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寫作系列:電影中的香港故事

出版社: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10-08-03
ISBN:9789888076567
作者: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香港文學研究小組
页数:283页

书籍目录

本書緣起:怎樣從電影中看香港的故事?(代序)
香港電影與社會: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羅卡講座節錄)
香港人
2 香港的「卡門」─中西文化交匯下的《野玫瑰之戀》 高曉君
18 非典型新移民故事─試談《小說家族之翠袖》的文藝腔 劉汝沁
33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電影的「貧窮」描寫 陳偉中
48 阿飛故事四十年─從《飛女正傳》、《飛男飛女》到《阿飛正傳》 余江河
65 家庭• 墮落• 自主─一九五○年代香港電影中的職業女性 何峻傑
77 柳暗花明 打不死的頑強─從香港電影簡述妓女行業發展 陳依婷
88 再見童年 林佩華
100 劉國昌電影中的青年形象─以《蒼生》、《童黨》和《圍。城》為例 馬世豪
香港地
110 中環的日與夜 陳仲佳
127 兩個天水圍,一個悲情一個温情 鄭政恆
137 香港電影中的元朗印象 魯嘉恩
150 香港電影中的中、西醫故事 鄧啟麟
香港的衣食住行
162 對照更衣記─文字與光影中的服裝秀 馬素云
179 一九五○年代香港電影鏡頭下的旗袍─以《雲裳艷后》為例 謝伯盛
189 食在光影中─試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倫理片中的矛盾 蕭欣浩
205 香港電影中的打邊爐與香港文化身分 曾健德
217 「租住空間」的故事─以朱石麟三部電影為例談起 曾卓然
230 公屋在香港電影─從單向到多元 杜藹霖
241 電影中的電車─論《烈火青春》和《胭脂扣》 羅樂庭
256 光影雲裳:五十代香港電影與時裝身分(林黛電影講座節錄) 黃惠霞 黃淑嫻

作者简介

電影是流行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而且是反映社會現象的本土產物。一群熱愛香港電影的年輕人,選取了1950至2000年代的賣座或主流電影作研究對象,從而探討電影與香港社會、時代及民生的關係。


