟是怎么诞生的,或许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回答,可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最浪漫的回答。

爱你就是跟你一起吃很多顿饭

一开始,我就很好奇,以严谨出名的德国人会写小说吗?我狭隘的以为,那会是一篇怎样的文字,美食与虚构的故事,置于战争的背景下。我只能说,这一本不算厚的200页的小说,确实打动了我。主人公莲娜,也就是熟悉的咖喱香肠小摊主,布绿克太太,她是一个有点传奇的人物,她发明了咖喱香肠。这本来应该是一个讲述美食历史的故事,然而,随着布绿克太太有点冗长且不着边际的描述,我看到一个战争中的女人,无论她的背景,身份,她的花花公子一样的先生,她的儿子和女儿,这些身份之外,她首先是一个女人,一个坚韧乐观的女人,有着一双美腿的不甘老去的女人,在她40岁的时候遇到了,真爱吗?我简直不敢用真爱这个词汇来描述她的24岁的布雷默,一个在无尽无奈战争中,沉迷于她温柔胸部的年轻男子。布绿克太太,在她的故事里,她一步步变回了莲娜。一个只有一点自私,一点留恋的女子。一个在战争中,那些看起来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人生的内里,就有那么一点点生活的妄想,27天,他们共处的这段时光,确实是她整个70年人生中,最女人的一段时光。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仿佛就看到了莲娜一个人,她身边的那些重要或者不重要的男子,作者,包括作者的老爸,那个英国的弗里德兰上尉,那个著名的大厨霍尔卿格,还有可恶又可怜的拉莫斯先生,她那不负责任的老公贾利,甚至那位被她变相软禁的布雷默,都仿佛是一个又一个模糊或者清晰的符号,是她生命中的过客,造就了她。特别喜欢她把她老公从生活中清除并且犀利的准备经营咖喱香肠摊子的那段,一个为自己生活,为自己女儿和外孙,从40岁之后开始振作的女人,甚至在咖喱粉和番茄酱混合在一起产生奇异美味的时候,我都觉得是上天恩赐她的。老天一直都喜欢眷顾那些不为生活磨折灵魂的人们。--------------------------------------------------------------------------------------想想自己,我对于经历大灾难的人,有种莫可名状的崇拜感。我不期冀这些人在战争或者其他无法因为个人原因改变的大灾难中做出任何英雄主义的事情,而其中人性闪光的地方,哪怕只是一小点,才是最为可贵的。莲娜的人生,因为她自己,变得值得了。

黑暗中的光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一年中读过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涉及二战题材的佳作,譬如《分离的幻象》([英]西蒙·范·布伊)、《永不言弃》([英]乔乔·莫伊斯)、《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白俄罗斯]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包括法国最畅销的空战系列漫画《银翼夜枭》。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作品用风格迥异的视角展现了二战年代中的人和故事,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有机会去“经历”和“体味”历史的苦难与人类的坚韧。如果只看书名,谁能想到《咖喱香肠的诞生》也是一部和二战有关的作品?又有谁能猜到这种食物的诞生背后有一个怎样令人慨叹的爱情故事?作者乌韦·提姆巧妙地将战争与和平、男人与女人、生存与生活融入了对咖喱香肠这种德国民间美食诞生过程的追溯之中,从布绿克太太的回忆中牵引出一段隐秘而生动的德国二战史。德国视角是《咖喱香肠的诞生》最不同于之前提到几部作品的地方。故事发生在德国的汉堡,在一九四五年四月德国战败前夕,人们生活在战争造成的废墟之中,食品匮乏,精神紧张,长期忍受着与亲人、爱人的分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布绿克太太遇到了接到调令正要去参战的年轻水手长布雷默,并对他一见钟情。她把他藏在家中,一起度过了二十七个日夜。布绿克太太与布雷默的命运因为战争而产生了交集,但也因为战争而发生了分歧。她靠着在粮食局的餐厅工作的便利想方设法为他制作食物,却只字不提德国战败的消息,希望多留他在身边一些时候。而他作为一名军人(逃兵)却时刻关心战局,即使布绿克太太冒着生命的代价窝藏他、为他烹饪食物、给他带来香烟,让他享受到不曾有过的“温暖”,最终还是无法令他感动。在大吵一架之后,布雷默离开了布绿克太太消失了,而此时战争结束,布绿克太太的先生又回到了她的生活中。与战争阴影笼罩的现实相反的是,在那个年代,人们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布绿克太太对美的渴望、因爱情而燃起烹饪的热情,与布雷默在如同救生筏一般的床垫上度过的美好时光,这些都是带给她希望与安慰的真实的生活。而那个曾经让她物质富足的丈夫,却不知所踪,回家后依旧劣习不改,最后被她赶出家门。男人和女人在战争与和平年代中的不同境遇,影响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如同《永不言弃》中德国指挥官对苏菲的爱,与国籍无关,但却又囿于国籍与战争而成为了终生无法实现的渴望。布绿克太太的爱情给了布雷默,却又不可避免要承受失去的结局。但是这份爱带给了她重生的勇气,她毅然地抛弃了旧生活,靠着自己对烹饪的热爱用一物换一物的方式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故事中的“我”七次造访布绿克太太所在的养老院,想要知道咖喱香肠是怎样诞生的故事,但直到最后,她才揭晓,不是男人也不是爱情让她发明了如此美食,而是在黑暗的楼梯上,当她以为自己失去一切却换不到想要的食材时,在破碎的番茄酱和咖喱粉之中,她才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人生味道。乌韦·提姆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将战争元素编织进了一个女人的生活爱情故事里,更在于在这样的讲述中,能将本该让人痛苦、绝望、充满悲伤的回忆变得生动、温暖、明亮。“不管眼前的时代有多灰暗,总会有些许时刻是光明的。越是黑暗的时代里,那光明的时刻就显得更珍贵。”布绿克太太是光,布雷默也是光,咖喱,这种能驱除沮丧的香料,让身上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同样也是光。故事的结尾,布绿克太太与布雷默重遇,但是他们再没有机会一起聊聊过去,聊聊那些来不及解释的误会,聊聊战争与人生。毕竟时过境迁,人生聚散,命运无常。谁也不会料想到德国汉堡新市广场上那个毫不起眼的小吃摊背后有着如此令人甜蜜与心酸的故事,所有的语言和感情都早已化于无形,被深深地埋藏进了那滋味美妙犹如花园一样的咖喱香肠之中……

