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传奇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301222614
作者:彭维锋,冯治
页数:309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正心、明德、修身、齐家、治村、为官 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让老百姓先富,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农村要持续发展,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信社会主义。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华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进,锦绣“三化”、“三园”社会主义的新华西,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华西村歌)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我个人对幸福定义是,人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人民的健康就是我的健康,人民对我们党的信任就是我对党的信任。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对党信任,其他老百姓不对党信任,那是我的失职,没有尽到我的责任。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列主义那里报到,都是一样。 我的看法,再多的钱,你要一走(去世),什么都没有了,要想得通。这个想得通,不是说我消极了,吃了玩了,不是,是为老百姓服务。我为大家服务自己得到的,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如果我拿了一亿,可能精神就没有这么愉快,身体也没这么好。 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质的东西,精神形象不会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这个价值远远比资产高,比留给子孙财产更重要。林则徐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所以说,我要多留一些精神财富给子孙! 有人说,吴仁宝,你要好休息休息了。我说不,我年纪大了,回旋的余地小了,更要认真一点。青年人玩玩可以,因为他的回旋余地大,我不能休息了,再休息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更要认真,所以我现在工作还12到13个小时。为什么要继续干?一是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有效工作做得太少,等到我年纪大了,这个政策环境非常好。所以我要利用这个好政策环境,把我年轻时候耽误的事做好;第二是我年轻的时候工作有缺点,如果我不工作了,我原来的缺点就没有机会纠正了。由于人年纪大了,如果按照党的要求,按照老百姓的要求,我还有很有方面做得不够,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去做,要补回来。 建国60年的过程走过来,我认为我们村官的健康长寿同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经济发展快了,老百姓富了,我们作为村官,精神上也愉快了,我们就也可以健康长寿。健康长寿是为人民服务的健康长寿。我最爱好的就是工作。同老百姓去接触,听取意见。工作认真,就也可以健康长寿。因为这是锻炼我的脑子。我现在自我感觉,我是100多岁的工龄,8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脑龄,脑龄还可以。为什么?平时不去想自己活多少年,而是想我有生之年怎么去多做工作,为人民去服务。这样我看就可以了。 有人称我是吴老板。我不是老板,我是服务员,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当了书记以后,不是我个人先富,要共同富。怎么能共同富?我是三步: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我只要基本工资。这个基本工资来说,华西也有不同,老百姓看我是拿得少了,当然跟老板来比我是拿得更少了;但是同全国村支书来比,我比他们还高,同国家公务人员比,我看也不少,所以我已经满足了。老板两个字,我个人看法,做老板也好,做书记也好,书记要使老百姓富起来,做老板可以安排就业也是贡献。有风险的地方,落后的地方,多一些老板,我们的发展就快了,老百姓也可以更快富裕起来。 我这60年,可以分为“6个10年”:50年代“对半开”,一半是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事情,一半是缺点、不足;60年代“四六开”,60%是应该做了一点工作,40%是不足;70、80年代“三七开”,逐步纠正不足;到90年代是“二八开”,80%是成绩,20%是不足;新世纪是生命不息,纠正不足不止。当然,就是纠正到生命的最终点,可能还有8%—10%的不足纠正不过来。没有关系,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8%—10%就由我的子孙帮我去纠正! 面对挫折,我始终坚持一条:实事求是。当年回乡,是实事求是做出的选择,后来被罢官,是因为环境不允许我实事求是。反之,我因为是实事求是的真典型而幸免于难;而80年代离城回乡,对村里既熟悉情况又有感情,可以把一个村搞好,这也是实事求是。90年代的落选虽然有些意外,但我也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一结果。 发展经济在前面,人民生活质量在前面,你就能够不落后,只能向前,你认定了一个目标,就不能够松懈,不能怕这怕那。你是为老百姓做的,为国家做的,凡是不损害国家利益的,不损害左邻右舍的,不损失老百姓的,你就要大胆地去做。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我们华西党员干部将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艰苦创业、真抓实干、造福于民的实际行动,把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没有国家政策在背后积极地扶持,何来华西今日的幸福。既建好“小家”,又奉献“大家”。凡是能勤劳守法的人,都能建好“小家”;凡是能建好“大家”的人,也都能建好“小家”。如果连“小家”都建不好,“大家”也无从谈起。 我们一家人都这样讲,吴仁宝的工作比较难做。我说比较好做,按照法律办事,不能按一个家庭,我们也要把党的方针政策用到家里。阿四(吴协恩)我是把他送出去的。为什么要送出去?因为我们华西有一户人家是独生子,“双抢”的时候他自己出去玩,掉到河里死了。这家人急得不得了,我怕他的母亲可能寻死,我就把这个小孩给她,给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老百姓。当然,我们阿四年龄非常小,实际上他不肯去。我是赶着他去的,我也舍不得。但我想,只有这个办法,我有四个儿子,给他一个。 