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舞蹈志

出版社:《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 学林出版社 (2009-10出版)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07308065
作者:《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 编
页数:459页

章节摘录

插图:[陕北秧歌] 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广大地区的一种民间秧歌,俗称《陕北秧歌》,是陕西民间秧歌中最具影响、最为普及、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广场民间舞蹈形式,又称《大场秧歌》。陕北地域辽阔、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气候干旱,属于黄土高原地貌。建国前由于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差,农业生产发展缓慢,交通不发达,经济较为落后,客观上形成了一个长期封闭的地域环境,从而使其民间舞蹈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风格特色、程式内容、民风世俗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陕北自古称雍州,秦汉时设上郡,属边陲重镇。秦长城蜿蜒塞上为御敌屏障,榆林至今所留存的“镇北台”遗址,仍显示当年的雄威风姿。从关中通往塞上的秦直道,迄今路迹清晰可辨。陕北地区东邻黄河,与山西仅一河之隔,北接内蒙毛乌素大沙漠,西与甘肃陇东、宁夏接壤,成为古都长安的北方屏障与门户。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建立起陕甘宁边区。革命圣地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和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大陕北人民在中共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工942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促进了革命文艺运动和群众性的秧歌活动的普及、提高和发展,使古老的传统秧歌焕发盎然生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陕北秧歌》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每逢春节至正月十五陕北各地广大群众皆以“闹秧歌”又称“闹红火”、“闹社火”的形式庆贺丰收、欢度新年。

前言

21世纪的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亦是平民文化的世界,即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高雅文化,当跨人2工世纪后也将融会社会而不断向平民靠拢。  人类创造的以人体运动构成的艺术——舞蹈,可说是各种艺术品种中最平民化的艺术样式之一。它将人类的社会生存状态和感情累积投射于举手投足之间,反映出人类社会的文化深度和广度;而中国舞蹈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更是体现了舞蹈的这一特殊功能。这不仅仅是人类有了社会活动便有了舞蹈这门艺术这一基本命题,更主要的是,它构成了人类另一层面最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长期以来,孔孟儒家一直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代名词。白西汉以来,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是以儒家为主流,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为支流的统一物。但却一直忽视了中国民间存在的另一思想体系,即以历代劳动人民创作和活动其间的大量诗歌、小说、戏曲,包括舞蹈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这种民间思想体系较之于儒家思想更富于创造精神和生命活力。所以,我们说,中国老百姓的宇宙观、人生观、生死观、道德观、幸福观等主要是得益于民间广泛流传的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在内的这些口授身传的民间文艺作品,而在民间最为广泛流传的中国民间舞蹈则更是成为老百姓喜怒哀乐、是非评判的主要载体之一。换句话说,它以人体活动的角度折射出了整个民族的心理流程,标示了这一流程发展的轨迹。然而,与其他文学艺术门类不同的是,中国的民间舞蹈由于它自身的艺术特点和活动形式具有民俗的特性——杂糅于婚丧喜庆的民间百事中,形式灵活,随意性强,歌舞说唱并重而不拘一格,衣着装扮的简陋和活动场所的流动性大,等等,不仅如此,由于历史的原因,宗教迷信的色彩又常常杂糅其间,凡此种种,都使得数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对这种“雕虫小技”不屑一顾,因而既上不了所谓的正史,就连野史杂记也少有记载。

后记

在2009年元旦即将到来之际,由陕西省文化厅重视支持,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组织承担的《中华舞蹈志·陕西卷》已顺利完稿厂。这是继《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之后,再一次全面的、历史的、系统的对陕西丰富浩瀚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成果,也是保护、弘扬、发展非物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举措。在编纂《中华舞蹈志·陕西卷》的过程中,曾得到《中华舞蹈志》总编辑部领导的关心,以及主编蓝凡和副主编张优等同志的指导和帮助,特表谢意。《中华舞蹈志·陕西卷》的编纂是在《民舞集成·陕西卷》普查、搜集、录像、研究、编写的基础上进行的,特别是志略部分的资料多属《民舞集成为时搜集整理的,因而《中华舞蹈志·陕西卷》的出版,既是陕西省各地、市艺术馆、文化馆舞蹈干部与曾从事《民舞集成·陕西卷》编纂工作同志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和出版社取得的又一成果。在编纂过程中有些陕西古代舞蹈文物的照片资料,除了向文博部门收集外,还参考《中国舞蹈艺术史图鉴》、《中国舞蹈文物图典》中的一些资料。因一些历史的原因,个别照片至今无法与摄影者联系,特此表示致谢和歉意。在本卷编纂工作中,享有政府津贴的研究员李开方同志,虽已离休,仍带病完成了本书的编撰,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和能力所限,如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谢谢。