爱与城

乌韦.提姆对于中国读者是个略陌生的名字。他生于1940年出生于德国汉堡,属于战后婴儿的一代,曾在慕尼黑和巴黎研究哲学,后来辗转改行写起了小说,成绩斐然,相继斩获慕尼黑文学奖、意大利Premio Napoli文学奖、海因里希•伯尔文学奖等文学殊荣,只是这些炫目光鲜的成就却未曾让他引起多大的瞩目。而出版于1995年的《咖哩香肠的诞生》甫一发行,即赢尽赞誉与口碑,为此也使他在世界文坛的舞台崭露头角。咋看书名,大多数人会习惯使然,猜想这该是本讲述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德国国民小食咖喱香肠的诞生的书吧。接下来或许是一场寻宗的追溯,或许是一场正名的叩问。文中也的确以“我”的角度切入,辅以对咖哩香肠这种小吃是如何被发明而穷追不舍的提问贯穿始末。诚言慧黠如作者打从开始就给摆了一谱,咖哩香肠的起源溯问表面上看似必不可少的主线,实不过是布绿克太太与布雷默那段烽火里异色爱情的一条引线;是一位双目几近失明、油灯将尽的老人,通过向一位好奇的年青人讲述咖哩香肠的故事的同时,追忆她的爱情他们的故事,当然往大里说也是1940-50年那一代德国人的集体记忆。1945年,德国海军士官布雷默在返程勒令奔赴前线之际,与布绿克太太相遇于废墟,一同遭历空袭躲避战火。在步步悬危的未知战场未知凶险当前,经历过死亡威胁的他对生的渴盼对战争的恐惧步步紧迫。与无情杀伐的战争相比,这份悬殊的温暖庇护成了他热切安稳的港湾,他当了逃兵,躲藏在布绿克太太家中。同样遭到战事波及的布绿克太太,丈夫、子女都被迫着送上了前线,唯有她独守着这个风雨飘摇空荡荡的家。战火纷飞,她孤寂守望,被压抑着,被禁锢着。而布雷默的出现,让她感到有了依傍,她贪恋这场不期而至的浪漫邂逅,贪恋这份携手的相守与温热。一如她说:“爱情很美,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分手才如此困难。”不久后战争不消烟灰嘎然结束,他们的故事顺理也将告别这短暂的美好。布绿克太太为了挽留这个年轻的爱人留住这份希冀而稀薄的爱,竟不惜对他封锁了一切消息,编织一个接连一个的弥天谎言,把他圈在虚构的“围城”里。只是纵然身在围城,但他们的爱并不纯粹。须知道他们的爱并非始于所谓的两情相悦你侬我侬,布绿克太太甚至都可以做他妈妈的年纪了。烽火消弭,布绿克太太只是恰恰成了他唯一活命的救命稻草,但凡只要布绿克太太离开这家门,这份“爱”便荡然无存。他猜忌着她的出卖,他疑心着她的不忠。然而这份禁忌的爱欲何尝不是让布绿克太太进退维谷?她的爱慕自始至终夹裹着她的怕与惑,她怕容颜衰老遭到抛弃,她怕他得知真相义无反顾便离开……他们就在这样的猜忌和害怕里彼此慰藉温暖、相杀而相爱。然而这场疯狂的错位爱情,终有一天必然伴随正常的生活轨迹而止于它悖论的宿命。看着他可笑的“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枯守幻想的空城,看着他醉迷的在意的“德意志胜利”,她深谙战争带来的灾难与噩梦,她痛恨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愿意救下背弃纳粹的“逃兵”,用着无数细小力所能及的负隅抵抗。可在他高调的压抑的兴奋里,在他期许的歌颂的辉煌“战绩”里,与其说她的愤怒她的欺瞒使他们走到最后的毁灭,倒不如说他们的意志让这场背离的宿命终结。战后的国家在重建,秩序在重组,生活在洗牌。一切都井然有条,一切仿佛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但此时此刻的布绿克太太却跌入人生低谷。职务被撤,情人怒走,出轨丈夫被赶出家门,儿女孙子的抚养,布绿克太太为了谋生顶着所有伤悲不得不坚强地活下来。他徒留的银质勋章成了她唯一有价值的砝码,却因着布雷默曾经的美好顾盼,鬼使神差地选择了除了辛辣一无是用的咖哩粉。他曾经那无心的一语希冀,堪堪成了她今天最无望的大笑与坚守。尽管最后在机缘巧合下发明了咖喱香肠这一街头美食,为她带了不菲收入和安稳。结果尽是美好,却凝固了布绿克太太那力透纸背的情深与无望。用爱高筑的围城里,她唯有以生命的强韧一次次回望与铭记。这场没有硝烟杀伐的战争,没有英雄巾帼的创举,只有一个女人的传奇,她用生命这微乎其微的热盼温暖了一个人、一个家、一个世纪的回忆。活下去,伴随那些根深蒂固的如海情愫,伴随所有的市井生命流入历史,如同她编织的毛衣上那喷薄而出的太阳,充满生的力量迎接新的一天一天。