在华西我认为有一个最大的不好,就是我对子女都不爱护,如果爱护了,他们就统统搞个体,我也搞个体,就没有人来议论我了,我还可以派头大点了。 我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阿四(吴协恩)是最小的。当书记,为什么不是老大,是老二,不是老三呢?我们与经济挂钩,所以他当上书记。老大老二老三呢,赚的钱都没有他多,所以我说阿四这个书记是出钱“买”来的。社会上有少数个别地方,叫买官卖官,他买官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买官是为老百姓挣钱,阿四挣钱不是为自己,所以说为什么是他。 新一代领军人物——吴协恩,懂经营、会管理,有驾驭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和水平。新书记是通过民主选举全票当选的,接班以来,实现了“固定资产不借贷,流动资金三七开”,而且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公认了新书记;各方面的评价都很好,是一个有能力、有办法、有水平驾驭各种复杂情况的好班长,德才兼备。我最满意的他确实为人民服务,工作认真,特别经济上发展他有新的思路,这是满意的。他的知名度来说不比我吴仁宝小了,但是他刚刚干了三四年,我因为干了有60年了,所以他应该比我强。 有专家说,华西要说好,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结合得好。我们不怕资本主义,什么主义,只要老百姓富起来,能够爱国家。只要我们国家的政策能够继续下去,我们的希望非常大。 我们华西提倡“一村两制”,村民既可以搞集体,也可以从事个体。但不允许干部搞“一家两制”。我们为啥要搞“一村两制”呢?因为国家搞“一国两制”,所以,我们华西要搞“一村两制”。但是,华西的干部不允许搞“一家两制”。社会上可以搞,因为社会上干部的觉悟比我们高,我们华西干部的觉悟比较低。如果搞了“一家两制”,丈夫在集体企业里党领导,妻子在个体饭店里当老板,那么,丈夫企业里来的客人,统统到老婆的饭店里去吃,吃一百付一千,甚至不吃也要付钱,集体的“肥水”就不声不响地流进个人的“田”;父亲在厂里搞供销,儿子却搞个体加工,父亲联系到好的业务,很可能给儿子做,结果是“富了和尚穷了庙”。这不仅仅是集体资产的流失,更重要的是把集体主义思想也流失了。不搞“一家两制”,更不搞“一人两制”,从运行机制上很好地防止了假公济私行为的发生。华西的“一村两制”体现了华西人对集体经济的坚定信念,同时是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内在机制。江泽民同志称赞我:“这是正确处理权与钱的关系!”华西既不是纯粹的“公”,也不是纯粹的“私”,公也有,私也有。我认为,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公私双富有。 如何把老百姓积极性调动起来,关键要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如果你对老百姓只对他建,没有享,那就没有积极性。真正的积极性,一是要教育调动积极性,二是党的方针政策调动,三是干部要以身作则,要做出好样子。老百姓你跟他讲再多,他是听归听,做归做,如果做了两次,你讲的不行,老百姓就没有积极性。我们在70年代有一句话,老百姓不怕苦,就怕到年终布搭布。苦,怎么苦,一定要值得考虑。老百姓苦的时候,你干部要同样苦,甚至比他还要苦,但是尽量不要苦。我们在“双抢”大忙的时候办食堂,食堂饭食比较好,我们原来有五个“大寨”姑娘,当时讲,“宁愿瘦掉几斤肉,也不愿双稻缺斤肉”,她们来的时候称一称多少重,到结束以后,她们都重了。实事求是地说,只要为老百姓服务,为老百姓着想,你就越想越有办法;如果你不为老百姓着想,那我看你离老百姓就远了。 有个书记问我,吴书记,你这里为什么搞得这么好?我们为什么搞不好?我问他,你当几年书记了?他说,我当了三年了。我笑着说,你当了三年就想好,如果你同我一样当48年,你一定会比我还好。因为有很多农村的现实情况,三年两头换书记,书记换得多,换得快,可能贫困户就更多。所以农村的干部,要长期来做,是长期行为。 我个人的看法,华西经验,全国都可以学。为什么说都可以学?因为华西的经验,不管什么都有的,发展经济各方面有,生产关系也有。要说学华西,可以说江阴有20多个华西,有很多地方都比我们好,当然也有很多地方还没我们好。我希望江阴有更多的村超过我们。就全国而言,有不少的村老早就超过我们,但他们富得时间不长,到后来被我们赶上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们要先进,先进就一定要攀比,一比或者自己就后进了,他要搞一些“不先进”也要先进,就脱离实际了。拿华西来说,一直走自己的路。要说学华西的经验,主要是实事求是、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我工作了50多年,感到有三大难。第一个难,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第二个难,千难万难,当头把手是最难;第三,千难万难,上一级领导不团结,我们下一级办事更难。 政策水平最重要。要掌握政策,第一时间就要了解中央。中央精神我们了解得早。因为没有开会之前,中央老早信号就出来了,新闻里就有了。所以,我新闻天天看,天天研究。有了新政策,等到省里、市里安排贯彻下来,我早已经落实了。这样,我们就先走一步,你不能等,不要等中央开会,再到省里开会,再等市里开会,再等县里开会,一等就过时了。别人还没有做,我就已经做了,但我并不是创新,我主要是听中央的。 青年人是一代胜一代,我充满信心。你们现在都在村里工作,要去发现致富的门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去发现。任何地方都有致富的门路,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发展。一是要有长久发展的眼光,二要看清自己的不足,三是要学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有这样经营下去,才可以致富,才能行行出状元。 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不当一把手,我退下来了;退了不是什么都不干,应该要干,干什么?要为党的事业,要为老百姓的事业,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吉林通化的一个村干部对我说,他们那里山也好、水也好,就缺一个吴仁宝。我对他说,吴仁宝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努力做到三点罢了。一是要有长期行为,要为老百姓服务;不是想做好就要走,想去做大官;第二,要听取意见,上面的意见,老百姓的意见,国内外好的经营者的意见,都要去听,意见听到以后,认为正确的就要做;第三,要经常找自己的不足,寻找差距,纠正不足。这三点做到了,你这个村就能改变,这样经营下去就可以致富。 我们做干部,要“三不倒”。再大的困难难不倒,再多的表扬夸不倒,再强的威吓吓不倒。那如何才能会不倒呢?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从全票当选到缺票落选,我都经历过,但都没有挫伤我的积极性。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什么叫权?什么叫威?现在,有些单位的干部,威信不高。为什么不高?没有教育好。啥叫有权?廉洁才有权;啥叫威?懂行内行才有威。我的体会,干部要有权威,一是廉洁;二是懂行。华西的干部有权威。村里发一个通知,可以把所有村民职工集中起来。现在,社会上一些企业为什么办不好?主要是干部不廉洁。