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个故事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2156818
作者:[英]格雷厄姆·格林
页数:237页

内容概要

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英国作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毕业后,在《泰晤士报》担任副编辑,因其第四部小说《斯坦布尔列车》而声名鹊起。1935年,他穿越利比亚,回国后写成《没有地图的旅行》。1938年探访墨西哥,报道当地宗教迫害,完成《非法之路》及著名小说《权力和荣耀》。1941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并被派驻塞拉利昂,此后他以西非为背景创作了小说《问题的核心》。战后他卸下公职,四处旅行,足迹遍及南美、东欧、亚洲和非洲,同时以自由投稿人的身分继续发表著作。
格林的著作丰富,包括二十五部长篇小说、四部游记、六部剧作、三部自传、四部童书、数本短篇小说集,以及诗集、评论、报道等。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获奖无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高达二十一次,可惜始终未能获奖。格林曾被授予英国功绩勋章和皇家荣誉勋爵封号。

书籍目录

毁灭者
特殊职责
情色电影
剖白之暗示
尔虞我诈
上班的男人
哎,可怜的马林
辩方有利
艾奇维尔路附近的小地方
过桥
逃夜
纯真
地下室
里弗先生的机会
兄弟
纪念日
多省下的一天
我是间谍
铁证如山
第二次死亡
散场

作者简介

《二十一个故事》收录了格林自1929至1954年的短篇小说。《地下室》中的男孩在小时候目睹了一场偷情与意外,导致他悔恨、疑虑一生,这篇故事是通向本书其他故事的钥匙——恐惧、遗憾、暴力、对恋情的追求和背叛是全书的基调。少数故事有着喜剧的讽刺乖张——《可怜的马林》中,马林先生的腹鸣能模拟任何声音;其他则带有冷漠怪异的悲剧感:《情色电影》里一对夫妇撞见了丈夫年轻时的失检行为;《毁灭者》中少年帮伙无目的的毁灭行为让人震惊;《散场》中一对双胞胎兄弟的心灵感应在捉迷藏游戏到达到了恐怖的高潮。每篇小说均带有格林标志性的道德拷问意味,也是了解战时和战后英国心灵图景的杰作。
在短篇小说中,格雷厄姆·格林依然地探询困扰他一生的主题:恐惧、遗憾、暴力、背叛,以及人类对拯救根深蒂固的渴望。他又尖利的语言揭开人性的轻率和隐秘的原罪,冷静又残酷地勾画了梦魇和沉沦的模样。
————————————————————
我所写的都是普通的状况,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人类的普遍状况,我的主人公们都深陷其中,只有信仰能让他们获得救赎,尽管真正的救赎过程并不会那么迅速显露出来。他们犯下原罪,但上帝的宽恕是无限的,这一点很重要。也正因此,那些事实上没有告解的人,与做了告解但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那些自大的、敬神的人,是有区别的。
——格雷厄姆·格林
没有哪位二十世纪的作家像他那样微妙地对人类进行比照。越来越少的小说家会着力于区分好人和坏人,而格林则大师般地进行了多重区分:那些将邪恶与残酷、无情和恶毒的愚蠢区分开来的纤微界线。他的主人公们置身于一个被一丝不苟地校准的道德系统。他们不同程度上都失败了。在格林那里,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道路倒有千百万条。
——扎迪·史密斯
一位出神入化的小说家……在描绘他一手掌握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故事时,功力非凡;他身上涌动着对戏剧性的强烈渴望;颇具眼光的对话,精湛的叙事。
——《纽约时报》
二十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每日电讯报》


