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十七岁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1
ISBN:9787532119134
作者:白先勇
页数:353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欧阳子 一般的作家,或因经验不足,或因文才有限,即使在文坛上成功成名,他们毕生所能写出的好作品,常常只是同一类,同一色调的。因此,对一般作家,我们常常可以轻易而明白地分类,说他们是“写实派”、“超写实派”、“心理派”、“社会派”、“新派”、“旧派”……等等。 但是,我们却无法将白先勇的作品,纳入任何一个单一的派别里。白先勇才气纵横,不甘受拘;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处理过各种不同类式的题材。而难得的是,他不仅尝试写,而且写出来的作品,差不多都非常成功。 白先勇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多。他的小说情节,有从人物对话中引出的《我们看菊花去》,有以传统直叙法讲述的《玉卿嫂》,有以简单的倒叙法(nashback)叙说的《寂寞的十七岁》,有用复杂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表白的《香港——一九六O》,更有用“直叙”与“意识流”两法交插并用以显示给读者的《游园惊梦》。 白先勇小说里的文字,很显露出他的才华。他的白话,恐怕中国作家没有两三个能和他比的。他的人物对话,一如日常讲话,非常自然。除此之外,他也能用色调浓厚,一如油画的文字,《香港——一九六0》便是个好例子。而在《玉卿嫂》里,他采用广西桂林地区的口语,使该篇小说染上很浓的地方色彩。他的头几篇小说,即他在台湾时写的作品,文字比较简易朴素。从第五篇《上摩天楼去》起,他开始非常注重文字的效果,常借着文句适当的选择与排列,配合各种恰当“象征”(symbolism)的运用,而将各种各样的“印象”(impressions),很有效地传达给了读者。《香港 ——一九六0》里的文字,立刻传给我们一种混淆杂乱的感觉,使我们体会到香港这一小岛的可怕的混乱与堕落。《安乐乡的一日》里,在寥寥几行描写安乐乡景色的一段(小说第四段),作者用了三个“死”字(死角、死水、死寂),两个“灰”字(淡灰色、灰茫茫),此外还采用“枯竭”、“滞住 ”、“静寂”、“没有中断”、“没有变化”等词句,来象征女主角依萍内心的沉滞与隔世感。而作者使这故事发生在名叫“安乐乡”的地点,当然不无讽刺的效果(ironical effect)。 读者看白先勇的小说,必定立刻被他的人物吸引住。他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教育程度之高低,个个真切,个个栩栩如生。我们觉得能够听见他们,看见他们。白先勇的小说,几乎全以人物为中心,故事总是跟着人物跑的。(只有《香港——一九六O》是例外。在这篇里,真正的主角不是余丽卿,不是她吸鸦片烟的情夫,而是香港这一个小岛。)身为一个男人,白先勇对一般女人心理,具有深切了解。他写女人,远比写男人,更细腻,更生动。 从这本选集里,我们发现白先勇在写作技巧方面,一直在进步着。他较早的作品,像《玉卿嫂》和《寂寞的十七岁》,虽然人物如生,故事动人,但结构方面,似较松散;有些细节,虽能使故事更显丰润,却未见得与小说的主题有切要关系。就好像作者有太多话要说,有点控制不了自己似的。但他近来的作品,好像过滤出来锻炼出来一般,结构异常紧密;没有一个细节,甚至于没有一句话,是可以随便删略的。每一篇,都像一张密织的网,那样完整。若是从故事里删去任何一个插曲枝节,就可能像剪断网之一线,伤害了全体。 