群众反映这些企业的问题是“技术科里卖图纸,供销科里暗进帐,保卫科里打麻将,人事科里看对象,班组长们骂骂娘,上级没有办法想,只有经常换厂长。”三个厂长一换,这个企业就不行了。现在,有的厂是灯笼壳子糊在那里,灯笼壳子戳穿了,就破产了。所以,要加强对干部进行教育,干部一定要廉洁奉公。 我们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也就是同各族人民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我们做干部,不要做最好的干部,做不太差的就行了。这个“两头”一致,华西就可以健康长寿了,如果不同上面保持一致,单单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实际上你最终不能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因为如果你不同上面保持一致,上面不要你了,把你撤掉了,你就没有办法为老百姓服务。如果“两头”都不保持一致,这是一个危险的干部,迟早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过去人们常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古往今来,很多人往往是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而我们不同,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既能共患难,又能同富贵;既能见困难就上,又能见荣誉就让。当今社会,有少数单位为什么搞不好?为什么人心涣散?为什么难以改变面貌,难以发展呢?这些地方是“有福官享,有难民当”。实践证明,凡是一个单位“有福官享,有难民当”的,就难以有向心力、凝聚力,就难以发展。凡是一个单位,能够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的,组织就有战斗力,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得到真正实惠。说到底,就是党员干部要淡泊名利,要有奉献精神,真正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实上,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的,老百姓也不会让我们做干部的穷到哪里去;只要我们“有难官当”的,当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老百姓也一定会支持我们,共同挑起担子,共同克服困难。 为带领全村共同富裕,我们要自觉坚持做好“三头”:一是吃透上头,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工作动向;二是熟悉下头,不坐办公室,深入第一线,做到厂情、村情、民情心里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晚上碰头,汇报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当官就要干事。农村的干部有两种,一种叫聪明,另一种叫精明。聪明的村干部,他是关心老百姓的,解决老百姓的困难,人家做不到的,他千方百计能做到;精明的村干部,他是专门为自己服务的,为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富裕,为自己的名誉去考虑。我看,后一种不叫聪明,叫不聪明。他不能为国家,不能为大家,他的精明只能为一个家。你真正为村民服务了,关心他们了,他们会真正信任你。别说我们当干部的,哪怕是一个父亲真正爱护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会真正的爱护你;但如果你作为一个父亲、一个长辈,你不对的也要儿女听你的,迟早也会遭到子女的反对,最终不听你的话。 听中央的精神,听老百姓的意见,上传下达,干部是桥梁,这是作为一个干部最起码的作用。像中央领导讲话,我传达的时候叫做最新指示,就在于中央领导讲话有新意,有特色,讲了老百姓要听的话;为什么中央领导要听我的话,主要是我把群众要做的事,群众的要求都讲出来了,他们愿意听。 华西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关键的一条是,这个村的领导班子是不是真正为人民去考虑。如果他真正为人民去考虑了,真正认真工作了,把自己的名利丢到脑后了,他就可以复制华西。

前言

正能量创造中国梦自序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平实但又厚重的讲话中,详细阐述了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此种意义上,华西村可以说是中国梦的一个杰出代表,是中国梦的一个鲜活生动的缩影。吴仁宝老书记用他毕生的奋斗,不仅圆了华西人的“华西梦”,也为全国各地农村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恰如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迈克•魏尼斯所评价的那样:“中国人普遍知道华西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集体:生产资料的公有不仅实现了人人平等,还让老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居民们将他们的钱投入集体的锅里,共享他们购买的所有新企业的收益。由此,华西村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作为一个发展的、创新的、嬗变的村庄,它具有它的优势;但如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样,如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一般,它暂时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完美之处,也有着需要不断去解决、去完善、去优化的问题,更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和认同。对于华西村而言,有批评才能有进步,风雨五十载的华西村当然可以虚怀若谷、波澜不惊,正确对待批评和质疑,理解世人对华西的热爱和关心,努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媒体人而言,用阳光的心态、阳光的姿态、阳光的文字去书写华西村,这是媒体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对一个始终在发展、在创造、在探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的理解、爱护和尊重。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知道,与窥探、阴霾、丑恶相比,这个社会更需要阳光、责任、美与爱,这个社会更需要正能量。实事求是地说,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观察华西,我们都无法忽略这样一个既定事实:五十多年来,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典范代表,吴仁宝带领华西人依凭自己的正能量和创造力,已然走在了奔向中国梦的道路上——那是一条富强、美好、文明、幸福之路。