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

出版社:正中書局
出版日期:2003-9
ISBN:9789570916171
作者:熊式一

作者简介

<天橋>是一部以歷史為背景的社會諷刺小說,以清末民初為背景。 作者熊式一結合戲劇家與小說家的手法,把大歷史活生生呈現在讀者面前。康有為、慈禧、袁世凱、光緒皇帝,乃至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都躍然紙上,喜歡歷史小說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這本開山之作。
知名史學家陳寅恪讀後的贈詩盛讚「海外林熊各擅場」。林為曾作英文小說的林語堂,熊便是本書作者熊式一。
不僅為第一本轟動西方文壇的中文小說,也得到當時英國文壇大家如威爾斯(H.G. Wells)、梅斯菲爾 (John Masefield)等人的高度推崇,並且有十國的譯本,這種紀錄在現今二十一世紀中文文壇亦不多見,可見本書獨特之處。


 天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近来或许由于心情,书读的少也懒得做事,断断续续地读了天桥,起初只是不停地在心里暗笑,觉得这不过是叙述旧事,无大立意也无大乐趣;只是靠着掌故靠着文笔靠着乡土气诉说着李大同传奇,其实,这也已经足够,试问,华语也好外文也罢,把清末变革的全景展示的如此完整而有张力的作品有几部呢?。。。然而,若仅如此,它只是时代的。。。直到读到书末,从“新南昌”的萧索之态到“辛亥后”的精神失落,才让我为之一振——熊式一用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看不见的)李大同,让世人看见中国。。。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天桥》是一部绝佳的通史教材,更为重要的:它在大历史之外,也富有乡土气。透过熊出色的文笔,它所展现的正是所谓社会文化史的方方面面:大历史对于地方民众生活的影响、城乡关系与人群流动、基层社会与设施保障、经济状况与生产生计、政治斗争与士人生存、秘密社会与革命反动以及地理景观与风土人情。。。熊的同乡,陈寅恪说:北都旧俗非吾识,爱听天桥话故乡。一部《天桥》,两座天桥,一南一北,所话何止李大同的故乡,还有京津沪港穗,当然更有故事的高潮发生地武昌——在这些近代中国重大史事的发生地,各路“英豪”风云际会,我们的主人公,看得见的李大同纵横其间,关键又不关键,可无却又可有。借此,熊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展示了各个阶层的心理情绪,似褒似贬,而公论都由读者完成,一切都是那样立体生动。这样,熊初步达成了自己的意愿,让那些以往的中国读物成为过往,以《天桥》阐释了这个国度的现在、过去与将来。。。。。。文学作品比历史论述高端之处在于对人性的反思,无论是各个人物的个性还是中国汉人的民族性都成为熊的思考对象。我们会看到一个不怎么世事洞明的学问家李大同,也会看到一个不怎么善文章的人情练达的李晓铭,如果说这些人物多为虚构,那么看得见的文廷式、袁世凯、杨衢云、黎元洪等也有着光辉与阴暗的双面。而熊关于民族性的思考则更见高度,他的思考将民族性与人群行为联动起来,并掺入小说之中,这些民族性并无好坏之别,它们只是在革命运动中时有时无,这一切,就好像那个看不见的李大同。人性之外,连带的便是对于人类历史与活动行为的反思。诚然,作者塑造的李大同如此鲜活,跃然纸上,以致若是初次接触清末历史的读者不免会把他当做真实出现过的大人物。可是我们应当思索,熊为何要将一个看不见的李大同置于主人公的位置呢?在我看来,一方面便于叙述,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讽刺——人类历史充斥着偶然性,谁都无以真正解释历史,这本身已是对整部人类史的反思——这个李大同总是出现在历史的风口浪头,他代表着某种神力,而这塑造了我们的历史。。。。。。看不见的不仅仅是李大同,作者还塑造了一批围绕李大同而存在的书中人物,并以自身解读阐释了近代历史,这本身便值得一书。然而,不幸的是,不知什么原因,在被赞誉“海外林熊各坛场”的几十年来,《天桥》与熊式一并不为常人所知,其知名度之低难以想见,更无存于近代文学史中,他与他的作品更多在海外为人认识,而不是在他的祖国。这一状况本身其实也暗示着我们的文化境遇——现今中国人喜欢片面的解读一切,他们喜欢一元式体系,我们的教科书、主流意识、大众诉求不正是这样的么?古话虽有“眼见为实”,然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往往让世人自以为高明,而不知西东且妄自菲薄。《天桥》一书时间跨度适中,但信息量不小,可比之同段的通史教材,难免显得冗杂——但是,这种冗杂正展现了历史与人的方方面面,而无论是乡间的风景、婚丧的仪式、津沪的船票、跨域的道路、南昌的萧索才是民众生命中真真切切的实在,请注意:不是维新变法,不是辛亥革命,它们不过标签而已。。。。。。一部作品,史实论述也好,小说虚构也罢,重要的不是真实的有无,而是真切的感受。。。。。。就像结尾之处,革命后的新世界中的南昌城并未欣欣向荣,反而显得萧索,而世道人心,更是早已今非昔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