特别是在近作中,白先勇总是以故事里人物的动作,或该人物与他人之对话,来明示或暗示该角色的心理状态;而不直接告诉读者,该角色感觉这样,感觉那样。譬如在《一把青》里,作者要表达朱青经过战乱丧夫的惨变后,由于心死而变得麻木不仁的心理状态;但他不直接这样告诉我们,却采用朱青对两次事变(郭轸与小顾之飞行失事)不同的反应,做个强 烈的对比,以衬托出朱青的改变与麻木。这种写作技巧,若以主角为第一人称来写,就很难于运用。因此,除了《寂寞的十七岁》外,自先勇的小说,若非用第三人称下笔,便是取一个次要角色,为第一人称,从旁观的角度写成的。这使得作者与主角之间保持距离,因而易于保持客观。 白先勇的小说中,剧景的转换与上下文的连接,非常畅顺自然。这在他的传统叙述中,固然如此;在他运用“意识流”时,更是如此。《游园惊梦》里,钱夫人眼看程参谋和蒋碧月两人在一起,她的思想在瞬间逆流,回溯到过去的一幕类似的情景。于是,“现在”与“过去”流为一体,纠缠不清。但正当她再一度经验着过去那段痛苦的往事, “五阿姐,该是你‘惊梦’的时候了。”蒋碧月站了起来,走到钱夫人面前…… (《游园惊梦》) 以上是白先勇擅于连接上下文的一个好例子。蒋碧月说这句话,别无他意,只是叫钱夫人上场唱《惊梦》这一段戏。但这句话紧跟在钱夫人的回想冥思之后,就明显地产生了双重作用。 白先勇的小说,虽然以人物为中心,但他小说中的“主题”(theme),并不比人物次要。在他最后几篇里,主题甚至压在人物之上,人物像是被作者特地选出来表现主题的。在白先勇作品中,常出现的主题,有下列几个: 一、由于逃避“现实”,由于缺乏勇气、力量去面对与接受它,或由于只肯后顾,不肯前瞻,许多人便在不自觉间与世脱节,觉得自己一无所属,终于成为一个失败者。白先勇对这一类人物充满同情,似乎不愿归罪他们,而归罪于我们这残酷的、,过分讲究“理性”的世界。《我们看菊花去》里的姐姐,《寂寞的十七岁》中韵主角,《安乐乡的一日》之依萍,都是这一类型的人。 二、人性之中,有一种毁灭自己的趋向,这趋向是一股无可抗拒的力量,直把人往下拖,拖向失败、堕落或灭亡。像玉卿嫂,《香港——一九六O》的余丽卿,《那晚的月光》中的李飞云,《谪仙记》里的李彤,都是因为敌不过自己,才走向败亡之途。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灿烂辉煌的过去,可是如今,这种大气派的中国文化,竞已没落得不能再在世界潮流中立足。我们缅怀过去,不胜今昔之感。辉煌的往日,已是一去不返;我们除了默默凭吊,默默哀悼,又能怎样? 这最后一个主题,一次又一次地在白先勇的最近几篇小说中出现。尹雪艳、朱青和钱夫人,都可说多多少少象征着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尹雪艳是吗啡样的麻醉剂,暂时使人止痛,忘忧,但终于把人引向死地。朱青受战乱之害,历经折磨,终致失去灵性,麻木不仁。钱夫人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只因为“长错一根骨头”,她开始走下坡路,终于变成空壳一个,与世脱节。而《谪仙记》(请注意“谪仙”二字的象征意味)里的李彤,绰号叫做“中国”,用意更是明显。这几篇小说的语气(tone)中,有一种怀古念旧的余韵。 白先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作家。他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各种写作技巧,使得他的作品精练,现代化;然而他写的总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故事。他写作极端客观,从不在他作品里表白自己的意见。可是读他最后几篇小说,我们好像能够隐约听见他的心声。我们感觉得出,他也像《谪仙记》里的慧芬那样,为着失落了的中国(李彤),心中充塞着一股极深沉而又极空洞的悲哀。