毋庸置疑,就整个中国农村发展史乃至我们的时代而言,华西村确实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1970年代“造田”,1980年代“办厂”,1990年代“建城”,21世纪“育人”,华西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50多年来,华西村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800多亿元,向国家纳税60多亿元;2012年,华西村的销售收入是524.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59亿元,村民人均收入8.8万元。华西村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后盾,成为中国最富裕、影响力最大的农村。在另一个层面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华西村不仅代表了农村先进的生产力,引领着中国农民发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华西村的发展史,就如同习近平主席所阐述的那样,始终以普通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发展之基,以为人民造福为发展之本,以共同富裕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华西村五十多年的历史,持续性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并正在努力地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梦的发展路径、博大内涵和无限魅力。华西村五十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奋斗历程的生动缩影。华西村的发展史,深刻揭示了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文明与幸福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华西村的发展史,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华西村的发展史,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用自己的智慧、梦想和力量实现创新、创优和创效,并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华西村的发展史,深刻揭示了激发正能量、创造正能量、依靠正能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其实,理解“天下第一村”,首先要理解的是一个人——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只有从他开始,才能触摸广袤的中国农村内部那庞大而顽强的生命根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寻求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路径,从而去理解一个传奇的、发展的甚至充满变幻的华西世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农村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范带头人,吴仁宝缔造了中国农民的传奇:他当了48年村官,具有智慧农民的精明和严谨;但他却又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有着农民的朴实和厚重。他领导下的村民户户有别墅,家家有1—3辆汽车,每户存款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但他却住在全村最差的房子里,他的菜谱仍然是两个素菜、几个鸡蛋和一碗面条。他睿智深邃,妙语如珠,被称做“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但他连普通话都说不准,发言需要带“翻译”。他是一个经历风雨的“不倒翁”,八面玲珑、敏捷机智;但他又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敢闯敢干、铁面无私……在他的身上,似乎永远交错着矛盾与争议,但又总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们合理地、辩证地融汇与统一。在中国农民走向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吴仁宝以其卓有成效的思考与实践,为中国农民的富裕之路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样本。他的思考扎根于农村最真实的现实,他的实践针对于农民最切身的语境:“华西村就是在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又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华西化。”在引领华西发展的过程中,吴仁宝为自己人生的各种角色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始终遵守立党为公、真心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原则,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用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认可和拥护;作为一个中国村官,他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施政哲学,致力于农民命运的转变,为新农村发展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具有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和高远的价值追求,谋求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华西品牌的做大做强;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秉持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真实的民生情结,自我加压,自我提升,自我约束,寻求兼济天下的共富之路;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以国际标准要求自己,以坚持不懈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世界范围内的华西影响力。吴仁宝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铿锵诺言:“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有终身制。所以,我生命不息,服务不止。”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坚定信仰的能量,中国梦是信仰之梦。