恶劣环境熄不灭热爱生活的心

《咖喱香肠的诞生》是一本“热气腾腾”的书,通篇都洋溢着食物的味道,像书中一直追寻发明史的“咖啡香肠”一样,有辛辣的、潮湿的、水果味的感觉。也象所有热爱生活的人,永远有种蓬勃的生命力。咖喱香肠的诞生过程要追述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德国海军一名叫布雷默的年轻军官在休假结束回部队的路上,遇到了餐厅职员莲娜布绿克太太。他们因为在一起看电影,遇到突袭警报,一起躲警报,从而产生了奇妙的感情。布绿克太太把布雷默带回家,原本以为只是一夕之欢,可是布雷默因为要被派上前线,对回部队产生恐惧,于是开了小差,当了逃兵,留在布绿克家没有走。其时英军已经渡过了易北河,一周后德国就投降了。而布绿克太太因为贪恋布雷默带来的快乐,三个星期之后才在情急之下说出德军已经投降的消息。之后,布雷默悄然离开。布绿克太太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女人,能把全是蔬菜的汤做出龙虾味。在将布雷默藏起来期间,整个德国物资已经非常短缺,她还是能变着法给他做各种美食,偷偷带回香烟。与其说,这是四十岁的布绿克太太对二十四岁的布雷默的爱情,不如说,这是热爱生活的布绿克太太对生活的态度。我们一向不太关心二战战败国民众——他们是跟希特勒一样的战争狂人吧,是把数以百万的犹太人送进毒气室的帮凶吧,是造成人类历史上最大浩劫的赞同者吧。但其实不是的。作者乌韦•提姆从布绿克太太这个普通的德国女性入手,写普通德国民众在二战中及战后遭遇,以及他们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们也是不赞成战争的,他们只以为犹太人被送进毒气室是传言,他们也希望纳粹尽快失败,他们也因为战争没有饭吃,也会因为邻居告发而被纳粹投进监狱。餐厅大厨会在食物里做手脚,让纳粹在关键时刻倒下;希特勒的死忠虽然宁可自杀也不投降,却从不告密。战争到一九四五年的时候,在德国街头连年轻男性也见不到了,他们要不然是在前线,要不然是在去前线的路上。布雷默这样的军官,是不愿意上战场的,甚至因为要被派上前线,而开小差。战争挡不住人们热爱生活的激情,布绿克太太们能用橡树籽做伪咖啡,能变着法做出美味的食物,能将家里料理的整齐干净,把衣服浆洗得干干净净,在物资极度缺乏时还给自己营造一种穿着丝袜的形象。同样,“失去”布雷默以后,布绿克太太也没有消沉,或者说,布雷默打开了布绿克太太看待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她赶走了懦弱却一直让自己伤心的丈夫;面对物资极度缺乏的生活,想方设法找来食材,开设小吃摊,甚至发明了“咖喱香肠”这种后来风靡欧洲的食物。晚年的布绿克太太,坐在养老院的轮椅上,依然在织毛衣,自己煮咖啡,吃香甜的蛋糕,给人讲亦真亦假的故事,充满狡黠。这明显是一个任何苦难都摧不垮的女人。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或者说,是任何恶劣环境都阻挡不了人们热爱的心。整本书都洋溢着这样生活的热情,四十岁的“老女人”没有止步于当二十四岁“小鲜肉”的长辈,她和他享受了爱情。中间或许也有猜忌,但始终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食物的清香,他们把床垫搬到厨房,像住在救生艇里。即使没有他,她也凭一己之力,在物资贫乏时成了拥有几百条香肠的“富婆”。很多人认为结尾残酷,展现的不过是男人的绝情。在我看来,那时候爱情有没有已经不重要了。布绿克太太递给布雷默一碟咖喱香肠,白发隐在金发里,在风中微微颤动。他因为那一碟香肠恢复的味觉,心中腾起暖意。这是那段感情最好的收梢。

