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近古村半近城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218110746
作者:庄越之/文,王晓晶/绘
页数:172页

内容概要

庄越之:中文系出身,从事媒体工作,无专门之学,不过爱读几本杂书,搜罗几条掌故,写几篇文史札记散见于报刊。在中山这座城市住久了,对它的过去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王晓晶:1989年生于辽宁大连,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水彩系,艺术学学士。现在中山市实验小学蓝波湾学校担任美术教师。擅长清新如水的水彩画、朴实无华的素描画等等。

书籍目录

风雨流年孙文路
凤鸣路世相
西山无尽绿
濠头郑家有冠剑
旧日学宫今何在
库充访古墓
龙瑞村中遇故人
南下的树、庙和石
城静日长花气暖
从善坊十号
门外旧墟名沙岗
十里东风吹市声
中山书店风景
张家边市声
白水井中月
公车上书
岐头风物
且听一日海潮音
仁厚里中花木深
逸仙湖夕照
长洲不见烟雨
月满兴中道
柏山往事
村在江湖之间

作者简介

白水井、孙文路、仁厚里……这些你曾经走过的老街旧巷,带着八九十年代的形色记忆顽强生存着。身在繁华都市的你,是否也想走进这段古老的故事,一同追忆浓浓的乡情。


 半近古村半近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切切实实的冬天来了,我在今天的夜里终于看完了越之的新书《半近古村半近城》,算是为猴年收尾吧。初见越之,是在去年秋冬交际的下午,我们坐同一辆去往南海网络文学论坛的车子。当时的他穿着格子衬衫和黑甲背心,戴黑框眼镜,微圆的脸庞下有些文人的小害羞,也有些文人的小憨厚。还未见到本人之前,我一个自媒体微信群已经有过他的身影,当时大家尊称他为“庄老师”。他是媒体记者,负责的自媒体号曾一度蝉联市里阅读量之冠,那会也正好是新书《半近古村半近城》大卖之时,惹得同行“顶礼膜拜”。很奇怪当你想起一个人的时候,最先想起的是你跟他一起吃过的食物。跟越之第一次吃饭,是在南海万达广场的一家粥工场。那是我第一次吃粥底火锅,那是一锅乳白透明的清粥。当浓稠雪白的粥底呈滚烫状时,将牛肉、牛肉丸、青菜、香菇等食材统统混一起,一股让人欲罢不能的浓香扑鼻而来,吃一个刚刷的牛肉丸,尝一口顺德香伴火锅粥,那个醇厚浓郁味啊,久久在齿间回味。后来的好几次见面,都跟粥有关,比如潮汕砂锅粥,比如西区牛肉丸咸蛋粥,比如沙溪鲫鱼白贝粥。想想看:一大碗清清浅浅、鲜美多料的粥食,可开胃,也可暖胃,不分四季,老少皆宜,多么好的一种饮食方式呀。木心曾经在《少年朝食》里面这样写着:紫檀圆桌四碟端陈/姑苏酱鸭/平阳糟蛋/撕蒸笋/豆干末子拌马兰头/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相处久了,我常常觉着越之本人,其实恰是那一碗碗温人心脾的粥。这温暖,不仅仅是外表的柔和,言语的柔声,更重要是内心的柔软,对当下的顺应,对不明的忍耐,对世事的察觉,以及对生活的殷切希望。他将自己那颗奔走于街巷,游离于市集的温柔之心毫无掩饰地放进了《半近古村半近城》里。初初相识的时候,他的新书刚出不久,还跟我聊过书名的初定,几次的修改和反复。听他的名字看他的人,你很容易就联想到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联想到一个对文字执着的默默耕耘者,联想到一个对生活有洞察、对时事有思考的人。我们两个前半生不曾有交集的人,时间空间都相距甚远。可是幸运的是,我们还是相遇了。嘿,很高兴遇见你,也很荣幸能成为你的朋友。二《半近古村半近城》这本散文集囊括了越之二十四篇在中山大街小巷中的行走感悟,透过他的文字,仿佛从繁华新景穿越到了寂静旧城。同为中山居住数年,看到他书中对建筑史料的挖掘,我不由地将昔日的大街老巷再次重走,重新感受那些老典故的娓娓道来。在所有的篇章里,我最喜欢的不外乎《西山无尽绿》 ,《门外旧墟名沙岗》以及《公车上书》。西山寺是我从前上学途中公交车的必经之路,偶尔闲来无事也上去过几次,运气好的时候能碰上一两个香客,寺庙的山脚下常年有卖香烛的妇人, “每次碰到了,我都会低着头走过。闷声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总可减少一些无谓的骚扰”。看到这里的我会心一笑,笑作者的坦率,也笑文中所袒露的真实。看到他对西山寺大樟树的描述,专门又趁着节假日跑了趟西山寺,当时的西山寺正在重修,而越之眼中的大樟树正在寺庙后面的阶级空地上,“树干可三四人合抱,树皮斑驳如老虎,拔地而起二十余米。高处的枝干缠满了苍翠的贴生石韦,枝干挥舞如同毛茸茸的巨臂,气势恢宏,而又没有丝毫慑人的压迫感,仿佛是欧陆传说中精灵部族的树状远古守护者,神秘又亲近,安忍不动,镇守一方。”寺庙后面平日里通常没什么人,长年幽静的枝枝叶叶。“树下的世界好像浸入一杯清茶之中,弥漫一种微甘的令人心安的涩味,枝叶就在茶水一般清澈的光芒中舒展开来,归巢之鸟叽叽喳喳,吵闹而悦耳。”