 二十一个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短篇故事对于作家来说,更考验其叙事和文章架构的能力。运用有限的篇幅为大家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者勾勒一个棱角分明的人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将我国古代的诗词比作带着镣铐在跳舞的话,我则喜欢将这些短篇故事比作空荡房间里的一幅油画。它并不像长篇小说那样,作家可以先请读者坐在沙发上,端上一杯茶,甚至先殷勤的同你讲几个无伤大雅的笑话,这样的时光大抵每个人都会感到愉悦。短篇小说就像把你直接请进了一间空荡的屋子,里面只有一幅画,你也只能去看这幅画,而你一切的观感都在这幅一眼看到的画作里。如果运用这个比喻的话,本书的作者格雷厄姆.格林,相当于给了读者二十一幅自己的画作,其中有的表意悲伤,有的基调诙谐。读完本书,我不得不赞一句,格雷厄姆先生确实是一位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顶尖画匠。对于短篇小说,非常重要的就是它的架构。如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是一个短篇小说叙事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书中的《尔虞我诈》一篇,一方是办虚假大学的一伙骗子,一方是想给儿子弄个文凭的假冒贵族。两家都希望能攀上对方这个高枝儿,于是两条线也很自然的就因为一对年轻人交合在了一块儿。双方尔虞我诈的演着拙劣的骗局,最后可笑的是两个年轻人其实早就看穿了这把戏,只想拿到双方家长的彩礼远走高飞而已。文章寥寥几页,但将两条线都叙述的非常流畅,并且勾勒了五位个性迥异的出场人物。足以见得作者其运用文字的炉火纯青。 如何在简洁的叙事中获得点睛之笔,也是短篇小说中的一大亮点,而本书的《情色电影》,显然在最后给了读者一个极大的反转。文章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妇在旅行中,由于无聊就去看了一场三十年前的情色电影,却意外的发现丈夫竟然是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妻子虽然出言讥讽,却也与丈夫找到了久违的激情。而故事的最后一句:“卡特静静地躺在黑暗里,有一点孤独和内疚。对他而言,那一夜,他背叛了他唯一爱恋的女人。”却将故事完全反转了,原来丈夫一直爱的都是那个与自己只有露水之缘的妓女。明明简单甚至有些乏味的故事却因为这最后一句变得如此的精彩,这时我们才发现,其实前面平坦的叙述,正是作者为了抛出这最后这一句所带来惊艳效果的手段而已。在赞叹着文字的奇特魅力之余,也可以深感作者创作思维的独具匠心。运用有限的文字,展现出生动的人物,也是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必备的要素。大家熟悉的一个例子,便是红楼梦中对于王熙凤的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个性勾勒。《唉,可怜的马林》一文中,文章开头便交代了马林最大的特点:腹鸣。故事讲述了围绕着他的这个毛病,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趣事,也是全篇少数的喜剧故事。落笔于这一个典型特点,而不横生枝节,让这篇文章轻松诙谐,又不产生审美疲劳。这篇文章非常的短小,却不会让读者觉得故事单薄,正是作者将整篇的亮点聚焦一处所带来的效果。本书的二十一个故事,涉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并不局限于英国,也包括了美洲等地的背景。这有赖于作者四处旅行的益处,所以作者写起来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贴切到位。这些故事多以阴暗背景为主,也是代表了当时大环境的悲观情绪的蔓延,本书可谓是当时西方社会对于价值道德思考的佳作。
  •     文/柒月暖阳人性有光亮的一面也有灰暗的一面,不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哪一种说法我都不赞同,我以为的人性本是善恶并存,每个人因环境的不同学会了不同的过滤能力,有的人学会了过滤坏的,人性逐渐趋于光亮,而有的人更多的是吸收坏的,所以人性趋于灰暗,但这都不是某个人本身的过错,是整个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生存本能,每一种人性都在社会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曾看过一句话:永远不要考验人性。人性的灰暗有时甚至可怕到了让人不敢直视的地步,而格雷厄姆•格林是一个敢于直面人性灰暗面的“猛士”,他的作品几乎无一不是对人性的深层拷问,每一部作品都在揭发人性的“恶”,暴力、犯罪、背叛、堕落、恐惧、遗憾,他悲观厌世到了极致,却又希望这个他所厌弃的世界能够得到救赎,所以他作品中的人物,虽然猥琐、恶劣、绝望,却又总是有着一种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奋力的往泥地外拔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却并未能真正使他们得到救赎,他们大多都在挣扎、怀疑、厌世中越发沉沦,而格雷厄姆•格林说:“只有信仰能让他们获得救赎,尽管真正的救赎过程并不会那么迅速显露出来。”