 創意寫作系列:電影中的香港故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于《香港电影》、《环球首映》NOV.2010)香港电影的机遇与难关,我们已经讲了太多次,如果我告诉你《电影中的香港故事》这本书是为香港电影把脉开方良药一剂,因为它提示了从业者:电影是如何记录一个城市的社会变迁,这些你听了也会烦。所以,今次,我们暂且将这个话题放一放吧。《电影中的香港故事》这本书,是岭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中心和香港电影资料馆的一群年轻人,以1950—2000年代香港的一些卖座或者主流电影为研究对象,以“香港人”“香港地”“香港的衣食住行”为主题,探讨电影与文学、香港社会、时代及民生的关系。恰巧在不久前,我求教一位电影圈的人,某部剧情幼稚甚至不合理的电影为什么能够票房大卖,他告诉我说“因为一般的观众进影院并不是去看这个电影在讲什么,而是为了凑热闹。”是这样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是不是只有功夫片只有动作片就可以了呢?我不愿给肯定答案。那么,你为什么看电影?本书的研究者本着电影与文学的角度做考量,因而大概与我观点近似。电影首先是故事,好的电影便是一次感官享受愉悦的“阅读”体验。你一定也一样,也曾为片中人落泪或义愤填膺,为电影中那一段恋爱而感同身受,为这一间铺那一条路都在你近处而小欢喜……为那个发生在“你的香港”的故事而爱上那个电影。你其实也多多少少因为对故事的好奇而看电影。那些人、事、物,那个香港故事当然是人的故事。50年代直到如今的香港电影中,具有一些独属于香港的角色,比如歌女、移民、穷人、阿飞、职业女性、妓女,还有made in HK的童年和青年。如你我一样的小民,无以祭奠挥斥方遒纵横四海的历史风云,我们眼中的历史不过就是一个个的故事。电影不是记录工具,却通过影像反应着一个个组成了历史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有大量中国难民移居香港,“有不少来自上海,所以上海文化相对影响较深,夜总会、歌厅和舞厅由上海移植过来”,自然“歌女”变成有时代特色的符号。同时,“西方文化也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大量的电影和音乐开始输入香港。”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看到唱着“卡门”的歌女邓思嘉(《野玫瑰之恋》)。经济腾飞之前安贫知乐、发达狂想的贫民(《难兄难弟》、《危楼春晓》、《细路祥》、《七十二家房客》等电影)。因为“六七暴动”,“青少年问题尖锐化”,出现一系列的“阿飞电影”,“很大程度是当时暴动引发对青少年问题的社会关注。”伴随经济腾飞,女性意识的觉醒,职业女性的出现(《空中小姐》)。妓女行业的变迁更是一曲时代之歌(从《胭脂扣》到《金鸡》再到《性工作者十日谈》)。这里是电影中的香港,也是这些香港人行经的香港。这里的小孩“希望诞下来的儿子好聪明读书好叻,又或者工作叻,再不然便是好靓仔,最起码也是要福星高照,一世够运”,就像《麦兜故事》中说的哪样。“叻”、“得”,是每个人的追求。然而长大一些的小孩子,有一些也要经历暴力青年、迷失青年、复仇青年、反思生活意义的青年这样的叛逆期,这是电影《苍生》、《童党》、《围·城》中表现的亚人群,却是不能忽视的社会。这里是中环、是天水围、是元朗……香港电影独特的“写实主义”特色,通过这样的香港展现。中环白领的反英雄(《中环英雄》),地标式的意义,年轻中产男女的真实生活(《晚9朝5》)。充满悲情(《围·城》)和温情(《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天水围。对港岛人来说有些遥远的元朗(《深闺梦里人》、《朱丽叶与梁山伯》等。)香港人在这片土地生存并生活下来,电影里有50年代的旗袍(《云裳艳后》),有人人熟悉的“打边炉”(《旺角卡门》),有公屋(《狮子山下》等),有电车,有医馆……是这样的故事,《电影中的香港故事》将其一一呈现出来,你看电影是否因为要看到这些故事?是吧!大众媒介与社会变迁罗卡先生在这本书的前头写道“电影是流行文化中最强的一个环节”。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从来都是反应社会变迁的最直接通路。每个为香港电影忧心忡忡或者不愿走入影院的观众都不妨来看看这本书。学生在大学里头最有耐心和精力来做这样一个研究,我们权且可以毫不掩饰对他们此次研究的欣赏。收入书中的二十篇研究论文均是心血上乘之作,更为突出有四篇:《家庭、堕落、自主——一九五O年代香港电影中的职业女性》(如下简称《家》)、《中环的日与夜》(如下简称《中》)、《对照更衣记——文字与光影中的服装秀》(如下简称《对》)和《香港电影中的打边炉与香港文化身分》(如下简称《香》)。这四篇均不是就某一部电影的文本分析,而是选取多重样本对照香港社会的演变。《家》一文以电影中女性变化的时间为纵轴,分析社会对女性角色变化的影响。《中》一文的难度是,几乎每部香港电影中都难免有中环场景掠过,因此论文角度必须放入对中环价值的深入挖掘,想来研究者做得尤其辛苦。虽然涉及港片服装的论著不在少数,而这一篇《对》文,考察角度细致入微,涉及领域从文学到电影,更是挖掘了服饰的社会学启示。而《香》文更是上乘中的上乘,不但凸显作者观影准备充足,并且他的论述角度涉及性别研究、身份认同、文化研究等众多领域,一篇小小论文当然难以言尽,可是这样的思考视角实属可喜可贺。这一切都是态度,认识香港电影的态度,认识香港的态度,认识故事的态度。你为什么看电影?这之前不妨先问问另外那些个你:你为什么拍电影呢?希望所有的你我他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香港最好中文系的大学生的笔法不敢恭维。
  •     很好
  •     當然五顆星, 因為我有份寫。HAHAA
  •     杂。良莠不齐。有的观点没有论证到位,举的例子也有点隔靴搔痒。
  •     選材和視角都很獨到之處,只是水平之間實在有落差。偏愛"阿飛故事四十年"“對照更衣記”“電影中的電車”三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