书籍目录

综述志略陕北秧歌神会秧歌老秧歌二十八宿秧歌新秧歌陕北踢场子二人场子三人场子丑场子群体场子杂角场子干货场子对于秧歌洛川秧歌洛川老秧歌洛川城关秧歌洛川京兆秧歌洛川唱秧歌韩城秧歌渭华秧歌西安地秧歌陕南薅草秧歌陕北腰鼓安塞腰鼓横山腰鼓米脂腰鼓安乃小腰鼓洛川蹩鼓胸鼓踢鼓子牛拉鼓上锣鼓花苫鼓背花鼓洪拳鼓八仙鼓扇子鼓素鼓十面锣鼓牛拉蹩鼓富平老鼓五圆鼓百面锣鼓挎鼓子蛟龙转鼓歧山转鼓刁鼓黄陵抬鼓尧山大鼓高陵年鼓洛川社鼓勉县对鼓羊角鼓羊皮鼓扇鼓舞打丧鼓撂锣富县飞锣抡锣龙灯布龙筒子龙板凳龙五节龙地龙水兽舞火龙滚龙、站龙文狮子武狮子狮子上老杆高台狮子笑和尚耍狮子火狮子太狮与少狮舞麒麟水船旱船彩莲船子母船双人花船战船四船扑莲青瓷船合字灯七巧灯排灯舞勾灯走莲灯百灯舞跑红灯滚红灯顶灯轱辘灯竹马灯鱼嬉莲鲤鱼灯挑花篮高跷三腿跷单腿跷高跷抬轿杠子老爷矮跷高跷跑驴高跷扑蝶刘海戏金蟾八仙过海高跷舞龙高跷舞狮小跷寸跷高台芯子转鞦轮鞦平台芯子背芯子火亭子马社火跷板社火担子社火山社火洋县地社火地台社火地故事哑巴底子血故事纸社火鹭鸶与蚌壳板凳鱼鲤鱼跳龙门鲤鱼撒欢五虾闹钻鱼牛斗虎猴骑羊虎扑羊老虎舞水牛舞猴舞跑驴张果老倒骑驴变马跑马、跑牛鹤舞扑蛾梆子对斗拉碌碡舞连枷舞铡刀送春牛跳春官落草扫五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戏柳翠张公背张婆阴阳脸三柴板霸王鞭八打棍旗舞甩纸花转转伞黑虎鞭绳鞭¨梆绞舞夹板舞小场子地蹦子跑场花鼓地围子跳跳跳端公二人台耍神楼三山刀十八罗汉八仙板跑佛打锣镲醮师分灯莲花碗文物史迹“人面鱼纹”彩陶盆人类最早的乐器——陶埙殷商时期的铜脸壳与兽面纹铺首西周青铜人俑秦代乐府编钟陕北东汉舞俑陕北画像石中的舞蹈西汉玉佩舞人汉代彩绘舞俑北魏乐舞铜带板西魏石窟伎乐天唐代大佛寺伎乐天唐代郑仁泰墓彩绘乐舞陶俑唐代红衣舞女壁画唐代女子双人对舞壁画唐代苏思勖墓壁画唐代李寿墓乐舞壁画与石线刻乐舞图唐代骆驼载乐俑唐代苏中郎舞俑唐代彩绘女舞俑唐代代国公主墓碑五代冯晖墓乐舞人砖雕宋金舞人砖雕宋金陕北秧歌画像砖宋金陕北腰鼓画像砖之宋金陕北腰鼓画像砖之二宋金陕北腰鼓画像砖之三元代乐舞壁画延安新秧歌运动史料照片史料钩沉《山海经·大荒东经》《山海经·海内外经》《山海经·海外西经》《周礼·鼓人》《周礼·大司乐》《周礼·韗人》《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舞师》《周礼·春官宗伯第三·乐师》《周礼·司巫》《周礼·女巫》《周礼·春官·占梦》《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方相士》《礼记·月令》《礼记·郊特牲》《礼记·明堂位》《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路史后记》《论语·乡党》《尚书·尧典》《尚书·益稷》《尚书》《史记·夏本纪》《史记·乐书》《史记·李斯传》《说文解字》《易经》《左传》《广雅》《诗谱》《乐记·乐本篇》《乐记·乐施篇》《乐记·乐象篇》《乐记·乐化篇》《诗经·毛序》……人物传记图表附录后记

编辑推荐

《中华舞蹈志:陕西卷》是五千年中国第一部舞蹈志书,是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

《中华舞蹈志:陕西卷》第一次以志书形式系统记述了中华各民族舞蹈的历史渊源、衍变风格。演出形式,音乐伴奏,服饰道具、以及有关风俗节令、信仰礼仪、工艺美术,文献考古等史料,填补了中国文化史料和研究的一项空白。全书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卷陆续出版。

图书封面


 中华舞蹈志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