现代的爱情,总因旁人的评价踌躇不前

1我基本不看电视。但总能从我妈口中得知,现在最流行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在我的印象中,2008年左右,电视相亲节目红火的一塌糊涂。我妈总是一边看电视一边评价某男或者某女“长得不好”、“一听故事就是假的”、“化妆太浓”。如果仅仅是节目效果也就罢了。但随着长大,我发现自己早就把儿时认为相爱才结婚的想法抛之脑后。为什么要相亲?为了结婚。为什么要结婚?答案开始五花八门的出现:为了生孩子、为了一个人不寂寞、一个人买不起房子和车子、不结婚父母不让出来住、父母逼婚、别人都说我该结婚了、大家都说我们门当户对啊……只有极少数的人回答,因为我爱他(她)。再回头看看这些结婚的理由,有一半是因为别人的评价——大家都说我该结婚了、我们两个人门当户对——这样的评价方式,并非中国人独有。爱评价,特别是爱对别人的爱情进行评价,是人的共性。似乎通过这样的评价,我们都比被评价的人更有优越感。布绿克太太也这样结婚了。她还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从她的孩子的年龄来看,布绿克太太介于40岁和50岁之间。布绿克太太却忽然和在电影院里认识的年轻男人布雷默睡到了一起。2其实这也不怪布绿克太太。人这一辈子的爱情,究竟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真是由不得自己的一件事。没有谁规定过,爱情只能在24岁之前出现。过了这个年纪,出现的都叫做奸情。布绿克太太自己压根就没觉得和布雷默睡到一起有什么不好。那个时候二战接近尾声。布绿克太太的那位生性沾花惹草丈夫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战死,她的儿子也在前线。家里只有布绿克太太一个人撑着。抛开这些客观因素不谈,布绿克太太安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她恋爱了。可是,布绿克太太不能这么做。纳粹的眼线人还在楼道里晃悠,楼下的女邻居还在边窥视边发牢骚。最糟糕的是,布雷默为了和布绿克太太睡一觉,成了逃兵。布绿克太太、布雷默,是《咖喱香肠的诞生》的两个主角。《咖喱香肠的诞生》并没有描写布绿克太太的外貌,倒是提了几句布雷默帅气的外形。我猜,布绿克太太一定是一位中年美人。3拿到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那天,我就顺便把自己诊断为“爱无能”。(声明:这只是开玩笑。国家精神疾病里绝对没有“爱无能”。)所以,我一直纳闷,布绿克太太和布雷默之间,到底是不是爱情。首先,他们最可能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寂寞。世界大战,世界大乱。原有的规则统统濒临破亡。活着的人们是不是也把生理需求摆在了首位?于是,布绿克太太和布雷默也没什么顾忌。其次,他们可能会因为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每天都有空袭。说不定哪一天,这炸弹就掉在自己家的楼顶上。既然活着,就要按照内心的想法活着。何况,布雷默还是个逃兵。他不想上战场,不能简单地说怕死,而应该说对自身意义的一种思考。再次,他们可能因为缺少控制感。生活的节奏已经不由自己控制。布绿克太太在得知希特勒投降、汉堡解放之后,为了不让布雷默离开自己,居然还隐瞒消息,利用布雷默对逃兵处罚的恐惧,硬生生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两周。但是,如果基于以上因素,就判断布绿克太太和布雷默之间不是爱情的话,谁能告诉我,这样的感情是什么?4答案来了:在二战结束后,布绿克太太的丈夫虽然回来了,却没有改变渣男本质。为了生存,布绿克太太让丈夫滚蛋,一个人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在没有充足物质的情况下,布绿克太太以物易物的开启了煎香肠的小摊子。而且,在这个小摊子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黑市,老百姓都在这里以物易物,勉强度日。若干年后,布雷默忽然出现,买了一份咖喱香肠。——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你说,布绿克太太和布雷默之间究竟是不是爱情?5写到这里,我已经不再纠结《咖喱香肠的诞生》里两位主人公之间是不是爱情了。前几天读《富兰克林传》,我发现富兰克林最大的能力不是冒着大雨放风筝取电,也不是去当美国的总统,而是做和事佬。做和事佬这个特长,让他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因为有了富兰克林在场,大家都可以开开心心地一起把某一件大事做完。就像那句莫名其妙的台词,“做人嘛,开心最重要了。”布绿克太太一定在内心觉得,活下去、活得开心,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大道理,以及别人的闲言碎语,就随他们去好了。这真是一个好看的故事。======================================欢饮关注我们的公共微信号book-life

美食背后明媚又忧伤的记忆

美味小吃很多,而且大多都有个美丽的传说。例如多个版本传言的提拉米苏,还有Dove巧克力,关于莱昂和芭莎的爱情故事流传多年,以及台湾食堂里一个一个美食小吃的故事。咖喱香肠的发明者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得过老太,它的诞生也有一段有点儿忧伤的爱情故事,凑巧的是,这些传说故事都与战争和爱有关。这部小说与其说是讲一个爱情故事,不如说是对战争的控诉。故事开篇就是大战的背景,空袭后从容地搬家具都是冷漠的面孔,战时人们的对英雄事迹的漠然。已经厌倦了战争的人们变得麻木没有生机。布绿克太太和逃兵布雷默两个人的相遇就在这个德国战败前夕的汉堡,一段不长时间的相处,是彼此对战争的一种反抗。布雷默作为一名后方画海图的军官,对于上战赴死的恐惧,以及被困之后仍然关心战况,不停询问军队动向,依旧画地图。一位普通军人在疯狂战事下对生活的一线寄托可窥见一斑。而布绿克太太,作为战时后期供应链上的一个小管理人员,她想要的,是对青春的留念,在年轻的布雷默身上,她找回了作为女人的自信。一种本能的欲望,这之间有多少爱的成分?很难定义,只是彼此需要罢了。就像咖喱的味道辛辣浓郁,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但它的鲜艳颜色以及对味觉刺激,恰恰能给战后生活困顿的人们增添一点儿生活的色彩,也是这个小吃风靡德国的一个原因。战争过后,经济萧条又混乱的恢复阶段,以物易物的经济哲学通过布绿克太太开小吃摊的几次物资交换来完成,仍然是各取所需。从一枚徽章一堆木料一件松鼠皮大衣到最后咖喱香肠小吃。看似没有关联物件最终都得到它应有的价值体现,一次偶然的摔跤,开启了一种新配方。当然小说里面还有些黑色幽默的地方,例如有枚独特徽章会让你脱颖而出,追女孩要有一技之长,就像布绿克先生会用梳子吹奏的本事。最后作者以拼字卡片的几个词来结束一段关于战争的回忆,骑马跨栏、生姜、玫瑰、卡吕普索女神、松鼠皮和小说。要知道在奥德赛里卡吕普索的诅咒就是爱上被她囚禁的奥德修斯,而最终不得不放他离开。也很契合布绿克太太的这段回忆。读完让我想起《永别了,武器》里面海明威的那句“战争是非常恐怖而无情的”,战争带来的不只是是死亡,而是对生活的破坏,对人情感的扭曲。最后还是给大家一句书里温暖的句子作结吧,“爱情很美,因为两个人在一起所以很美。”喜欢我的朋友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DJ有时”