内容概要

白先勇,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书籍目录

欧阳子序
自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
――《寂寞的十七岁》代序

金大奶奶
我们看菊花去
闷雷
月梦
王卿嫂
黑虹
小阳春
青春
藏在裤袋里的手
寂寞的十七岁
那晚的月光
芝加哥之死
上摩天楼去
香港――一九六O
安乐乡的一日
火岛之行
谪仙记
调仙怨
夜曲
骨灰

蓦然回首
――《寂寞的十七岁》后记

编辑推荐

  小说所表达的是一种不变的人性,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文学的主题有限。不外乎生老病死战争爱情,除非有一天发明一种药。人类完全变了,那所有的一切才会成为真正的过去。

作者简介

本书分为两辑,主要内容有寂寞的十七岁、金大奶奶、我们看菊花去、闷雷、月梦、玉卿嫂、黑虹、小阳春、青春、藏在裤袋里的手、寂寞的十七岁、那晚的月光、纽约客、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香港——九六0、安乐乡的一日、火岛之行、谪仙记、谪仙怨、夜曲、骨灰、蓦然回首等。

图书封面


 寂寞的十七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很流畅的自述....节奏感觉比较快...事情一件一件往前赶。他身高马大,却骨瘦如柴,体毛较重。明显是物质丰富所致,只不过都体现在前后两样上了。他不会学习,更不愿学习。体育不好..当兵也许能有些改善。不一定去出家就是唯一出路。以上这个孩子的种种表象似乎都把他降到了一个低点,至少徘徊在许多读者之下。他每阐述每一件比较见不得人的事,都会在最后加上一句“别笑我..”。他在博得大家的理解,严重说是祈求同情?可惜只有那一个魏伯飏—班长—理解他,安慰他。他一个已经被训斥得麻木的孩子会枕在班长的手上,放声大哭,不顾场合。只要别人对他好,他就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他不愿与人交往,总是装的很清高,但他深为此行为担忧,生怕别人揭穿他。在我看来,他已经在同学间没有地位,女孩会没顾忌的在他面前发春,他的“情书”会被收信者大张旗鼓的贴在黑板上,而毫无顾忌。期间白先勇先生描写的在我看来再现了孽子的一幕,新公园、抽烟、借火、同志......可能迷途的羔羊,在这个时候最有可能的下场就是..如此而他17岁,还没那么义无反顾,还懵懂。他跑着回家,躲避社会 学校 家庭 最好的办法就是 用被子盖住脑袋...大睡...
  •     高中看了很多三毛的书,对“白先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感觉那是个既神秘,又让人尊敬的人。后来我们去上海大剧院看《牡丹亭》,正好碰到他被簇拥着出来,看上去也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老人吧,那时我离他的距离大概不到一米,小韵同学站在我旁边,我们很小心翼翼地把票递上去要签名,她的很快就签好,我的却是没有回应。大概当时我的样子太呆了,舌头打结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然后看着他匆忙离去的背影,我懊恼了好一阵。 大一那时候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都还没什么新书,借到的书破旧不堪,页面都泛黄了,总觉得有股说不出来的味道,类似于辗转了很多人手的旧钞票。每次看完了书,要洗很久的手,老感觉那股味道弥漫不去。即便这样,还是借了一本又一本。那时一边看着《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虽然书中三昧并未完全领略,还是手不释卷,看的津津有味。 白先勇先生最经典的长篇当数《孽子》,那时我既借了书,又载了片子,结果书一口气看完了,电视看了两集以后,删了......他的作品看的出来受张爱玲影响很深,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挥之不去的悲凉气息,大概没落贵族都是这副腔调。华丽的腐朽的黑暗的挣扎着的糜烂的,很合我的胃口。 《寂寞的十七岁》收录的是早期作品,印象最深应该是《玉卿嫂》,谁能想到如此瘦弱的身躯里藏着一颗这么炽热跳动的心脏呢,飞蛾扑火一般赔上了性命也在所不惜的爱情;还有《金大奶奶》,一个弱女子卑微而凄惶的一生,看得咬牙切齿却是无可奈何;《谪仙记》里的李彤,鬓角带着晶光四射的大蜘蛛,跳起舞来像飞一样;《寂寞的十七岁》,那个自己跟自己讲电话的少年,发现原来我们都是一样的寂寞。 十七岁的时候,你寂寞吗?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不寂寞过。
