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讲义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47309143
作者:钱新祖
页数:420页

内容概要

钱新祖(1940—1996) 出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台湾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协助创设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钱氏学问渊博,于中西哲学及历史文化均有深入探索,尤精于中国思想史研究,1980年代钱氏率先将当代西方新思潮批判性地引入专业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在世界中文人文学术圈影响甚巨,拥有极高声誉。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张亨先生序
梅广先生序
第一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上)
第二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中)
第三讲  人文主义在天(神)人关系中的问题性:韦伯、黑格尔式论中国历史文化之解体性批判(下)
第四讲 《 论语》中的“仁”及对话文学
第五讲  孟、荀论心、情、性(上)
第六讲  孟、荀论心、情、性(下)
第七讲  墨子:”兼爱”说所比喻呈现的客观化思想模式
第八讲  老子:道与”无为”
第九讲  庄子:“齐物”与“两行”
第十讲  老庄的“道”及其语言观
第十一讲 《 大学》与《中庸》:“修身”与“本性”
第十二讲 《 易经》中的“生生”观念与共鸣式思想
第十三讲  印度的佛学(上)
第十四讲  印度的佛学(下)
第十五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
第十六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I)
第十七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II)
第十八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IV)
第十九讲  佛学的来华与华化(V)
第二十讲  周敦颐与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上)
第二十一讲  周敦颐与新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下)
附录
壹、中文上课大纲(syllabus)暨期末考题
贰、英文上课大纲
参、台北,香港,芝加哥——钱新祖先生行述
肆、钱新祖(Edward T. Ch’ien)生平简历

作者简介

著名思想家钱新祖代表作首次在大陆出版
深受海内外名家高度推崇,风行海外汉学界
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崭新阐释
《中国思想史讲义》依著名学者钱新祖生前在芝加哥、台湾、香港等地知名大学长期讲授《中国思想史》课程的讲稿整理而成,首次在内地出版。本书以一种自觉的跨文化比较分析方法,从中西思想文化的广阔视野来讨论中国儒、道、释思想,察究各家思想、学说兴起、流传、演变,直叩其核心问题,折中损益,新见迭出。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尤有极深刻精准的体认,足以推倒西方哲学长期以来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偏见浅识。
这部不可多得的大作,体大虑周、思密精深,深受学界推崇,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尤其值得参考。
我希望这门课不完全是我一个人在独白,至少有一部分是以讨论的方式来进行的。我认为知识的传播跟说教、传道不同,教学可以、也应该是“对话式的(dialogical)。
——钱新祖
思想史可以写得引人入胜,这部《中国思想史讲义》是一个极佳例子。这是一本既有学术分量,又能满足一般知识人需求的著作。……没有思想的作者不可能写出好的思想史;有思想的作者才能写出好的思想史。钱新祖先生就是一个有思想的作者。
——梅广
学(习)者不在于知道了各家各派多少思想,而在学会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进一步地作哲学思考,我相信这才是这本《中国思想史讲义》最大的贡献!
——张亨
钱(新祖)先生虽然是治明清思想史的,却受过严格的西洋学院训练,对于中西思想流派可说了如指掌,写文章的时候引用的也很杂,有些人因此觉得他是以理论见长的学者。然而我从他身上所学到,至今受用不尽的一项防身利器却是:“对于任何理论不妨都给予相当程度的怀疑!”