作为一位入党五十多年的党员干部,吴仁宝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面不褪色的旗帜。他坚持“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他强调“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对理想的忠诚、对信念的执着,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不畏困难、勇于创新,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他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的以民为本、无私奉献,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全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以民为本的能量,中国梦是共富之梦。吴仁宝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他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共产主义?全人类幸福就是共产主义。”他把村民的利益看得很重,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关心外地来华西工作的人,不准称他们“打工仔”、“打工妹”。他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让老百姓先富,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构建幸福华西,心怀民生社稷。他说,“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他通过“一分五统”的方式,带动周边20个村共同致富。他在宁夏和黑龙江建立了两个“省外华西村”,还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一万多名农村干部和各类技术人员。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与时俱进的能量,中国梦是发展之梦。吴仁宝具备卓越的政治智慧,他洞悉毫厘,明察秋毫,思维敏锐,反应迅捷。“看报看头版,广播早中晚,每天看联播”是他多年的习惯,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通读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集》等著作。他说“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他认为“做一名干部,只要跟‘两头’保持一致,既同上头保持一致,又跟下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他是一个睿智的语言大师,他的话始终充满着一股浓烈的“乡土气息”和“原生态”。他用小寓言来讲大道理,他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敏锐的洞察力,创新的思维,谱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字经”,灵活阐释了治村、持家、做人、用人、为官的人生真谛。他的传世箴言成为农村干部的案头之作。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实事求是的能量,中国梦是求是之梦。吴仁宝创建了立足现实的华西道路,他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脚踏实地的发展思路,坚持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他说,“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实事求是,只要实事求是,就能大难变小难,小难变不难。”华西之所以有大发展,就在于“听中央的,不走样;听国外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正是缘于实事求是,华西村在大多数村庄分田到户的时候,选择了以集体经济为主;在党委会大多数成员投票赞成华西村上市的时候,吴仁宝选择了少数服从多数;在许多企业依旧靠规模、靠产量实现成长壮大的时候,华西村就开始积极谋求转型升级,2012年服务业对华西村利润的贡献比例已经占到一半。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创新求变的能量,中国梦是创新之梦。吴仁宝敢于突破成规,独辟蹊径。他在集体公社时代就兴办工厂,他在分田到户的时代坚持走发展做大集体经济的道路,他在乡镇企业改制的浪潮中提出“一村两制”的新尝试,他在“先富带后富”的道路上首创“一分五统”。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农民,他用《三国演义》里刘关张的故事讲团结,用“八仙过海”的故事告诉大家要过海都得有本领,手中有法宝,所以华西要富强,每个人都要学技术、学本领。他成立华西特色艺术团,节目取材于华西,寓教于乐。他编写了《十富赞歌》、《十穷戒词》和《华西村歌》。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自我约束的能量,中国梦是慎独之梦。作为一家之长,吴仁宝严于律己,对自己的子女更是言传身教,严格要求。他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质的东西,精神形象不会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比留给子孙财产更重要。”他把个人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他是“最富的农村”里“最穷的书记”。他说,“家有黄金数吨,一天只能吃三餐;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给自己定下“死”规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他把政府奖励给他的一亿多元的奖金无偿上交村集体。他认为“既讲政治,又讲正气;既能发展经济,又能管理经济;既能廉洁自律,又能致富人民的班子”才是强班子、硬班子。吴仁宝的传奇告诉我们,正能量是无私奉献的能量,中国梦是精神之梦。他说,“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列主义那里报到,都是一样。”他具有高远的价值追求,“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谋利益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他又说,“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他视工作如生命,他有五十多年的党龄,六十多年的农龄,七十多岁的年龄,一百年的工龄。他从不休节假日,每天比一般人至少要多工作四个小时。他“说话快,做事快,走路也快。”他永远追求“‘两不停’——脚步不停,脑子不停。”没有人能计算出梦想的长度,如同没有人能测量出历史的深度一样。但也有例外。