  •     我的中学时期,也有相似的恐惧和不可名状的无言以对,其实每个引起心情天翻地覆的事件却都很细小,在漫长的岁月里,甚至不值得铭记,这些经历才构成了当下的我,青春的回忆没什么好拒绝的。归罪于成长的代价,归罪于必须要承受的痛苦,却没有想起用自己的行为去反抗,怯弱和无能。青春,消失地太快,偶尔怀念,但现在还是勇于抛弃过去。自从明哥的“请勿回望,请勿回望,请勿善忘。”成为了我人生的坚定信条,相比较孩童而言,成人后更多的主见和选择的自由,才值得憧憬。不能自已的残酷青春,再见。再见,因为好像阅读的一个小时,又经历了相似的求学时期的林林总总,总是为自己添愁,自顾自地难过,别再说起。再见,是离开了那段沉溺的时期,然后又陷入了另一种不尽如人意的境遇,有了更多独处的时间,更多的选择去看的书,认识的朋友,更有趣和沉重的生活经历。总是觉得活不下去,可是最后我也没有跳楼。突然想起来这首歌来。my little airport【奇人的离职】到最后我都没有开口 我只有垂头到最后我都没有跳楼 我只有泪流对于爱情,对于友情,我都会任由 ,任由它飘走。害怕你不再喜欢我了,害怕你不再和我讲话了,害怕你只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害怕你抛弃我,害怕自己不能入眠,很快一切都结束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在火车上看完的,旁边坐了两个男孩子,一个枕着另一个的大腿睡着了
  •     直至今日回望,才明白,年少的愁毕竟轻盈些,动荡些,十七岁的敏锐一去就难回。
  •     一直看长篇一下子转到短篇看得还是有点尴尬的 但是这本书里不乏令人寻味深省的好短篇 我们看菊去 最后家人还是放弃了姐姐,精神科的铁栅栏门一关 就好似方面她在美国被别人关起来一样 那时的姐姐说我的家人一定不会关我的 现实深深打脸啊 但是这又是必须要做的事 无奈又忧愁 玉卿嫂 玉卿嫂对庆生控制欲过度到相爱相杀...有点极端 可能是想要生生世世锁住她 寂寞的十七岁是最喜欢的一篇 青少年在特殊时期特殊的敏感与极度的孤独 没有人能够倾听他 只能将东西埋在心里跟自己说 别人对他有一点点好他便如抓住救命稻草般 最后惹得那人不得不避嫌离开 只是想汲取一点温暖 得到认同的少年却在他的世界里永远的孤独着
  •     嬉笑过后的,美式风格后,深深寂寞,忍不住心疼的十七岁。
  •     虽然之前从没读过白先勇的作品,但心里对他一直有一种莫名的崇敬。在他的著作里,果断选择了这本作为自己要读的第一本白先勇,故事涉及的三个地点,都很鲜明的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氛围。要慢慢多读一些如此精彩的作品,让我对阅读的喜爱更多了一些。
  •     读完心里很沉痛,我家也有读书不行的孩子,究竟如何教育孩子真的是个很复杂的命题,家长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毁了孩子一生啊!
  •     如若是偶像陨落离散,疾病缠身,父母不睦的青少年时看一定会有想要钻进书中与几欲离开红尘上山修行的杨秉烛夜谈的执念,但经历过世事沧桑,回首偶像前尘,面对年迈双亲的现在看却觉得一个人能超然到将灵魂永遁红尘是需要对己有多少的狠绝,才明白树犹如此里那种越坚强越寂寞的隐忍。
  •     寂寞的少年。
  •     风格挺多变的短篇小说集
  •     像某一个时期的某一个我 盼望着有一个人能懂 又羞于交出内心 希望十七岁能有个好的结局啊 故事却戛然而止了
  •     完整看完的第一本书!很是有成就感!
  •     荷爾蒙的躁動、定位的不明確、各式的刻板規定。
  •     和台北人比起来果然年轻的作品稚嫩了些。
  •     杨先锋的被欺负的场景,怎么有点熟悉,很喜欢他的文字
  •     白先勇的作品,总给我一种说不出的怪诞
  •     玉卿嫂~继祥林嫂之后又一位嫂子。
  •     小学读过 太压抑了
  •     《寂寞的十七岁》是根本白早年作品整理出的一本文集,里面比较好看的主要有金大奶奶,玉卿嫂,我们看菊花去,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和谪仙怨。其中特别以开篇的金大奶奶试做白写作生涯的辉煌开端,刻画的大奶奶可怜可悲形象入木三分,虽然我们看菊花去文笔略显得幼稚,但是总让人不由得联想现实。不管是白的纽约客,台北人还是寂寞的十七岁,总的基调都是去国怀乡,少年轶事,但是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就是由于是白的早期作品,所以那种家国观念还不是很重,更多的注重人物形象(玉卿嫂),由稚童看世界,讲的是白的前半生。
  •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原来白先勇是同性恋,怪不得比女人还懂女人
  •     每一岁都寂寞。寂寞已如我一般高。