——傅月庵


 中国思想史讲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读过冯友兰、任继愈等人的中国哲学、思想史的论述,总觉困惑的是那些基本材料怎么都一样地出现,而且几乎都一样的被讨论,如果说差别,就是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而已。在冯先生以来的中国古代思想论述的格局里,读书人其实获得的启发是非常少的,在任先生以后的大陆学者的同类著作,值得一读的更少。葛兆光的古代思想史还没有写完,但那可能更接近一部社会思想史。最近独到钱新祖的这部《中国思想史讲义》,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一部真正有创见的书,几乎每个地方都流露着作者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独到的理解和见地,在众人毫无疑问的地方都能别开新面。这部著作因为是大学讲义,所以还没有非常全面地讨论中国古代思想的整个问题,但已经展开的部分是如此的富有新鲜的发现,真实让人欢喜。与其读一本面面俱到但毫无见地的平庸之作,不如读一本简明扼要处处充满新见新知的著作。
  •     文/吴情中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哲学吗?如果有,该如何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当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本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以上的问题的回答,长期以来困扰着海内外汉学家。在诸如冯友兰、牟宗三、唐君毅等学者持之以恒的研究下,我们可以自信昂扬地向世界宣布,古代中国不仅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哲学,而且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思维成就丝毫不逊色于西方;不过,应当注意,研究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理论不具有完全解释性(或称之为“普遍性”),毕竟,在中国传统哲学有其自身内涵和特殊之处。钱新祖,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曾先后在台湾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及哥伦比亚大学就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钱新祖先生对东、西方哲学均有深入研究,以对中国思想史的再阐释闻名于世,代表作为《焦竑与晚明新儒思想的建构》。《中国思想史讲义》,钱先生的遗稿汇编而成的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导论。虽然经由学生整理,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确确实实出自授课者自己的手笔”。钱氏对中国传统哲学钻研之深及最终成就有目共睹,读者不妨从《中国思想史讲义》一书管中窥豹。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高校的建立,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现代性”或“现代化”相关。自鸦片战争国门被迫打开以来,部分中国人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的良方。最开始,洋务派从器物层面探索直至破产;接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从制度层面主张新变。不久,新文化运动风生水起,从文化层面改造国民性、建立“新民”尤为知识分子所推崇。哲学,便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不过,当时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研究,主要是一批有着留洋经历的归国学者从事。从西方哲学传统出发,将中国传统哲学纳入其中,以西方哲学理论模式和概念范式阐述中国传统哲学,诚为当时证明中国存在哲学的不二选择。尽管这一批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百十年后的今天,也许是时候重新回到中国本身,从中国本土经验和思维模式出发,以尽可能少歪曲地(包括少比附地)诠释中国传统哲学。在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之间有过不止一次的沟通和交流。但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想象,总是模棱两可,一方面倾慕其异域风情和道德风范,一方面斥责中国人缺少信仰和宗教情操。钱新祖先生认为,尽管中、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文主义,但背后的文化逻辑大异。西方哲学是一种“外在人文主义”,主张人神对立,神高高在上,神律是人实践的道德戒条。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一种“内在人文主义”,人神并不对立,人与神,“在存在上是一体的”。与之相适应,前者发展出“原子性的个人主义”,“个人之间并没有内在的直接相互关系”,是因为他们同与上帝这一创造者相连才具有间接的关系;后者发展出“关系性的个人主义”,“个人自身的存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它本身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存在于人跟人结合所形成的一系列关系之中”。在对中、西方文化的思想模式进行对比和论证之后,钱氏就儒家哲学、墨家哲学、道家哲学、印度佛学、华化的佛学、新儒学等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儒家哲学里,钱氏指出《论语》中所谓“仁”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接着,他对儒家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了对比。