没有谁是英雄

瞅一眼书名,我绝对是被咖喱香肠的诞生所吸引的。德国国民小吃咖喱香肠是如何诞生的呢?这是翻开本书之前就已然扎根的疑问。随着内心的涌动,也随着作者不甚明了的探寻,看着看着,会以为这是出乎意料没有答案的,可到底是扣着主题,撵着故事循序渐进给出了一个结果来。有人说一九五年零年代,某个柏林人发明了咖喱香肠,然后风靡全球。但这种遥远年代的模糊不清的事,都是有待商榷和考究的。书中的“我”就担当了寻根溯源的角色。“我”从小吃着布绿克太太的咖喱香肠长大,深知真正的发明人正是布绿克太太。由着“我”充满好奇地向已盲目的布绿克太太打听咖喱香肠诞生一事,看似简单至极的问答题,却触及到一个女性在一个时代当中的反抗与对生活的追求。 不过故事的讲述时期,已经是这位老太太一生的最后时期。故事的发生,也并非青春洋溢好年华。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希特勒自杀前一天,炮弹仍是猛烈,年轻的布雷默和中年的布绿克太太阴差阳错相遇电影院,又紧接躲避袭击。身着超短裙与深色粉底涂抹的“假丝袜”的布绿克太太,饶一现身便令人啧啧称奇。她与实际年龄不符的打扮却无法让人产生放荡印象,她自由、随心,似乎从年纪的认同上就削弱了随波逐流似得世俗观念。爱上相距二十几岁的青年军人布雷默,就显得平常无奇了。遇见布绿克太太后,布雷默做了一个逃兵。看起来布绿克是那个始作俑者,事实布绿克只是一个推动者。在布雷默被战争和杀戮占据的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竟是一碗咖喱鸡饭。“那尝起来的感觉像花园一样。另一个世界的味道。印度的风、会咬人的毒蛇、会飞的鸟、充满爱欲的夜。”当餐桌摆放难得的美食,当房间烘暖,一个朝战场走去但不太情愿的男人,深陷在一个女人制造的宁静温暖的慰藉里。饱尝硝烟笼罩的布雷默,压抑的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停靠。逃离、躲藏、顺枝而上,自有难以释怀。而对于布绿克太太,首次听闻咖喱的存在就卷着形象的描绘和扑面而来的样子和气息,留下挥之不去的想象,如此,故事中的咖喱香肠找到诞生的线索。但与众不同的是,一切发生在和平到来的前一天,这一天,布绿克太太孤寂的身心有了痴狂;同时在战争结束的第一天,谎言开始,爱迷离。希特勒自杀当天,人们知道战争结束了。结束得有些措手不及。几乎是上一刻,战争很近,和平很远,所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才定下约定,要在床垫做的“救生艇”上度过战乱。女人决定隐瞒,无力地试图拖延失去男人的空洞。也许只有被私藏的布雷默,始终不知真相,但猜忌在所难免,直至爆发。当然,他们各有家庭,他们的情感纠缠更像是炮火里无意碰撞的,激烈而注定短暂。也许布绿克太太想拖延的不只是喜欢的布雷默的离去,她争取27天时间,妄想拉住青春的尾巴。四十几岁的女人,如果还有青春,那是滞后的青春,有些叹息,又有些类似于对人生的反抗。而在“青春”的末端遭遇一段无从言说的爱情,虽然她已不再年轻,但这一刻,才切切实实感到,只要布雷默离开,只要“这短短的几天过后,她就要老去”的事实。不仅对时光,布绿克太太,貌似一直就是抱持反抗态度的存在。“我愿意帮助任何逃兵,任何想要逃离那疯狂体制的人。那是种小小的反抗。”她是可以巧妙言谈战争好恶的人,机智、独立、自主种种人格特性让她自灰色的时代下全身而退。动乱年代的背景色是黏稠的,布绿克和布雷默包括其他活在那年代的很多人的心灵也是倍感压迫的,以及咖喱香肠这种小吃亦是重口的,但那种反抗、逃离、寻找新鲜生活的欲望,始终徘徊不散。而全书贯穿着编织一些简单事物的简单动作,这是布绿克太太编织毛衣的动作,它线条分明而简洁。那样地把枞树枝叶变得茂密起来,把一小片天空撑起来,把柔软白云点缀起来,无论周遭环境如何腻歪,总是犹如一股小清新空气伴随左右。就像浑浊之间闪烁的明亮,作者乌韦•提姆便是捻着这束莹莹白光,一路闪闪烁烁,直到故事最后,布绿克太太意外制造出咖喱香肠,直到布雷默丧失的味觉竟骤然在一盘咖喱香肠的刺激下绽放开来,没法不让人想到,这就是在期盼已久的和平年代,终于簇生起的种种新希望。坏死的正开始复苏,而某些往事,也随风散了去。这里,无论讲述的是一段咖喱香肠的诞生始末还是婚外情抑或是逃兵生涯,这里都贴着动荡而压抑年代里布绿克式小人物的小小反抗,带着人性中致死追求光明的念头。这故事,位于一扇房门后演绎,太幽暗而微小,即使抵抗强烈,也不会有谁是英雄。