  •     浓缩到一起的寂寞全部爆发,原来17岁的你已经寂寞到只能去剃度,这也只是想法,如果故事继续,你大概还是要去读书咯~ 很简短的故事,却格外有趣~
  •     感觉作者很善于描摹人物,对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很到位,很好的突出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另外作者写的内容读来有些沉重,揭露了社会上邪恶对良善的欺压,对于女性的的束缚,以及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引人深思。
  •     书名叫十七岁,作者自己在后记中亦说这是年轻时候幼稚拙劣的作品,然而我读起来却感动不已,作者觉得没能抑制自己的感情,我却喜欢这种饱满,我最爱黑虹那篇,意识流竟也可以这么好看,这么深刻。
  •     高三暑假时读的,直到现在才想起来标记。白先勇文风奇崛,很喜欢,细腻而不做作,不矫情。
  •     寂寞
  •     在我寂寞的十七岁遇见你,白先勇先生。不明觉厉,我看到了文字的张力。
  •     地理位置是美国的几篇小说让人不由自主想到奇玛曼达的《绕颈之物》,但是和她的人物那种纯粹的逃离迷茫相比,白先勇的人物更添加了对家国的归属感,夹在中西文化中的无所适从感,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冲突,以及对中国传统的坚持与挣扎。偏传统的几篇小说都有情感的压抑与爆发,各种回忆与现实交错的契机选的恰到好处。闷雷让人想起潘金莲对武松的三劝酒。白先勇的文字看得出对女性的厌恶,读者可以选择性接受~
  •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情感细腻,娓娓道来,读着让人觉得很舒服。
  •     由此想到自己寂寞而纠结的初中时代 千言万语说不尽的寂寞与无奈
  •     非常喜欢看短篇小说 感觉意犹未尽 白先勇写的书真好看 最喜欢的一篇就是金大奶奶 和寂寞十七岁
  •     实在是佩服白先勇,他每一本的短篇从人物构造,描写手法,叙述过程来说都超级一流。耐人寻味…
  •     有好几篇 随便整理一下就是很好的剧本 看的时候 脑中就会浮现出影像 读到末尾意犹未尽的感觉太难受了 白先勇的书很耐看 包括孽子 台北人 纽约客 时不时的都会翻出来看几章 同时也戒掉了自己一目十行的坏习惯
  •     昆曲大师的笔触就是细腻啊
  •     每篇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每个人都有梦的影子。白先勇用精致的语言把细腻篆刻在主人公的举手投足。
  •     17岁没读的寂寞,快三十岁的人了再来一场。小故事翻得很快,不费脑。 淡薄里却嵌着深情,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白先勇埋在土里笔,不带仙气,却出了神。勾勒着黄土,在人间踩着,一丝丝淡淡的悲凉,是长大的过程。有些事情在过不去的现在,在现在,在未来到的现在里走丢了,却一点也不烧脑。你要想当个孩子,就认真起来 天真起来。做个孩子。去捍卫一株小草。
  •     这不是学霸的青春,这是平凡人寂寥的辰光。
  •     看到难过的想吐
  •     我曉得我不討人喜歡,脾氣太過孤怪,沒有什人肯跟我好,只要有人肯對我有一點好處,我就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他才好。- <寂寞的十七歲 - 白先勇>。
  •     白先生小说遣词造句细腻准确,情节平淡却富有韵味,颇有民国遗风。
  •     最中意芝加哥之死
  •     年纪轻轻就擅于用文字表达出所思所想,并富含艺术情调,努力加天赋的产物。 每个人的想法都离不开成长背景,把经历分享出来就是艺术。那个年代的小人物衬托的是时代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
  •     古怪的人,看似荒诞,却是隐藏在许多人内心的一面。
  •     文字练达细腻 读来人物心境感同身受 真不愧是大师 玉卿嫂读下来一阵悲凉一阵痛快.迫不及待读纽约客和台北人了
  •     文学真有魅力,生活里的大家都是如此细腻和自觉的吗?好喜欢白先勇的这种细腻,因为这个东西和我无缘,我是鲁莽武断的直觉
  •     早起大学生习作作品,看得出来他的一些尝试。有些篇目用力过度。《玉卿嫂》是真有“张腔”的味道。
  •     没有看纽约客的那种惊艳了,毕竟是作家早期的作品。
  •     会被吸引……,香港那篇果然是意识流……
  •     一口气 真是行云流水…何止寂寞如雪 简直绝望彻骨
  •     里面的好几个故事,都有些朦朦胧胧的男男之情啊,一百度,原来白先勇本人也有断袖之癖啊,啧啧
  •     白的短篇比长篇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