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在臺灣

出版日期:2015-12-21
ISBN:9789863501204
作者:蘇碩斌,顏杏如,曾文亮,李承機,柳書琴,廖新田,石婉舜,李育霖
页数:328页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蘇碩斌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顏杏如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曾文亮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李承機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柳書琴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廖新田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教授
石婉舜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育霖
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教授

书籍目录

序章
臺灣的後殖民問題:重新閱讀及面對臺灣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李承機、李育霖
【第一部 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
第一章
空間治理與地方夾縫:日本近代帝國統治下的臺北社會演變/蘇碩斌
第二章
天長節鬥熱鬧:帝國的節日與殖民地臺灣社會/顏杏如
【第二部 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
第三章
殖民地臺灣的辯護士社群與法律職業主義/曾文亮
第四章
殖民地時期臺灣人社會「知」的迴路:語言工具性的「侵占」與「復權」/李承機
第五章
左翼文化走廊與不轉向敘事:臺灣日語作家吳坤煌的詩歌與戲劇游擊/柳書琴
【第三部 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
第六章
美好的自然與悲慘的自然:殖民臺灣風景的人文閱讀──美術與文學的比較/廖新田
第七章
尋歡作樂者的淚滴:戲院、歌仔戲與殖民地的觀眾/石婉舜
第八章
帝國與殖民地的間隙:黃得時與島田謹二文學理論的對位閱讀/李育霖
參考文獻

作者简介

過去的,並未真正地「過去」;
它只是轉換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存續著。
日本帝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如何滲透進入庶民生活的知識與文化肌理?
後殖民的臺灣在今日又應如何看待這一段曾經被殖民的歷史經驗?
時空╳知識╳情感,殖民地的三種帝國描圖
本書鎖定日本帝國統治之下的臺灣,並同時涵蓋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研究視角,亦即將殖民地的文化狀況當作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在地觀點的相互指涉與相互交疊的結果。書中以討論的材料與內容區分,分別以「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為主題。
.空間與時間意識的描圖:從地方社會治理到殖民空間權力的交涉折衝,到日本統治下的「國家節日」如何讓臺灣人社會的「時間制度」有所改變,進而比較「國家」與「民眾」的時空意識,並不見得完全相同。
.知識與知識社群的描圖:以辯護士及語言媒介的角度,探討知識分子與社群如何利用專業及認同,與日本殖民者存在微妙的交疊關係,並甚至批判「帝國」敘事,提出跨文化的觀察視角。
.藝術與情感結構的描圖:透過美術、文學及戲曲,描寫及思考殖民關係中的認同差異,並提出「帝國」的文化發展與殖民地臺灣,乃處於「相生相成」的交疊關係之下。
★吳密察(臺大歷史學系兼任教授)、呂紹理(臺大歷史學系教授)共同推薦
名人推薦:
臺灣歷史上,帝國幾乎如影隨形地存在著。但是我們卻未必真正深刻地理解什麼是「帝國」和它如何在臺灣存在著。即使或許也有一些關於「帝國」的言說,也經常只是複述帝國的論調,而且往往只在政治、軍事、法制、經濟這種容易觀察的領域裡分析帝國,對於文化、心態等相對隱微的領域則不甚措意。
本書從後殖民的立場分析帝國在臺灣之日常生活、空間、知識、文學、藝術、文化等領域的浸透和影響。並且不只著眼於帝國對於臺灣的單方向作用力,而同時看出臺灣具有主動迎拒,甚至反向規定帝國的作用力。也就是說,彼此之間呈現了流動的相互影響與作用。「臺灣」、「帝國」,既如影隨形也相互作用,彼此的關係固然存在於在過去,也存在於現在,也將影響未來。
這本書可以是《「帝國」在臺灣》,也可以是《「臺灣」的帝國》。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如何重新閱讀及面對臺灣的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這並不只是一個歷史的提問,同時也是一個倫理的提問,亦即關係著當前社會面對歷史的態度。」這是本書重要的發想。
本書嘗試將帝國放在相對(而非絕對一元的、由上到下的)位置重新思考日本帝國在臺灣的諸多過程,並且也特別關注殖民地人民對日本的「情感結構」和生活經驗,以期能超越民族史、殖民史的二元對立觀點,建立吾人對臺灣歷史與文化的新視野。在《馬關條約》簽訂一百二十週年及終戰七十週年的今日,日本帝國在臺灣所遺留的歷史經驗與文化現象,實為吾人需認真嚴肅面對的問題!
――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帝國」在臺灣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