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ISBN:9787563350599
作者:朱光潜
页数:80页

内容概要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谈美》、《诗论》、《谈文学》等。

作者简介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信中所说多为青年们所关心和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读来亲切自然,受益颇多。本次重版,“愿对于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至今读来仍多有收获,其洞察明理,其言真,其辞切,一一溢于笔端,这是一位和蔼可掬的美学大家在与你面对面地谈天。括号内的文字是我的读后感。序中国人在全世界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作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教”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至,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此序为夏丏尊先生于1929年元旦所写。“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中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李泽厚称之为“实践理性”。其精神积习已久,流布四方,虽时至今日,仍未大改,或更甚昨日。)一 谈读书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小时无书可读,便一遍遍读语文课本,记忆犹深者比如赵树理的《老杨同志》,一遍遍地读,兴趣盎然,尤至最后一句“大家都觉得老杨同志是自己人”,心中便似有暖流涌动,对老杨同志的敬意油然而生,似乎自己要想做个老杨同志了。今日书籍满桌,却没有了那种感受,真是越老越麻木了!)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今日之出版业火爆异常,新书层出不尽,记得黄师兄曾言“进了书店,看到这么多书,真是让人绝望”,不过,他又说,再看时,太多的书是不值得一读的,所以,“慎加选择”尤为重要了。) 二 谈动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悲剧所带来的悲剧感及其所产生的功效,正是亚氏所谓的“净化”。)你大约记得晋人陶侃的故事。他老来罢官闲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砖。晨间把一百块砖由斋里搬到斋外,暮间把一百块砖从斋外搬到斋里。人问其故,他说:“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 (如色弱妓子“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寂寥之人不妨借鉴。一则排忧解闷,更则锻炼身体。)三 谈静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地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这“领略”二字却也容易,某次坐公车,车上寥寥数人,售票员为一年轻女孩,去与司机闲聊,讲那养狗喂猫之事,时时畅笑,开心无比,其乐尽在日常生活间,能领略尔。)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此话不免使人汗颜。我似乎算不得呆人,大约呆人是有其可爱之处的,如猪悟能;更非“聪明过度”,却有沦为后一种人的危险,所以见了人,还是少说话,免得让人家“觉得苦也”。)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你应该回头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看看政府是什么样的一个政府,看看人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民。(“回头看看”,便是要做一个旁观者,即使不如智者那般清醒,却总会看破一些虚伪面目,而不要只顾随波逐浪。)五 谈十字街头十字街头的空气中究竟含有许多腐败剂,学术思想出了象牙塔到了十字街头以后,一般化的结果常不免流为俗化(vulgarized)。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于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偶像,成为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精英自有精英的特质,是大众无能把握的。观今日之鲁迅,已经面目全非了。)六 谈多元宇宙美术家最大的使命求创造一种意境,而意境必须超脱现实。我们可以说,在美术方面,不能“脱实”便是不能“脱俗”。(此处之“美术”即“美学”,以此立论,那样的一种“意境”是不好创造的,朱光潜先生算是达成了,宗白华先生更是创造了,而今日之中国,便几乎没有合格的美学家了。)日本民族是个有生气的民族,因他们中间有人能够以嫌怨杀人,有人能够为恋爱自杀。我们中国人随在都讲“中庸”,恋爱也只能达到温汤热。所以为恋爱而受社会攻击的人,立即就登报自辩。这不能不算是根性浅薄的表征。(“以嫌怨杀人”、“为恋爱自杀”,在中国亦是不乏其人的,那时去国之人对国事国人冷眼旁观,即无疗救之道,又十分的爱国,便带着深切地悲观与失望。这十二封信写于1929年间的几年间,设若写作时间改在十年之后,不知还会不会对日本人表现出敬拜之情?)七 谈升学与选课我时常想,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一味迎合社会需要而不顾自己兴趣的人,就没有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一个年轻的自由主义者,带着典型的“小资情调”。二十余年后,当朱先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涤,在《人民日报》写出掀起美学热潮的第一篇文章,检讨自己的思想时,早已“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的他不得不“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了。)中国学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八十年前如此,今日或许尤甚于此。)八 谈作文我生平最大憾事就是对于美术和运动都一无所长。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怏怏然废去。(现行的教育方针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朱先生虽于“体美”有缺,今日之人,唯重其一矣!)在艺术田地里比在道德田地里,我们尤其要讲良心。稍有苟且,便不忠实。听说印度的甘地主办一份报纸,每逢作文之先,必斋戒静坐沉思一夜然后动笔。我们以文字骗饭吃的人们对此能不愧死么? (若该愧死,则今日之该死之人尤多!)十二 谈人生与我我虽不把自己比旁人看得重要,我也不把自己看得比旁人分外低能。(此谓不卑不亢而又谦然有度者乎?)老实说,假如这个世界中没有曹雪芹所描写的刘姥姥,没有吴梓所描写的严贡生,没有莫里哀所描写的达尔杜弗和阿尔巴贡,生命更不值得留恋了。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和匡庐的瀑。(老实说,我看出了朱先生对喜剧之魅力的赞扬,更看出了他对当时中国之情形的悲观与失望。)
  •     很不错的书,写的很真诚。朋友光潜并不是用一种教育的口吻,而是用一种比较和气的言辞,但是对心灵的震颤还是非常强烈....可以看出作者知识面非常广泛....各篇都没有牵强附会的论据,都很到位....很不错的书~~~
  •     或许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以感受也不同吧。这本书,刚拿起来的时候颇觉喜欢,但越看到后面,就越觉得一般了。看的期间还翻了一下《谈美书简》,感觉如果时间不很多的话,两本看一本就够了(当然,个人感觉而已)。朱先生娓娓道来的笔力非我们能及,广泛的涉猎也让读者受益不浅,但是有一些观点,比如最后一篇谈人生,可能现在看来就有些无力了。我已经是大学生,但看起这本写给中学生的书,仍觉得所悟不少。而且书不厚,篇不长,闲时读读,倒也舒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agree,以后会在孩子成长期给孩子看的。
  •     非常棒。
  •     最近竟然在图书馆看到了这书,感慨大师啊,到现在还没还回去!大师的书真的值得细细琢磨,多年前写得今天看来仍旧值得看!推荐!
