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彼得/Peter Pan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民國74年
ISBN:9787542412195
作者:James Matthew Barrie,詹姆斯·巴里

内容概要

詹姆斯·馬修·巴利爵士,第一代從男爵,OM(英語:Sir James Matthew Barrie, 1st Baronet,1860年5月9日-1937年6月19日),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世界著名兒童文學《彼得潘》的作者,1882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曾擔任過記者;1895年移居倫敦,開始創作散文、小說及劇本。

作者简介

《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1904)是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James Matthew Barrie,1860年—1937年)最為著名的劇作,而《彼得潘與溫迪》(Peter Pan and Wendy)是他1911年將其小說化的小說題目。二者皆講述了彼得潘,一個會飛的拒絕長大的頑皮男孩在永無島(Neverland)與溫迪以及她的弟弟們的所遭遇到的各種歷險故事。
彼得潘的劇作於1904年12月27日在倫敦首演,由Nina Boucicault領銜主演。1905年於百老匯上演,主演為Maude Adams。不久後由Marilyn Miller和Eva Le Gallienne參與演出的無聲電影於1924年上映。此後這部劇作曾被改編為音樂劇,電視節目以及兩部有聲電影——其中1953年的電影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標準長度的動畫電影,另一部則是2003年的英國電影,以其華麗的場景及特效著稱。彼得潘的舞台劇在英格蘭是以其最初的形式每年上演。而美國上演的則是1954年的音樂劇版本,此版本因在電視上播出而流行。
小說於1911年首次發行。原版書包括由藝術家F. D. Bedford所繪製的一幅卷首插圖以及11幅黑白插圖。如今小說出版多冠以《彼得潘與溫迪》之名,或僅僅是叫做Peter Pan。
1929年貝里將彼得潘作品的著作權捐贈給了倫敦的一間兒童醫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希望能將賺得的版稅用來救助兒童。然而這也使得彼得潘的版權問題複雜化。
—————————————————————————
情節:
雖然彼得潘故事的戲劇和小說在細節上略有不同,但相差並不大。兩版中的彼得潘都是晚上出現在倫敦肯辛頓區,在開著的窗子外聽達林太太(Mrs. Mary Darling)講睡前故事。一天晚上他被發現了,在逃跑中他丟失了影子。回來找影子時,他吵醒了達林太太的女兒,溫迪(Wendy)。
溫迪幫他修好了影子。彼得發現溫迪也知道很多故事,於是他邀請溫迪到永無島(Neverland)來做他們這一群遺失男孩(Lost Boys)的母親。他們都是在肯辛頓公園走失的孩子。溫迪答應了,同她的兩個弟弟,約翰和麥可一起跟著彼得潘前往了永無島。
在前往永無島的途中,他們充滿魔幻色彩的飛行遇到了許多危險。孩子們被大炮從空中打落,而由於小仙女叮叮鈴(Tinker Bell)的陷害,溫迪差點被一個遺失男孩殺死。之後彼得和他的夥伴們為溫迪建了一棟小房子(Wendy House),讓她住在裡面養傷。很快約翰和麥可也適應了遺失男孩的生活。
彼得邀請溫迪去他在地下的家,而溫迪也馬上習慣了母親的角色。彼得帶領著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進行了多次歷險,他們第一次真正遇到危險是在美人魚的礁湖。在那裡彼得和遺失男孩們救了虎蓮公主(Princess Lily),但是也捲入了與海盜的戰爭中。他們的敵人中就有惡魔胡克船長(Captain Hook)。胡克船長抓傷了彼得。他讓溫迪乘著風箏逃走,自己卻束手無策的躺在漲潮時的岩石上。他確定自己要死了,但是他認為死亡本身就是「一次宏大的冒險」(an awfully big adventure)。幸運的是,一隻鳥把自己的巢借給彼得當作小船,他回到了家。