在华西,假如是一位老年人,他会告诉你,现实到理想的长度应该是五十年,是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假如是华西的某一位青年人,他会告诉你,理想到现实的纵深不过三十余年的时段,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了这一段平坦而又艰辛的路程。吴仁宝的诠释则有所不同。当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华西这片土地,就可深深地体会到,在这个高瞻远瞩的智慧老人的世界里,两者既矛盾又和谐,既对立又统一;如他信仰的辩证法,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四个字中:实事求是!吴仁宝,用实事求是作为生命的起点,这就意味着,他的事业,他所属的世界,只有一个镂刻了精神高度的坐标——“吴仁宝精神”!这是华西正能量的本质之所,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思想力量、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坚定信仰”是“吴仁宝精神”的坚实基石,因此他能够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工作;“实事求是”是“吴仁宝精神”的思想核心,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追求卓越”是“吴仁宝精神”的强大动力,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奋斗目标上与时俱进;“为民造福”是“吴仁宝精神”的根本实质,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科学发展上求真务实;“无私奉献”是“吴仁宝精神”的政治品格,因此他能做到始终在前进道路上不畏艰难!吴仁宝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在吴仁宝的精神图腾中,华西事业被深深地延展——他和他的精神便化为一朵朵绽放的太阳花,为中国农民的幸福之路构筑了又一座梦想的殿堂。那座熠熠发光的殿堂,就是这个伟大国度的农村梦、农民梦、中国梦。七十多年前,郁达夫曾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吴仁宝,“可以称他是伟人”,他引领着时代,彰显着一种弥足珍贵的思想力量、人格力量与精神力量;他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他使历史显得渺小,他强有力的思想、理念、精神、语言和品格在中国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烙印,始终散发着经久不衰的时代光华,老而弥坚,坚而更翠,鼓舞和激励着无数人生成正能量、创造正能量、依靠正能量,共同铸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图腾,建设有中国属性的美丽的、幸福的、伟大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为序。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华西村书记的吴仁宝先生抓住了新的市场自由的机会,将华西的经济从农业转移到制造业与贸易,但不同的是:居民们将他们的钱投入集体的锅里,共享他们购买的所有新企业的收益。由此,华西村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奇迹!    ——纽约时报    本书生动讲述了吴仁宝的精彩故事以及华西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对当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都能起到意义非凡的激励作用!    ——中国新闻网    华西人真的很幸福,这是因为有一位了不起的长者。老人的话饱含智慧,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独具见解。和老书记交谈的过程,也是向他学习的过程。老书记把政治经济学把握得很好,这当中体现了高超的智慧。有这样一位老人,真是华西村的福气!    ——西班牙埃菲通讯社    吴仁宝的话,不知您听过没听过。如果您是一位机关干部,最好要听一听,如果您是共产党员,也应该听一听;如果您是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就更需要听一听。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后记

1    20世纪伊始,世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望中国之前途,如风前烛、水中泡耳,几何不随19世纪之影以俱逝也。”    一部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这样被翻开的:鸦片战争的炮声将清政府的盲目自大击得粉碎,曾为人类文明作出伟大贡献的中华民族坠入“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瓜分豆剖”的危难境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着追求,是数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世纪梦想。    历史不会忘记,1956年,毛泽东曾满怀豪情地说:事物总是发展的,1911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45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45年,就是2001年,也就是进到2l世纪的时候,中国面目更要大变。    当下的中华世界验证了伟人的预言。    事实上,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绝非是空洞的言辞与虚弱的能指,它需要的是来源于大地、驰骋于长空的坚实与开放,它需要的是无穷的力量与无尽的柔情。在这个才仅仅改革开放了三十余年的国度里,我们所隐隐感觉到的却是那繁荣富强、蓬勃向上的无限生机。    这是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和谐时代,英雄时代。    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国农民扮演了不可或缺甚至是极为关键的角色。当然,他们的角色需要继续下去,他们的负荷也或许会更加沉重。    中国优秀乡村的成长,从一定程度上演绎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浓缩了中国现代民族经济的生存方式。由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成长环境,它们有了更多令人尊重的与经济无关的内容。因此,中国优秀的“村官”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浓重许多。    大而言之,是他们,拨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经济的琴弦;小而言之,是他们的奋力耕耘,演绎了所有关于每个独特而相似的中国乡村发展的历史,以及由此而塑成的永恒。