《二十一个故事》是格雷厄姆•格林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929至1954年间创作的二十一个短篇作品,王安忆说:“短篇小说往往是在偶然上做文章,但这偶然却集合着所有必然的理由。”这是对经典短篇小说的总体概括,也是对格雷厄姆•格林短篇作品的完美诠释。“短篇小说有些像钻石,切割面越多,收进光越多,一是要看材料的纯度,二是看匠人的手艺如何。”格雷厄姆•格林几乎可以说是20世纪最严肃最悲观最具宗教意识的作家,可同时他又是一个最为优秀的“匠人”,在他的作品中,悬念和惊险是情节的助推器,而人性和道德拷问则是故事的叙事动力,他的小说往往开篇平淡,平常的日子、平常的地方、平常的人,然而这些所谓的平常,却在他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中逐渐透出惊险、恐怖、滑稽、荒诞。在《尔虞我诈》中,老芬尼克以无需上课就可以获得牛津学位为诱饵,企图诈骗那些渴望得到牛津学位的人的钱财,然而却遇到了明明是个穷光蛋却冒充贵族的劳德•德莱弗,他以贵族身份得到了记账的特权给自己在监狱的儿子弗里德里克拿到了假牛津学位。但这却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攀上“院长”芬尼克的外甥女伊丽莎白,而芬尼克也企图让自己的外甥女与“贵族”德莱弗的儿子联姻。但结局却是讽刺性的又一个滑稽骗局的开始,伊丽莎白和弗里德里克决定结婚,骗取两个老骗子的钱财并把假学院这个买卖接手继续做下去。也许这就是现实生活,处处充斥着骗局,人与人之间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而更多的人却深陷其中不自知,以为自己是最后的那只“黄雀”。这个世界的力都是相互的,你给予世界的是一个欺骗、利用的力,世界也必然会返还你一个同样的力甚至会比你给出的更加强悍。整本书中,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些以儿童为主角的故事,如《地下室》中的菲利普,在目睹男管家贝恩斯偷情之后却没能如自己许诺的为他保守秘密,而贝恩斯太太的尖刻、凶恶又让他恐惧到了极致,最后当贝恩斯失手错杀妻子之后,菲利普幼小、羸弱的心脏已经不堪重负,他在贝恩斯祈求的目光中用颤抖的声音向警察和盘托出命案真相。他以为只要不再保守秘密就可以与成人世界做个了结,然而余下的六十年他却都在这种背叛的悔恨和孤独中度过。《散场》中,双胞胎弟弟弗朗西斯惧怕黑暗,为了逃避黑暗捉迷藏的游戏,他不惜撒谎装病,然而因为软弱因为怯懦,尽管他使劲了浑身解数,尽管哥哥也因为感应到他的恐惧而帮他求情,可最后他没能逃脱这场游戏,恐惧的脉动还在继续,然而他的身体已经冰冷,在被告知没有恐惧、没有黑暗的地方,他的生命却被黑暗、被恐惧吞噬了。大人总是以为孩子们天真无邪,可其实有时候孩子的世界比成人的更可怕,因为他们的心脏弱小,一点点黑暗都会让他们恐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摧残和折磨从孩提时期就已经开始。在《里弗先生的机会》中作者写道,“当你深陷丛林,满目枯草,被死亡重重包围,无人还会抱有坚定的精神信念。”也许这就是他对这个世界、对人性的理解,世界就是一座满目疮痍,无处不充斥着黑暗、死亡的丛林,而我们身陷其中,即便想要自我救赎,却被逐渐被侵蚀了信念。 读完《二十一个故事》,对人性的理解更复杂了一些,但这并不使我对世界悲观,深层的了解人性是为了让救赎的道路更明朗、宽阔,我依然相信“人应该自己成全自己”,即便人性灰暗,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依然会坚定的信仰着、爱着,依然要不断的直面黑暗、克服黑暗。让自己的灵魂越来越圆满,那将是我一生中高于一切的成就。
  •     二十一个故事,格雷厄姆.格林著,李晨 张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二十一个短篇小说,看了推荐的几个,实在感觉有隔膜,遂罢。今年需更多跳读,泛读。二十一个故事,格雷厄姆.格林著,李晨 张颖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二十一个短篇小说,看了推荐的几个,实在感觉有隔膜,遂罢。今年需更多跳读,泛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格林那里,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道路倒有千百万条
  •     ECNULIB#011不信了。。。怎么又是一本让人一知半解的上海文艺版短经典。。。
  •     第一篇就令人心惊。只是其中几篇翻译有点奇怪,偶尔还有错字。
  •     《纯真》可爱
  •     早年的故事太“满”了,后来的故事留白就多了起来。
  •     冷酷与悲伤
  •     不是很好读,人物的名字比较难记,而且还有些很不熟悉的背景,一些陌生的专门词汇。除此之外,故事很冷,很暗,心里的活动很多,读者的视角是其中一人的视角,而且结尾的地方有常常很惊诧。拍成真人短片很好,悬疑风格的。
  •     最喜欢《夜逃》,女孩子一夜长大,大人浑然不觉成长的危险。在普遍暗黑的故事中,这个小故事令人安慰。《情色电影》也好。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好多地方莫名其妙。