因着同样对于宁静生活的美好向往,我尤为喜欢大樟树下的寂静片刻,一猫一树一庙都在他眼中化成了心中萌生的浅浅爱意,以及回忆童年庙宇的点点星光。早年间已对沙岗墟早已耳闻,那里的古玩、字画、玉石很多,除非高人否则真假难辨•。没看越之这篇文章之前,我只知道从前的沙岗墟闻名于港澳,从前很多澳门人常常提前回来在沙岗墟赶集,一时间人群熙攘。却不曾知道原来沙岗墟也搬迁过那么多次,越之曾自喻自己是“现实主义者”,文章中所言所写均为写实系列,关于花草、水果、家具以及菜市场的寥寥数笔都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当地气息。我毕业后在东盛花园住过一段时间,贪着沙岗墟的水果鲜甜可口,买完水果闲着没事就顺道在沙岗墟的菜市场买过一次菜,依稀记得买的是黄圃腊肠、鸡蛋和些蔬菜瓜果。那会儿刚刮完台风不久,菜市场的灯光昏暗,却没遇见越之眼中那位老板。自然也没机会看到“剁肉老板的满脸横肉,以及似有还无的不怀好意”。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说是七年算一个轮回,因为这时候身体里所有的细胞都会更新换替,七年可以让一个人习惯另一个人,让一个人习惯一座城市。看文章的时候,很容易看到作为一个在中山居住四年的异乡人对新城市的小陌生与小纠结。而同为异乡客的我,可能由于对周遭事物的司空见惯,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竟有些小痴迷,带着它一一逛过书中所提到的大街小巷,去看看越之眼中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老城,在不同时空里感受与他视角下的同一片土地。三至于为什么独独喜欢《公车上书》,可能很多程度上我在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中山的公交车有着尤为亲近人的颜色,上学时期烦闷的时候,我曾经一度随意上车,看车就上,“哔”一下中山通,让车子带着我去各种未知的站台。中山城区其实很小,公交车四通八达,设了很多的站点,再加上近来的“车来了”APP出台,所以坐公交算是城区最实惠最方便的出行方式了。周末如果避开拥挤时段,车厢内会很宽松,宽松到可以让你的思绪随意飘浮到几万里外,看看窗外的风景,看看车内同样坐车的人们,然后想想过去的一些旧事,然后碰到一个未知站台随意下车,带着探险的心去走访新的风景。越之讲了三四个下车后的故事,最后一个是人生旅途中故事里的故事。因为看到老友发来的同桌照片,而引发对学生时代的追忆。朋友周君暗恋同桌,而越之恰好有着她的照片,但又有点心不甘情不愿,于是通过以买自家伍佰新唱片的形式来交换相片,一来心安理得,二来显得仗义,三来合理方式处理了本就不喜欢的新唱片,想想真是三全齐美呀,忍不住想为当年小越之的智商点个赞。当然,越之这本散文集里的闪光点可不止这么一两个,抽其一二不过是给还未来得及买书的你一个预告。以前的老师总说,散文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过内容一定要言之有物,从而引人思考,这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素养。读罢全书,我几乎很难总结出来这本书文字结构的方式方法,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归于生活。很久以前就跟越之说,一定要好好写一篇书评给他,让更多的人来读这个异乡客眼中的中山老城,在日新月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背后,也曾流传着一些纯净的古老故事,流传着关于新中山人与这个城市的成长记忆。可惜我跟着他的步伐,走过街巷,也谈过许多生活,依然对这篇书评有些小胆颤,老感觉没完成好自己夸下的海口。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或浓烈或清淡,或炽热或稀薄,可是我想要的,不过是平静度日,布衣白粥,走街串巷,偶有似粥般温和自然的友人,偶尔得到几本《半近古村半近城》这样的好书。他的文字流淌着的那种纯净自然,对街头巷尾的小心揣摩,是一个新中山人内心坚持的矜持与自守,好像诉说着所有新中山人的内心:我们热爱自己的故乡,曾经的童年记忆也会偶然浮现在眼前,但对中山这座城,我们也有独属于自己的城市语言。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喜欢从善坊、养花的篇目。异乡人的驻地记述融入感情深厚的私人回忆,比述典解文好看。
  •     他的文字流淌着的那种纯净自然,对街头巷尾的小心揣摩,是一个新中山人内心坚持的矜持与自守,好像诉说着所有新中山人的内心:我们热爱自己的故乡,曾经的童年记忆也会偶然浮现在眼前,但对中山这座城,我们也有独属于自己的城市语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