因為彼得救了虎蓮,他得到了印第安族人的幫助,他們為彼得的家當守衛來抵抗下一次的海盜襲擊。與此同時,溫迪愛上了彼得。彼得對於溫迪的感情感到不解與煩躁,他說出了他的感受,卻傷害了溫迪的感情。她決定帶著約翰和麥可回到英格蘭。然而不幸的是,胡克船長抓住了他們,並且在孩子們睡著的時候向彼得的藥里下毒。彼得不知道這些事情的發生。他睡醒以後,小仙子叮叮鈴告訴他溫迪他們被抓走了。為了讓溫迪高興,彼得想喝下他的藥。叮叮鈴來不及告訴他毒藥的事,於是她代替彼得喝下了藥。在她瀕臨死亡之時,彼得祈求到了那些仍然相信仙子存在的孩子們的同情,救活了叮叮鈴。
彼得在前往胡克的船的途中看到了一隻會發出鐘錶一樣滴答響的鱷魚,於是他決定自己也學著鱷魚發出這種聲音,這樣路上就不會被野獸襲擊。然而他上船的時候忘記了停止發出這種聲音,結果海盜們以為是鱷魚來了。海盜們在船上搜尋鱷魚的時候,彼得潘潛入船倉偷到了鑰匙放了大家。當海盜察覺了床倉裡的聲音前來查看時,彼得就殺死他們。最後彼得輕易的打敗了胡克船長,讓他掉進了鱷魚的嘴裡,救出了所有人。然後他們乘著船回到了倫敦。
為了讓心碎的母親不再傷心,溫迪決定回家,並將所有的遺失男孩也帶回了倫敦。在溫迪和她的弟弟到家之前,彼得飛在了他們前面,想把窗子關上,這樣溫迪就會以為她的母親已經忘記了她。然而當看到溫迪的母親為了溫迪而傷心時,他還是痛苦的飛走了,留下了一扇開著的門。
之後不久他又回來了一次,見到了溫迪的母親。她同意收養那些遺失男孩。她希望也收養彼得,但是彼得拒絕了。他怕他們會「抓住他並且把他變成一個大人」(catch him and make him a man)。同時故事中也暗示瑪麗年幼的時候也認識彼得。
彼得承諾每年春天會為了溫迪回來。故事的最後,溫迪望向窗外,向空中說道,「你不會忘記會為我而來吧,彼得。請千萬,千萬不要忘記。」(You won't forget to come for me, Peter? Please, please don't forget)
————————————————————————
主題:
這部劇的副標題「不會長大的男孩」強調了這個故事最基本的主題: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衝突。彼得拒絕了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並且鼓動其他的孩子也這樣做。然而書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以及故事的結局表明了這個願望的不現實性。在這種轉變之中也有著悲劇的成分。
————————————————————————
根據日本富士電視台系列的節目「軼事泉水 ~好棒的冷知識~」裡說明,彼得潘不為人知的秘密,據節目人員他們找到貝瑞博物館裡的一位叫比爾·達令(Bill Darling)的人解釋道,貝瑞在他初版的小說裡寫著[1],原文:「When they seem to be growing up,which is against the rules. And Peter was killing them off vinddictively as fast as possible。」(當孩子們長大了,那就違反了永無島的規則,彼得會以最為惡毒的報復心態,快速的殺了那些長大的孩子們。)
之後比爾·達令的補充他的想法,就說彼得可能第一先用他隨身的匕首殺死了長大的孩子們,又或是像虎克船長的右手被鱷魚被吃掉一樣,長大的孩子們被鱷魚吃掉,彼得卻視而不見,又或是他與小仙子叮克貝爾連手,讓長大的孩子們飛上天,然後又讓他們掉下摔落致死。這就是為什麼彼得潘的朋友都是小孩子,而沒有年長的朋友。
由於有這些負面的情節,會讓後來的孩子對彼得潘有著負面的影響,因此後來的譯著和再版著把這些情節都被刪掉而替換了。但主要是原作小說彼得與溫蒂裡,頁數超過300多頁,為了讓看圖說故事的孩子們而精簡內容,而這部份又讓孩子們感到錯愕,所以這個部分被刪除了。