  •     有点让人想到《天使埃斯梅拉达》那种风格的短篇小说集,不过格雷厄姆写的故事显得“有头有尾”一些。故事的基调都是严肃的,有余韵的那些,也都有种不吉利的暗示,像是被热病蚊子亲吻过的脚踝(虽然脚踝的主人终于通过非常手段将自己从绝望的悬崖边上拉回来了那么一点点)踏上归乡之路。那种冷静的、画外音般的叙述风格,说不上来是把无助、消极和沮丧变得更客观了,还是反倒显得更严重了。有很多死亡:被灵魂抛弃的喋喋不休的老人的肉体、黑暗中被恐惧(来自双胞胎兄弟的触摸)攫获猝死的小男孩、讲完疑似死亡经历话音刚落就像节肢动物般缩着死去的某人之子,开篇那座莫名被拆毁的住宅大约是最莫名的“受害者”了。
  •     格雷厄姆格林笔下的恐惧让人细思极恐,好像冰冰冷的幽灵一般紧紧跟随,却看不见摸不着。除了恐惧,还有一点点时代的悲凉,让人啼笑皆非。喜欢的篇目:情色电影、尔虞我诈、纯真、地下室、铁证如山、散场。
  •     《散场》简直看到起飞!!!
  •     五星:剖白之暗示 情色電影 辯方有利 逃夜 散場 純真
  •     生活本来也可以是另一个样子 喔唷 有点喜欢
  •     每一个故事的名字都是G点。
  •     alright
  •     总以为这是俄罗斯作家手下的故事。
  •     他妈的翻译。
  •     着急!看格林爷爷的书好几次都急得跺脚,恨不得钻进故事里去,大手一挥将两拨人分开,一面大声喊道,不行,不能那样做,会出事的!
  •     我睁开眼睛,看见一个好像一棵树似的人影,身边仿佛被别的树给包围起来,渐渐地走远了。20160608。
  •     有两个故事还不错
  •     人性的虚无与荒谬
  •     几乎每个故事都那么棒,“精湛的叙事”、“道德拷问意味”,丝丝入扣,直抵心灵。 “死亡不会把喜剧变为悲剧,如果那最后的姿势是一种钟爱之情的表露,我想,它不过是人类自欺欺人能力的又一个表征罢了,我们无根据的乐观主义,较之我们的绝望,要骇人得多。”
  •     灰色的格林。
  •     看到类似女人轻唤“别停别停”这种情节,觉得要笑死人了,都在想什么呢这些人
  •     向星星送。“在绝望的黑夜,拾到一根火柴梗。”
  •     格林是写恐惧的高手。然而翻译太渣毁了此书
  •     第一篇就看惊了 可惜略不规整 水平差距太大。1/3不错。
  •     阴冷
  •     长一点的故事写的不是很好:闷。但有几个很出挑。我喜欢《纯真》《情色电影》《毁灭者》《散场》。第三个简直让我窒息,没来由的毁灭态度及雷恩这个可怜男人的样子令我胸闷的难以喘气,第四个非常恐怖,根本就是个恐怖电影的小剧本,到后面看得我心乱跳个不停。作者真实精准大胆地把握了孩子的心理。
  •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短篇小说的翻译也得是每句都很短嘛 没办法读下去 有几个故事完全没看懂 整体令人压抑
  •     (近来网文看多了,发现这类小说突然有点读不下去。囫囵吞枣,只留了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故事留白过多,像是从生活截取的一小段,突兀开始,又戛然而止,前因后果均要自己揣测,所谓人性啊。
  •     有几篇真的太伤心了
  •     有的故事没读太懂
  •     20世纪战后传道书
  •     格林辛辛苦苦描绘的暴力绝望悲恸,就被一句“一个老男人在两位金发女按摩师的手下老夫聊发少年狂”洗的干干净净。上着课我笑出声。这个翻译真是厉害。
  •     翻译的问题,读的没有那么顺畅,比较有印象的是地下室和散场。散场让人看得好绝望。
  •     书中的有些篇目,让我想起后来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大尺度的道德故事,或是细思极恐的悚人场景,比如《情色电影》《艾奇韦路附近的小地方》《铁证如山》《纪念日》这类;还有些或滑稽或讽刺的小故事,格林似乎很喜欢从悲惨的结局中寻找滑稽的成份,这让故事披上了荒谬的外衣;最喜欢的两篇是《地下室》和《散场》都是儿童视角,都有惊悚的气氛,还有些晦涩难懂的,似乎有暗指,但又说不太清楚~
  •     没有多少代入感,所有看完之后就忘干净了
  •     那些小又扎人的讽刺
  •     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都有一肚子的故事,只是掀开了生活的一角给你看,需要你自行补充前言和后序。越是短小精湛越是考验文学功底,用短短的篇幅就把故事讲完了
  •     写得很好的一本书,但翻译浓重的东北味,外带对滥用成语的迷恋,让我觉得难以下咽。
  •     不是太好
  •     灵光消逝的瞬间是否存在?道德是否有边界?救赎是否可能?格林试图描述出一种恰如其分的可能性,当然,他是不相信自己的说法的。
  •     很好,但翻译不好,看看人家托宾的翻译。
  •     天冷的时候,大概不太好读格雷厄姆,没有一个故事的终点,是令人感到世界是有希望的,连小孩都不美好。
  •     非常厉害的文笔,简洁冷峻。“我的房子呢,我的房子呢?”年轻人的自我认同以及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探索。
  •     短篇没有长篇写得那么好……但短篇里只要篇幅稍微长一点的、讲到了爱情故事的格林就瞬间开挂了!翻译有点愣,有些注释还是做了比较好。三星半。
  •     唐尼达科这么多年之后终于读了
  •     孩子的絕望最令人絕望,可在我看來,大人們無根據的樂觀,較之他們的絕望,要駭人得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