他强调,虽然在对人性本善或本恶的看法上各异,一个(孟子)即情言心、即心言性,一个(荀子)即情言性,对情言心,但二者都成功推演出由人性建构起国家政治学说(王道及其实践)。再谈墨家哲学,《墨子》一书虽缺乏文采,但钱先生认为,墨子主张“非乐”、“节用”,文章较少文饰“跟他的主张在脉络上是一贯的”,令人耳目一新。道家哲学颇多思辨,言说甚细。从“道”与“德”概念内涵外延的界定以及老子和庄子各自思想体系中对某一部分的强调,钱先生辨明老、庄哲学的不同侧重点。印度佛学有“四圣谛”和“八正道”,主讲人生本苦,“五蕴皆空”,提倡现世修行求得来世果报。不过,印度佛学来华,为适应中国本土需要,在内外部因素作用下发生新变,最终分化成“六家七宗”,使得佛教的中国色彩复杂多样。唐朝尊崇老子之学,儒释道三家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即便韩愈竭力以“道统”学说试图复兴儒学,但儒学的地位不复当年。北宋以来,借鉴道家的本体论,从“天”、“理”、“天理”等本体角度论证儒家伦理道德学说的合理性逐渐形成潮流。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莫不如是,至南宋朱熹蔚为大观。然而,在阐述的过程中,比附歪曲过多,虽然有助于儒学再获思想界的一统地位,内涵早已非儒学本来面貌。《中国思想史讲义》中,钱先生常将中文概念与相应的英文翻译两相对照,并就翻译谈思想,谈东、西方历史文化经验,体现出新一代学人沟通中、西方的努力。尽管受西学影响深远,但全书中彰显出强烈的“去中心”倾向。这种“去中心”的思想显然受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心”占据着支配地位,具有不证自明的特权,然而,后现代的今天,没有所谓不证自明。研究某一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时,应剔除本土立场,剥离价值判断,从局内人的视角出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谓主客。或许,这是《中国思想史讲义》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贯通东西方的中国思想史——读钱新祖《中国思想史讲义》◎ 东渔倘若历数这些专注于中国思想的著作,必是数量可观,更别提总共有多少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学者了。关于影响广泛的思想史著作可以随手列出来的就有,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钱穆的《中国思想史》,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等,当然还有更多针对中国思想展开的学术著作。这其中各位研究学者在解读教派思想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学术理念也是各有千秋,难以将谁归为集大成者。近来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思想史讲义》是旅居美国多年的历史学家钱新祖先生的课堂讲义集结,既有与其他学者相融的思想解读,亦有卓越的独立见解,同时印证了钱新祖本身的思想家身份。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系统性地介绍了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布局属于那种笼统式的全面概括,很少从根源上细致深入地分析,而钱新祖的《中国思想史讲义》善于专注某一点展开诠释,在此基础上摆正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该书收录了课堂讲座二十一讲,以其渊博的学识纵横铺展,遵循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出不同派别相交而产生的思想辩论。钱先生本着严谨利学的态度,不主观臆测,面对问题持谨慎的批判态度,始终保持自己的观点立场,虽然这不算是学术创新,但属于在观念之内有所建树,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钱新祖对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思想做了系统性地阐述,主要关注点在于儒家、道家、佛学。从课题推介到学术研究一直不厌其详地讲解,更多了一些综合性比较,不止基于东方思想体系,也会针对西方某些思想类别,在各派别之间寻求平衡点,或者指出分歧,然后加以论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独到的论调。我们能看到,文中通过引述《论语》《荀子》《孟子》《墨子》等书籍,以此矫正历史上对儒家“仁”的曲解观念;拿《墨子》与《论语》相对比,解释前者乃“不具人格”,而后者反之,又从兼爱与仁爱的不同着手,指出两家在意识形态上有系统性的不同,墨子讲究逻辑,而儒家的理论占强势;同时详解了学者们对墨子身份的研究,钱新祖先生主张墨子来自上层阶级,而不是渡边卓、冯友兰认为的工匠阶层。在论证老庄思想时,提到老子与庄子的融合与辨别,还有老子的“德”与希腊诡辩派的某些相似处,以及在终极存在不可言说的问题上,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并重新为唐君毅先生所说的“老子言道之六义”做了详细梳理,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别,便于简洁区分,可见钱新祖先生的严明谨慎。第十二讲介绍《周易》的成书渊源及其释义,详解“十翼”;还提到了《易经》所诠释的日新演化和犹太天主基督教传统里所说的生命力是有所不同的,后者具有造物主这个绝对起点的“生”,不同于《易经》的天地之“生”的“生生”不息。在印度佛学这一讲,钱新祖详解了释迦牟尼如何悟空,如何开创了佛教,并且指出轮回说的不同,古希腊和尼采所说的轮回是灵魂的转世、重生,佛家所讲的轮回是就业的因果律而言,它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本质存在。钱新祖深入研究佛学,特别之处在于将其上升到哲学角度,辨别大乘和小乘,然后从哲学的角度来阐述“无我”,并且承认了大乘在历史意义上发扬了佛教。而后着重针对僧肇的《肇论》与佛家和道家的关系展开,分析僧肇的“因果关系”与休谟思想的对比。相对于老庄的较好理解,深度解析佛学这几讲里面的术语太多,若没有一定的基础便难以把握。以上笔者所列举的概要也并非全部观念,还有很多重点不能在此一一罗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拿书来读。