女人籍爱情成长

女人籍爱情成长《咖喱香肠的诞生》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德国战败前夕,一个在粮食局工作的女人布绿克太太私藏了一个逃兵。利用战时的混乱和在粮食局工作的便利,布绿克太太和逃兵同居了,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德国战败,于是布绿克太太编造消息,让逃兵继续滞留在小安乐窝里,直到最后布吕克太太隐瞒不住消息,逃兵愤然离去。但是这件事是一个契机,让布绿克太太脱胎换骨。在战后的艰难岁月里,她一下子变成一个不再随波逐流的人,不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生活的人,成了一个自主独立的人。她丢掉了粮食局的工作,却坚决地赶走了没用的丈夫,自己一个人在黑市进行各种以物易物的交易,并机缘巧合地发明了咖喱香肠。这个故事的框架跟《廊桥遗梦》非常相似。无人打扰的爱情桃花源,故事的叙述也都是以追溯和回忆为主。《廊桥遗梦》是以女主人公留下的一些信件和文档为主要线索;而本书是根据布绿克太太的口述写出,又都是留在家中的家庭主妇与路过的陌生人之间突如其来的爱情或情爱故事。但是从内核来讲,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故事。《廊桥遗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爱情故事,是那种天雷勾地火的爱情在家庭主妇身上的具体再现,有着美国人那种特有的天真。《咖喱香肠的诞生》却是一个女性视角下的故事,里面有爱情,但更多的是审视和评判。记得陈道明谈论演戏的时候说过,真正入神的时候似乎自己身体在现场表演,但是魂魄却在十几米以外的树杈上站着,看自己演戏。这本书也是这样,虽然布绿克太太是女主角,但是她叙述这个故事的语气总是带着一种超然和俯视的态度,正是这样一份理智,布绿克太太在整件事情当中从来没有杞人忧天,也没有惶惶不可终日,而是尽力过好每一天。我个人感觉,这个故事比《廊桥遗梦》高明太多。这种高明不是题材选择、故事结构,甚至也不是在叙事风格上的区别所致,而是境界上的区别。《廊桥遗梦》的境界就局限在爱情、婚姻里面,女主人公享受了完美的情爱,却害怕破坏家庭,在这种边界之内的内心冲突虽然煎熬,却也比较狭窄。《咖喱香肠的诞生》却不一样,布绿克太太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放佛看清了整个世界,获得了新的眼光。战后的德国生活是极其困难的,但是她却不再因循守旧,丈夫懦弱无用就干脆赶走,自己一个人努力奋斗做出了一番事业。布绿克太太坐在地上舔指头上的咖喱番茄酱,一边放声大笑的情景,让我想起了《黑客帝国》第一部的结尾,尼奥心地一片清明,看也不用看便随手化解了黑衣特工的各种进攻。尼奥脸无表情,布绿克放声大笑,但是心地的清明是一样一样的。两本小说的区别就像美国电影和欧洲电影的区别,美国大片各种特效俱全,欧洲电影往往略显沉闷,但是总令人想起《老子》“五色令人目盲”的名言。关键是那种境界他上不去。小说利用布绿克太太的回忆来复述咖喱香肠的发明过程,回忆和跳回现实的节奏把握的极好,张弛有度。在隐藏逃兵的过程中让各色人等纷纷亮相,顺手写出百态人生,笔墨俭省轻捷。比如粮食局的大厨利用食物让纳粹在关键时刻躺倒来表达对纳粹主义的憎恶;老纳粹分子死忠于元首却从未告密,宁可上吊也不投降,让人倒敬佩他是条汉子;反而是街道的长舌妇为了蝇头小利大肆告发邻居。这是纳粹统治下的真实众生相,其实也是极权高压下的所有社会的真实众生相。在小说的最后,逃兵又来过一次汉堡,他品尝了咖喱香肠,二人也互相认了出来。但是二人未交一言便匆匆别过。他们要说什么呢?他们能说什么呢?知道你过的好,我也就放心了,挥挥手,彼此相忘于江湖。还有比这更好、更天高云淡的道别么?世界虽然依然残酷,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潇洒。

