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307065642
作者:韩大元
页数:528页

章节摘录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3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理论和实践,其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1931年11月在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只是一个在战争时期产生的纲要,但它总结了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对加强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发挥劳动人民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和个人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于1941年11月制定并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它是团结抗战的纲领,是“三三制”原则下的民主建设纲领,同时也是一个人权保障的纲领。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政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也开始由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转化。为了反映这些变化,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于1946年4月又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该文件对人民权利、政权组织、法律制度、经济、文化方面均有原则性的规定。后来由于忙于战争,使得将其细化为宪法草案的工作陷于停顿。

内容概要

韩大元,1960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比较宪法学、中国宪法学研究。代表作:《亚洲立宪主义研究》(独著)、《东亚法治的理念与历史》(独著)、《宪法学基础理论》(独著)等。在国内外学术刊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旧中国宪法史的简要回顾 二、旧中国宪法史的遗产与传统 三、宪法史研究的基本范畴与方法第二章 制宪权与1954年宪法的正当性 一、制宪权的概念与起源 二、制宪权的理论基础 三、制宪权的正当性与性质 四、制宪权的功能与界限 五、制宪机关与制宪程序 六、制定1954年宪法的正当基础第三章 1954年宪法的制定背景 一、制宪的社会环境 二、斯大林的制宪建议与中共中央的制宪决定 三、1954年宪法的制定目的 四、制宪的国际环境第四章 1954年宪法的起草 一、中共中央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提出制宪建议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的成立 三、中共中央成立宪法起草小组 四、宪法起草工作被推迟 五、宪法起草工作计划的提出 六、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 七、中共中央宪法草案(初稿)的出台第五章 1954年宪法草案的审议(上) 一、全国政协宪法草案座谈会的讨论 二、地方单位与军事单位对宪法草案的讨论 三、宪法起草座谈会各组召集人联席会议的讨论(纪要) 四、宪法起草座谈会各组召集人联席会议的修改意见第六章 1954年宪法草案的审议(下) 一、宪法起草委员会审议宪法草案 二、宪法起草委员会通过关于宪法起草经过的报告 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宪法草案 四、宪法草案的全民讨论第七章 1954年宪法的诞生 一、全国普选工作 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 三、宪法起草委员会继续修订宪法草案 四、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 五、1954年宪法的表决与通过 六、宪法的公布与宪政的期待第八章 1954年宪法文本的结构与体系 一、宪法的基本结构 二、宪法序言 三、宪法总纲 四、国家机构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六、国号与国家标志第九章 1954年宪法的实施与保障机制 一、宪法保障的一般理论 二、1954年宪法的保障体制 三、1954年宪法的实施过程 四、1954年宪法的局限性第十章 1954年宪法对新中国宪政的影响 一、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二、1954年宪法与1975年宪法 三、1954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1954年宪法与1982年宪法 五、1954年宪法对新中国宪政的影响 六、1954年宪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主要参考书目索引附录Ⅰ 1954年宪法大事记附录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附录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宪法草案附录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宪法附录Ⅴ 1954年宪法英文翻译文本与若干宪法翻译文本的比较附录Ⅵ 关于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的采访与回忆后记

编辑推荐

《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第2版)》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文丛之一,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第2版)》是一本有关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的书。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运用制宪权自主地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50年以前我们的制宪者们基于什么样的理念、思想与理论制定了宪法,宪法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1954年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历史与价值联系是什么,如何评价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理论思考,我于1999年开始收集有关1954年宪法的资料,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

图书封面


 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第一,党国无宪;第二,宪法工具主义问题,此两大关键。
  •     历史的基点中寻找中国宪政的真知
  •     比教材还枯燥,纯粹的学术性著作。
  •     整本书读下来五味杂陈,裹挟在哪个年代的人和事,从后世看来很难说更像一个悲剧还是闹剧。在宪法草案讨论会上被围攻之后噤声的龙云、张治中,肉麻吹捧领袖的傅作义、黄炎培,常常以自己的意见结束讨论的邓小平、刘少奇,对宪法条纹嘴上心也最认真的读书人田家英(这种认真应该也是造成他悲剧人生的原因之一),当然更少不了无视政协决议带着自己的几个秘书闭门造宪法的老毛(书中用了无数的“亲自”一词来形容,亲自写条子、亲自参加、亲自领导、亲自修改等等等等),更奇葩的是无处不在每当有分歧就被祭出的终极武器“苏联就是这么说的”。。。还是多年以后,吴家麟老师面对来访的大学生,对这部宪法及其制定者的那句“呵呵--”更深得我心吧!
  •     本书以现有公开的有关五四宪法制定时的文献,基本再现了五四宪法制定的整个过程。制宪者对五四宪法条款的字斟句酌及全国人民提出的约一百万条意见与建议反应了当时对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重视程度,五四宪法的具体内容也反应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充分保障。我国现行的八二宪法有80%的内容继承了五四宪法的规定,可见五四宪法在我国宪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本书的内容看,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宪法起草小组(委员会)非常重视本国历史上的存在过的宪法、宪法性文件和当时国外的宪法(包括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以人民性、民主性、社会性为原则,制定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过渡时期的宪法。总之,本书对了解五四宪法制定的历史,及对现行八二宪法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     中外宪法理论的高走高打,以及54宪法制宪的琐碎细节成为两层皮,对于54宪法的内在矛盾剖析浅尝辄止。书末几篇附录,尤其当年参与宪法工作的老教授对50年代宪法实践的漠然倒是有点价值。另,毛一开始不想在54宪法中写集会、游行、迁徙自由的。
  •     品相只有六成,封面有些灰尘,而且处的封面和内页有明显折痕,另外书的下放似乎有摩擦的痕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