毋庸置言,也同样是他们,生成了一种模式,缔造了一种文化,宣告了一种理念,张扬了一种文明。也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是他们无可替代地承受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之梦。    梦里春秋总关情,矢志不渝报国魂。    他们,是大地的脉搏;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脊梁。    其实平庸和非凡之间,其根本抑或本质的区别与分野,便在于人性锻造与超越过程的差异。对中国优秀的“村官”们来说,超越的表象是以地域的变化作为形式,实际上,在所有行为的背后,则是灵魂的迁徙与嬗变。    年轮刻下了跋涉的足迹,历史记载着岁月的辉光。    那是大地的脉搏,“村官”的足迹,中国农民的炫歌。    所以,这一切应该被铭记。    格物致知。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由此,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严谨、求实的姿态,全面审视这些稳健前行的优秀乡村,重新考察思索这些中国农民“精英”的思想与行动之路,书写他们的创业史、发展史、奋斗史乃至精神史,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典范价值。    我们深深知道:在这个追求人与自然之和合、图谋科学与发展、创造和谐社会的伟大时代,这些中国农民和他们所引领的中国乡村所选择的和即将选择的做法和经验,应该会带给中国社会、中国农村领导者以及相关读者更多的深思和启迪。    以深沉冷峻的目光凝视时代,以雄浑奔放的笔触诠释英雄,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的责任。    2    2012年2月1日,新世纪以来第九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下发,文件继续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高屋建瓴地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随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从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视角,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十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梳理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三农”工作的发展历程,深刻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要解读何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不能脱离这个连英国BBc记者“都想要的社会主义”的华西村的深刻体验;而要理解何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也同样无法回避对有着“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的卓绝探索。    这便是本书写作的基本出发点。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初春,我又一次来到华西村。数年前的那次偶遇,让我和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片火热的土地是如此迷人,如此鲜活,又如此让人不可思议。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这里成为一个并不太大的试验场:有人在这里慷慨激昂,有人在这里悲喜交加,有人在这里仰天长啸,有人在这里低首深思……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触中,毫不夸张地说,我被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深深地打动了。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华西村当之无愧之处,在于它不仅代表了农村先进的生产力,也始终在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古为今用。更重要的是,华西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以普通老百姓的根本利益为重。华西的历史持续性地诠释着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并正在努力地向世人展示和谐社会的博大内涵。在此种意义上,华西村成为融汇现代性与传统性于一身的辩证体。    华西的历史传达给我们的是,只要心有信仰,心存信念、心中有梦,并踏踏实实地贯彻实施,就能排除一切障碍,最终取得成功与进步。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们的国家始终在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的冲突嬗变中挣扎前行。屈服于旧制,就会被淹没其中;公然反抗,就会体无完肤。华西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始终坚守内心中的理想,灵活掌握了与旧制相处的方法,并获取了其中的精华能量;同时又以惊人的坚忍、耐心和技巧与旧制的糟粕周旋,一点一点地摆脱束缚,走向现代,走向新世界。这个历经百劫的伟大村庄之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梦想,什么是现实,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创造伟业必须走过的那些桥梁又在什么地方。    3    在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要衷心感谢所有为这本书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朋友们:衷心感谢他们慷慨地给我这么多时间,又给了我这么多的故事和思想。    在多年与华西的交往中,我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谨致衷心感谢。