市井女人温暖历史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动画片,演一个修鞋将在街边修鞋,日复一日,顾客有富商、贵妇、妓女等。战争爆发,一个士兵在修鞋匠这里修了一只鞋,来不及拿走就急匆匆上了出发的卡车。可当士兵回来取鞋子时,他的那条腿已经没有了。鞋匠默默递过那只鞋,在大雪中沉默不语。关于战争的故事很多,这个十几分钟的动画片我印象尤其深刻。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视角,用街边商贩的见闻来反应战争的残酷。这本《咖喱香肠的诞生》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在街边卖咖喱香肠的老太太,头发灰白,不修边幅,别人不会多瞧一眼,她说自己发明了这种小吃时谁都不相信。晚年的她接近失明,住在养老院里,默默无闻地织毛衣。但作者用了参访的方式引导她把这段经历讲出来,娓娓道来了一段二战末期的传奇。起先我跟很多读者一样,把好奇心全部放在布绿克太太和布雷默军官的爱情上面了,多浪漫的邂逅啊,一个是即将奔赴前线的年轻军官,一个是独居很久的中年美人;一个对战争有太多厌倦和恐惧,一个对孤单有太多深刻理解;一个想逃跑,一个想释放。战争中的人啊,有多压抑,就有多疯狂——更何况,后者的年纪几乎可以当前者的妈妈。这样一段充满禁忌的恋情,从最开始就带有不被祝福的宿命,让这篇传奇带着悲剧的独特气质,分外吸引人。然而正当我把参考标准定格到《广岛之恋》或者《战地情人》的时候,故事画风突然一转,这对恋人开始了内心戏。“她会不会出卖我这个逃兵?”“他会不会抛弃我这个黄脸婆?” 他们在用床垫做成的“救生艇”上相爱相杀,彼此猜疑又彼此慰藉,渐渐模糊了孤岛与囚室的界限,走向毁灭,走向崩溃。战争终将结束,尘埃终将落定,生活却再回不到原来的轨迹。诗人说,当餐桌上重新摆放鲜花,这个国家就是要走出伤痛了。然而布绿克太太的伤痛似乎才刚刚开始。国家在重建,她的生活全盘刷新。没有了丈夫,没有了情人,这个能够用芹菜做出蟹汤的女人,这个能够在最苦难的时光里为自己寻找乐趣的女人,要白手起家,给自己创造出一个未来。海军军装变成了大衣和裙子,银质勋章换木材,木材换氯仿,氯仿换毛皮大衣,毛皮大衣换香肠,以及番茄酱……小说写到后面简直要飞起来了,语速快,节奏快,布绿克太太几乎要亲自化身一首高昂的曲子,将故事推向最高潮。她就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成为拥有三百条牛肉香肠了富婆了,她就要做成梦寐以求的烤香肠零售商了!然而乐曲又在最高昂时突然中止,那罐咖喱酱,那罐拥有最辛辣、最刺激、最难以形容的味道的印度调料,曾经是战火情人最希冀的东西,换来她一场疯狂的大笑。这个不曾被任何苦难摧垮的女人,这个在岁月磨砺中仍旧渴望拥有一双美丽丝袜的女人,放弃了一件最奢华的松鼠皮大衣,锁住了一段注定无望的记忆。布绿克太太让我想到中国女作家笔下的武汉女人,《生活秀》里的来双扬,《万箭穿心》里的李宝丽,一样的果敢、泼辣、精于世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时时刻刻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而真的动起感情来也是雷霆万钧不打折扣。这样的女人可恼,可怨,可爱,更可敬。历史的走向有大人物掌控,但历史的细节总是由市井小民丰满,鞋匠、清洁工、街头摊贩,这些人进不了史书,却是历史中最鲜活最生动的一群。就像咖喱香肠,贵族不吃,大酒店不做,却是街头巷尾最受欢迎的小吃。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布绿克太太,“捏造”了这样一段野史,却是为那些宏大历史遗忘了的市井小民留下一个隽永的影像。小说看到结尾,看到布绿克太太加在金发中的白发,看到“对面不相识”的旧时情人形同路人,我心中一片荒芜。这世上最凉薄的终究是男人心。但是看到咖喱在他口中唤醒味觉,看到布绿克太太留下的最后一件毛衣,身边又蒸腾起无尽的暖意。世事无常,真情流转,任历史的车轮再无情碾过,女人,作为一种伟大又温暖的存在,总是能创造出新的蓝天和太阳。

我爱你,只是跌了一跤

谁说只有男人的爱情连着胃?女人的味觉不也连系着爱情吗?《咖喱香肠的诞生》的男女主人公就这样纠缠在了一起,只不过,在别人眼中,也许只是一个中年女人拐带了一个小伙子。故事有关一种美食、一个味道的诞生——咖喱香肠。但读到最后,却让人读出了爱情的味道。尽管,这样的爱情更像是一个女人辛辣浓重的眼泪,就像咖喱。我爱你,与你无关。用在这里显得有些矫情,事实上,女主人公布绿克太太的境界似乎远不及此,她也没有这样义无反顾的勇气,说起来只不过是在一九四五年的战争中的一次邂逅。一个归家看望妻儿之后又要返回战场的年轻海军士官,一个在粮食局上班,丈夫和儿子女儿都应征上了战场的中年妇人,因为一场电影进入了同一家电影院,又同样遭遇了一场空袭。于是,她把他带回了自己的家。于是,海军水手长贺曼•布雷默成了一位逃兵。跨越二十多年的年龄差异,两个人的一段传奇从一九四五年的四月二十九日开始。正是希特勒与爱娃宣布结婚的那一天,正是海军上将邓尼茨被任命为希特勒接班人的那一天,波澜壮阔的战局中,大时代中的两个人小人物逃离了现场。确切地说,只有贺曼•布雷默逃掉了,而布绿克太太则从此藏匿和负担了这个人。为此,她不得不用尽一切手段瞒过众人耳目,并且从工作的餐厅想方设法冒着风险偷回食物养活这个男人。贺曼•布雷默在提心吊胆中与世隔绝,家中的收音机有根真空管坏掉了,布绿克始终没有更换。希特勒死了,汉堡投降了,贺曼•布雷默并不知道,在布绿克太太精心烹制的美食面前,布雷默竟然彻底丧失了味觉。隐瞒与被隐瞒的游戏就这么一直玩了下去。当然,终有真相揭破的那一刻。其实,对这个男人的感情究竟有多么深,布绿克太太自己也不甚了了,可是,感情这个玩意儿就像发酵品,时日越久味道越浓。她终于明白,自己“根本逃不开那种感觉,即使是把眼睛闭起来也一样。”尽管时时回想共度的二十七天,但是她再也没有他的任何音讯,就在这一刻,她突然跌倒在黑漆漆的楼梯上。所有的一切都在瞬间打破。而就在这样的打破之后,绝世美味——咖喱香肠的味道诞生了。布绿克太太开始笑,笑,笑,放声大笑出了所有的幸与不幸。《咖喱香肠的诞生》就在这女人懵懵懂懂地跌了一跤之后,在对一个人、一种情愫、一段幻想的执着与迷失之后,在自己不敢面对又终于面对的真相之后。辛辣的、潮湿的、水果味的、滑润的、异国味的、难以形容的、让人觉得又恶心又棒极了的咖喱味道,所谓爱情的味道,也就是这样了罢。一种味道,关乎一个女人自己制造的爱情。在爱情面前跌了一跤之后,她尝到了自己制造出的味道。我爱你,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