钱新祖的讲义里有很多独特的见解,比如他分析到老子的道脱胎于中国古代对“巫”的一种信仰,是一种哲学性的转化。基于再高明的智者也要有实体所依赖,在经验积累之内开拓抽象哲学的实际情形,这种说法似乎可以成立,不然凭空联想的“道”,也太玄了吧。他又提出“人千万不要妄想去取代宇宙的自然之道”,做得太绝只会咎由自取,这点正好附和了当代社会盲目发展的外部特征,肆无忌惮的人类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最后自然崩塌的恶果就会重新施加于人,仿佛一个个轮回显现。自取毁灭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儒家几千年来被政治阶层曲解利用的弊端,钱新祖并没有刻意反驳,只在学术层面来特定的解读,对儒家和新儒家的定向全面深入分析,由侧面扶正了大众对儒家的思想意识,它可不是所谓的统治工具,禁锢束缚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到这一点的还有当代学者姚中秋,号称自由主义向新儒家过渡的代表人物,因其先前钟情哈耶克后转向于新儒家学派,所以呈现出中西结合的学者气质。他也在为儒家正名,对我们日常体会认识到的人伦纲常加以正解,提高到儒家本真的高度。在讲义中钱新祖肯定了新儒家的突破,指出其所用语言是一种新的语言,开拓了新的问题领域。钱新祖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首先英文不在话下,为了研究德国思想史又学习德语,为了阅读日本研究佛、儒的那些学说再去学习日语,加上他的天赋秉性,少时熟读四书五经,这一切为学识的积累奠定了基础。钱新祖先生注重全面结合分析的态度尤其可敬,学识的全面性使得眼界更为开阔,他的讲义不同于某些思想史的解读,后者只停留在国内相对狭窄的对立面,与西方思想毫无交接对比。他梳理东西方各派理念,在此基础上加以批判,指出不同点或者认同处,解释详情开拓新的观点,作为讲义是很好的比较学习方法,对于读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学习后得来的顿悟难能可贵。他教你的不只是针对问题解决单一的对错,而是思考问题方式的对错,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此,要的不是石头所变成的金子,而是点石成金的魔法。因此,作为钱新祖先生的学生定会受益匪浅,甚至会延伸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才算是做学问的更高境界吧。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这本书称为“中国哲学史讲义”更为合适,基于作者的中西合璧背景,主体内容是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中英文概念互释与哲学意义阐述,少有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和演化脉络介绍。纯粹的语义学分析让人读来略感空洞和琐碎,可读性和思想性较葛兆光和金观涛的版本略逊。
  •     相见恨晚的一部好书
  •     看目录似乎不好读,真读起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这是上课的讲稿。前言里,钱新祖的学生说他上课都是一字一句念讲义的,因此,这本书并不难读,连上课的口语化文字都保留了。钱新祖的思想史主要立足于民国新儒家,走的是哲学化路子,并试图走出海外汉学界对中国古典思想的一些传统误解。
  •     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崭新阐释 不错
  •     钱新祖,这个作者,是因为其博士论文被余英时恶评,而导致工作难寻,在多所大学任教。这只是学界风闻,并未读过钱新祖的任何作品,因此非常好奇余英时为何会如此。在读完整部讲义后,大体就明白钱新祖的问题所在了。这部讲义,根据前言所述,是其博士阶段,为其妻子撰写的讲义,在此之后,在多所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不断增删而成。讲义中有四章存目,根据编者所说,由于钱新祖博论专门以宋明理学为中心,所以就没有撰写。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先秦思想、魏晋佛教、宋代理学,先秦与佛教篇幅大体相当,而宋代理学只有两章。写作上,本书应该算是中国哲学史讲义,而不是思想史,大体历史背景是没有的,主要是关于文本中英文互释和概念诠释。所以,钱新祖在书中多次推崇牟宗三和唐君毅的研究。对于其它历史专业的思想史不置一辞。我看来,余英时批得对。
  •     感謝贈讀。說實話,現在總覺得時間不夠,最近很少讀研究著作了。不過前段在台灣剛好看到錢新祖先生的一本書,當時就有興趣拜讀,剛好這次有機會,就讀了幾章《講義》。因為此書是錢先生講課的稿子,又據說上課就是逐字逐句的念(但我總覺得這樣上課可能會沒意思),所以很有上課聽講的味道,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上課的感覺,反正和我自己上方光華先生的思想史專題有點像。因為是講稿,當然也不可能是系統全面的中國思想史闡述,只是選擇了幾個專題。每一專題講得有些龐雜,略嫌啰嗦,但在這些紛雜的講述中,還是有不少錢先生自己的體會在裡面。總得來說,值得一讀。就內容而言,比較注重中西對比,用西方論著較多,中英文夾雜。我覺得此稿對我最大的啟發大概就在思想史研究中突出中西不同的思維模式。
  •     精彩
  •     有自己的想法,只读了前三章。
  •     中英文夹杂着的文本看起来有点不适应,但或许有些英文能帮助理解,如果编者能把英文部分翻译附在后面会更好。整本书思路非常清晰,个人认为精华部分是7讲佛学部分。对中国哲学积累不够,阅读过的文本太少,所以整本书读下来还是有点累的。
  •     钱新祖的书我是必买的!
  •     处处可以见到新儒家的影子,别致的思想史,中西方比较哲学,佛教讲的过多,宋明理学点到为止;法家,玄学没有提及。。
  •     探索人文,既不在于知道各家各派,也不在于辨析相似或差异,而在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思考。
  •     关于三论宗、唯识宗的特点与区别的阐述非常精彩。
  •     为什么看到了钱新祖的名字,莫名想到了叶祖新……
  •     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可以感受到钱新祖作为教师的认真、诚恳、责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