感谢华西村吴仁宝老书记、吴协恩书记对我多年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孙海燕副书记,他的机敏、聪慧、幽默和热情让我记忆深刻、收获良多;感谢华西村宣传科的赵志荣、朱民新、严佳志、张学军、赵丽霞、赵开军、吴磊、沈少春、曹红丽等同志热心而周全的支持;感谢在历次调研过程中(以姓氏拼音为序)包丽君、蔡平宝、曹江涛、陈朗、党现行、段伟才、葛玉岐、何凤寿、何建南、何苇、黄永高、计丽静、瞿佛才、瞿建忠、瞿满清、瞿全兴、瞿荣娣、李满良、刘玲、龙晋、卢剑敏、吕苏君、缪洪达、缪华、缪月红、秦宏、孙淦宝、孙晋高、孙喜耀、孙云南、唐龙彪、王亚军、王凌元、王润雷、王松贵、王礼华、王征、吴兰、吴芳、吴凤英、吴荷英、吴洁、吴金福、吴协德、吴协东、吴协平、吴岳岐、夏俊洪、谢鹤龄、闫海龙、杨永昌、杨永平、张忠祥、胡琛、赵荷芬、赵建玉、赵建明、赵金虎、赵毛妹、赵望高、赵祖洪、周丽、朱玲珍、朱咪英、朱蕴海等同志所给予的诸种帮助;感谢袁养和、冯治、何建明等研究华西、报道华西的朋友们,正是他们的著作和文章,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要感谢冯治先生,他对华西所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华西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全力帮助我完成本书的写作与修订;感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农村文化研究所的同仁们;最后,还要衷心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王业龙主任、旷书文先生,正是他们的多次督促和支持,才使得本书顺利出版。真诚地感谢他们!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是在我近年关于华西的调研与写作基础之上修删完成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我前几年写作风格的痕迹。因为种种原因,我只能尽量增删了一些内容。我衷心希望,在今后能拿出较为充足的时间,对本书作一次全面的修订。    另外,作为迄今为止较为全面地解读华西村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的著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及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彭维锋    2013年1月6日

内容概要

彭维锋,山东章丘人,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农村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从事新农村建设道路、农村文化发展战略及中国企业史研究,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强村、特色新农村及中国企业的改革发展。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吴仁宝传》作者,现已撰写《华西道路》、《啊!西霞口》、《向劳模学习》、《吴仁宝箴言》、《吴仁宝文集》等著作十余部,主编《共和国村庄•中国新农村建设典型案例文库》书系,有论文或调研报告百余篇刊发于《求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半月谈》等刊物,相关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批示。
冯治,华西村首席研究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首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著有《吴仁宝评传》、《中国农民富裕化道路》、《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与规律》等。

书籍目录

代序:学习吴仁宝(李源潮)
自序:正能量成就中国梦
吴仁宝简介
引子:华西道路,中国农村希望升起的地方
上篇 创世纪:华西之路
第一章 华西之魂:农民书记吴仁宝
第二章 奠基与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三章 坚守与创举:黎明前的黑暗
第四章 奋斗与布局:扼住机遇的“喉咙”
第五章 崛起与辉煌:基业长青大跨越
中篇 智之道:华西思维
第七章 华西管理
第八章 华西经营
第九章 华西人才
第十章 华西特色
下篇:业之基:华西文化
第十一章 人本文化:向下经营模式
第十二章 共富文化:天下为“共”
第十三章 口号文化:规矩是喊出来的
第十四章 特色文化:文化演绎华西“风流”
第十五章 睿智心语:吴仁宝箴言录
后 记
附录一 华西村大事记
附录二 吴仁宝:党员干部应当向他学习什么?

编辑推荐

《吴仁宝传奇:"天下第一村"的正能量与中国梦(纪念版)》编辑推荐:中国梦在哪里?中国梦如何实现?华西村首席研究专家彭维锋、冯治十年调研著成。生动讲述华西村从一穷二白到名扬天下的传奇历程,深入解读吴仁宝毕生正能量铸就华西中国梦的辉煌。《吴仁宝传奇:"天下第一村"的正能量与中国梦(纪念版)》为吴仁宝老书记独家纪念版、“中国梦”实践最佳读本、党员教育最佳读本、中国廉政第一读本、中国新农村建设、村官第一读本。

作者简介

《吴仁宝传奇:"天下第一村"的正能量与中国梦(纪念版)》是迄今为止全面解读华西村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最重要作品之一。从1961年建村至今,华西村已经走过了整整50余年光辉历程。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征程,华西村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恢宏奇迹,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也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卓越的世纪传奇。华西村50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奋斗历程的生动缩影。华西村50年,深刻揭示了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文明与幸福和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华西村50年,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华西村50年,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用自己的智慧、梦想和力量实现创新、创优和创效,并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吴仁宝传奇:"天下第一村"的正能量与中国梦(纪念版)》是目前为止广大读者缅怀吴仁宝老书记最新、最权威、最全面的读本。既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华西村历史与成就的普及性读本,也能够作为各级新农村建设者把握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践经验的重要读物。通过阅读《吴仁宝传奇:"天下第一村"的正能量与中国梦(纪念版)》,能给人们以历史的沉思、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教益,从中获得不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海报:


 吴仁宝传奇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如题,如果是想看类似传记,从吴仁宝的一生中学点东西的,就不建议买了。如果是想学如何给领导写丰功伟绩的,这是很好的指导书。
  •     这是一本很有启示意义的书,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