 潘彼得/Peter Pan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潘彼得与我想象中有出入,传统给我的印象中的潘彼得只是个淘气的小男孩。 但在梁实秋先生早年翻译的这本书里,我觉得潘彼得还有很浓的独裁气息和暴虐倾向。 例如他会耍诡计、自私,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敲打他们的肋骨(下手很重,甚至会敲断)。仇视成人(为了每一次呼吸可以杀死一个成人而时时故意急促呼吸)。而仙女丁克钟儿的表现也让人大跌眼镜,她为了嫉恨文黛,曾诱骗孩子们射杀她。 书中对杀戮的描写(海盗战红人,孩子战海盗)也不作避讳。 这多少让一本准童书(而且是圣诞节的保留节目)气息古怪。    很偶然地,今天看到一段资料: “根据日本富士电视台系列的节目《轶事泉水 ~好棒的冷知识~》里说明,彼得潘不为人知的秘密,据节目人员他们找到贝瑞博物馆里的一位叫比尔•达令(Bill Darling)的人解释道,贝瑞在他初版的小说里写着,原文:“When they seem to be growing up,which is against the rules. And Peter was killing them off vinddictively as fast as possible。”(当孩子们长大了,那就违反了永无岛的规则,彼得会以最为恶毒的报复心态,快速的杀了那些长大的孩子们。)    “之后比尔•达令补充他的想法,就说彼得可能第一先用他随身的匕首杀死了长大的孩子们,又或是像虎克船长的右手被鳄鱼被吃掉一样,长大的孩子们被鳄鱼吃掉,彼得却视而不见,又或是他与小仙子叮克贝尔连手,让长大的孩子们飞上天,然后又让他们掉下摔落致死。这就是为什么彼得潘的朋友都是小孩子,而没有年长的朋友。    “由于有这些负面的情节,会让后来的孩子对彼得潘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后来的译着和再版着把这些情节都被删掉而替换了。但主要是原作小说彼得与温迪里,页数超过300多页,为了让看图说故事的孩子们而精简内容,而这部份又让孩子们感到错愕,所以这个部分被删除了。”    不禁释然。 这多少让我想到之前传开的“格林童话其实很邪恶”的文章。这些作家原先是打算写童话给成人看的吗?还是说当时社会上的风俗使然? 我突然起了探究一番的兴趣。 不过转念一想,仙女与彼得,他们这么蛮横自私,正好说明他们的完全孩子气,他们完全没有成人的思维,就像书中说的,“注意不到别人,只知道自己的事。”“喜新厌旧” 不过,彼得对文黛还是很好,很温柔的,几次三番地救她,还愿意破例送她回家。这是为什么呢?莫非,是因为文黛是永无岛上的第一个女士?第一个陪伴他的女士?初恋的情怀啊哈哈。或者是因为文黛像妈妈那样待他,在他哭泣时安慰他?想不通。    谢谢梁实秋先生,他的译本很忠实——尽管在一些语句上不脱中国文法的牵制,在一些英语语法的转换上也显得僵硬。但原作那种气氛——像猜中我的心事一般挖出我童年的永无岛——还是一次次使我发笑。梁先生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也注定他要与英文同不朽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叶功超先生的序文,平时很少见得到叶先生的文章,一并惊喜吧。他在结尾时说“只有孩子才是生活的艺术家,其余人再高明也不过是艺术的艺术家。”画龙点睛。    结尾的时候我想重温一次关于仙女的传说: 每一个新生的婴儿的第一个微笑,散成一千块碎片,化作小仙。 每个孩子都对应一位小仙。当某个孩子不再相信有小仙,就会有小仙应声死去。而孩子的信任可以让小仙复活。    孩子长大,不再记得永无岛,不再会飞,不是因为疏于练习,而是因为他们不再相信。    “我讨厌成年人,我讨厌长大,我要永远做小孩,永远玩耍。”潘彼得如是说。 ————————————————————书影:http://www.douban.com/note/259857153/
  •     大抵是读书的并没有投入八分的心,很多情节都忘了。但那时读书的心情是记得的,只恨。小时候没有读过,如今读这些童话书,只是一次次的提醒自己已长大,空有一颗不想长大的心。儿时的童真,已被狗吃了。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读过 但没读完…………
  •     永远的彼得潘
  •     ef;'fb;/c
  •     寻找我的彼得潘
  •     和小王子一样的可爱的男孩
  •     我不知道为什么梁秋实先生要把他翻译成了一个欧洲式残忍的牺牲品。
  •     不要长大 不要
  •     fr
  •     看,这个残酷的世界
  •     !口味略重
  •     最爱的童话 没有之一 心理咨询师说最喜欢的童话通常代表你内心很看重的东西 我想《彼得潘》代表的是 好奇心、勇气、叛逆和执着
  •     So,you don't wanna grow up?No,I'm Peter.Pan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