  •     经典!
  •     大概是附篇成书年代较晚,风格与来越像我熟悉的朱先生,十二封信带着些青年人的锋芒,附篇却渐显出年长者的平和和温润了。
  •     我还是青年
  •     醍醐灌顶
  •     字字在理
  •     中学就可以读了,而且时时都可以拿出来翻阅。盖先生之言词,境界之高矣,简约而精当,善莫大焉。
  •     慢慢走,欣赏啊。无处不艺术、无处不生活。
  •     不知道是年代太久了还是其他,感觉这本书的说教意味太浓。
  •     粗读,感觉很适合初高中的学生。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以后自己的孩子。
  •     当时找到一个长者好朋友的感觉
  •     你要能把读懂的道理用于生活中。
  •     叹气
  •     越读越有味,不止于青年可读,中年、晚年也可读。朱先生情真意切,侃侃而谈,以朋友之称寄语陌生人,态度恳切、气度卓然。
  •     因为给青年,所以显得浅显,但是真挚、平等,名副其实。不像某书……2017.01.24
  •     待你流布人间。
  •     后悔读的晚了。
  •     2017年第6本。
  •     尽管距离写信的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但是道理通用。写的很中肯
  •     值得看一辈子
  •     寒假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囫囵吞枣地看完了。感觉我不是那种苦口婆心能管用的人。但是非常诚心的指导。
  •     读过12封信即可。温吞不激进。
  •     书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挺有共鸣的,例如,人生的第一桩事是生活,而这所指的生活是享受。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社会的机械。摆脱不开之道。十字街头之论。
  •     朱老说的这些人生感悟,字字珠玑。
  •     了不起,把世间的道理讲得这么通透简单,一剂良药
  •     有一些观点比较赞同,有启发。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浅显易懂 可以作为未来给自己孩子的书单 讲静那一篇 意境真美 话说中国古代诗词认真读的话真的挺美
  •     值得反复读。
  •     给了我一些生活的方向
  •     敦敦教诲,百读不厌
  •     有的听进去了 有的真的办不到
  •     初读一遍,最喜“谈人生与我”。在青年人的大朋友孟实眼中,“我”与旁人无异,与鸟兽虫鱼无异。鸟兽快活,我们人类却烦恼多多,一则因为人类将自己看得太重要,一则因为对生活目的、生活方法的苦苦求索。何不学些鸟儿鱼儿的经验,生活就是目的,生活就是意义。
  •     浅显常理,也值一阅,以不时从浮世俗流中提醒自身。“多元宇宙”那篇特别好,受教。
  •     有意思
  •     文章尽显朱光潜的修养与内涵,没有说教的口气,缓缓说来,大量举例。传达了思想,让人想把整页整页的文字都摘抄下来,在时下仍受用。
  •     也许谈不上拨云见雾,但字字肺腑,真应该早些读到这些。
  •     好啊,给青年人解惑和生活的指导
  •     Tragedy is valuable and wonderful.
  •     朱光潜先生博古通今,引经据典,给我们这些青年带来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非常感谢您!我们青年一代也会以前辈为榜样,努力向前……
  •     高三的一个周末,学校对面的书屋。 盲目徘徊中,书架中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以难以言说的魅力吸引着我。 十二块钱,不打折。 一篇一块钱,每一块钱都在无数次品读后仍带给我期待。 如此,对于被互联网侵蚀浮躁的青年们,更应该成为这孟实的读者吧。
  •     粗读一遍,愿再读
  •     差不多自己悟出来了
  •     “民国时期的青年,和现代的我们有一样的烦恼”。 朱先生的书信激起了我阅读长者书信的愿望,遂立马翻出了《傅雷家书》,经典真是永垂不朽。
  •     书读的多,想的多的大师给我们书读的太少,想的太多后生的一点点忠告,折服于老先生对中国国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解,喜欢那一段反驳批评的附录,哈哈,颇有一种不服来辩的意思~
  •     好书啊,青年读肯定获益匪浅
  •     一本校对手册
  •     文字真诚恳切,很有启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