《咖喱香肠的诞生》:食物和故事原本的味道

前两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外乡人写在我家乡大连的“吃喝玩乐攻略”,里面提到了很多路边摊。作者提到,“说实话,在大连我真没吃到过正宗烤冷面。”这话我不方便评价,因为在大连的时候我好像确实没吃过几次烤冷面,煎饼果子倒是常吃,那会儿家门口就有一家,我自以为很正宗。而且在我的印象里,“煎饼果子”好像是更普遍的存在。但是那个作者压根没提煎饼果子这茬儿。可能大多数时候,对于食物,或是味觉的分歧,人与人之间总是很明显的,所以能“吃到一块儿去”很大程度上应当成为择友、交友的重要标准——开个玩笑,但往往事实也确实如此。味觉好像很容易被其他因素影响,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很多东西。像是一块小蛋糕便能催生出一部洋洋洒洒的《追忆似水年华》,细细想来其实也在情理之内,毕竟食色性也,统统与味道有关。谁又能说,在最开始,我们的祖先不是靠味觉来探索这个世界呢?这本《咖喱香肠的诞生》同样是一本以食物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德国的国民小吃“咖喱香肠”诞生的故事。发明它的人是布绿克太太,当小说里的“我”作为一个好奇者前去询问“咖喱香肠”诞生的掌故时,不料却引起了一段以二战为背景的分量颇重的往事。厨房是一个家庭最私密,也最美好的存在。从根本上说,食物是用来充饥的,但人对烹调的执着,却使得食物具有了更多的效用。而烹调本身所展现的,则是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它最终以味道作为呈现,而每一栋房子晚餐时通过窗子散发的不同味道,则标记了每个家庭,甚至是每个人的存在。这种标记,会在某个严峻的时刻以回忆的方式,提醒人自己成为自己。所以在《咖喱香肠的诞生》这个故事中,当布绿克太太把半世纪前的往事娓娓道来时,她最忘不掉的,还是自己在那个残酷年代的短暂情人布雷默对咖喱的记忆:“那尝起来的感觉,像花园一样。”故事里,年轻的布雷默是一个“逃兵”。在希特勒自杀的前一天,身为德军军官的他在从休假回部队时偶遇了布绿克太太。当空袭警报拉响时,两个“共患难”的陌生人产生了很微妙的亲密——布绿克太太便把他带回了家里。和一切残忍的发明物一样,战争的后果,是让人“非人”的。求生是本能,可做一个逃兵所承受的心理负担,也可以置人于死地——终究,战争使人逃无可逃,只有当它暂时结束,人才得以喘息。我们当然知道,希特勒自杀后,这场旷日持久的煎熬总算告一段落,但“窝藏逃兵”的布绿克太太却没有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的情人。此刻的她陷入了另一种煎熬——生活的冷漠让她渴望,却负罪于这来自意外拥抱的温暖,甘之如饴也心如刀割。但终究,布雷默还是离开了布绿克太太,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一切都会复原,至于损毁的地方,则有记忆来作为补偿。至于咖喱香肠是怎样诞生的——那是一个让人无法抗拒的意外,诞生与记忆、怀念与重新开始的勇气。所以食物或是故事,究竟原本是有怎样的味道呢?它们都来自想象,收纳那些我们不愿丢掉的东西,“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一旦触及,总是万千感慨。

一本下午茶的温暖

好像很多书名和内容与食物有关的小说都很温暖的感觉,比如《天生嫩骨》。而《咖哩香肠的诞生》可以下午茶的时候读,一直读到天黑,看完它,然后和你爱的人牵手去吃一顿温暖的晚餐,相拥,没有比这更适合冬天的了。女人真是一种充满韧性的动物,在经历战争的时候,有的时候比男人更加适应逆境的生存,就像《乱世佳人》里面写的那样,女人像荞麦,大雨来的时候会被压弯了腰,等到大雨停歇,她们又会昂起头来,而男人像麦子,一旦被折断了,就很难再直立起来。我想这和女人关心的事务有关吧,不管战争、和平,顺境、逆境,她们总是关心食物、关心孩子,想着如何填饱肚子和照顾家人,这无关乎这本书里的布绿克太太的道德评判,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残酷的世界里,撑起一种照亮生命的光辉。活着,去爱,像咖哩香肠一样充满热腾腾的温暖。


 咖喱香肠的诞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